许纯祯《西方经济学》(第3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章 效用论与消费者行为

一、基本概念

效用  基数效用  序数效用  边际效用  消费者均衡  消费者剩余  无差异曲线  边际替代率  预算线  收入一消费曲线  恩格尔曲线  价格—消费曲线  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  吉芬商品  炫耀性消费  凡勃仑效应  消费主义  攀比效应  虚荣效应

答:略。

二、思考题

1.试分析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的异同之处。

答:基数效用论是效用论的起点,这种理论认为,可以用基数即1、2、3……衡量商品的效用,就如同衡量物体的重量、体积、长度一样。根据基数效用论,消费者可以说出自己对某种商品的效用量是多少,这种理论揭示了效用与消费需求的基本关系,但在如何衡量效用的问题上却存在着致命的缺陷。

序数效用论认为,虽然消费者不能说出自己对某种商品的效用量究竟是多少,但他可以说出自己对不同商品的偏好的顺序,可以用序数词第一、第二、第三……来对消费者的偏好进行比较和排列。

(1)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的相同点

它们为了论证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需要,都是从市场的需求一方着手,推导需求曲线,说明需求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表示消费者获得了效用最大化。

它们都是一种消费者行为理论,都把消费者的行为看作是在既定的收入限制条件下追求效用最大化的过程。

它们都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为基础,认为商品的价值或价格是由商品带给消费者的边际的大小来决定的。

它们推导得出的需求曲线具有相同的趋势,都符合需求规律。

(2)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之间的不同点

假设不同。基数效用论假设消费者消费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是可以度量的,可以用基数;每个消费者都可以准确地说出自己消费商品所获得的效用值是多少;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序数效用论则认为消费所获得的效用只可以进行排序,只可以用序数来表示;效用大小及特征表现在无差异曲线中。

使用的分析工具不同。基数效用论使用以及在预算约束下求效用值的最大化作为工具。序数效用论则使用无差异曲线、边际替代率递减、预算约束线作为工具。

均衡条件的表达也不同。

基数效用论的认为当消费者购买的各种商品和劳务的边际效用与它们各自的价格之比都相等时,就达到效用最大化,其公式为:;而序数效用论则认为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是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两种商品的价格比率,即:

2.什么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说明边际效用递减的原因和该规律对消费者选择的影响。

答:(1)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边际效用是随着某商品消费次数的增加而递减的,即最初一个单位商品的消费给消费者的满足程度为最大,以后逐次增加的单位商品的消费所提供的边际效用依次递减,直至下降为0,这时再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边际效用将为负数,负效用表示消费者从某商品消费中获得的不是满足而是痛苦。某商品的边际效用随着其数量的增加而不断减少的现象。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原因是以人们的欲望强度递减和欲望饱和规律为基础的。人们的欲望是无限,这是就欲望的多样性和分层次性,以及每一种欲望在被满足之后还会具有重复性和再生性而言的。但就每一种具体的欲望满足过程而言,在一定时间内却不是这样。当在一定时间内消费某种商品时,对该种商品的需要欲望因为得到即刻的满足而使其欲望的强度减少;随着消费数量和次数的增加,该种欲望会由获得部分的满足变成满足的最大饱和程度。这样,边际物品的消费使消费者感到增加的满足程度或效用越来越小,直至下降为0、为负数。

(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对消费者购买决策重要影响。当消费者用其有限的收入进行消费选择的决策时,会面临着两个约束条件:一是各种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这是他必须支付的消费成本;二是各种商品和劳务的边际效用,这是他从各种商品和劳务的购买后所能得到的满足程度。消费者用既定的收入购买某种商品的数量越多,该商品的边际效用即消费者从该商品消费所获得的满足程度就越低,而对其他商品和劳务的边际效用的主观评价就会越高。因此,消费者在购买各种商品和劳务以获得最大限度的满足时,必须考虑各种商品和劳务的边际效用。

3.用无差异曲线和消费预算线说明消费者均衡,并推导收入—消费曲线和价格—消费曲线。

答:(1)消费者均衡

消费者均衡是指消费者通过购买各种商品和劳务实现最大效用时,既不想再增加、也不想再减少任何商品购买数量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无差异曲线代表消费者的主观偏好,每个消费者都有获得更大满足的愿望,这表现为在无差异曲线图上想要达到更高的无差异曲线。但是,这种愿望要受到预算线的限制,就是说,一个消费者只能在收入和价格所限定的范围内购买各种商品的组合,以获得尽可能多的效用。序数效用论借助于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这两个分析工具来分析消费者均衡。

