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弱点(人际关系与影响力进阶宝典)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3章 守住蜂箱采蜜甜

截至1931年5月7日,最为轰动纽约的大搜捕行动进入决胜阶段,数周搜捕过后,杀手“双枪”克罗利,那个不吸烟不饮酒的持枪歹徒走投无路,被困在位于西区大道的情人家里。

150名警察和侦探包围了他藏匿的顶楼。他们砍坏了屋顶,并试图用催泪弹把这个“弑警犯”熏出来。同时,他们把机关枪架设在四周的建筑上。之后有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手枪和机关枪的激烈交火声响彻了纽约这个幽静的住宅区。克罗利蜷蹲伏在厚重的沙发背后面,朝警察不断地开枪。上万名激动的百姓目睹了这场战斗。这种场面在以往的纽约街头从未发生过。

当克罗利被捕的时候,警察局局长马尔鲁尼宣称,这个双枪暴徒是纽约有史以来最危险的罪犯之一,“他杀人不眨眼”。

但是“双枪”克罗利是怎么进行自我评价的呢?我们知道他对自己的看法。因为当警察向公寓开枪的时候,他写了一封信《致有关人士》的信。并且当他写这封信的时候,鲜血从他受伤的左臂流下来,在信纸上留下了一道深红的血迹。在他的信中,克罗利这样说:“我的大衣下面装着一颗疲惫的心,一颗疲惫却善良——不会给任何人带来伤害的心。”

就在这不久之前,克罗利和女友在长岛的乡间小路上耳鬓厮磨。突然一名警察走上车前说:“请出示一下您的驾照。”

克罗利默不作声,拽出手枪朝警察连开数枪。当垂危的警官中枪倒地后,克罗利从车里跳出来,拔出警察身上的手枪,又朝倒地的警察身体开了一枪。这就是那个自称“我的大衣下面装着一颗疲惫的心,一颗疲惫却善良——不会给任何人带来伤害的心”的杀人犯的行为。

克罗利被判决处以电椅死刑。当他抵达星星监狱的时候,他是否说过:“这是我杀人的应得下场?”没有,他反而说:“这就是我正当防卫的结果。”

这个故事重点要说的是:“双枪”克罗利竟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毫无忏悔之意。

你是否认为他只是众多罪犯中的个例?如果你这样认为,请你听听下面这一段:

“我穷尽毕生的美好时光为别人提供快乐,帮助他们度过美好时光,而我所得的却是辱骂,过着终日逃亡的生活。”

这句话出自阿尔·卡彭。没错,就是那个美国臭名昭著的全民公敌——芝加哥最阴险的黑帮头目。他从不曾谴责自己。事实上,他将自己尊为大众救世主——一个不被感激而又备受误解的大众恩人。

达基·舒尔茨在纽瓦克同黑帮火并命丧前也是这么自我评价的。达基·舒尔茨,这个纽约臭名昭著的卑鄙小人,在一家报社的访问中,将自己称为大众恩人。他对自己的这一称号深信不疑。

我与看守声名狼藉罪犯的星星监狱的典狱官路易斯·劳斯有很多次有趣的信件往来。他已在星星监狱工作多年,就这个问题,他说:“星星监狱里几乎没有人认为自己是坏人,他们和你我一样都是人。因此他们努力寻找借口为自己开脱,为自己辩驳。他们会告诉你他们为什么要撬开保险箱或者为什么会随时扣动扳机。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尝试用一系列谬论或者合乎逻辑的借口,为他们那些反社会的行为辩解,气宇轩昂地坚持认为他们根本就不应该被送进监狱。”

如果阿尔·卡彭、“双枪”克罗利、达基·舒尔茨,以及监狱里关押的那些丧心病狂的罪犯都认为自己从没做错过什么,那么你我身边日常接触的普通人又怎能是个例外呢?

