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重庆大学804微观经济学(含宏观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政府通过收取塑料袋价格来限制塑料袋使用,利用的是( )。
A.需求规律
B.供给规律
C.需求弹性
D.供给弹性
【答案】A
【解析】需求规律是指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和影响需求的因素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因素有:该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和消费者对该商品的价格预期等。一种商品的价格越高,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越小。相反,价格越低,需求量就会越大。收取塑料袋价格价格能够降低消费者对塑料袋的需求量。
2.以下哪项不能决定供给曲线的位置?( )
A.技术
B.消费者收入
C.资源价格
D.增值税率
【答案】B
【解析】消费者收入影响的是需求曲线,而不是供给曲线。技术、资源价格和增值税率都会影响厂商的供给,从而决定供给曲线的位置。
3.企业的起源和规模扩张的原因在于( )。
A.完全替代市场
B.减少内部交易成本
C.减少市场交易成本
D.以上都可能
【答案】C
【解析】市场与企业是两种可以相互替代的资源配置方式,企业将市场交易“内部化”,由企业家运用权威在内部进行协调,以降低交易成本,减少市场风险,如果企业内部交易成本低于市场价格成本,企业便应运而生。按照边际均等法则,当最后一笔交易在企业内完成的组织成本增加量与在市场上完成的交易成本增加量相等时,企业就达到了最优规模。
4.没有政府价格管制的完全竞争市场均衡条件下,将实现( )。
A.消费者剩余最大化
B.生产者剩余最大化
C.社会剩余最大化
D.以上均正确
【答案】C
【解析】社会总剩余等于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之和。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当供求平衡时,生产者剩余与消费者剩余之和达到最大。一旦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发生变化,势必会带来社会总剩余的损失。当政府采取限价措施将价格压到均衡价格以下时,消费者剩余会增加;而当政府采取保护价格措施将价格提高到均衡价格以上时,生产者剩余会增加。所以无管制的完全竞争市场均衡条件下并未使消费者剩余或生产者剩余最大化,而是代表两者之和的社会剩余最大化。
5.某不完全竞争厂商在短期均衡中的边际成本为25,则其价格为( )。
A.等于25
B.大于25
C.小于25
D.不能确定
【答案】B
【解析】厂商的短期均衡条件是,不完全竞争的厂商有如下关系:。所以短期均衡时,均衡价格是高于边际成本的。因此,不完全竞争市场价格大于25。
6.在存在逆向选择的保险市场上,以下哪种情况最可能发生?( )
A.高风险的人不愿购买保险
B.低风险的人不愿购买保险
C.保险市场的均衡是帕累托最优的
D.低风险的人将在均衡中购买过多保险
【答案】B
【解析】逆向选择是指在买卖双方信息非对称的情况下,差的商品总是将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或者说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在交易中总是趋向于做出尽可能地有利于自己而不利于别人的选择。逆向选择的存在使得市场价格不能真实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导致市场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当存在逆向选择时,高风险的人将购买过多保险,而低风险的人不愿意购买保险。
7.生产可能性曲线是由哪条曲线推导出来的?( )
A.效用可能曲线
B.社会福利无异曲线
C.消费契约线
D.生产契约线
【答案】D
【解析】生产契约曲线所表示的是在既定生产资源量的情况下所能生产的两种产品的组合,曲线上的每一点都由一组特定的产品数量与之相对应,而产品组合数值的大小,则取决于该点所在的等产量线位置的高低。若将这些产品组合点转换成以两种产品数量为坐标轴的平面图上,便是生产可能性曲线。
8.凯恩斯主义采用的宏观治理政策工具主要是( )。
A.需求管理
B.供给管理
C.供给管理与需求管理并重
D.以上均是
【答案】A
【解析】凯恩斯主义认为经济萧条的原因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因此,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9.现代经济周期是指( )。
A.GDP的波动
B.GDP增长率的波动
C.价格的波动
D.价格指数的波动
【答案】B
【解析】古典经济周期是指GDP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过程,现代经济周期是指经济增长率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过程。
10.曲线右移的原因可能是( )。
A.政府降低国防开支
B.央行调高利率
C.央行降低准备金率
D.政府调低个人所得税率
【答案】C
【解析】当中央银行降低准备金率时,货币乘数就变大,从而提高了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创造信用、扩大信用规模的能力,其结果是货币供应量增加。
11.考虑到预期的作用,扩张的财政政策在短期里将带来总产出的( )。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上升或者下降均有可能