图3-15  消费者均衡

如图3-15所示,图中有一条预算线和三条反映不同效用程度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程度最高,但消费者在目前的收入水平上无法达到,代表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预算线(线)与点和点相交,与点相切,这意味着该消费者在目前的收入水平上既可以选择代表的两种商品的两种组合(在点上),也可以选择代表的两种商品的组合(在点上)。根据无差异曲线的定义,位置较高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满足程度也较高,因此并不是消费者的均衡点,因为这两个交点没有使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预算线有一个切点,从数学上说,这个切点是最大值,也就是说,点是消费者均衡点或效用最大化点。在消费者均衡点点上,预算线的斜率正好等于无差异曲线的斜率。

(2)收入—消费曲线的推导

假定消费者的偏好不变,两种商品的价格不变,消费者的收入提高,消费预算线平行向上移动。随着预算线平行上移,较高的预算线将与较高的无差异曲线相切,形成新的消费者均衡点。如图3-16所示,预算线的变动引起预算线和无差异曲线切点的移动,把随收入变化而变化的消费者均衡点即连接起来,就可以得到一条新的曲线,这条新曲线称作收入—消费曲线。可见,收入消费曲线是在消费者偏好和商品价格不变情况下,收入变化所引起的消费者均衡点变化的轨迹。

图3-16  收入—消费曲线

(3)价格—消费曲线的推导

假定消费者的偏好和收入不变,而两种商品的相对价格发生了变化,消费者的预算线的斜率就会发生变化,从而引起预算线与新的无差异曲线相切,即引起消费者均衡点的移动。连接所有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便形成价格消费曲线。

图3-17  价格—消费曲线

以图3-17来说明价格一消费曲线的推导。假定商品的价格不变,的价格由下降到,再下降至,预算线将以为轴心顺序地向右旋转,由,再到与无差异曲线的切点为的切点为的切点为,将连结起来,便是价格—消费曲线。

4.用收入—消费曲线和价格—消费曲线推导恩格尔曲线和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答:(1)用收入—消费曲线推导恩格尔曲线

假定消费者的偏好不变,两种商品的价格不变,消费者的收入提高,消费预算线平行向上移动。随着预算线平行上移,较高的预算线将与较高的无差异曲线相切,形成新的消费者均衡点,如图3-18中的(a)图所示。

图3-18  收入消费曲线与恩格尔曲线

预算线的变动引起预算线和无差异曲线切点的移动,把随收入变化而变化的消费者均衡点即连接起来,就可以得到一条新的曲线,被称为收入—消费曲线。可见,收入消费曲线是在消费者偏好和商品价格不变情况下,收入变化所引起的消费者均衡点变化的轨迹。

凡是反映收入变化与某种商品消费量变化之间关系的曲线都被称为恩格尔曲线。恩格尔曲线是从收入消费曲线中推导出来的,见图3-18(b)。在图3-18(a)中可知,在收入水平为时。的均衡购买量分别为。和轴上分别对应于商品的购买量)。图3-18(b)的纵轴代表货币收入水平,横轴代表商品的购买量。对应于的坐标为,对应于的坐标为,而对应于

的坐标为。把三点连起来,就会得出恩格尔曲线。

(2)用价格—消费曲线推导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假定消费者的偏好和收入不变,而两种商品的相对价格发生了变化,消费者的预算线的斜率就会发生变化,从而引起预算线与新的无差异曲线相切,即引起消费者均衡点的移动。连接所有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便形成价格消费曲线。以图3-19(a)来说明价格—消费曲线。

图3-19  价格消费曲线和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假定商品的价格不变,的价格由下降到,再下降至,预算线将以为轴心顺序地向右旋转,由

,再到与无差异曲线的切点为的切点为的切点为,将

连结起来,便是价格一消费曲线。

可以根据价格消费曲线推导到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图3-19(b)说明了推导过程。从(a)图中可以看出,价格消费曲线上的三个均衡点上,都存在商品的价格和该商品需求量之间一一对应的关系。如在价格为时,对的需求量为对应的需求量分别为。把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的一一对应点绘制在商品的价格—数量坐标图上,便可以得到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从序数效用论对需求曲线的推导可以看出,需求曲线上的每一点都代表在每一价格水平下给消费者带来最大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需求量,它是价格变化所引起的对某一商品消费者均衡点变动的轨迹。

5.用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说明吉芬商品的需求曲线。

答:某种商品的价格下跌,将引起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原因有以下两点:

(1)如果其他情况不变特别是替代品的价格不变,价格下降意味着该商品的替代品变得相对昂贵,消费者被吸引减少替代品的购买转而增加对该商品的消费,从而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这种由替代品价格相对变化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化,称为替代效应。

(2)如果其他情况不变特别是消费者的货币收入不变,价格下降意味着消费者的实际收入增加,从而可以增加对该商品的消费。这种效应称为收入效应。因此,可以把价格变动效应分解为两个部分,即价格效应=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对于吉芬商品,随着收入的增加需求量会减少,而且在其价格效应中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如图3-20所示,消费者原先在点,商品价格下跌后,消费者移至点,减少了对商品的消费。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这样商品价格的下跌反而导致了对它的需求量减少。