约翰·沃纳梅克是以他名字命名的连锁商场的创始人,曾经坦陈:“三十年前我便懂得责怪是愚蠢的行为。光是克服自己的种种缺点就已经让我足够忙碌了,哪里还有精力去抱怨上帝对每个人智慧分布不均。”

这个沃纳梅克很早就参透的道理,我自己却探索了几十年才领悟到——99%的情况下,无论错得有多离谱,人们都不会责怪自己。

批评是没有用的,因为它会让人急于辩解,并通常会使人急于证明自己。批评是危险的,因为它挫伤人们宝贵的自尊心,削弱人的存在感,并且会引起人们的愤恨。

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博尔赫斯·费雷德里克·斯金纳,通过实验验证了这一观点,即得到奖励的行为正确的动物比受到惩罚的行为错误的动物学习起来要快得多,在学习效率上也更高。之后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这一结论同样适用于人类。批评不能带给我们永久的改变,反而常常会引起怨恨。

另一位心理学家汉斯·塞利也曾说过:“我们对他人的肯定有多渴望,同样的,对批评就会有多恐惧。”

批评所引发的怨恨只会使雇员、家人和朋友意志消沉,却依旧不能改变已经发生的状况。

俄克拉荷马州的乔治·约翰斯顿是一家工程公司的安全检查员。他的职责之一是监督在工地上的员工们无论何时都要戴好安全帽。他说每次遇到不戴安全帽的工人,他都会告知他们许多权威的规章制度,强制对方服从。员工虽然不情愿地接受了他的纠正,但通常他一离开,他的工人们就会立即把帽子摘下来。

于是约翰斯顿决定尝试着换一种方式。当他再发现部分员工不戴安全帽时,他就询问员工他们帽子是不是戴起来不舒服,或者尺寸不合适。然后他用令人轻松的口吻告知员工安全帽是用来保护他们远离伤害的,并建议他们在工作中要一直戴着安全帽。这样做取得的效果比以前好很多,工人们不满和抵触的情绪也都消除了。

在上千页的历史纪录中,批评无用的例子数不胜数。以西奥多·罗斯福和塔夫脱总统之间那次著名的争论为例,正是那次争论分裂了共和党内部,伍德罗·威尔逊趁机入主白宫,然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改写了历史的走向。让我们快速回忆一下那段历史。当西奥多·罗斯福在1908年入主白宫的时候,他支持塔夫脱当选了美国总统。随后罗斯福前往非洲猎狮。当他回到美国后,极其愤怒。他公开指责塔夫脱保守主义的执政方式。努力为自己谋得第三任总统职位的提名,组建了国家进步党,摧毁了共和党。在接下来的大选中,塔夫脱和共和党仅得到了佛蒙特州和犹他州这两个州的选票。共和党面临成立以来最为惨痛的失败。

西奥多·罗斯福责怪塔夫脱,那么塔夫脱是否自责呢?当然没有,他热泪盈眶地说道:“假如一切再重来一次,我所做的不会和现在有什么不同。”

应该怪谁呢?是罗斯福还是塔夫脱?坦白说,我也不知道,并且我也不在乎。我所要强调的重点是,所有西奥多·罗斯福的严厉指责都没有让塔夫脱承认自己确实错了,结果反而使塔夫脱竭力为自己辩护,使其眼含泪花强调:“假如一切再重来一次,我所做的不会和现在有什么不同。”

呃,让我们拿蒂波特山油田丑闻来说吧。在20世纪20年代初,这一事件震惊了全国上下,报社为这件事情抨击报道了多次。在一代人的记忆中,在美国大众生活记忆中,任何事件都无法与之相比。这件丑闻的实情是这样的:当时,美国内政部长艾伯特·福尔,效力于哈定总统内阁,并负责埃尔克山和蒂波特山地区油田的开采招标项目,那些开采的石油是保留给海军未来使用的。谁知这位内政部长就此项目并未公开招标,他干脆把这份美差私下承包给了他的朋友——爱德华·多希尼。多希尼是怎么做的呢?多希尼给了福尔十万美元,他自己喜欢称这笔钱为“贷款”。然后,福尔带着专横的态度,命令海军陆战队进入该区,暴力驱赶附近的开采油田的竞争对手。在刀枪威逼下被迫放弃开采的商人们涌进法院,揭发了这一丑闻,至此蒂波特山丑闻天下大白。这一丑陋交易闹得满城风雨,摧毁了哈定政权。几乎瓦解了共和党。福尔也因此锒铛入狱。

福尔因此被舆论骂得狗血喷头——史上还没有哪个官员像他这样惨。他对此反悔了吗?丝毫没有!许多年后,赫伯特·胡佛在一次公开演讲中,暗示哈定总统是因为朋友背叛,才思虑过度离开人世的。当福尔夫人听到这些话时,从椅子上跳起来,紧握双拳哭喊道:“什么?哈定被福尔出卖了?根本不是!我丈夫从未出卖过任何人。就算是满屋黄金在眼前,都无法诱使他产生歹念。他才是被出卖的人,而你们却让他背上了违背道德的枷锁!”

