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章 语  音

1.1 复习笔记

一、现代汉语语音概述

(一)语音的性质

1.语音的含义

语音是指人类通过发音器官发出来的、具有一定意义的、目的是用来进行社会交际的声音。

2.语音和其他声音的区别

语音跟其他各种各样声音的区别有三点:

(1)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

(2)不同的声音代表不同的意义;

(3)其作用在于社会交际。其中最主要的区别就在于:语音代表了一定的语义,这是它的“社会性”的体现。

(二)语音的属性

语音具有三种基本属性:

1.物理属性

语音跟其他声音一样,也是一种物理现象,具有物理属性。

(1)音高

音高就是声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发音体振动的频率。

(2)音强

音强就是声音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发音体的振幅。

(3)音长

音长就是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持续时间的长短。

(4)音色

音色又又称音质、音品,是声音的特色,主要取决于声波振动的形式。主要由两个因素决定:

发音方法不同。

共鸣器的形状不同。

2生理属性

(1)发音器官的分类

语音是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发音器官活动的部位和方法不同,都会造成不同的声音。

人的发音器官包括: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和共鸣器官三大部分。

呼吸器官。主要由肺、气管、支气管组成。

发声器官。包括喉头和声带。

共鸣器官。主要包括口腔、鼻腔、咽腔和喉腔四部分。

(2)发音器官不同导致的不同声音

由于发音器官的不同,可以把声音分为口音和鼻音、乐音和噪音。

口音:软腭、小舌上升,鼻腔通道关闭,气流从口腔中通过而发出的音。

鼻音:软腭和小舌下降与舌根接触成阻,口腔通道关闭,气流从鼻腔中通过而发出的音。

“鼻化音”:即软腭和小舌垂在中间,口腔、鼻腔气流通道同时打开,声音在口腔、鼻

腔中同时形成共鸣,这就形成鼻化音。

乐音:由有规则的音波构成,悦耳动听。发乐音时,声带呈紧张靠拢状态,气流从声门窄缝中挤出来,使声带颤动发音。

噪音:由许多不规则的音波构成,发噪音时,声门大开或完全封闭,气流通过相关成阻部位因阻碍摩擦而成声。

一般情况下,元音是乐音,清辅音是噪音,而浊辅音则是乐音和噪音的混合音。

3社会属性

语音的社会属性是语音区别于其他声音的本质属性。语音的社会属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语音的形式和意义的结合是约定俗成的,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2)语音必然表现出一定的民族特征和地域特征。

(3)语音的系统性。一种语言的语音都形成自己的一套系统,这主要表现为:

系统所包含的音素数目及其相互关系;

有些音在几种语言里都存在,但它们在各自的语音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并不一样。

(三)汉语拼音方案

1.汉语拼音方案

《汉语拼音方案》是一个用拉丁字母拼写现代汉语普通话语音的方案,1955年由国务院批准设计,1958年2月11日经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

《汉语拼音方案》共分五部分:

(1)字母表。字母表规定了26个汉语拼音字母的书写体式、排列顺序和名称。

(2)声母表。声母表共列21个辅音声母,零声母不包括在内。

(3)韵母表。以开、齐、合、撮四呼为经,以韵母主要元音开口度大小为纬,排成四列十三行,共39个韵母。

(4)声调符号。普通话共有ˉˊˇˋ四个声调符号,分别代表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调类。声调符号要标注在音节主要元音的上面。轻声不标声调。

(5)隔音符号。隔音符号以“’”标志,点在相关音节的左上角,主要用来显示以ɑ、o、e开头的音节与前面相邻音节的界限。

2.汉语拼音方案的应用

《汉语拼音方案》的基本用途是给汉字注音和拼写普通话。此外,它还有效地帮助了少数民族和外国人学习汉语,促进了民族团结和国际文化交流。《汉语拼音方案》在其他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音节拼写规则

汉语音节的拼写要符合《汉语拼音方案》的规则。主要应该注意如下几点:

(1)隔音规则

使用隔音字母y、w

《汉语拼音方案》规定零声母音节i行ü行用y做开头,使用y、w的原则是:

a.i行零声母音节,i如是韵头,一律把i改写成y;i如果是韵腹,在i的前面加y。

b.u行零声母音节,u如果是韵头,一律把u改写成w;w如是韵腹,在u前面加w。

c.ü行零声母音节一律在前加y,并且去掉ü上的两点。

使用隔音符号

ɑ、o、e开头的零声母音节连接在其他音节后面的时候,如果音节的界限发生混淆,就用隔音符号隔开,但是在实际使用上,无论音节界限是否发生混淆,都一律使用隔音符号。

(2)省写规则

ü行韵母与声母j、q、x相拼,ü上两点省略,ü行韵母与声母n、l相拼,ü上两点不能省略。

iou、uei、uen的省写

当iou、uei、uen这三个韵母跟声母相拼时,要省写中间的元音o或e。

(3)标调规则

声调符号原则上应该标在音节的主要元音(韵腹)上面。

如果一个音节只有一个元音,声调符号就标在这个元音上;

如果一个音节有两个以上元音,声调符号标在开口度最大、舌位最低、声音响亮的那个元音上。

省写拼式的音节,就标在最后面的一个元音上。

轻声不标调号,在i上标调号时要去掉i上的小圆点儿,但是在ü上标调号时,ü上的两点不能去掉。

4.词语拼写规则

多音词要连写,句子、专有名词的开头要有标记。总的原则是简单、明晰、便于书写。

(1)词语拼写的总原则

以词为拼写单位。

表示一个整体概念的双音节或三音节结构连写。四个音节以上表示一个整体概念的名称按词分开连写,不能按词划分的全部连写。

单音节词重叠,连写;双音节词重叠,分写。

为了便于阅读和理解,在某些场合可以加短横。

成语、四言成语可以分成两个双音节来念的,中间加短横;不能按两段来念的四言成语、熟语等,全部连写。

(2)大写

大写的作用有两个:

