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对学术研究的回顾
(一)著作和研究课题
投入产出技术的迅猛发展产生了大量优秀的研究成果。鉴于著作、研究课题系统性、前沿性的特点,本章选取中国投入产出的著作和研究课题作为代表性成果进行梳理。
1.投入产出著作
我们以“投入产出”为关键词,在国家数字图书馆进行查询,查询结果显示,中文图书库共有关于投入产出著作108本。我们对全部著作进行分类整理。归纳起来看,中文图书关于投入产出方面的研究著作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投入产出教材类著作。投入产出教材类著作也可称为投入产出基础原理著作,侧重对投入产出基本原理的阐述。代表著作有《投入产出分析》(钟契夫,1987、1993)、《投入产出分析》(庞皓,1989)、《投入产出分析》(何其祥,1999)、《投入产出分析的理论与方法》(王玉潜,2002)、《投入产出分析》(刘起运,2006、2011)、《投入产出及其扩展分析》(廖明球,2009)、《投入产出技术》(陈锡康,2011)等。教材类著作为投入产出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和推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投入产出核算类著作。投入产出核算类著作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投入产出调查和投入产出编表方法,即实践指导类;一类是投入产出表,即核算成果类。第一类代表著作有《投入产出基层调查表编制方法》(张塞,1983)、《投入产出地区表编制方法》(张塞,1985)、《全国投入产出基层调查表编制方法与技术》(国家统计局投入产出办公室,1992)、《中国2002投入产出表编制方法》(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2005)、《中国2007年投入产出表编制方法》(彭志龙,2009)等。第二类代表著作有《2002中国地区投入产出表》(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2008)、《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2009)等。
(3)投入产出方法类著作。投入产出模型方法是实际应用的前提,因此,对投入产出方法的研究一直是我国学者研究的重要领域。代表著作有《动态投入产出》(赵新良,1988)、《可计算非线性动态投入产出模型》(张金水,2000)、《地区投入产出模型扩展研究》(向蓉美,2011)等。
(4)投入产出应用类著作。投入产出技术在某一领域的应用一直是投入产出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从出版著作上来看,涉及的领域包括对外贸易、人口、能源、环境等方面。代表著作有《人口投入产出及应用分析》(蒋萍,1992)、《中国铁路投入产出分析》(李学伟,2004)、《经济、资源、环境投入产出模型研究》(廖明球,2005)、《区域间投入产出分析》(张亚雄,2006)、《中国北京奥运经济投入产出与计量模型研究》(廖明球,2007)、《中国能源投入产出问题研究》(尚红云,2011)、等。
(5)投入产出年会论文汇编。我国投入产出学会每3年都会举行1次中国投入产出年会,年会结束后会择优选择会议论文出版论文集,它们集中反映了我国投入产出技术的主要研究领域。
2.投入产出研究课题
研究课题具有前沿性的特点。鉴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权威性和广泛影响力,我们以两大国家基金为研究对象,对“投入产出”研究课题进行总结,如表1-4所示。
表1-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与“投入产出”有关的部分研究课题
续表
续表
由表1-4可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关于投入产出的研究课题呈现以下几大特点:第一,涉及领域广泛,投入产出课题包括方法研究和应用研究,方法研究课题涉及随机投入产出技术、非线性动态投入产出技术、地区投入产出模型、二阶段投入产出技术、多目标投入产出模型等,应用研究课题则涵盖对外贸易、环境、金融、能源、人口等众多领域;第二,研究内容具有前沿性,在区域投入产出、CGE模型、能源环境等前沿领域均有众多研究课题;第三,从课题立项时间看,投入产出的研究课题呈现显著增多的趋势,尤其是在近几年,投入产出研究课题逐渐增多的趋势更为显著;第四,从课题立项单位看,投入产出研究机构呈现多元化的特点,既有中科院、中国人民大学等综合性科研院所,又有西南财经、云南财经等财经院校,还包括地方统计局等实践部门;第五,从项目主持人看,既有投入产出领域的老一辈专家,也有年轻的后起之秀,老中青科研人员都是我国投入产出研究的重要力量。
(二)理论方法的研究
投入产出方法研究是投入产出应用的基础和前提。我国学者对投入产出方法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并取得了显著成果。