图3-20  向上倾斜的需求曲线:吉芬商品

6.分析炫耀性消费和消费主义所具有的资本主义文化特征。

答:(1)炫耀性消费

炫耀性消费是指这种一种消费,这种消费主要是为了炫耀财富,而不是为了正常的消费需求的满足。

炫耀性消费是资本主义有闲阶级消费的主要特征,也是上流社会身份的象征和增加个人地位的有力手段。有闲阶级在心理上与劳动阶级不同,他们处处要显示自己的优越地位,他们不仅要过着有闲的生活,而且要通过生活方式方面的炫耀来显示自己的阔气。举行宴会、穿着最漂亮的服饰、对住所的讲究和装饰,这些消费行为都被作为荣誉的象征。随着工业的发展,摆阔气消费比有闲生活显得更加重要,因为它更能表明一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

有闲阶级的炫耀性消费,对社会的较低阶层发生影响,于是人人都不放过能在消费方面表现自己的机会。这样,对多数家庭来说,实际上存在着两种消费方式,一是家庭内部生活中的消费方式,另一是大庭广众中的消费方式,这两种消费方式是不一样的。前一种消费比较简陋,后一种消费多半比较奢侈。为了不让外人了解家庭生活的真相,前一种消费是隐蔽的。同时,由于要在大庭广众中维持较高的消费标准,由于摆阔气的消费日益具有重要性,生育儿女便成为家庭经济的一个沉重负担。一个阶级,越是讲求消费上的荣誉感,越是要维持体面的生活方式,就越不愿意要孩子。于是就会引起生育率的下降。这是摆阔气的消费方式对人口增长的抑制作用的表现。

这种摆阔气、讲排场的炫耀性消费,产生了所谓的“凡勃伦效应”,即具有正斜率的需求曲线。在市场上,人们宁肯花钱来买高价的消费品,以显示自己的地位和财力,而同样适用的价格低廉的消费品则没有这种显示性功能,即所谓“衣贱人也贱”。当商品价格下跌时,对它的需求量反而减少。因此,需求曲线不是向右下方倾斜,而是向右上方伸展。由于社会上普遍讲求排场,因此某些消费品必然会日新月异,不断变更其式样。这当然是铺张浪费,但这是无关紧要的,因为这正是摆阔气的需要。

(2)消费主义

消费主义是指把消费作为人生追求的最高目标和最高价值的消费观和价值观,具体表现为:物质财富的占有欲极度膨胀,毫无节制地消耗物质财富和自然资源,人为地制造各种虚假需求,异化消费和炫耀性消费等等。

消费主义来自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一个基本教义,即认为个人的自我满足和快乐的第一位的要求是占有和消费物质产品,它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追逐利润是这一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为了增加利润,仅仅增加商品的数量是不够的,必须控制、操纵和制造消费者的欲望、偏好、需要和心理,社会必须塑造其成员的性格结构,让他们愿意做他们不得不做的事。资本主义的生产,已经不仅仅是产品的生产,而且同时是消费欲望和消费者的生产;只有“生产”出一批有消费欲望的消费者,产品才能卖出去,资本才能增值。资本主义通过人为地制造各种虚假需要强加于人,让人们遵循广告鼓吹去休息、娱乐、消费和爱憎,在高级的汽车、收录机、住宅和厨房设备中找到自己的灵魂,得到一种虚假的满足和不幸之中的幸福感;通过有广泛影响的电视、电影、报刊、广播等传播媒介,把特殊集团的利益伪装成明智人的利益,把按资本的要求塑造的生活方式当作向往的美好生活方式。

7.运用科学的发展观批判消费主义。

答:消费主义的泛滥造就了异化的消费者。异化的消费者,是这样一种人,他的主要目标主要不是拥有物,而是越来越多地消费,以此补偿其内在的空虚、被动、孤独和焦虑。在一个以大企业、大工业、政府和劳动官僚为特征的社会,个人对劳动环境是无能为力的,感受到的是虚弱、孤独、厌倦和焦虑。同时,庞大的消费工业对利润的需要,通过广告的媒介,将他变成了一个贪婪的人、一台要越来越多地消费的永动机……新的、人造的需要创造出来了,人的口味被操纵了……对消费的贪婪……变成了现今工业化社会最重要的心理驱力。消费人处于幸福的幻觉之中,而他在潜意识中却忍受着厌倦和被动……他把刺激和激动误认为是快乐和幸福,把物质上的舒适当作活力;满足贪婪成了新的宗教。消费自由成了人的自由的核心。