表示句首,如句子开头的字母大写;诗歌每一行开头的字母大写。

表示特殊名称,如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开头的字母大写。

(3)移行、标点和声调

汉语拼音在行末有时要切断换行,换行时要在行末加上短横表示词语未完。移行要按音节分开,短横只能加在两个音节之间,不能把一个音节拆开。

汉语拼音的标点与汉字的标点有些不同,汉字的句号是个圈,汉语拼音的句号是个点;汉字有顿号,汉语拼音没有顿号,该用顿号的地方用一个空格表示,其他的标点大致与汉字相同。

标声调的办法与音节标调规则相同,只是在词语连接时有语流音变,拼写普通话时,只标原调,不标变调。

(四)国际音标

国际音标是国际上目前通用的一套行之有效的记音符号。国际音标包括辅音表、元音表和附加标记符号。

1.国际音标的特点

(1)运用一符一音的原则。音素和符号一一对应,不发生混淆;

(2)符号大部分采用世界通用的拉丁字母小写印刷体;

(3)拉丁字母不够时,采用了倒写、反写、合体、小写尺寸的大写字母字形等,个别的还采用一些希腊字母。为了标音的精确,允许在字母上添加一些附加符号;

(4)以形体相类似的一组符号代表发音部位相同或发音方法相同的一组音,方便记忆与应用。

2.国际音标的学习与应用

(1)国际音标的学习

学习国际音标应先学习发音原理,掌握发音器官的活动状况与发音规律。

元音的学习可从八个标准元音入手,可以根据发音规律用已知的元音推断未知元音的高低前后,再根据录音逐一辨别、掌握。

辅音的学习宜先弄清不同发音部位辅音的成阻要点,可以将要掌握的辅音与前后相邻位置上的辅音作反复对比,以把握正确的成阻位置,获得正确的识知与听感习得。

(2)国际音标的应用

国际音标表拥有一百多个语音符号,几乎概括了人类发音器官所能发出的所有语音,但落实到某个具体语言,使用的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符号。国际音标无论对于教学还是研究,都是帮助我们了解、分析语音很有实用价值的工具。

二、音节分析:元音和辅音

(一)音节分析法

汉字虽然成千上万,但音节的数目却是有限的。现代汉语普通话的音节总数是400个左右。根据音节使用的频率不同,可以分为高频音节、中频音节、次频音节和低频音节。音节是最自然的语音单位,但它不是最小的语音单位,它可以作进一步的分析。分析音节有两种不同的方法。

1.音素分析法

音素分析法是来自西方的现代语言学的语音分析方法,它对一个音节从音色角度进行分析,分析出一个个最小的具有区别性特征的单位,这就是音素,因此,音素也就是从音色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2.声韵调分析法

声韵调分析法是我国传统的语音分析方法,它把音节分为三个组成部分:声母、韵母和声调。音节结构前部为声母,音节结构后部为韵母,贯穿整个音节的音高变化是声调。韵母又可以再进一步分为韵头、韵腹和韵尾三部分。

3.辅音和声母、元音和韵母的关系

辅音和元音是就音素的发音特点进行分析后划分出来的类别,声母和韵母是就汉语音节内部的结构和位置分析出来的单位。

(1)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辅音和声母的区别在于:

总数不同:辅音有22个,声母只有21个。辅音ng不充当声母;

出现在音节中的位置不同:声母的位置一定在音节的开头,而辅音除了在声母的位置出现,n和ng还可以出现在韵尾。

(2)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元音和韵母的区别在于:

总数不同:元音只有10个,而韵母则有39个。

韵母可以分为三类:单元音韵母l0个由单元音充当;复元音韵母13个,由元音跟元音构成;鼻韵母16个,由元音和鼻辅音共同构成。

结构成分不同:韵母不仅包含有元音,有的还包含有辅音,即以辅音作韵尾。

4.元音和辅音的差异

音素可以分为元音和辅音两大类。发音时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或鼻腔中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又称元音。元音又又称母音。发音时气流在口腔或鼻腔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又称辅音。辅音又又称子音。元音和辅音的差异主要有以下四点:

(1)元音发音时,气流通过口腔、鼻腔不受任何阻碍;辅音发音时,气流通过口腔、鼻腔一般要受到某个部位的阻碍。

(2)元音发音时,声带一定振动,声音总是比较响亮,并且能延长;辅音发音时,声带不一定振动,声带振动时声音较响亮,不振动时声音不响亮。

(3)元音发音时,发音器官各部位保持均衡的紧张状态;辅音发音时,发音器官局部(成阻部位)紧张。

(4)元音发音时,气流较弱;辅音发音时,气流较强。

(二)元音的发音原理

元音根据舌头起作用的部位,可以先分为舌面元音和舌尖元音两大类。

1.舌面元音

元音发音时,舌头的某一部分会收紧而隆起,舌头收紧而隆起的最高点,一般称作“舌位”。发音时,舌位位于舌面部分的元音又称“舌面元音”。舌面元音的不同主要由三个条件决定:舌位的前后、舌位的高低和唇形的圆展。

(1)根据舌位的前后不同,舌面元音可以分为三类:前元音、后元音、央元音。

(2)根据舌位的高低不同,舌面元音可以分为五类:高元音、半高元音、中高元音、半低元音、低元音。

(3)根据唇形的圆展,舌面元音可以分为两类:圆唇元音和不圆唇元音。

现代汉语普通话七个舌面元音可以描写为:

ɑ[A]:舌面央、低、不圆唇元音;

o[o]:舌面后、中高、圆唇元音;

e[]]:舌面后、半高、不圆唇元音;

i[i]:舌面前、高、不圆唇元音;

u[u]:舌面后、高、圆唇元音;

ü[y]:舌面前、高、圆唇元音;

ê[E]:舌面前、中高、不圆唇元音。

2.舌尖元音

发音时,舌位位于舌尖部分的元音又称“舌尖元音”。舌尖元音的区别由舌尖活动的前后和唇形的圆展两个条件来决定。

现代汉语普通话的两个舌尖元音的发音分别描写为:

-i[ɿ]:前、高、不圆唇舌尖元音;

-i[ʅ]:后、高、不圆唇舌尖元音。

3.卷舌元音

卷舌元音er[ɚ]在汉语拼音方案中用e、r两个符号来标示,并不代表er由两个音素构成,它还属于单元音,只是发音有些特殊,故有人称它为“特殊元音”。

(三)辅音的发音原理

普通话里的辅音共有22个,辅音的性质由构成阻碍的部位(发音部位)和形成、克服阻碍的方式(发音方法)这两个方面来决定。

1.发音部位

发音部位是指发音时气流受到阻碍的部位。普通话22个辅音共有七种不同的发音部位:(1)双唇音

由上唇和下唇构成气流阻碍而发出的音;

(2)唇齿音

由上齿与下唇构成气流阻碍而发出的音;

(3)舌尖中音

由舌尖与上齿龈构成气流阻碍而发出的音,

(4)舌根音

由舌根与软腭构成气流阻碍而发出的音;

(5)舌面音

由前舌面与硬腭构成气流阻碍而发出的音;

(6)舌尖后音

由舌尖与硬腭的偏前部位构成气流阻碍而发出的音;

(7)舌尖前音

由舌尖与上齿背构成气流阻碍而发出的音。

2.发音方法

发音方法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成阻和除阻的方式、声带振动与否和呼出气流的强弱。

(1)按照成阻和除阻的方式,普通话的辅音可以分为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和边音。

(2)按照声带振动与否,普通话的辅音可以分为清音和浊音。

(3)按照发音时呼出气流的强弱,普通话辅音可以分为不送气音和送气音。

三、音节分析:声母和韵母

一、普通话的声母

1声母及读音

声母是指音节开头的辅音。声母的发音有“本音”和“呼读音”两种:

(1)完全按照辅音的发音原理,发出的声母的读音又称本音;

(2)由于普通话声母中多数是清辅音声母,其本音为不带音,发音不响亮,在无元音拼合的情况下难以显示其音色特点,不便于称说,所以在教学中常常在声母的后边加上一个元音,实际上已组成了一个音节,以方便不同声母的称读,这就是呼读音。

声母呼读音的发音规律是:

在b、p、m、f后面加上元音o,读成“bo(玻)、po(坡)、mo(摸)、fo(佛)”。

在d、t、n、l、g、k、h后面加上元音e,读成“de(得)、te(特)、ne(讷)、le(勒)、ge(哥)、ke(科)、he(喝)”。

在j、q、x的后边加上元音i,读成“ji(基)、qi(欺)、xi(希)”。

在zh、ch、sh、r的后面加上舌尖后元音i[ʅ],读成“zhi(知)、chi(吃)、shi(诗)、ri(日)”。  

在z、c、s的后边加上舌尖前元音-i[ɿ],读成“zi(资)、ci(雌)、si(思)”。

2.声母的分类与发音训练

普通话21个声母的分类与其所归属的辅音的分类是一致的。下面按发音部位结合发音方法分别对声母进行训练。

(1)双唇音

b[p]:双唇、不送气、清、塞音

P[p‘]:双唇、送气、清、塞音

m[m]:双唇、浊、鼻音。

(2)唇齿晋

f[f]:唇齿、清、擦音

(3)舌尖中音

d[t]:舌尖中、不送气、清、塞音。

t[t‘]:舌尖中、送气、清、塞音

n[n]:舌尖中、浊、鼻音。

l[l]:舌尖中、浊、边音。

(4)舌根音

g[k]:舌根、不送气、清、塞音。

k[k‘]:舌根、送气、清、塞音。

h[x]:舌根、清、擦音。

(5)舌面音

j[ʨ]:舌面前、不送气、清、塞擦音。

q[ʨ‘]:舌面前、送气、清、塞擦音

x[ɕ]:舌面、清、擦音。

(6)舌尖后音

zh[tʂ]:舌面后、不送气、清、塞擦音。

ch[tʂ‘]舌面后、送气、清、塞擦音。

sh[ʂ]:舌尖后、清、擦音。

r[ʐ]:舌尖后、浊、擦音。

(7)舌尖前音

z[ʦ]:舌尖前、不送气、清、塞擦音。

c[ʦ‘]舌尖前、送气、清、塞擦音。

s[s]:舌尖前、清、擦音。

3.“零声母”音节

除了21个辅音声母外,普通话还有一些音节不以辅音开头,而是以元音开头的。这种没有辅音开头的音节,称为零声母音节。汉语拼音中y、w两个字母只出现在零声母音节的开头,但它们不是真正的声母,而是起隔开音节作用的字母。

(二)普通话的韵母

1.韵母及韵母的分类

韵母是指一个音节声母后面的部分。韵母由元音,或者元音加鼻辅音构成。普通话有39个韵母。韵母的分类可以从内部结构特点和开头元音发音唇形两个方面进行。

(1)按內部结构特点划分,韵母可分为三类:

单元音韵母。由一个元音构成的韵母又称单元音韵母。

复元音韵母。由两个或三个元音组合而成的韵母,又称复合元音韵母。

鼻韵母。由一个或两个元音与鼻辅音n或者ng组合而成的韵母,又称鼻韵母。根据鼻辅音韵尾的不同分为两种:

a.带舌尖鼻音尾的又称“前鼻韵母”;

b.带舌根鼻音尾的又称“后鼻韵母”。

(2)按开头元音的发音唇形划分,韵母可分为四类:

