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经典精神分析各理论的比较
一、荣格与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比较
(一)在对人的意识水平的分析方面,两人存在差异。
1.弗洛伊德将心理活动区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认为潜意识是人类活动的根源力量所在。弗洛伊德的潜意识里只有非理性的成分。
2.荣格也十分重视潜意识的作用,但其包含的范围相对广泛,除个体潜意识外,还有集体潜意识。而荣格的集体潜意识概念是心理能量和智慧的根源,所以比较具有积极性。
(二)在对力比多实质的理解上,二人不尽相同。
1.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力比多代表着性欲本能。
2.荣格反对弗洛伊德的泛性论,他不认为力比多是性欲的来源,而认为是一种普遍的生命力。
(三)在对人格形成的解释上,两者也各不相同。
1.荣格认为人类行为是由个人及种族的历史和对生活的期望所形成的。
2.弗洛伊德的理论则认为一个人的行为就是受过去的影响。
不过,虽然荣格与弗洛伊德在理论观点上有所差异,但仍然在一些关键的概念和论点上存在共同点和紧密联系,因此,可以说荣格并没有完全“背叛”弗洛伊德和精神分析,而是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修正和发展了精神分析。
二、阿德勒与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比较
(一)联系
阿德勒虽然旗帜鲜明地反对弗洛伊德,但在其理论渊源上受到弗洛伊德的诸多影响。1.阿德勒提出的自卑超越方式,本来弱势的一面反而成为了心理上力求得到补偿的源泉。这个观点和弗洛伊德所宣称的人对不完全的性发展会采取补偿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以说是继承了弗洛伊德的观点。
2.阿德勒还提出了与“阴茎妒羡”有些类似的“男性钦羡(男性反抗)”,但和弗洛伊德只认为女性羡慕男性的观点不同的是,他认为不论男女都有一种要求强壮有力的愿望,以补偿自己不够男性化的感觉,目的是为了摆脱自卑。
(二)区别
阿德勒更多时候还是作为弗洛伊德的对立面出现的,二者在相当多方面存在分歧。
1.阿德勒和弗洛伊德最大的背道而驰在于阿德勒认为人性是善良的。人还要努力追求优越,创造出独特的自我,因此他的理论鼓励人生积极进取,相信人生积极的一面。
2.而弗洛伊德则对人性持悲观的看法,主张人生的两种本能——“生本能”和“死本能”,前者要追求性的满足和个体各种生理满足,后者主要是满足攻击、破坏以及最终自我毁灭的需要。
如果说弗洛伊德指出了人类隐含的近乎自私的本性和行为倾向,即逃避紧张焦虑、寻求快乐和满足的消极一面,那么阿德勒则更多地看到了人类明朗利他的本性和行为倾向,即具有社会情感、追求优越感,力图创造出有价值的自我,关心社会福利和发展等积极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