你看吧,人性展露无遗。做错事的恶人,将所有的罪过都推给别人,却不知自我反省。我们都是一样。所以下一次,当你和我要批评指责别人的时候,让我们想一想阿尔·卡彭、“双枪”克罗利和艾伯特·福尔。指责就像是家鸽,它们早晚都会回来的。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我们要指正和批评的人们总会找借口为自己开脱,然后反过来责备我们;或者,就像绅士塔夫脱那样,会说:“如果一切重来,我不认为我所做的会有什么不同。”

1865年4月15日清晨,亚伯拉罕·林肯躺在一家廉价公寓的走廊尽头的客房里,生命垂危。福特剧院位于公寓对面,林肯就是在那里遭到了约翰·沃克斯·布斯枪击。林肯那瘦长的身体斜卧在那张显短的床铺上,床头上方,悬挂着一幅罗莎·邦赫《马市》的廉价复制品,一盏破旧的煤油灯摇曳着惨淡的黄晕。

在林肯奄奄一息之际,斯坦顿部长说:“这里躺着的是人类有史以来全世界最为优秀的领袖。”

林肯为人处世获得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我曾花了整整十年的时间研究林肯的事迹,并投入三年时间写作、修改终著成了《你所不了解的林肯》这本书。我已经竭尽全力对林肯做了详尽的了解和透彻的研究。我特别对林肯的与人相处之道做了深入的研究。他会批评别人吗?这毋庸置疑。当他还是个居住在印第安纳州彼金湾的年轻气盛的小伙时,他不仅当面批评别人,甚至还写信和作诗嘲讽别人。他故意把这些信丢在人们必经的乡村小路上,有一封信令对方记恨了他一生。其中的一封信带来了使林肯悔恨终生的严重后果。

在林肯成为一名职业律师,生活在伊利诺伊州的斯普林菲尔德之后,他还在报纸上公开抨击对手,为此差点被害死,但是他却屡次这样做。

在1842年秋天,林肯嘲讽詹姆斯·谢尔兹——一位自负而又好斗的政客。林肯给《春田时报》写了一封匿名信嘲讽他,文章见报,谢尔兹马上成为整个镇上的笑柄。这个敏感而自负的人被气得怒火中烧。他找出写信者后,跳上马背就要去找他,要求与他决斗。林肯本不愿打架,但他不得不硬撑下来以保存颜面。对方给他选择武器的权力。因为他的手臂较长,他选择了骑兵用的长剑,并向一位西点军校的毕业生学习剑术。决斗的那天,林肯和谢尔兹按照事先的约定来到密西西比河畔的沙滩,准备拼个你死我活。还好在紧要关头,他们各自的助手及时到达事发地点,阻止了惨剧的发生。

这是林肯一生中最可怕的私人事件。它也教会了林肯与人相处最宝贵的一课。他再也没有写信嘲讽别人,也不再取笑别人了。从那以后,他几乎从未因任何事情批评过任何人。

在美国内战期间,林肯先后任命波托马克军团的统帅——麦克莱伦、波普、伯恩赛德、胡克、米德统领全军,他们却相继惨败,林肯绝望地在房间里踱步。半数的国民都在指责这些将军能力不佳,然而林肯却秉承“不怨天尤人,宽容以待”的原则,对此始终一言不发。他最喜爱的格言之一是“不要随意论断他人,才不会被他人论断”。

当林肯夫人和其他人对南方叛军有所指责时,林肯回答道:“不要苛责他们。他们所做的不过是我们身处同样环境所做的。”