开口呼韵母。凡韵腹或韵头不是i、u、ü的韵母属于开口呼韵母;

齐齿呼韵母。凡韵腹或韵头是i的韵母属于齐齿呼韵母;

合口呼韵母。凡韵腹或韵头是u的韵母属于合口呼韵母;

撮合呼韵母。凡韵腹或韵头是ü的韵母属于撮口呼韵母。

2.韵母的结构

(1)韵腹:指韵母的主干,发音比韵头、韵尾清晰响亮,如果韵母还有韵头和韵尾,则韵腹位于这两者之间。

(2)韵头:指韵腹前的元音,因它们介于声母与韵腹之间,所以又又称介音或介母。

(3)韵尾:指韵腹后的元音或辅音,表示韵母发音滑动的方向。

3.韵母的发音训练

(1)单元音韵母

ɑ[A]:央、低、不圆唇舌面元音

o[o]:后、中、圆唇舌面元音

e[]:后、半高、不圆唇舌面元音

i[i]:前、高、不圆唇舌面元音

u[u]:后、高、圆唇舌面元音

ü[y]:前、高、圆唇舌面元音

e[E]:前、中、不圆唇舌面元音

-i[ɿ]:前、高、不圆唇舌尖元音

-i[ʅ]:后、高、不圆唇舌尖元音

(2)复元音韵母

前响复元音韵母:ɑi[ai]、ei[ei]、ɑo[ɑu]、ou[ou]4个;

后响复元音韵母:ia[iA]、ie[iE]、ua[UA]、uo[uo]、üe[yE]5个;

中响复元音韵母:iɑo[iɑu]、iou[iou]、uɑi[uai]、uei[uei]4个。

(3)鼻韵母

前鼻韵母:ɑn[an]、en[ən]、in[in]、ün[yn]、ian[ien] 、uɑn[uan]、üan[yɛn]、uen[uən];

后鼻韵母:ɑng[aŋ]、eng[ŋ]、ing[iŋ]、ong[uŋ]、iɑng[iɑŋ]、uang[uɑŋ]、iong[yŋ]、ueng[uŋ]。

4.合辙押韵

如果没有韵头或者不计韵头,韵腹加上韵尾以及只有韵腹而没有韵尾的部分就称作“韵身”,或者“韵”。“押韵”就是指相邻的句末两个音节韵腹和韵尾相同或者韵腹同而韵尾相近的情况。戏曲界习惯上把戏曲唱词中的“韵”称作“辙”。合辙也就是押韵的意思。合辙押韵,是让相同韵辙的字按一定规则在句尾反复出现,造成声音回环的一种艺术手段。

四、普通话声调

(一)调值和调类

1.调值、调型、调号

声调是指音节内部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高低升降的变化。调值是指音节读音高低、升降、曲折、长短的具体变化值。调型指声调高低、升降的变化模式。调号即声调的符号,指标写声调所用的简单明了的符号。

2.调类

调类是声调的类别,即把调值相同的音节归在一起所建立起来的类别。调类是由调值决定的。一种语言或方言里有多少种声调调值,就有多少个调类。

(二)普通话声调分析

普通话有四个调类,分别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简称四声。

1.阴平(第一声)

声调高而平,没有升降变化,起点、终点都在最高的5度上,调值标为55,又称为高平调,或55调。

2.阳平(第二声)

声调由中向高扬起,起点在3度,终点在5度,调值标为35,又又称高升调或35调。

3.上声(第三声)

声调由次低降到最低,再升到次高。这个调型是前半段低降、后半段升高的曲折调。起点是2度,降到1度,又升到4度,调值标为214。因为先降后升,又又称降升调或214调。

4.去声(第四声)

声调由最高降到最低,中间没有曲折。起点是5度,终点是1度,调值标为51,又又称全降调或51调。

普通话的声调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平、二升、三曲、四降”,调型差别较大,不易混淆。

(三)普通话四声与古四声的关系

1.古今“四声”的不同内涵

要了解中古“四声”到普通话四个声调的历史演变,最主要掌握两个规律:

第一、浊上归去;

第二、入派四声。

(1)清浊和阴阳:“清”,指声母是清辅音;所谓“浊”,指声母是浊辅音。浊辅音又分全浊与次浊两类。汉语的阴调类是中古原有的“四声”,而阳调类是全浊声母清化后增生的调类。

(2)全浊和次浊:全浊声母是指声带振动的塞音、塞擦音、擦音;次浊声母指声带振动的鼻音和边音以及一部分零声母。

2.古今声调演变的对应规律

(1)普通话阴平、阳平与中古平声的对应关系

普通话声调里的阴平和阳平均来自中古的平声调,只是按声母的清、浊分别分化为阴平和阳平两个平声调,这一规律非常清楚而且整齐。

(2)普通话上声与中古上声的对应关系

普通话的上声直接来源于中古汉语的阴上调;中古汉语的阳上调按声母的全浊与次浊在普通话中被分成两个部分:次浊上声与古阴上调同路,仍然留在普通话上声调中,而古全浊上声却并人了普通话的去声调。

(3)普通话去声与中古上声、去声的对应关系

普通话的去声调首先直接继承了中古的去声(阴去、阳去两个调类在普通话中合并为一类),此外,中古的全浊上声亦基本并人普通话的去声调,这就是所谓“浊上归去”的规律。

(4)入派四声

在以北京语音为标准的普通话里,古汉语的阳入声的演变比较有规律,只有少数例外。其规律是:

古全浊人声字绝大部分归入阳平。只有一部分字归入去声。

古次浊人声归为去声。

但是,古阴人声字则分别归入普通话的阴、阳、上、去四声,无明显的规律可循。

(四)普通话四声与汉语方言声调

1.普通话和方言在声调上的差异

普通话和方言在声调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调类和调值两个方面:

(1)调类的数目不同。各方言内部在调类上大体一致,但调值并不相同;

(2)调类相同,但是调值不同。

2.北方方言声调的分布与特点

(1)北方方言各地声调数目一般只有四个,部分地区有五个声调,极少地区只有三个声调;

(2)北方方言大多数没有短促的人声调,但少数方言有人声调;

(3)古人声分化有大致相同的趋势;

(4)各地区声调调类大致相同,同一调类的调值却相差很远。

3.南方方言的声调特点

南方方言的声调系统比较复杂,声调数目多,调型、调值多样化;

(1)南方方言的声调多,大多数是7个左右,最多达10个;

(2)比较完整地保留中古汉语的调类,大多数南方方言平、上、去、人都分阴调、阳调两类,个别地方上声不分阴阳;

(3)各方言声调的对立特征呈多样化;

(4)绝大多数南方方言都有人声调。

(五)仄和古入声

1.平仄

“平仄”是声调在语言运用中的概念。“平”指古四声中的平声字(包括今阴平和阳平),“仄”即“不平”,指非平声字,包括古四声中的上声、去声和入声字。

2.古入声

古四声发展到今四声,平声分为阴平和阳平,但仍然是平声;上声一部分字并人去声,上声和去声都是仄声。唯有古入声,原属仄声,现在分别归人今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五、普通话音节结构

音节是人们凭听觉和发音时肌肉的感觉最容易分辨的最小语音单位。

(一)普通话音节

1.普通话音节的结构成分

从普通话的音节构成上看,声母、韵头和韵尾不是音节结构的必有要素,韵腹和声调则是音节结构的必有要素。韵母的结构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1)韵腹(元音)。

(2)韵头+韵腹(元音+元音)。

(3)韵腹+韵尾(元音+元音)。

(4)韵腹+韵尾(元音+辅音)。

(5)韵头+韵腹+韵尾(元音+元音+元音)。

(6)韵头+韵腹+韵尾(元音+元音+辅音)。

2.普通话音节的结构特点

(1)结构简明,界线清晰。普通话一个音节就构成一个语言单位,相当于一个语素,听觉上也非常易于辨析;

(2)乐音居多,响亮悦耳。汉语的音节可以没有辅音,但是不能没有元音,音节结构中元音占绝对优势;

(3)抑扬顿挫、富于变化。每个音节都必须有声调,声调是汉语音节结构中不可缺少的成分。

3.普通话音节结构模式

普通话音节由声母、韵头、韵腹、韵尾、声调五个部分组成,其中,韵腹和声调是必不可少的,而声母、韵头和韵尾则不一定要出现。这五部分可以出现八种组合,如果韵尾再分为元音韵尾和辅音韵尾(AB式),普通话音节共有十二种结构模式。

分析音节结构要注意以下几点:

(1)韵母iou、uei、uen跟辅音声母相拼时,韵腹需要省写,分析音节结构时,应把省略掉的主要元音先补出来,然后再作分析。

(2)音节开头的y、w是隔音字母,不是声母,不能当作一个音素。

(3)其余以i开头或以u开头的韵母开头的y、w代替i、u,是一个音素,在音节中做韵头。

(4)由韵母ie、üe组成的音节,韵腹是ê,不是e。zi、ci、si和zhi、chi、shi、ri等音节的韵腹分别是-i[j]和-i[j],不是i,属于开口呼。

(二)声母和韵母的配合关系

1.声、韵配合

一般地说,如果声母的发音部位相同,与之拼合的韵母四呼类别也相同;韵母的四呼类别相同,与它们拼合的声母发音部位也相同。

2.声母和韵母配合的特点

(1)从声母方面看

n、l的组合能力最强,跟所有四呼的韵母都能相拼;零声母音节的四呼也都齐全。

双唇音b、p、m和舌尖中音d、t能与开口呼、齐齿呼、合El呼三类韵母拼合,不能与撮口呼韵母拼合。

舌尖前音、舌尖后音和舌根音三组声母都只能与开口呼、合口呼韵母拼合,不能与齐齿呼、撮口呼韵母拼合;而舌面音j、q、x恰好相反,只能与齐齿呼、撮口呼的韵母拼合,不能与开口呼、合口呼韵母拼合,从而形成多重互补格局。

唇齿音f的组合能力最弱,只能与开口呼的韵母和合口呼的韵母拼合。 

(2)从韵母方面看

能跟撮口呼韵母拼合的辅音声母最少,除了j、q、x、n、l以外,其他辅音声母都不能与撮口呼韵母拼合。

能与开口呼、合口呼韵母拼合的辅音声母最多,除j、q、x以外,其他声母都能与之拼合。

能与齐齿呼韵母拼合的辅音声母只有b、p、m、d、t、n、l、j、q、x,其他都不能与之拼合。

(三)音节的拼读

1.拼音要领

(1)读准声母、韵母和声调的音值,注意拼合方法。拼合时速度要快,中间不要停顿有间隙。

(2)拼音时声母要用本音,不能用单念声母时的呼读音。拼读时尽量把声母读得轻短一些,把韵母读得重些、长些。

(3)不要丢失韵头,避免生硬拼合。对于有韵头的音节,拼音时要有意识地把韵头引出来,否则就会造成丢失韵头的现象。

2.拼音的方法

(1)两拼法

两拼法是把声母和韵母直接拼合起来的方法。

(2)三拼法

三拼法是拼音时,把音节分成声母、韵头、韵身(韵腹或韵腹+韵尾)三部分进行连读。也又称“三拼连读法”。

(3)声介合拼法

声介合拼法是把声母和介音(韵头)先拼读成一个音节,再用这一个音节作为拼音的部件,去同后边的韵身相拼。

(4)整体认读法

整体认读法,又称音节直呼法,就是直接读出音节,不需要用声母去拼韵母,这种方法是要以熟悉400多个基本音节为基础。

3.定调法

(1)数调法

先把声母和韵母拼合在一起,依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的次序逐个儿数,直到要读的声调。