【答案】A
【解析】未预期到的扩张会在短期内带来总产出的上升,但是在长期看来,扩张的政策对总产出没有影响。
12.垄断可能比竞争更可取,这是因为( )。
A.垄断厂商有更多的激励来降低其生产成本
B.在一个污染性行业中,垄断是限制其产出水平以降低污染的最好方法
C.由于专利权而拥有垄断地位是回报技术创新的一个比较好的途径
D.给定的市场规模下,单一厂商往往带来规模不经济
【答案】C
【解析】A项,完全竞争的厂商会将成本降到最低;B项,产权的界定是消除外部负效应比较好的方法;D项,不是垄断比竞争可取的理由。
13.捆绑销售的前提是( )。
A.销售者能够对不同的消费者实施价格歧视,且不同消费者对两种不同商品的需求是负相关的
B.销售者不能够对不同的消费者实施价格歧视,且不同消费者对两种不同商品的需求是负相关的
C.销售者能够对不同的消费者实施价格歧视,且不同消费者对两种不同商品的需求是正相关的
D.销售者不能够对不同的消费者实施价格歧视,且不同消费者对两种不同商品的需求是正相关的
【答案】A
【解析】捆绑销售是指垄断者将垄断产品与其他产品组合在一起以一个价格出售。捆绑销售的前提是,销售者具有垄断势力,能够实施价格歧视,不同消费者对两种商品的需求是负相关的。
14.一般来说,在合作博弈中参与者得到的报酬应当( )非合作博弈中得到的报酬。
A.不低于
B.低于
C.等于
D.不能确定
【答案】A
【解析】一般说来,参与者在合作博弈中得到的报酬是不低于非合作博弈中的报酬的,否则参与者可能会不遵守协议,破坏合作博弈的均衡。
15.由索罗(Solow)经济增长模型可知,储蓄率的上升对稳定经济增长( )。
A.有增长效应,有水平效应
B.有增长效应,无水平效应
C.无增长效应,有水平效应
D.无增长效应,无水平效应
【答案】C
【解析】根据索罗新古典增长理论可知,储蓄率的上升不能影响到稳态增长率,但能提高收入的稳态水平,即储蓄率的上升只有水平效应,绝没有增长效应。
二、计算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考虑双寡头市场,市场需求曲线为,,其中,分别表示两个厂商的产出,表示市场价格。假定两个厂商的边际产出。求:
(1)古诺均衡时两家企业的产量和价格。
(2)共谋均衡时的市场价格和总产出。
(3)竞争均衡时的市场价格和总产出。
解:(1)由已知可得反需求函数为:,厂商的平均成本,则企业1的利润函数为:
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可得厂商1的反应函数为:
厂商2的利润函数为:
同理可得厂商2的反应函数为:。
联立厂商1和厂商2的反应函数,可得:,代入市场需求曲线得价格。
(2)若两厂商共谋,则总利润函数为:
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解得:,即总产出为15。
此时市场价格为:。
(3)竞争均衡条件下有,所以市场价格为,此时总产出为:。
2.考虑两阶段的消费者选择问题。效用函数为,约束条件为,、分别表示两个阶段里商品的价格,表示消费者一生的收入,,为常数。问:
(1)给定、、,效用最大化的消费者在两个时期里的消费,是多少?
(2)若两阶段消费的替代弹性被定义为,求该问题替代弹性的大小。
解:(1)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问题为:
构造拉格朗日函数:
效用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
由上述三式解得:,。
(2)由(1)得:
对上式两边取对数可得:
从而可得:
3.设经济的总供给函数为,消费函数为,税收为,政府转移支付,政府支出,投资函数,净出口,货币需求方程为,货币名义供给量为。
求:(1)方程和方程;
(2)总需求曲线;
(3)均衡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
解:(1)由四部门经济国民收入恒等式可得:
化简可得曲线方程为:
令价格为,则由货币市场均衡条件可得:
则曲线方程为:
(2)联立曲线和曲线方程,消去利率可得总需求曲线方程为:
(3)联立总需求和总供给曲线函数:
解得:均衡国民收入,均衡价格水平。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消费的生命周期假说(Life-Cycle Hypothesis)理论
答:生命周期的消费理论由莫迪利亚尼(F.Modigliani)提出,该理论认为,人的理性消费是为了一生的效用最大化,强调人们会在更长时间范围内平稳他们的生活消费开支,以达到他们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消费的最佳配置。按照该理论,消费不取决于现期收入,而主要取决于一生的收入。
生命周期消费函数可用公式表示为:
式中,为实际财富;为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为工作收入;为工作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平均消费倾向为。
按照生命周期消费理论的观点,由于人们追求稳定的生活方式,从而在人的一生中消费倾向是不稳定的。具体而言,年轻时和年老时,消费倾向较高;壮年时和中年时,消费倾向较低。
一个社会中,当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即更多的人可以享受养老金待遇时,人们就会减少他在工作期的储蓄,增加消费。这样就不会出现中年时增加储蓄、减少消费,存钱防老的状况,人们的平均消费水平就会提高,人们一生的消费倾向将变得更加稳定。相反,如果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人们就会为了以后的生活考虑减少当期的消费、增加储蓄,从而平均消费倾向就会降低,人们的消费倾向就会因为没有保障而变得不稳定。
2.当企业生产行为存在负的外部性,会产生何种市场失灵?如何纠正这种失灵?
