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小微信贷的中国智慧
财经作家 吴晓波
给小微企业贷款,一直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甚至在很多人看来,这是传统金融方式根本无法达成的理想。
因为实在太难了,所以哪怕是些许的努力,都会得到空前的欢呼。在2006年,有一位经济学家和银行家,就因为做了一个“试验”而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
这位名叫穆罕默德·尤努斯的孟加拉国学者,于1983年创办了专门给穷人提供小额贷款的格莱珉银行。它从孟加拉偏远乡村的田间地头发展而来,强调小额信贷,贷给妇女,等额本息,按周还款。在几十年里,因此获益的穷人和小微业主达800万人。在格莱珉模式中,最有创新意义也最容易被复制的是“五人小组”:五个申请人组成一个贷款小组,如果其中有一人违约,其他人需要担负连带责任;如果有一人不再申贷,五人小组也宣告解散。这类似于中国的联保贷款模式。
2007年年初,我到北京参加一个会议,是有关部门试图在中国乡村推广格莱珉模式,获奖不久的尤努斯先生也来参会。当时,政府选拔了几家以格莱珉银行为蓝本的小额贷款机构,推进小微信贷的实践。
但遗憾的是,在后来的十年时间里,由于放贷及征信成本过高等原因,格莱珉模式在中国搁浅,这些满怀理想的试点公司几乎无一幸存。
近年来,国家针对民营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强的政策措施,但在具体实践上,仍有相当多的小微企业难以获得贷款。
在今天,真正让我们看到小微信贷曙光的,不是空洞的理想主义和所谓的“穷人哲学”,而是技术进步带来的巨大动能。
本书所描述的网商银行和它的实践,可谓中国互联网人对全球金融革新做出的一个创世纪般的贡献。
这家崛起于中国本土、诞生于阿里巴巴生态、核心系统基于云计算架构的互联网银行,拥有不一样的商业模式。2015年6月25日开业的网商银行,立足于服务小微企业和“三农”群体,四年的时间,已经为超过1600万个小微经营者,提供了超过2万亿元的贷款。
在经营理念上,它秉持“无微不至”的普惠理念,与尤努斯的格莱珉模式一脉相承,又尽得互联网技术之利。它以互联网方式经营,不设物理网点,以大数据为平台,小存小贷,专注于小微企业贷款。
在信贷效率上,它在业界以“310”纯信用贷款模式著称,可以实现3分钟申请,1秒钟放款,零人工干预。极大提高了贷款效率,尤其,授信与否都是由智能机器和大数据来决定,衡量用户的标准毫无功利之心。
在信贷成本上,网商银行也通过流程的改造形成了“降维优势”,它的每笔贷款平均运营成本仅为2.3元,其中的2元钱为电费和存储硬件费用,这与传统金融模式下每笔动辄上千元的放贷成本判若云泥。
在管理团队上,这是一支传承了阿里巴巴基因的、颇具理想主义色彩的创业团队,其管理层兼具丰富的金融从业履历和互联网技术精英气质,又在目标上拥有近乎偏执的追求。它是一家“有银行牌照的技术公司”,在“数字惠普金融”“科技强壮小微”的道路上不断进化和迭代。
网商银行的核心能力是大数据风控,也被称作“金刚钻”。这种大数据风控能力可以准确分析小微用户的信用情况,可以精准预知网商“双11”的备货资金需求,可以与政府和金融机构等合作伙伴的各种数据打通印证,还可以将物流行业的行车轨迹数据转换成信用数据,甚至能够在农村实现“猪脸识别”,动态记录一头猪的活动轨迹、体重、体温、料肉比、出栏天数等信息。所以,它让从事淘宝直播的“95后”创业者,让路边卖煎饼果子的小摊贩,让远在甘肃张掖的菜农都能借助手机获得迅捷、高效与公平的金融服务——而这些,正是我们一直孜孜以求的普惠金融的要义。
变革正以比我们想象得更快的速度发生,它再一次让我们看到了技术与人文关怀的完美结合。
从数据风控到信用甄别,从服务“网商”到服务“码商”,从阿里生态成长并超出阿里生态,围绕小微商家的需求和痛点,网商银行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科技发展之路。
一方面,它背靠阿里生态。阿里生态内有近千万的小微商家,他们在供应链上的交易行为都将产生信用数据,网商银行据此为他们提供无抵押贷款;另一方面,通过一张支付宝收钱码,小微企业实现了经营数字化,交易产生数据,数据变成了信用,而信用变成了财富,成为衡量商家经营状况的维度之一。
关键之处还在于,网商银行针对小微信贷的模式不是基于公益、救济的目的“顶层设计”出来的,而是纯粹围绕小微企业的需求和痛点,在市场化的实践中摸索出来的,这不仅弥补了传统金融方式的短板,还通过数据能力将不良率控制在1%左右,在商业上完全是可持续、可复制的。理论上,网商银行可以让每一个小微企业都可以获得金融服务,科技就像一根魔术棒,将“小微信贷”这门必须去做却注定赔钱的生意,变成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方便易行、触手可及。
甚至于,网商银行不以盈利多少为目标,连续两年主动降低放贷利率,旨在服务和让利给更多弱势的小微企业。
2018年,网商银行宣布了“凡星计划”,以全面开放的姿态与其他金融机构合作,让资金通过各类金融机构的毛细血管,注入所有作为社会经济细胞的小微企业……我很喜欢图书中“数字都江堰”这个比喻,网商银行已然构建了一个数据平台,像两千年来一直造福普罗大众的都江堰一样,让资金如流水,滋养着下游数以亿计的小微经营者。
在这个充满了繁华与喧嚣的年代,我们人人都期望向上生长,迎接曙光。
今天,摆在您面前的这本《“云”上银行》,是网商银行过去四年实践的阶段性研究与总结。凯文·凯利曾说过:“科技作为一个物种,我们不知道它哪天学会站立坐卧,不知道它何时情窦初开,但是我们知道,这一天一定会来。”
至少在普惠金融领域,这一天已然破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