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心理学:解密身边之不可思议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2 表演型人格:你以为他们只是爱“晒”吗?

我们先来看一张图(图2-10)。

图2-10 咧嘴笑的小丑

身穿五彩衣、滑稽古怪的裤子,帽子上带着叮叮响的铃铛,表情怪诞,这是小丑普遍的外形。小丑仿佛就像是为了看客而存在的,他们用各种奇怪和夸张的表演来吸引看客、取悦看客。如果没有了看客,他们就没有了存在的意义。所以,用小丑来形容表演型人格是最合适不过的。表演型人格障碍,顾名思义,就是行为看上去像在表演,用表演来掩饰自己。

在电视上、微博里,经常可以看见那些博人眼球的各路明星以及“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网络红人。生活中,也有类似的“演员”。他们喜欢出风头,喜欢夸大其词,做一些夸张的动作和表情,或者常常身着奇装异服,把自己的行为标榜为“敢秀”。虽然这样还不至于就是表演型人格障碍,但是,如果行为夸张过度,极端迷恋和陶醉于其中,就会产生问题。

与明星或网红不同,表演型人格障碍的人爱出风头更多的时候是无意识的,他们只喜欢以自我为中心,享受别人的夸赞。

具有表演型人格障碍的人,往往表现欲过度,时常通过夸张做作的言辞、动作,及怪异另类的装扮来获取关注。在微博、微信流行的“自媒体”时代中,有人会通过夸大事实甚至造谣、传谣的方式来吸引眼球,所以经常看到那些“辣眼睛”“无法直视”的视频及图片也就不足为奇了。

表演型人格又称歇斯底里人格,或戏剧型人格。特点是做作,情绪表露过分,缺乏深刻感,生活如同在演戏,希望成为众人注意的对象(图2-11)。

图2-11 靠奇装异服吸引别人的注意

他们十分关注自己的外表。情绪外露,表情丰富,喜怒哀乐皆形于色,矫揉造作,易发脾气,喜欢别人的同情和怜悯,情绪多变且易受暗示。多以自我为中心,好交际和自我表现。对别人要求多,却不大考虑别人的利益。思维肤浅,不习惯于逻辑思维,显得天真幼稚。并且,女性发病率约为男性的两倍。表演型人格障碍的形成与基因和家庭环境相关。成长于对孩子缺乏关爱的家庭及期望或实质具有生活作风问题家庭背景的孩子更容易发展成表演型人格障碍。

表演型人格障碍(图2-12)又称癔症型、寻求注意型或心理幼稚型人格障碍,以人格不成熟、情绪不稳定为特征,是以通过一种过分情感化和夸张的言行来吸引注意为主要特点的人格障碍。这类人感情多变、容易受别人的暗示和影响,常希望领导和同事表扬和敬佩自己,愿出风头,积极参加各种人多的活动,常以外貌和言行的戏剧化来引人注意。他们常感情用事,用自己的好恶判断事物,言行与事实往往相差甚远。

图2-12 表演型人格特征

2.2.1 男性自拍与表演型人格障碍

新型社交媒体的广泛使用,也令人发现了其中一些前所未有的心理现象。无论是脸书、推特、Instagram,还是微博和朋友圈,在这些社交媒体里,用户都有发自拍或者被自拍刷屏的经历,殊不知,自拍也能反映某些心理问题。

自拍这事历史悠久,第一张自拍诞生于1840年,出现在网上大概是2002年,在2013年,“自拍”头一次进入了牛津词典的年度词汇。据统计,从2002年至今,社交媒体上的自拍数量已经翻了900倍。针对热词,这两年也出现了许多心理学研究,不过,究竟谁更爱自拍、为什么要自拍,尚无定论。

研究者邀请了748名17~47岁之间的波兰被试参与研究。被试填写了针对表演型人格障碍的结构化临床量表,以及自评的身体和人际吸引力量表(该量表包括两个题目,“我认为我的体格是具有吸引力的”和“我认为人们喜欢我”)。此外,被试还提供了他们的年龄、性别、在社交媒体上的个人自拍(图2-13)、与情侣一起的自拍和群体自拍(即照片中有除了自己和情侣之外的人)。

图2-13 自拍行为

结果显示,自拍的确与表演型人格障碍有关,而且个人自拍和群体自拍与表演型人格障碍的关系最强。不过,研究者观察了表演型人格障碍和性别之间的交互作用之后发现,这种相关,仅仅在男性群体中表现稳健。对此,研究者认为,与朋友在一起时,人们不再恐惧展示自我,所以表演型人格障碍和群体自拍也表现出了较强的相关(图2-14)。而且,表演型人格障碍的群体更喜欢引起别人的注意,而自拍的确给了他们这样的机会。

