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平面:电脑数字印前技术深度剖析(平面设计与制作)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2 混色原理

混合不同的颜色来产生出新的颜色

色彩混合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色相混合而产生的新颜色。色彩混合可以分为加法混合、减法混合及中性混合3种形式。

2.2.1 加法混合

加法混合也称为加光混合,主要针对的是色光的混合。众多色光中朱红(R)、翠绿(G)、蓝紫(B)是色光三原色,不带有其他色光的成分,也不能用其他的色光相混合而得到。所以加法混合也成为RGB色光混合。如果用不同比例的朱红、翠绿、蓝紫三原色光混合,可直接混合出其他各种色彩,在平常的使用中习惯性地把这3种原色光叫做红光(R)、绿光(G)、蓝光(B)。这3种原色光的混合规律如下。

红光(R)+绿光(G)=黄光(Y)

绿光(G)+蓝紫光(B)=青光(C)

红光(R)+蓝紫光(B)=品红光(M)

红光(R)+绿光(G)+蓝紫光(B)=白光(W)

图2-4

其中混合得到的黄色光、青色光、品红光为间色光。一种原色光和另外两种原色光混合出的间色光称为互补色光。例如红光和青光,绿光和品红光,蓝紫光和黄光都是互补关系。

当两种以上的色光混合时,所得光亮度提高,其总亮度是相混各色光亮度的总和。两种互补色光相混将呈现白光。混合时如果比例不同、亮度不同、纯度不同,会产生相同色相的不同饱和度或者明度的色彩。加法混合的规律可用图2-4来表示。

Tips

将色相环中相邻的两个颜色混合在一起的配色。这样的颜色表现出了恰到好处的开放感和统一感,是常用的配色方式。

2.2.2 减法混合

这种混合原理针对不能发光,但能将照来的光洗掉一部分,将剩下的光反射出去的色料的混合。色料不同,吸收色光的波长与亮度的能力也不同。色料混合之后形成的新色料,一般都能增强吸光的能力,削弱反光的亮度。在投照光不变的条件下,新色料的反光能力低于混合前的色料的反光能力的平均数,因此,新色料的明度降低了,纯度也随之降低,所以称为减法混合。

同色光三原色一样,色料中也存在着最基本的元色料:青色料(C)、洋红色料(M)、黄色料(Y)。这3种颜色料本身不能由其他两种色料混合而得到,但是它们却可以以不同比例混合而得到多种色料颜色。实际的印刷工艺中常引入不同分量的黑,故经常是CMYK四色混合法。

图2-5说明减法呈色原理:光照在黄色颜料上时,颜料则选择性地吸收了白光中的蓝光,而反射了红光与绿光,红光和绿光叠加的效果就是黄色。

图2-5

用色料三原色青(C)、洋红(M)、黄(Y)进行混合可得到如下的色彩。

黄(Y)+洋红(M)=红色(R)

黄(Y)+青(C)=绿色(G)

青(C)+洋红(M)=蓝色(B)

黄(Y)+洋红(M)+青(C)=黑色(K)

参加混合的颜色越多,所得色亮度越暗,减法混合所得颜色规律可以用图2-6所示。

图2-6

2.2.3 中性混合

中性混合也称视觉混合、分割混合或空间混合,两种或多种颜色在时间上迅速交互更替或在空间面积上分割并列,均可在人的视觉上产生一种新的混合色。彩色电视就是应用这个原理,实际荧幕上有许多比例不同的红、绿、蓝紫小色点,但因为过于细小,人眼不易分辨,到传到人的眼中时印象已经在空中混合了。同样胶版印刷只用品红、黄、青三色网点和黑色网点便可印出各种丰富多彩的画面,除重叠部分的网点产生的混合外,其他的都是色点的中性混合。中性混合的距离是由参见混合色点(或块)面积的大小决定的,点或块的面积越大,形成的空间混合的距离越远。

中性混合有如下的规律。

(1)凡互补色关系的色彩按一定比例的空间混合,可得到无彩色系的灰和有彩色系的灰。如:红与青绿的混合可得到灰、红灰、绿灰。

(2)非补色关系的色彩空间混合时,产生二色的中间色。如:红与青混合,可得到红紫、紫、青紫。

(3)有彩色系色与无彩色系色混合时,也产生二色的中间色,如:红与白混合时,可得到不同程度的浅红;红与灰的混合,得到不同程度的红灰。

(4)色彩在空间混合时所得到的新色,其明度相当于所混合色的中间明度。

(5)色彩并置产生中性混合是有条件的。

①混合之色应是细点或细线,同时要求密集状,点与线越密,混合的效果越明显。

②色点的大小,必须在一定的视觉距离之外,才能产生混合。一般为1000倍以外,否则很难达到混合效果。图2-7给出了中心混合的效果。

图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