(2)韵母定调法

用声母和带声调的韵母相拼,直接读出音节的声调。

(3)音节定调法

先把声母和韵母拼合在一起,在直接呼出音节时定调。

六、音位和音位归纳法

(一)音位变体

1.音位变体

同一个音位往往包含一些不同的音素,这些音素是该音位在不同条件下的表现形式,称作音位变体。音位变体是音位的具体表现形式,音位是音位变体中归纳概括出来的语音单位的类别。音位和音位变体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2.音位变体的类型

音位变体有两类:一类是条件变体,一类是自由变体。

(1)条件变体:受语音环境制约的音位变体。

(2)自由变体:不受语音环境制约,不同的变体可以在同样的环境里无条件变读的音位变体。

(二)音位归纳的基本原则

1.对立原則

两个音素如果能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互相替换后就会产生意义的差别,那么这两个音素就是对立的。对立的音素必定属于两个不同的音位。

2.互补原则

两个音素如果不能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里,而又呈互补分布状态,这两个音素就形成互补关系。形成互补关系的各音素可以归纳成一个音位,用一个音位符号标写,各音素的不同读音由不同的语音环境决定,分别成为该音位的变体。

3.音感差异原則

互补分布是把若干音素归并为一个音位的必要条件,不是充足条件。属于一个音位的各个变体在语音上还应该是近似的,至少本地人听起来比较近似,如果两个音的音感差异明显,即使是互补关系也不能归并为一个音位。

4.系统性原則

归纳音位还须考虑归纳出来的全部音位是否系统整齐,简明经济。有时候归为一套音位还是两套音位,似乎都有道理,都符合对立互补原则,语音上也有一定的相似性,这时就主要考虑语音的系统性了。

(三)普通话音位系统

1.普通话辅音音位

普通话辅音音位常见的变体有:

(1)大多数辅音音位([f]除外)与圆唇元音拼合时,产生唇化辅音音位变体。

(2)舌尖中音[t]、[t‘]、[n]、[l]和齐齿呼韵母拼合时,产生腭化的音位变体。

(3)/n/有四个音位变体,在圆唇元音前的唇化变体,在非圆唇元音前的变体,齐齿呼、撮口呼韵母前的腭化变体,作韵尾时持阻期发音,除阻期不发音的唯闭音变体。

(4)/k/、/k‘/、/x/与韵母[ei]拼合时,受到[ei]中舌位较高的前元音[e]的影响,产生发音部位前移的变体。

2.普通话元音音位

普通话元音共有/a/、/o/、//、/E/、/i/、/u/、/y/、/ɿ/、/ʅ/ɚ/十个音位。主要变体有:

(1)/a/主要音位变体有[a]、[A]、[ɑ]、[ɛ]

[a]  前低不圆唇舌面元音。出现在韵尾-i、-n之前,在韵母ɑn、ɑi、uɑn、uɑi中做主要元音。

[A]  央低不圆唇舌面元音。出现在零韵尾时,在韵母ɑ、iɑ、uɑ中做主要元音。

[ɑ]  后低不圆唇舌面元音。出现在韵尾-ng、u前,在韵母ɑng、iɑng、uɑng、ɑo、iɑo中做主要元音。

[ɛ]  前半低不圆唇舌面元音。出现在i和n之间,在韵母iɑn、üɑn里做主要元音。

(2)/o/的主要音位变体有[Q]、[0]

[Q]  后中圆唇舌面元音。出现在o、uo两韵母中做主要元音。

[o]  后半高圆唇舌面元音。出现在ou、iou两韵母中做主要元音。

(3)//的主要青位变体有[]、[ə]

[]  后半高不圆唇舌面元音。出现在e韵母中。也出现于韵尾ng前,充当eng、ueng韵母主要元音。

[ə]  央中不圆唇舌面元音。出现在韵尾-n前,在en、uei两个韵母中做主要元音。

(4)/E/的主要音位变体有[e]、[E]

[e]  前半高不圆唇舌面元音。出现在韵尾i前,在ei、uei两韵母中做主要元音。

[E]  前中高不圆唇舌面元音。出现在韵头i、ü后边,在ie、üe两韵母中做主要元音。

(5)/i/的主要的音位变体有[i]、[ɪ]、[j]

[i] 前高不圆唇舌面元音。出现在i、in、ing三个韵母中做主要元音。

[ɪ]  前次高不圆唇舌面元音。出现在ɑi、ei、uɑi、uei四个韵母中做韵尾。

[j]  前高不圆唇舌面半元音。出现在齐齿呼韵母iɑ、ie、iɑo、iou、iɑn、iɑng的零声母音节中作韵头。

(6)/u/主要音位变体有[u]、[ʊ]、[w]、[ʋ]

[u]  后高圆唇舌面元音。出现在u韵母非零声母音节。

[ʊ]  后次高圆唇舌面元音。出现ɑo、iɑo、ou、iou 四个韵母中做韵尾。还出现在ong韵母中做主要元音。

[w]  双唇舌面半元音。出现在合口呼韵母的零声母音节uɑ、uo、uɑi、uei、uɑn、uen、uɑng中作韵头。

[ʋ]  唇齿舌面半元音。出现在辅音声母f-的后面。

(7)/y/的主要音位变体有[y]、[Y]、[ʮ]

