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帼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新生儿心理的发生

2.1 复习笔记

新生儿期(0~1个月),是儿童从胎内生活转变为胎外生活的阶段。在这段时间里,儿童生活中的主要矛盾是生理上能否适应新环境的矛盾。个体最初的心理活动,就是在这个生理矛盾的基础上形成的。

一、新生儿心理产生的条件

(一)生存环境的巨大变化

1.出生前

婴儿的营养、呼吸、排泄等新陈代谢活动都由母体代劳,很少受外界刺激的影响。只有当母亲运动时,或者母亲生理上或情绪上发生重大变化时,或者偶然传来一些特别大的声音刺激时,才对他产生一些影响。

2.出生后

出生后,新生儿的生存方式和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出生意味着寄居生活的结束,

新生儿必须依靠自己的生理活动来维持生命。

(二)新生儿的生理特征

软弱、娇嫩是新生儿解剖生理上的突出特点,但是他们生长发育非常迅速。我们仅从与心理活动有密切关系的几个方面来看。

1.身体特点

(1)体型

新生儿的体型很特殊,头大、身长、四肢短。头约占整个身高的1/4(成人为1/8),腿约占1/3(成人占1/2)。这种体型决定了新生儿不便活动。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各部分才逐渐协调起来(如图2-1所示)。

(2)身高

儿童出生时身高约为50厘米,体重约3~3.5公斤。出生后几天,体重略有减轻,第二周开始恢复,以后体重会迅速增长。

图2-1  体型随年龄而发生的变化

(3)皮肤

新生儿的皮肤常呈红色,比较细嫩,很容易受损伤,而且有些皱,随着肌肉的丰满,皱纹很快消失,皮肤也逐渐变白。新生儿的皮肤比较细嫩,很容易受损伤。

(4)骨骼

新生儿的骨骼非常软弱,构造与成人不同,所含无机盐少、水分多、血管丰富,所以弹性较强,硬度不足,不易折断,但易弯曲。很难支持身体做动作,甚至支撑不住头的重量。当然,这与新生儿肌肉柔弱无力也有直接的关系。

(5)内脏器官

新生儿的内脏器官也没有发育成熟。呼吸微弱,心跳很快,消化与体温调节机能也不完善。

2.神经系统的特点

(1)发育相对较早

与人体其他器官和组织相比,神经系统的发育相对来说是比较早的(如图2-2所示)。

图2-2  人体中器官或组织的四种主要类型的生长速度的曲线

胎儿六七个月时,脑的基本结构已初具雏形。但儿童出生时,神经系统还没发育完全:脑的结构比较简单,神经系统的功能很不完善。新生儿脑细胞的体积小,神经纤维的长度和分支也不发达,神经纤维还未髓鞘化(轴突外包的髓鞘没有形成)。所以新生儿的脑重大约只有390克,相当于成人脑重的25%~30%(成人脑重约1400克)。

(2)睡眠时间多而不稳,周期短

睡眠时间多

新生儿睡眠时间很多,出生头几天,约有80%的时间处于睡眠状态。睡眠是保护性抑制的突出表现。

当刺激超过一定的强度或持续时间过久时,神经细胞产生疲劳,导致大脑皮层的兴奋性降低,从而进入抑制状态,称为超限抑制。其对大脑皮层细胞有保护作用,所以也称为保护性抑制。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够成熟,外界刺激对他们来说,往往是“超负荷”的,因而新生儿睡眠也较多。

睡眠不稳、周期短

新生儿睡眠不稳、周期较短。在清醒时间里,新生儿的兴奋容易泛化,对外界事物较难作出准确的反应。这都与新生儿神经系统的不成熟、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活动不完善有关。

兴奋和抑制是两种对立的高级神经活动过程。在大脑皮层的正常活动中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抑制不必要的活动是更好进行必要活动的保证,它既可以使兴奋引起的反射活动更精确、更完善,又可以使脑神经受到必要的保护,因而也是有机体认识事物的生理基础。新生儿的兴奋、抑制比较混乱,不能提供准确反应的生理基础。

(3)神经系统调节功能很差

新生儿动作混乱、没有秩序,有些新生儿两只眼球的运动也不协调,有时一眼看左,一眼看右,呼吸、心跳、肠胃活动往往也没有规律。

所以,刚出生的幼儿主要依靠低级中枢实现的本能活动——无条件反射来适应变化的环境。

二、新生儿的无条件反射

(一)无条件反射含义

无条件反射也称非条件反射,是外界刺激与有机体反应之间与生俱来的固定神经联系。无条件反射是遗传得来的。新生儿天生带有无条件反射的能力。无条件反射的中枢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各种无条件反射是否在特定的时间消失,可以作为诊断儿童神经系统的发育是否正常的参考指标。

(二)新生儿的无条件反射主要有以下几类:

1.无条件食物反射

这种反射包括觅食、吸吮、吞咽反射。当乳头或类似乳头的东西碰到新生儿的面颊或嘴唇时,就会转头张嘴,做吸奶的动作,食物进入口里就会咽下去。

2.无条件防御反射

眨眼反射就属此类反射。当强光刺激眼睛时,新生儿会自动闭上眼睛或将头转向背光处,当刺激物触及眼睑或睫毛时,头会向后仰并眨眼。打喷嚏、呕吐也是无条件防御反射。

3.无条件定向反射

当新异刺激(如大的声音或鲜艳的物体)出现时,儿童会自动把头朝向它,或停止正在进行的活动,好像在探究“这是什么?”这便是无条件定向反射。

无条件食物反射和无条件防御反射是新生儿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定向反射对认识世界有重要意义。