图2-14 情侣自拍

此外,研究发现,年轻的或者女性的被试普遍更爱发自拍(PO)。对于女性而言,上传美好的照片能够反映她们的个性,能够满足展示自我的需要,而男性却很少因为这个原因发自拍。这可能与性别刻板印象有关。或许也正因如此,爱发自拍的女性并没有展现出自拍数量与表演型人格障碍的关系。

2.2.2 女性是表演天才

来看个例子:H是一个富有吸引力的女人,36岁,身着紧身裤和高跟鞋,发型像是鸟巢体育馆,全身过度化妆。她的社会关系总是游离不定。H之所以寻求心理治疗,是因为她17岁的女儿因割腕住院了。

她和女儿以及女儿的现任男友住在一起,经常吵成一团。H非常戏剧化地描述他们吵架时的情景:她不停挥动双手,使手镯发出响声,然后抓住自己的胸口。她说她很难让自己待在家里,因为她需要有被人注视的感觉,甚至有时她会和女儿的男友调情来炫耀自己的青春。H认为自己是一位不尽责的母亲,但是她否认有跟女儿抢同一个男人的可能性。

再看个例子:26岁的她是一家时装店的售货员。她穿着非常华丽,发型精巧而引人注目。她的外表极富冲击力,因为她的身材不高,但体重却至少100斤。在与她聊天的整个过程中,她都在室内戴着太阳镜,并一直无意识地拨弄它,神经质地摘下又戴上,在讲话时挥动它,以强调自己的观点。

此外,她还不时发出戏剧性的大叫,以及不停地要求得到安慰:“我会没事吧?”“我会好起来的是吧?”喜欢不停地说笑,当有人打断她的时候,她会突然板着脸严肃地说道:“你知道得太多了!”然后又继续说笑。

心理学家统计出来的结果是:表演型人格障碍的人占人群的2%,女性是男性的两倍(图2-15)。

图2-15 抽象画里的女性

中国有13亿人,有2600万左右的中国人可能有表演型人格障碍。而且这种病是一旦拥有,“终生享用”。

如果再进一步讲,有轻微表演型人格障碍倾向的人群可就不止2%了,可能有6%!那就是4800万人口,相当于一个韩国人口的总和。可能你会觉得“神经病越来越多”,不要觉得意外,现代传播手段十分丰富,总有些人把自媒体当成“自媚体”。最近,公安部门开始抓不正当的网络推手,据说这些推手的公司一年能挣上千万,其实个人往里面扔钱的毕竟是少数,但是“找网络推手让自己走红”的心理很值得研究一下,这多少跟这些人的自我认知问题有关系,表现为表演型人格问题。

比如干露露母女,就有典型的表演型人格。还有凤姐、芙蓉姐姐(图2-16)以及突然成了新闻热点的某某明星,皆有表演型人格。

图2-16 某节目上的凤姐和芙蓉姐姐

前些天看河南卫视的《汉字英雄》,里面有个十几岁的小朋友,一上台就开始亢奋,完全不听主持人说话,不断地冲观众嚷嚷:“快给我点掌声。”连一向温和的于丹都看不下去了,提醒了这孩子好几次,让她注意听讲。但是,这个孩子完全控制不住自己。

虚荣心人人都有,这一点谁都不能否认。但一般而言,人们对虚荣的渴望还是有一定的认知界限的,会做到适可而止。如果一个人可以不顾一切,毫无底线地去追求这些,并且从中获得满足和喜悦(图2-17),并把这个当成常态,基本上就属于表演型人格障碍了。

图2-17 被虚荣心充斥的人

2.2.3 “取悦”本身就毫无价值

表演型人格最大的特点就是渴望获得关注,所以才会夸张地进行“表演”以取悦周围的人。这种人格障碍是如今最常见的,也许正在看此书的你或者你周围的朋友也中招了呢。如何去治疗,还没有很有效的办法,但必须让这类人认识到一点:需要摘下面具,面对真实的自我。

那如何跟他们相处呢?

第一,冷处理:不论他做什么表演,都要做到视若无睹。一定不能去迎合他的表演,如果挑起了他的兴趣,你就已经中了他的圈套。

第二,群体冷战:建立自己的朋友支持系统,一起对他实行冷战措施,如果他主动凑上来展示自己,只需要面无表情地简单回答“嗯”“哦”“等会说”等等之类的短语,时间长了,其表演热情也会有所减退。

第三,泼冷水:必要的时候告诉他,你对他的行为并不感兴趣。告诉他希望能够用简短和理性的沟通方式,而不是过分的情绪渲染。

所以说,迷失自我是件很可怕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