答:(1)负的外部性是指企业的生产行为导致社会付出了代价而又未得到相应的补偿。在价格既定的情况下,当存在生产的负外部性时,生产者没有偿付生产行为过程中的全部成本,就会过多生产产品,使产量超过社会最优的产出水平。因此,造成社会脱离最有效的生产状态,使市场经济机制不能很好地实现其优化资源配置的基本功能。
假定某个人进行某项活动的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分别为、,当存在外部不经济时,有,再假定
,则此人一定会进行此项活动,从上述两个不等式中可得到,此不等式说明,进行了这项活动,社会上其他人受到的损失大于此人得到的好处,从整个社会看,是得不偿失的,因此私人活动水平高于社会所要求的最优水平。
(2)针对企业生产行为存在的负外部性,往往采用一下政策进行纠正:
①征税。政府可以对负的外部性征收某些附加税,其数额应该等于该企业给社会其他成员造成的损失,从而使该企业的私人成本恰好等于社会成本。
②企业合并。当一个企业的生产活动影响到另外一个或几个企业的情况下,如果影响是外部负效应,前一个企业则会不顾自己给其他企业造成的额外负担,而使自己的生产超过社会最优水平。但是,如果把这几个企业合并为一个企业,则过去的外部效应就“内部化”了。合并后的大企业,为了自己的整体利益将使自己的生产保持在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水平上,而此时合并企业的成本与收益将等于社会的成本与收益,于是资源配置达到相对的帕累托最优状态。
③产权界定。它的依据是科斯定理。科斯定理强调了明确所有权的重要性,认为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其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则无论在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根据这一理论,当某个厂商的生产活动危害到其他厂商的利益时,在谈判成本较小和每个企业具有明确的所有权的情况下,两个企业可以通过谈判或通过法律诉讼程序,来解决消极外部影响问题。
3.简述货币主义的主要观点和经济政策主张
答:货币主义亦称货币学派,是二十世纪50~6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一个经济学流派,其创始人为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弗里德曼。货币学派在理论上和政策主张方面,强调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是引起经济活动和物价水平发生变动的根本的和起支配作用的原因。
(1)货币主义的主要观点
①货币需求函数是一个稳定的函数,意指人们平均经常自愿在身边贮存的货币数量与决定它的为数不多的几个自变量(如人们的财富或收入、债券、股票等的预期收益率和预期的通货膨胀率等)之间,存在着一种稳定的并且可以借助统计方法加以估算的函数关系。
②引起名义国民收入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货币当局决定的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假如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会引起货币流通速度的反方向变化,那么,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对于物价和产量会发生什么影响,将是不确定的、无法预测的。弗里德曼突出强调货币需求函数是稳定的函数,正在于尽可能缩小货币流通速度发生变化的可能性及其对产量和物价可能产生的影响,以便在货币供应量与名义国民收入之间建立起一种确定的可以作出理论预测的因果关系。
③在短期内,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主要影响产量,部分影响物价,但在长期内,产出量完全是由非货币因素(如劳动和资本的数量,资源和技术状况等)决定的,货币供应只决定物价水平。
④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本质上是稳定的,只要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其调节经济的作用,资本主义将能在一个可以接受的失业水平条件下稳定发展,凯恩斯主义调节经济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不是减少了经济的不稳定,而是加强了经济的不稳定性。
(2)货币主义的经济政策主张
①反对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反对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主张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货币主义主张固定规则政策,反对逆风行事政策,即货币当局应该让货币供应保持在一个稳定的增长率上。弗里德曼认为,货币供应量是最符合条件的货币政策中间目标变量。