然而如果说只有一个人有资格去抱怨,那么这个人只能是林肯。让我们来看一看下面这个事例吧。

葛底斯堡战役爆发在1863年7月初的前3天里。7月4日晚间,罗伯特·李将军的部队溃败,一路向南撤退的时候,黑云密布,风雨交加。当罗伯特·李将军和残兵败将退到波托马克时,他发现他们的退路被湍急的河流挡住了。前有河流水位暴涨,后有手握胜券的追兵,他们陷入困境,无路可逃。林肯发现这真是个拿下这些残兵败将、结束战争的天赐良机。林肯发电报命令米德将军不要召开军事会议,立即出兵围剿,同时打去电话特别嘱咐必须火速采取行动,不得贻误军机。

那么米德将军是怎么做的呢?他竟然违背上级命令,私自做了决定。他不顾林肯的命令私下召开了军事会议。他犹豫不决,故意寻找借口拖延。在电报中他为自己寻找了诸多借口,解释不能直接出兵攻打李将军的原因。最后,波托马克河水位下降,李将军及其残余部队跨越波托马克河成功逃脱。

林肯气得暴跳如雷。“这到底是什么意思!”他咆哮着,对儿子大声嚷道,“我的天啊,你说他这是什么意思!敌人就在我们掌控之中,我们只需向前伸伸手指,他们就是我们的俘虏了。然而不管我说什么或者做什么都指挥不动这支军队。在这种环境下,几乎任何军人都能轻易打败李将军。要是当时我在现场,我自己就能消灭他们!”

在极度痛苦的失望中,林肯坐下来,给米德将军写下了这封信。要知道,这时的林肯在努力克制自己的情绪,注意自己的言辞,因此,在1863年林肯所写的这封信可以说是相当严厉的斥责了。

亲爱的将军:

我并不相信你能体会到李将军逃跑所引起的严重后果。本来他已经尽在掌握,如果我们蜂拥而至将他擒获,加上之前我们所取得的其他胜利,战争可能早已结束。现在呢,战争可能被无期限地延长下去。你在上周一都不能击败李将军,又如何以你手里那仅存的三分之二的极少兵力,在其渡河到南岸过后击败他呢?对此根本不能抱任何希望,现在我已经不再相信你能有所作为。你就这样错过了天赐良机,我对此感到极其失望。

你猜米德将军读到这封信会有什么反应?

其实米德从未读到这封信。林肯并没有寄出这封信。在他去世后,这封信被人们在文件堆里发现了。

我猜是这样的——当然,这只是猜想。在写完这封信之后,林肯望着窗外,对他自己说:“稍等一下。也许我不应如此草率,我坐在安静的白宫里命令米德进攻非常容易,但假如我像米德一样置身于葛底斯堡,如果我像米德一样在上周的一周里目睹着血流成河,如果我的耳边充斥着伤者和生命垂危的军人撕心裂肺的哭号,也许我也不会如此急于出兵;如果我像米德一样胆小怕事,或许也会像他一样犹豫不决。无论如何,水位已经下降了。寄出这封信,我固然发泄了自己的情绪,但这只会使米德为自己辩解。会使米德反过来责怪我。这样将会给我们之间带来不快,并且有损他作为指挥官的形象,甚至有可能迫使他离开军队。”

因此,正如我综上所述,林肯将信放在一旁。以往的经历告诉他,尖刻的指责和批评往往总是于事无补,毫无用处。

西奥多·罗斯福总统曾经说过,当他担任美国总统时,每当遇到棘手的难题,他常常往椅背上一靠,抬起头看着他在白宫办公的桌子上方那巨幅林肯画像,问自己“如果林肯和我处于相同的位置,他会怎样做,他会用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下次当我们想要训诫某人的时候,不妨先从口袋里拿出一枚五美元的钞票,看看钞票上林肯的照片,问问自己:“如果林肯遭遇这个难题,他会怎么处理?”

