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俊《教育学》(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1人的发展有哪些规律和特点?教育怎样适应人的发展规律和特点?

答:(1)人的发展规律和特点

顺序性。在正常情况下,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既不能逾越,也不会逆向发展。人的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教育要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不平衡性。人的发展并不总是按相同的速度直线前进的,不同系统的发展速度、起始时间、达到的成熟水平是不同的;同一机能系统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速率。人的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要掌握和利用人的发展的成熟机制,抓住发展的关键期,不失时机地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学生健康地发展。

阶段性。人的发展变化既体现出量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飞跃。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即表现为发展的阶段性。人的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教育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提出不同的发展任务,采用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个别差异性。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体现在,每个人的发展优势(方向)、发展速度、高度(达到的水平)往往是千差万别的。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求教育必须深入了解学生,针对学生不同的发展水平以及不同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进行因材施教,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发展个性,促进学生自由地发展。

整体性。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整体的人,他既具有生物性和社会性,还表现出个体的独特性。不从整体上把握教育对象的特征,就无法教育人。人的发展的整体性要求教育要把学生看做复杂的整体,促进学生在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和谐地发展,把学生培养成为完整和完善的人。

(2)教育适应人的发展规律和特点

人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的主体,因此,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应做到以下几点:

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人是未完成的动物,蕴涵着发展的不确定性、可选择性和可塑性,潜藏着巨大的发展可能,因此,切不可因学生一时表现不佳,而做出否定性的评价。

培养学生的能动性。人的发展是一个自觉能动的过程,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自主、自觉、自决和自我塑造等方面的能动性,因而,要注意启发、引导、规范学生的能动性。

循序渐进。由于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既不能逾越,亦不能逆向发展,因此,教育要遵从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适时施教。

因材施教。人的发展是存在个别差异的,每个人在发展方向、发展速度、高度等方面都有所不同。这就要求教育要深入了解学生,针对学生不同的发展水平和个性特点因材施教。

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教育。人是一个整体,而且整体的变化必然会影响各个方面的变化,因此,教育要把学生看作一个复杂的整体,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和谐地发展。

可见,教育只有遵从和适应了人的发展规律和特点,才能更好地发挥教育的作用,培养出完整的完善的人。

2人的潜能有何教育意义?教育如何开发人的潜能?

答:(1)人的潜能的教育意义

人蕴涵着发展的潜能,这是人与动物的区别之一。人的潜能具有如下教育意义:

人的潜能决定了人是需要教育的。人出生之初只是能变为人的小动物,还不是文化学和社会学意义上的人。而只有通过后天的教育才可能发展为人,即人的潜能决定了人是需要教育的。

人的潜能决定了人是可以教育的。人具备这种发展的潜能,使得对其施加的教育有意义,使人通过教育发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可见,人的潜能决定了人是可以教育的。

(2)教育开发人的潜能的方式

知识的传授。通过系统地传授知识,促使学生内化知识,并激发其学习的兴趣,从而促使其思维、记忆、想象等方面的发展,达到开发潜能的目的。

教育中的其他活动。教育中的其他活动亦包含开发潜能的因素。诸如,体育活动或锻炼可以开发人的运动潜能,美术课之类的艺术课有助于开发人的审美潜能,等等。

综上所述,人是具有潜能的,人的潜能决定了人的需教育性和可教育性,而教育又对潜能的开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请联系实际谈谈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答: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环境是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

环境泛指个体生存于其中,在个体的活动交往中,与个体相互作用并影响个体发展的外部世界。根据其性质可以把它分为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两大类。儿童发展的环境是儿童个体所生存和活动于其中的,经过一代一代的前人以自己的劳动和活动为后代所创造的那个环境,它包括自然环境,但主要是社会生活环境,这是儿童得以发展的现实条件。

(2)环境的给定性与主体的选择性

环境的给定性指的是由自然、历史,由前人、他人为儿童个体所创设的环境,它对于儿童来说是客观的、先在的、给定的,是不能选择的。

但是,环境对人的发展所起作用的性质和力度却因人而异,因为人是具有能动性的主体,即使是初生儿,他也本能地会通过哭闹来影响、调动他的母亲和亲人,以改善他的生活处境;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人的能动性、自主性、选择性、创造性在逐步增长,其对环境的反作用与相互作用的活动也在逐步增强,即主体对环境的能动性、选择性在逐步增强。

因此,对环境概念的理解不能一般化、抽象化、静态化,应该对其作深入、具体而动态的分析,应当把环境与人的生活和活动联系起来理解。

(3)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离不开人对环境的能动活动

环境的给定性离不开主体的选择性,它不但不会限制人的选择性,而且正因为有了环境的给定性,反而激发了人的能动性、创造性。当然,给定的环境条件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二者的相互作用蕴涵着人的多种多样的发展可能性。

教育也是一种环境影响,只不过是为育人有意识地组织起来的旨在更有效地促进人的发展的环境影响。尽管环境对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但它并不能简单地决定人的发展。那些过分夸大环境作用的“环境决定论”的观点是错误的。

4有人认为“近墨者黑”,有人认为“近墨者未必黑”。请联系自己的成长过程谈谈你的看法。

答:“近墨者黑”是环境决定论的观点,是片面的,夸大了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近墨者未必黑”是正确的,看到了人的能动性和选择性对人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具体论述如下:

(1)环境是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

婴儿从出生时起,就一直受着环境的各种影响。在环境的影响下,儿童发展着身心,获得一定的生活经验、知识和语言能力,形成各种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

(2)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离不开人对环境的能动活动

人不仅能够适应环境而生活,而且能够选择、改造环境以求自身的发展,进而还能够有意识地选择、利用环境的条件与资源来为年轻一代获得更好的发展服务。

可见,尽管环境对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但它并不能简单地决定人的发展。环境决定论者把人看成是环境消极、被动的产物,片面夸大环境对个体发展的作用,没有看到环境的影响要通过人的选择和认同才能起作用,即所谓的“近墨者未必黑”。

5为什么说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主导作用?如何充分发挥教育的主导作用?