②主张收入指数化。收入指数化是指把收入、政府债券收益及其他收入同生活费用紧密联系起来,使它们依据物价指数的变化进行调整。弗里德曼认为,实行收入指数化可以抵消物价波动的影响,减少通货膨胀造成的痛苦,甚至能够医治通货膨胀。收入指数化可以消除通货膨胀过程中带来的不公平,剥夺政府从通胀中得到的非法收益和一些债券经营者所占的便宜,这样也就消除了社会经济生活中搞通货膨胀的动机。
③实行浮动汇率制度。弗里德曼认为,浮动汇率制度是一种自动调节机制,它有助于国际贸易和国际收支均衡的自动维持,有助于减轻国际收支失衡对国民经济的不利影响;它有利于国民经济实现稳定增长,有利于发展不受限制的多边贸易。弗里德曼分析了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发生严重通货膨胀的原因,认为原因之一就是由于实行固定汇率制度,导致各国都从美国输入了通货膨胀。
4.简述并图示关税对消费者、生产者、政府的影响。
答:关税对进出口国的经济效应是多方面的,而且关税对贸易大国和贸易小国的经济效应也有所不同。贸易大国是指在国际贸易中一国某种产品的进出口量大到足以影响该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贸易小国则是指一国某种产品的进出口量不会影响国际市场价格,仅是国际市场价格的接受者。
(1)对贸易小国的影响
关税对贸易小国的影响如图1-1所示,纵轴表示国内市场价格,为某产品的国内需求曲线。
图1-1 关税对贸易小国的影响
①虽然关税使产品价格上升,消费量下降,但促使国内部分需求由进口品转向国内产品,有助于刺激国内生产,增加国内就业,减少外贸赤字。
②财政收入。矩形就是政府的关税收入,这是征收国获得的经济利益,来自国内消费者的损失。
③消费者剩余。因为关税提高了价格,消费者购买减少,导致消费者剩余损失了。
④企业收入。关税使产品价格上升,国内企业就能获得生产者剩余(矩形),生产者剩余来自消费者支出的增加。
⑤社会福利。同样是消费者支出的增加,但是这部分消费者支出增加并不体现为政府财政收入或生产者剩余,是由于企业成本上升所导致的消费者支出增加,是社会福利的损失。由以上分析可知,征收关税以后,消费者剩余一部分向政府和厂商转移,一部分体现为社会福利的损失。因此,虽然关税对贸易小国保护本国工业有一定作用,但不利于消费者,并会导致社会福利的净损失。
(2)关税对贸易大国的影响
贸易大国对进口产品征税不仅会影响国内该产品的生产和消费,还会影响该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如图1-2所示。
图1-2 关税对贸易大国的影响
关税对贸易大国带来的影响与贸易小国有所不同,贸易大国的关税收入为。比贸易小国多出。多出的部分是因为贸易大国具有影响国际市场价格的能力,通过减少进口,追使出口国降低价格从而承担了部分关税的结果。对贸易大国而言,这是一笔额外的收入。
四、论述题(20分)
我国近年来对许多规模以下的高污染企业要求进行强制关闭。如果对规模以下的高污染企业实施关闭会使企业形成这样的预期:规模小、污染重的企业可能随时会被强制退出市场,企业规模小,被关闭的可能性就越大,即这些高污染行业内企业被关闭的概率与企业的规模有直接关系。如果这一假设成立,试问这种关闭威胁将诱使企业进行过度投资、还是引导企业进行减缓投资?请说明理由。
答:(1)高污染企业的外部性
政府关闭高污染企业的原因在于,其对环境造成重大污染。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在于产生的负的外部性。负的外部性是指企业的生产行为导致社会付出了代价而又未得到相应的补偿。在价格既定的情况下,当存在生产的负外部性时,生产者没有偿付生产行为过程中的全部成本,就会过多生产产品,使产量超过社会最优的产出水平。因此,造成社会脱离最有效的生产状态,使市场经济机制不能很好地实现其优化资源配置的基本功能。
假设一个高污染企业生产的边际成本为,其造成损失的边际外部成本为,因此高污染企业的边际社会成本为,如图1-3所示。当产品的市场价格为时,在不考虑企业所造成的外部性的情况下,其利润最大化的产出水平为;但从企业造成的社会边际成本来看,最优的产出水平应为。从图上可以看出,,显然企业生产了太多的产品。
图1-3 负外部性
(2)政府政策的目的
政府规定对规模以下的该污染企业进行强制关闭,属于政府管制措施,旨在减少污染,消除负外部性造成的市场失灵问题。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改善我国经济结构。
(3)关闭威胁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
事实上,政府政策会在企业中形成如题的预期,假如该预期成立,则高污染规模下企业将有两种选择:增大规模使被关闭成为小概率事件,以及减少投资;但是正是因为高污染企业的私人成本低于社会成本,所以其利润巨大,趋利本能和关闭威胁将诱使企业进行过度投资,这样一来市场存在了很多高污染大企业,导致政府政策的事与愿违,不但不可能减少污染,而且可能会使污染问题更加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