马克·吐温也经常大发脾气,写信时火气大得能将信纸烧成灰烬。例如,他给一个激怒他的人写信说:“你现在要做的是找来一张死亡埋葬许可证。你只要一张嘴说话,我就知道这张证明有用处了。”又有一次,他写信给一位编辑,信中他抱怨校对人员竟敢“改写我的标点和拼写”,他以命令的口吻写道“务必按照我的底稿把这件事情解决好,并且一定把我的建议深深刻在那个满脑糨糊的校对的脑子里”。

写完这些伤人的信件后,马克·吐温感觉好多了,这些信让他发泄了不满,不过这些信并没有给别人带来实质性的伤害,因为他的妻子偷偷把信从邮箱里拿了出来,一封也没寄出去。

你是否曾劝过某人改变自己,调整并提高自己?太好了!那真的太棒了。我非常赞同你的决定。但是你为什么不从自己开始改变呢?站在自私一点的立场来说,改变自己远比改变他人能更令你从中受益,并且这样做的风险会更小。孔子曾说过:“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我年轻时为了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曾经写了一封愚蠢的信给美国文坛的泰斗级人物理查德·哈丁·戴维斯。当时我正在给杂志写一篇关于作家的文章,我请求戴维斯和我谈谈他的工作方法。在那几周之前我刚刚接到一封别人的信,文章末尾附上一句“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我被这句话深深吸引,感觉作者一定是个不寻常、忙碌的又非常重要的人物。我当时一点都不忙,但我急切渴望给戴维斯留下深刻印象,所以自以为是地在信末引用了这句“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他没有回信的苦恼。他只是简单地寄回我的信,在文末初附上一句:“你恶劣的态度已经超过了人类的承受范围,差到了极点。”的确如此,我的确是做错了事,我这是咎由自取。但是,作为人,我痛恨他这样对我。我一直痛恨着,直到十年后,我得知戴维斯离世的消息——尽管我羞于承认这一点,但他带给我的伤害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如果你我想激怒对方,对方的痛苦可能会一直持续至今后数十年甚至直到死亡。不管我们多么有理有据,对方都可能会怀恨在心。

与人相处时,请谨记我们不是在和理性生物打交道。我们是在和有情感、有偏见、会被傲慢和虚荣驱使的生物交往。

托马斯·哈代是英国文坛史上最耀眼的作家之一,却因为别人的责备而永远不再创作小说;面对尖酸刻薄的责备,英国诗人托马斯·查特顿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本杰明·富兰克林年轻时拙嘴笨腮,之后却变得能言善辩,为人处世灵活的他被任命为美国驻法大使。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他说:“我从不揭他人短处,我会赞赏所有人的优点。”

批评、指责和抱怨是愚蠢之人天生就会的,并且大多数人都会;而自我控制和理解包容却是对个人的最大考验。

卡莱尔曾说过:“从一位伟人对待小人的方式中可以看出他的伟大之处。”

鲍勃·胡佛是闻名世界的试飞员,飞行演习中总能看到他的精彩表演。然而,据《飞行操作指南》书中记载,有一次飞行表演结束后,胡佛像往常一样从圣地亚哥飞往洛杉矶,没想到在三百英尺的高空里,飞机的两个发动机突然间同时停止了运转。胡佛计上心头,他凭借多年的飞行经验成功迫降。飞机损毁相当严重,万幸的是机上乘客无一人受伤。

飞机停下来后,胡佛马上检查飞机的燃料。正如他所预料的那样,这架他所驾驶的“二战”时期的螺旋桨飞机被误加了喷气式发动机的燃油,而它本应使用汽油。

返回机场,胡佛马上叫来负责这架飞机的工人。那位年轻的工人正为自己致命的失误吓得瑟瑟发抖,胡佛刚一到他面前,就瞬间泪流满面。他的失误不仅导致一架造价高昂的飞机损毁,还差一点要了三个人的性命。

不难想象胡佛有多愤怒。工人原本以为这位战功赫赫、行为严谨的飞行员会将他痛骂一顿,但没想到的是,胡佛并未责怪他,甚至没和他说一句狠话。相反,胡佛搂着机修工的肩膀,对他说,“你要向我证明你再也不会犯这么愚蠢的错误了,明天起你为我的那架F-51服务吧。”

通常每个家长都试图去批评他们的孩子。可能你在等着我说“这样做不对”,我不会的,我只是有个小小的要求,请你在批评孩子之前,先读一下美国杂志上的这篇经典文章《父亲的忏悔》。它最早刊登在叫作《人类家园》的杂志上。经过作者许可和《读者文摘》缩编,我们将这篇文章转载在这里。