消费主义反过来又成为资产阶级控制社会的一个新的有效的手段。因为,在现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普通工人很少在生产中有表现个人的机会,一个人自我表现的主要出路在于消费方面,于是商品消费被当成了在精神上找不到表现自己的机会的人的一条出路、一种寄托。发达工业化社会通过科技进步和创造量多质高的消费品,使劳动者的消费欲望不断得到满足,无产阶级安于享乐生活,感到安闲、舒适和满足,从而使过去被看作是资本主义社会否定力量的阶级,变成了肯定的方面,成了既定生活方式的支持者。对既定生活方式进行美化和肯定的大众文化,将艺术同商业、政治溶合起来,控制渗透到人的内心世界,征服人的不幸意识。总之,社会的控制日益成为合理性、生产性、技术性和总体性。这样,人丧失了反对现状的思想赖以扎根的内在的能力—否定的思考能力、理性的批判能力和自主的创造能力,成为只注意追求物质享受的单面的思想和行为的异化的人。

8.分析攀比效应和虚荣效应对市场需求量的不同影响。

答:一个人的消费偏好并不仅仅取决于他自己的嗜好,也取决于他对其他消费者所拥有东西的观察。攀比效应,是指一种赶时髦的欲望,想拥有一件许多消费者都已拥有了的东西。而虚荣效应则是如果很多消费者都拥有某种商品,其他的消费者就可能不想要这种商品。它是指拥有只有少数人才能享用或独一无二的商品的欲望,并为自己的嗜好与众不同感到骄傲。攀比效应和虚荣效应都会通过使需求曲线的移动影响到商品的需求量。

(1)图3-21显示了攀比效应。图中的横轴度量了某种时髦商品的销售量。假设消费者认为只有20人购买了该商品,他们缺乏动力去购买这种商品以赶上浪头。有些消费者可能买它(取决于该商品的价格),但那是看中了它的内在价值。在这种情况下,需求由曲线表示。

图3-21  攀比效应与市场需求曲线

假设消费者现在认为有40人购买了该商品,他们发现该商品更有吸引力了,想多买一些,需求曲线是同样,如果消费者认为有60人购买了该商品,需求曲线就会是,等等。消费者认为已购买该商品的人数越多,需求曲线越是移向右边。通过连接对应与曲线上的点就可以确定市场需求曲线。

攀比效应会导致一条更具弹性的需求曲线。要说明其中的原因,想一下需求曲线是时价格从30美元降至20美元的影响。如果不存在攀比效应,需求量只会从40000升至48000。但因为更多的人买了该商品,那么拥有它就变得时髦了,攀比效应将需求量进一步提升至80000。所以攀比效应强化了需求对价格变化的反应,即使需求更具有弹性。

(2)图3-22显示了虚荣效应。如果消费者认为只有20人拥有该商品,那么就适用需求曲线D20。如果有40人拥有该商品,那么它就不再那样排他的,其虚荣价值下降了,需求量因而也减少了,适用于需求曲线。依此类推,消费者认为拥有该商品的人越多,需求曲线越是移向左边。虚荣效应使市场需求变得缺乏弹性。假设价格最初为3万美元,有20人购买它。

图3-22  虚荣效应与市场需求曲线

当价格降至1.5万美元时,如果不存在虚荣效应,购买量会升至14000(沿着曲线)。但作为一种虚荣商品,如果拥有它的人多,其身价就会大跌。虚荣效应抑制了需求量的增加,将它减少了8000单位,因此销售量只增至6000单位。攀比效应和虚荣效应对厂商的营销策略和定价策略有意义。厂商可以制造或利用广告塑造时髦商品和虚荣商品谋利。

攀比效应和虚荣效应对厂商的营销策略和定价策略很有意义,市场上能够制造或者利用广告塑造时髦商品和虚荣商品谋利。

三、计算题

1.在图3-23中,我们给出了某消费者的一条无差异曲线及他的预算线。如果商品的价格是50元,那么该消费者的收入是多少?他的预算线方程式是怎样的?商品的价格是多少?均衡状态下他的边际替代率是多少?

答: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如图3-23所示。

图3-23  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及预算线

(1)该消费者的收入为:

(2)商品的价格为,于是该消费者的预算方程为

(3)商品的价格为

(4)当均衡时,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相切,于是有斜率相等,

2.假设某消费者将其全部收入都用于购买商品和商品,每种商品的边际效用(如表)都独立于所消费的另外一种商品量。商品和商品的价格分别是100元和500元,如果该消费者的每月收入为1000元,他应该购买的每种商品的数量是多少?

解:消费者均衡条件为:,即消费者应该使商品的边际效用与自身的价格比等于商品的边际效用与自身的价格比率。则满足这样的条件的商品组合()为(5,1),(6,5),(7,7)。

根据公式得到消费者的预算线为:,只有商品组合(5,1)满足。所以,消费者应该购买5单位和1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