答:(1)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主导作用的原因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引导年轻一代通过掌握知识获得身心发展,使他们按社会发展和家庭及个人所期望的要求社会化、专门化、个性化,以保障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的培养,从而积极而有力地促进社会向前发展,这是学校教育的主要特点、优势和作用。

教育主要通过文化知识的传递来培养人。教育主要是通过文化知识的传承来培养人的,文化知识是滋养人生长的最重要的社会因素与资源。语言符号及其负载的文化知识之所以对人的发展至关重要,主要是因为文化知识蕴涵着有利于人发展的多方面价值。

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与古代社会相比,现代社会对人的发展和教育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也越来越大,这在人的现代性发展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

(2)充分发挥教育主导作用的方法

由于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因此,其对人的发展具有主导作用。要充分发挥教育的主导作用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强调知识的重要作用。鉴于知识具有认识、能力、陶冶和实践等多方面价值,教育须引导学生尊重知识、热爱知识、主动学习、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使儿童的智能、品德和个性都获得发展。

按照人身心发展的规律施教。由于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而且人的发展是存在个别差异的。因此,教育要遵从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差异性,循序渐进,适时施教,因材施教。

培养学生的能动性。人的发展是一个自觉能动的过程,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自主、自觉、自决和自我塑造等方面的能动性,因而,要注意启发、引导、规范学生的能动性。

开展体智德美全方面教育。人是一个整体,而且整体的变化必然会影响各个方面的变化,因此教育要把学生看作一个复杂的整体,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和谐地发展。

可见,从以上四方面着手,可以强化教育功能的实现,从而更充分的发挥教育的主导作用,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合格的人才。

6请阅读下面的资料,并对此进行评议。

在北京一家出版社工作的王女士有个正上小学的儿子,她信奉快乐教育、民主教育,认为培养一个独立、智慧、有个性的人比成绩好更重要。他的儿子虽然成绩出类拔萃,但由于比较“特立独行”而经常挨批,王女士也三天两头被学校请去。她告诉记者,自己非常反感老师对儿子的评价。

可多年担任班主任的李老师却认为,王女士这样的家长过于相信自己的孩子,总觉得老师对孩子的批评不公正、不全面,在教育过程中有意淡化教师的评价。

“很多家长民主教育的实质就是一种溺爱。”李老师说,这让本来应该成为“合力”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变成了“分力”,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现在,很多学校和家长在互相抱怨,都认为是对方在弱化自己的教育效果,学校说是“5+2=0”——学校教育5天的效果还抵不上家庭教育2天的影响,而家长则认为是“2+5=0”——每周2天的家庭教育根本无法和5天的学校教育抗衡。

结果就是互相不信任,站在各自立场上“抢”孩子。

答:通过以上材料可以看出,由于学校和家长存在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使得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无法形成合力,影响了各自的教育效果。而事实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是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方面,其中学校教育是主导,家庭教育是重要的补充,二者应该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1)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是教育的重要形式

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学校教育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按照一定的目的,选择适当的内容,利用集中的时间,有计划、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并进行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而其他方面的教育,往往是自发的、偶然的,无法与学校教育相比。而且,学校教育中有专门的教育者即教师来培养学生,教师受过专门训练,明确教育目的,掌握教育内容,懂得教育方法,能有效地培养学生。

家庭教育对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儿童出生后的第一所学校就是家庭,第一任教师是自己的父母。从时间上看,家庭教育是开始最早、持续最长的;从空间上看,家庭教育对子女影响的范围和深度往往也是其他教育所达不到的。血缘关系和经济联系,使家庭成为儿童和青少年最直接、最亲切、最可信赖的教育力量。孩子身体的发育、智慧的萌芽、能力的强弱、行为的好坏等往往要视家庭教育状况而定。学校教育是否能充分发挥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家庭教育的配合。

(2)学校教育必须与家庭教育形成教育合力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要通力合作,形成合力,营造功能互补的良好教育环境,才能够有效地促进孩子的发展。具体要求做到:

树立平等的家校合作观念。在家校合作中必须摒弃学校是领导的观念,真正树立起平等的家校合作观,必须真正认识到家长与学校具有完全平等的关系。

形成共同的目标。家校合作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和更好地社会化,创造一个尽可能有利的环境和条件。此共同目标是开展家校合作的基础。

构建畅通的家校信息交流渠道。除传统的家长会之外,要增加家庭和学校沟通方式的多样性和沟通时间的灵活性,如通过电话和网络等途径,从而保证家校及时沟通。

建立多元主体的家校合作机构。目前,常见的家校合作组织是由学校负责组建的家长委员会,而多元主体家校合作组织不是由学校负责组建的,是由社区或教育主管部门组建的与学校平行并列的组织。

总体而言,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对于学生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在对学生的教育中,应该以学校教育为主导,家庭教育为补充,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