[y]  前高圆唇舌面元音。出现在ü、ün两韵母非零声母音节中做主要元音。

[Y]  前次高圆唇舌面元音。出现在üe、üɑn两韵母非零声母音节中做韵头。

[ʮ]  双唇舌面半元音,出现在üe、üɑn两韵母零声母音节中作韵头。

(8)/ɿ/的音位变体只有一个[ɿ]

[ɿ]  前高不圆唇舌尖元音。出现在辅音声母z、c、s的后边。

(9)/ʅ/的音位变体只有一个[ʅ]

[ʅ]  后高不圆唇舌尖元音,出现在辅音声母zh、ch、sh、r的后边。

(10)/ɚ/音位的音位变体有[ɚ]和[ɐr]

[ɚ]  央中卷舌元音,出现在er音节阳平、上声音节中。

[ɐr]  次低卷舌元音,出现在er音节去声中。

3.普通话声调音位

普通话有四个声调音位:/1/、/2/、/3/、/4/,也可以写作/55/、/35/、/214/、/51/。主要的音位变体如下:

(1)/1/只有一个变体[55];

(2)/2/只有一个变体[35];

(3)/3/的音位变体有[214]、[35]、[21]:

[214]出现在单字的读音或词语末尾的重读音节中,后边往往伴有停顿。

[35]出现在连读的上声音节前的词语中。

[21]出现在连读的非上声音节前的词语中。

(4)/4/的变体有[51]、[53]。

[51]出现在单字的读音或非去声音节前的重读音节。

[53]出现在连读的去声音节前的词语中。

七、音变

(一)轻声

1.轻声的性质与作用

(1)轻声的性质

在词或句子里,某些音节往往会说(或读)得相对轻而短,以体现某些语义或语法功能,这一现象又称“轻声”。

(2)轻声的作用

轻声在普通话里有其独特的作用,这主要是:

部分词用非轻声与轻声的对立来区分词义;

部分词用非轻声与轻声的对立来区分词性。有时非轻声与轻声的对立不但区别了词义,也区别了词性;

非轻声与轻声的对立往往能标志短语与词的区别。

2.轻声词

轻声词有两种:一是某些双音节词里的后一个音节要读成轻声;二是某些词在语句里必须读成轻声。从性质上来讲,轻声词也有两种:

(1)一类轻声词有较强的规律性,又称语法轻声词。主要有以下几类:

语气词;

助词“的、地、得、着、了、过”等;

名词与某些代词的后缀“子、头、们”等;

用在名词、代词后的方位词“里、上、下、面、边”等;

用在动词后面表示趋向或用在形容词后面表示变化的趋向动词“来、去、起来、下去”等;

动词重叠或一些叠音名词的后一个音节;

量词“个”;

数词“一”夹在重叠动词之间,否定词“不”夹在动词或形容词之间,或在可能补语结构中,常常轻读;

还有一类是使用频率很高的口语词,这类词由于长期的口语习惯而必须读轻声。

3.轻声的音高

轻声作为一种音变现象,只能在词语或者句子中体现出来。轻声音节的实际调值取决于它前面那个音节的调值,大致说来,轻声音节的调值有两种形式:

(1)当前面一个音节的声调是阴平、阳平或去声时,轻声音节的调值是一个短促的低调;

(2)当前面一个音节的声调是上声时,轻声音节的调值是一个短促的高调。

(二)儿化

1.儿化的性质和作用

(1)儿化的性质

在普通话中,某些词在口语中往往要带上一个词尾“儿”,以表示某种语义色彩或有关功能。作为词尾的  “儿”不自成音节,也并不是一个音素,只是词尾所在音节发音时的一个伴随的卷舌动作,这一语言现象称作“儿化”。

(2)儿化的作用

普通话里的“儿化”现象具有区别词性、词义或表示感情色彩的作用。

2.儿化韵的读音规律

儿化并不是简单地在韵母后面加上一个er音,而是经过增音、脱落、更换、同化等音变现象形成的。儿化韵的发音规律大致归纳如下:

(1)韵腹或韵尾是ɑ、o、e、ê、u的韵母,儿化时原韵母增加卷舌动作;

(2)韵尾收i和n的韵母(in  un除外),儿化时失落韵尾,原主要元音卷舌;

(3)主要元音是-i[ɿ]、-i[ʅ]的韵母,儿化时主要元音变为[ə]并卷舌;

(4)收ng韵尾的韵母儿化时丢失韵尾后,韵腹变成鼻化元音,同时加卷舌动作;

(5)i、u韵母后增加元音[ə]并卷舌。这一类韵母还有in、un,它们丢失韵尾n后,元音增加[ə]并卷舌。

(三)连读变调

在语流中,音节与音节相连,就有可能使声调的调值发生或多或少的变化,这种声调的基本调值在音节连读时发生的变化,又称连读变调。

1.上声的变调

(1)上声与上声的连读变调

两个上声连读时,前一个上声由[214]变读为[35],近于阳平。

三个上声连读时,主要有两种形式:

a.第一种的结构是“2+1”,即前两个音节都变调为[35],读成“35+35+214”;

b.第二种的结构是“1+2”,即第一个音节变为半上声[21],第二个音节变为[35],读成“21+35+214”。

三个以上的上声音节连读时,可以先进行结构切分,然后根据双音节或三音节上声连读变调的规律去读。

(2)上声与非上声的连读变调

上声在非上声音节前由[214]变读为半上[21];

上声在轻声音节前时,有两种读法:

a.第一种读法:第一个音节的上声读阳平[35]。一般是单音节动词重叠和在一些习惯上第二个音节读轻声的双音节词里;

b.第二种读法:第一个音节的上声读为半上[21]。亲属称谓中的上声重叠词,由“子”构成的名词,口语词基本上都如此变调。

2.“一”、“不”的变调

“一”的本调是阴平,“不”的本调是去声。读为本调主要有三种情况:单念、出现在词句末尾或表示序数。“一”和“不”的变调规律大体上相同:

(1)在去声前面变读为35,接近阳平;

(2)在非去声(阴平、阳平、上声)前,“一”变读为去声,“不”仍读去声;

(3)夹在三音节词语中间时,口语中常常读为轻声;

除了以上两类变调之外,还有两类变调要注意:一是去声在去声之前,第一个去声要读成半去[53];二是形容词的重叠,总的原则是重叠音节要读成阴平。

(四)“啊”的变读

语气词“啊”一般用在句末或句中稍作停顿之处,受到前面一个音节末尾的音素的影响,需要变读。“啊”的变读规律有以下几种:

1.前一音节末尾的音素是ɑ,o,e,ê,i,ü时,“啊”读作“yɑ”,汉字也可以写为“呀”;

2.前一音节末尾的音素是u(包括韵母ɑo、iɑo末尾的u)时,“啊”读作“wɑ”,汉字可写作“哇”;

3.前一音节末尾的音素是n时读“nɑ”,汉字写作“哪”;

4.前一音节末尾的音素是ng时,读“ngɑ”,书面上都写成“啊”。

五、轻声和儿化的语音规范

原则上讲,有两类“轻声”、“儿化”词应该吸收到普通话里来:

第一,有区别词义或词性作用的轻声、儿化词;

第二,已经被普遍采用且读音相对固定,不这么说就显得特别别扭的轻声、儿化词。

至于那些没有区别作用或本来就是读音两可的轻声、儿化词,都应该看做是北京方言的土语成分,不必吸收到普通话里来。

六、节律

(一)重音

在实际话语里,因语义、语法的需要,往往有些音节或词语读得重一些,有些读得轻一些,重读的音节就又称重音。普通话的重音一般可分两大类:

1.语法重音

语法重音又称基本重音,它是在不受上下文或具体语境规定下,由语言单位自身的结构关系、语义内涵所规定的重音。

(1)词重音

词重音是指双音节或多音节词的基本轻重格式。普通话词的轻重格式按音节多寡的不同可分以下几种情况:

双音节词的轻重格式主要有两种:中重格式、重轻格式。

三音节词有三种格式,其中以“中轻重”和“中重轻”两种格式为多。

四音节词语因结构的多样,轻重格式较为复杂,常见的有中·轻·中·重和中·轻·重·轻。

(2)短语重音

短语重音是区别不同短语类型的重要形式标志,短语的重音落点与短语的语法结构类型密切相关,不同结构、不同语义关系的短语一般均有相对固定的重音位置。

主谓短语,重音一般都要落在谓语上。

述宾短语,重音一般都落在宾语上。

偏正短语的重音落点分两种情况:

a.表示性质、方式、情态、程度、范围、处所、时间等修饰或限定内容的修饰语,一般都是新的、具体信息的负载成分,所以重音一般均落在修饰语上。

b.以人称代词、人名、亲属称谓词构成的领属性修饰语以及表示概数的数量结构构成的修饰语,因不负载语义焦点,所以重音一般落在中心语上。

述补短语的重音落点分两种情况:

a.补语表示情态、结果、数量、程度时,补语所追加的是必要的详细信息,所以重音一般都要落在补语成分上。

b.补语表示趋向、可能时,重音要落在述语成分上。可能补语、趋向补语的语义虚化程度比较高,所以没有重读形式,重音一般都要落在中心语上。

同位短语的重音落点也分两种情况:

a.以常用职务、职称、称呼加特指名构成的同位短语,因语义焦点在更具体的特指内容,故重音要落在特指部分上。

b.属概念加具体种概念的同位短语,因种概念是具体概念,语义一般凸显的都是具体的种概念,故重音落在种概念部分。

兼语短语的重音一般都落在前后谓语的中心语上,如果后一中心语还带宾语,则重音由述宾结构承担。

联合短语、连谓短语因短语各部分不分主次,均是语义焦点所在,所以重音并列。

2.逻辑重音

由具体上下文语义与特定的语境所规定的重音又称“逻辑重音”。逻辑重音只能出现在语句中,不能出现在无独立表达功能的词与短语中。逻辑重音旨在强调,在重音的力度上明显强于语法重音。

(二)断连

“断连”是指语言单位之间的顿断分割与连延组合,它其实是语言结构关系的语音标志形式。“断连”也有人又称“停延”,在书面形式上,语句部分语言单位间的结构关系可以有相应的标点显示,但充当语法成分的某些词或某些短语往往没有标点显示,可是由语言结构关系所规定的顿断与连接依然客观存在。断连主要出现在短语与句子中。

(三)句调升降

1.句调升降

句调升降主要指句调的音高变化。句调贯穿于整个句子的始终,但却突出地体现于句子的末尾。句末不同的标点实际上是不同语调的标示。不同的句调标志不同的语气,表示不同的句义。

2.句调形式

口语中常见的句调形式有降调、升调、平调和曲折调四种:

(1)降调

说话时句尾呈前高后低的下降句调。表示陈述、祈使、感叹等语气要用降调。

(2)升调

说话时句尾呈前低后高的上升句调。升调常表示征询、疑惑、反问等疑问语气。

(3)平调

说话时句调没有明显的升降趋势,调高一般较平展。平调一般表示冷淡、含蓄的讥讽等语气。

(4)曲折调

说话时句调的高低有曲折变化。曲折调大多用来表示讥讽、嘲笑、埋怨等复杂的语气。

句调不仅有区别语气的作用,而且有表达情感与语义分寸的作用,所以它不但与音高有关系,而且与音长、音强也有密切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