4.抓握反射

以手指或小棍触碰新生儿的手心,儿童的手立即紧握不放,力量之大,甚至可以将身体吊起来。这种反射均在出生后4~5个月消失。

5.巴宾斯基反射

触摸新生儿的脚底,脚会向里弯曲,脚趾会成扇形张开。这种反射在其满6个月时消失,以后再这样刺激儿童,脚趾就会向里屈曲。

6.惊跳反射

又称搂抱反射。这是一种全身动作。当新生儿感到身体突然失去支持(如往小床上放他),或突然受到强声刺激时,会仰头、挺身、双臂伸直、手指张开,然后弯身收臂,紧贴胸前,作搂抱状。这种现象在3~5个月时消失。

7.强直性颈反射

新生儿仰卧时,头常常偏向一侧,同时伸出该侧的手臂和腿,屈起对侧的手臂和腿,作出击剑状。经常伸出的那只手可能预示儿童将来的习惯用手。这种反射在4个月以后消失。

8.行走反射

双手托住新生儿腋下,使光脚板触地,儿童就会做迈步动作。此种反射在其2个月左右消失。

9.游泳反射

把新生儿肚子向下,横着托起,四肢便作类似游泳的动作,这种反射在其6个月左右消失。

(三)无条件反射的不足

无条件反射保证了新生儿最基本的生命活动。但只有当某种特定的刺激在特定的情况下出现时,才能发出特定的无条件发射反应。因而具有刻板性,局限性很大,适应性很低,不足以使新生儿应付面临的复杂多变的环境。为了生存和适应环境,新生儿的反射逐渐信号化,形成条件反射。

三、条件反射的出现和心理的发生

(一)条件反射的出现

在现实生活中,引起新生儿无条件反射的刺激常常不是单独出现的,而是伴有其他一些刺激。时间一长,这些刺激(如喂奶姿势)就成了无条件刺激(如乳头)的信号,条件反射就开始出现了。条件反射是有机体在生活实践中学会的反射。原来不能引起有机体反应的无关刺激物,如果与能引起某些反应的刺激物多次结合(同时出现),便也能引起有机体的这些反应。

新生儿最先形成的条件反射,都是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生儿的条件反射,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自然形成,称为自然条件发射。也可在实验室里人为地创造条件建立,称为人工条件反射。最早出现的自然条件反射,是在新生儿出生10天左右对喂奶姿势的吸吮反射。最初的人工条件反射出现的时间,直接受人为条件的影响。

(二)新生儿的条件反射的特点:

1.形成速度慢,条件刺激物和无条件刺激物结合的次数要多些,甚至多达几十次、几百次。

2.形成之后不稳定,如不继续练习,容易消退。

3.不易分化。对相似刺激都作同样反应。例如,对不同的人喂奶的姿势,都作出吃奶的反应。

(三)条件反射形成的机制

1.条件反射的形成条件及原因

条件反射是通过高级神经中枢实现的。环境的刺激可以促进大脑的成熟。事实证明,刚出生的儿童还没有出现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它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和灵活性。条件反射是有机体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所必需的,对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复杂的胎外环境,迫使新生儿产生更多、更灵活的适应机能,这种机能即条件反射。

2.条件反射的形成机制

条件反射形成的机制,是暂时神经联系的接通。暂时神经联系既是生理现象,因为它是神经系统内所发生的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的变化;又是心理现象,因为它揭示了刺激物的信号意义,并支配了有机体的行为。暂时神经联系一经建立,无关刺激便成了条件反射的信号,即条件刺激物。有机体根据条件刺激物的信号意义作出反应活动,这一过程也就是心理活动。从心理学上讲,它是一种联想,由条件刺激物联想到无条件刺激物,也是一种理解,理解了条件刺激的信号意义。因此,条件反射的出现标志着儿童心理的发展。

四、教育应该从零岁开始

(一)新生儿的心理活动能力

1.早期的儿童心理学低估新生儿能力的原因:

(1)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儿童的心理发展往往是在同小动物对比中来分析归纳。人类婴儿同小动物相比,其独立生活能力差得多。动物的进化水平越低,其成熟期越短,人类婴儿的生理成熟期较长。但是,儿童发展的规律和小动物发展的规律不尽相同。没有深入揭示儿童心理发展本身的规律,是低估新生儿能力的原因之一。

(2)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未能捕捉到新生儿心理发展的许多表现。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经过精心设计的实验,不但可以揭示新生儿自然表现出来的心理活动,而且可以诱发新生儿的心理潜能。

2.新生儿心理活动能力的研究新进展

研究发现,胎儿已经开始对外界某些事物作出反应。比如,当母亲听到巨大的声音或变换自己身体的位置时,腹中的胎儿就拳打脚踢地活动起来。有的资料甚至表明胎儿已有记忆。出生后,当他们听到母亲怀孕期间经常欣赏的乐曲时,表现出一种熟悉感。

近年来,心理学家越来越认识到,新生儿已经具有不可低估的心理能力:他们不仅能看、能听、能记忆,还能区别不同的感觉信息。他们不仅能接受许多信息,还能主动发出信息,用不同的行为方式来反映周围事物,表达自己的状态。

(二)从零岁开始教育

1.保证新生儿有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使他们生理上得到健康发展。

2.为新生儿创设一个心理发展的良好环境,给予适量和合宜的教育训练。日常的声音,特别是优美动听的音乐、母亲的话语,同时房间的光线应当柔和,房间的色彩不能太单调,也不能令人眼花缭乱,对新生儿来说,良好的环境不等于刺激物过多的环境。

3.注意观察儿童对事物所产生的反应,为促进这些反应而给予适当刺激,是最有效的教育手段。

新生儿具有很大的潜力,通过适当的教育训练,这些潜力可以提早发掘。大量事实证明,对儿童教育与不教育是大不一样的。教育应从零岁开始,这种观点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