《父亲的忏悔》以其短小精悍的故事,表达了真挚的情感,在众多读者心目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深受大众欢迎,并成为经久不衰的经典作品。文章首刊之后,《父亲的忏悔》被一次次地重新刊登。作者利文斯顿·拉尼德表示:“在全国上百家的报纸媒体上和几百种期刊中,这篇文章几乎被翻译成各国文字刊登。我个人授予上千个场所包括学校、教堂使用它,在讲座中使用它,这篇文章在法庭和电视节目中被屡次使用。在大学期刊上,高校的杂志上,这篇文章被一次次地重温。有时候,一篇短文也可以动人心弦。这篇文章就做到了这一点。”

父亲的忏悔

利文斯顿·拉尼德

请听我说,我的儿子:我说这些话时,你已经进入梦乡。脸蛋下面是你的小手,被汗水润湿弯曲的头发蜷在你的额头。我独自一人偷偷走进你的卧室。就在几分钟前,我还坐在书房里读报纸,我满心愧疚以至于坐立不安。所以此时此刻,我满怀愧疚地来到你的身边。

我的心头始终装着这件事,我的儿子:我责备你的穿着,因为你上学之前不好好洗脸骂你;我还因为你没有把鞋收拾干净骂你;当你把你的东西随意丢弃在地板上时我又骂了你。

吃早饭时我也在数落你的不是——你掉东西了,你狼吞虎咽,你把胳膊肘放桌子上了,你把面包上的黄油涂得太厚。当你吃完饭去玩的时候我正要赶火车,你转过身来,挥动小手冲我喊道:“再见,爸爸!”我却愁容满面,回了你一句:“站直了!别驼背!”

当天下午我又是这样。回家途中,我监视着你,你正跪在地上玩打弹珠的游戏,你的袜子上有好几个洞。我把你强拉回家,让你在小伙伴面前毫无尊严。“袜子很贵的!等你需要自己赚钱买的时候你就知道加小心了!”想象一下,我的儿子,这句话出自一个父亲之口!

你是否还记得?晚些时候我坐在家里读报纸,你小心翼翼地走过来,满眼的伤心难过。我抬起头看了你一眼,对你的到来显得很不耐烦。你在门口犹豫了一阵,而我却厉声责问:“你又有什么事啊?”

你一句话都没有说,只是以最快速度跑进来,搂着我,在我的脖子上亲了又亲。你的小胳膊紧紧缠绕着我,心中充满了对我的爱意,连我的冷言冷语也没令你就此松手。之后你就跑开了,屋子里回响着你啪嗒啪嗒跑上楼的声音。

就从那时起,我的儿子,我的手失去了握住报纸的力量,我的心里满是愧疚和自责——我从什么时候起变成了这个样子?鸡蛋里挑骨头、总是斥责你的不对,以此来作为对你的回报。我是爱你的,我的儿子,但我总是对你抱有那么多的期望,总是习惯于用衡量大人的尺度来衡量你。

你的性格中有那么多的优点,那么纯真,那么诚恳。你跑进卧室亲我,睡前和我说晚安,你那颗幼小的心灵就像太阳升起时照亮阴霾的光亮。今晚,所有事情都已不再重要,我的儿子。我在你的床边跪下,感觉非常惭愧。

我知道这忏悔无济于事,我知道在你醒来的时候如果我告诉你这些事情你也不会理解,但是明天起,我决心一定要做一个合格的父亲。我要和你做密友,悲伤你的悲伤,欢乐你的欢乐。当不耐烦的话语再次溜到嘴边,我会咬住舌头,我会时刻提醒自己:“他不过是个孩子,一个小孩子!”

我为自己一直把你当作大人来对待感到愧疚。现如今,正如我所看到的,我的儿子,你正蜷伏在婴儿床里,你还只是个孩子。好像就在昨天,你还躺在妈妈的臂弯里,头枕着她的肩膀。我对你要求得太多了,实在是太多了。

不要总是指责别人,试着多去理解吧。我们该设身处地地去想一想对方为什么会这么做——这比批评要更有效率,也更有趣。同情、宽容和善意将会由此萌生。“了解了一切,就能原谅一切。”

就如约翰逊博士所说的:“上帝本人,不到末日之时,是不会审判世人的。”

那么你我又哪来的资格随意批评别人呢?

原则1:请勿批评、指责和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