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火闪耀时:"科技创新,星火燎原"清华大学学生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十周年纪念文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3 “星火”随笔

龙伊成(清华大学生物系 “星火一期”)

【作者简介】

龙伊成,2005年入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星火一期”学员,曾任“星火一期”理事。2014年获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学位。现于美国科罗拉多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非编码RNA对基因表达调控的机理。

春去秋来,走出清华校园已经整整七年。虽已挥别“星火”的友人,却一直把最好的记忆珍藏于心中的某个角落。依然在科研领域摸爬滚打,心中残存的斗志有“星火一期”留给我的一份。

初识“星火”

在那个刚刚从大二跨入大三的季节,我从为大二的各种社工奔波中逐渐转向自己更喜欢的学术科研,进了喜欢的实验室,开始和硕士、博士生们一起探索课题。在从实验室小环境中受益的同时,也多么希望能有一个跨领域交流的平台来拓展学术视野。一天,我走在紫荆的楼道里,一张不怎么起眼的海报吸引了我的注意力——“‘星火计划’科技创新平台招募”。在报名不久之后,略有些意外地收到了面试通知。在C楼里,和几位后来的辅导员探讨跨学术合作交流和学术人生,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至今还保留着那封被录取的邮件,里面写着:“恭喜您成为‘星火’一期班成员,欢迎加入这个充满激情与活力的集体。希望在全新的环境下我们能够共同进步,将手中的‘星星之火’,发展壮大呈现‘燎原之势’。”果不其然,聚作一团火两年之后,散若满天星的大家,七年之后已经在各个领域里纷纷崭露头角了。

立项答辩会

“星火班”成立后不久,辅导员和老师们给大家带来了申请国家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项目的机会,班里大家可以自愿跨学科组队,然后在班里进行讲解和答辩。尽管大家来自各个不同的专业,研究课题也都学术背景很强,可是每个团队都能将自己的课题解释得不但通俗易懂,而且妙趣横生。有时候还有跨领域的讨论以及学术延伸,给我自己的课题方向也有很大的启发。在这次立项答辩会以后,大家也都了解了彼此各自的强项,知道今后遇到跨学科领域的难题应该请教哪位牛人。

南京拜访先声药业

“星火一期”集体出行规模最大的一次,莫过于去南京参观先声药业集团。在从北京开往南京的动车上,大家热热闹闹有说有笑,很多以前还有些陌生的同学都是在那时候熟悉起来的。在南京,大家一起参观夫子庙,经过“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平常百姓家”的大院,拜访中山陵,登上百步石阶。在先声药业,穿上防护服参观制药厂房,参加交流探讨会,观摩研究实验室,体验学术界和工业界相互帮助启发的实际案例。

“星火”—思源足球赛

大四的那一年,“星火班”和思源班用一场足球赛相互切磋,场面史无前例地火爆,堪比学术与社工的碰撞。思源班有好些系队队员,而“星火班”这边技术娴熟的同学要少一些,原本以为一边倒的比赛却由于“星火”队员们的拼劲而特别激烈。已经不记得最后的比分,只记得场下“星火班”热烈的加油助威声和场上队员此起彼伏的呼喊声。“星火”的团队协作精神,也在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体育赛场上发挥得淋漓尽致。

时光荏苒,毕业已经七年,昔日一起参加活动的“星火人”已经逐渐成了微信上偶尔问好的友人。散落在天涯的大家,各自在自己的领域奔波。不管继续学术研究也好,转行奔波也好,我相信大家都不会忘记当年在“星火”学到的一切,以及受到的鼓舞和启发。转眼“星火”已十年,何时大家能继续相聚在清华园,让漫天星重新聚作一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