(1)投入占用产出技术。投入占用产出技术由我国学者陈锡康教授提出,该技术不仅研究部门间产品投入与产出的数量关系,而且研究各部门的占用(固定资产、劳动力、自然资源等)与产出、占用与投入之间的关系。此项技术被成功地应用到粮食产量预测、水利、金融等领域,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影响并得到中央领导的肯定。
(2)对称型投入产出模型和两阶段投入产出模型。这两个模型均由我国学者刘起运教授提出。对称型投入产出模型利用分配系数矩阵建立了与传统投入产出模型相对应的对称模型,该模型可充分利用投入产出表的全部数据,扩大投入产出的应用面;两阶段投入产出模型实现了凯恩斯乘数的结构化,克服了凯恩斯乘数理论只限于对宏观经济的总量描述,而不能表现国民收入中投资增量与消费增量之间结构变化数量关系的缺点。
此外,我国学者在地区间投入产出模型,非线性、动态投入产出模型,投入产出表编制等理论方法研究方面也取得了许多可喜的研究成果。
(三)应用领域的归纳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投入产出技术在中国的应用领域已涉及能源、环境、人口、教育、对外贸易等方面。
(1)宏观经济分析。投入产出技术在宏观经济分析中的应用较为广泛,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第一,从总量和结构两个角度,包括产业结构、部门间的技术经济、产品部门的使用结构、最终需求对各部门的诱发作用等,如“中国投入产出学会课题组”利用我国2002年投入产出表对我国经济的整体运行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第二,利用投入产出技术对某一产业进行投入产出分析,研究涉及房地产业、信息业、制造业、文化产业、第三产业、体育产业、煤炭产业等,如王国军、刘水杏利用投入产出技术对房地产业对相关产业的带动效应进行了研究;第三,应用投入产出扩展模型(如CGE模型)对宏观经济进行分析,如李善同、翟凡、王直等利用CGE模型就加入WTO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税收与收入分配等热点议题进行了研究,刘斌、张金水等将DSGE模型应用到货币政策的分析、外生冲击的作用和影响上;第四,投入产出技术在对外贸易中的应用,当前研究涵盖贸易对产业产出的影响、对外贸易的环境影响、对外贸易对就业和经济增长的影响等。
(2)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近年来,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越来越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投入产出由于其特有的表格形式可以反映经济各部门之间生产和消耗的相互联系,为资源利用提供了很好的研究工具。例如,陈锡康、杨翠红等应用我国可比价投入产出表对我国能源强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解;杭雷鸣对我国能源消费结构问题进行了研究;王会娟等对能源投入产出模型和能源贸易进出口进行了分析。同时,投入产出模型也被应用到环境保护研究中,在投入产出模型中加入各种污染物,进行环境—经济投入产出核算、编制环境投入产出表等都是投入产出技术在环境保护领域的重要应用。例如,李艳梅、付加锋对中国出口贸易中隐含碳排放增长的结构进行了分解分析,郭朝先基于SDA技术对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增长因素进行了分析。此外,对资源、环境、经济进行投入产出核算也是当前一大发展趋势,廖明球、雷明对经济—资源—环境投入产出模型、能源—环境—经济投入产出核算、绿色投入产出核算进行了很好的研究。
(3)区域间投入产出技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应用投入产出技术进行区域间研究已成为投入产出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近年来,我国学者应用区域投入产出技术也越来越广泛,主要研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地区间产业关联。主要涉及不同地区间各产业的联系及影响,如李晓和张建平对中韩产业关联的现状及其启示进行了研究。第二,地区间溢出效应和反馈效应。溢出效应指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对另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单向影响,而反馈效应表示一地区经济的变化在对另一地区经济产生影响的同时,另一地区经济的变化反过来对该地区经济产生的影响。潘文卿、吴福象、朱蕾等利用投入产出技术对我国区域间的溢出效应和反馈效应进行了研究。第三,区域间环境影响。研究涉及不同区域间环境的相互影响以及区域间经济贸易对环境的影响等,如姚亮、刘晶茹等对中国区域间碳排放转移进行研究。第四,区域间投入产出表编制。张亚雄、赵坤对此进行了很好的研究和实践。
(4)其他方面。除了上述应用领域,我国学者还将投入产出技术应用于其他领域,如人口和教育、金融、价格、企业等方面。
①人口和教育:人口投入产出模型由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Stone提出,既可以反映人口系统的运动特点,又可以提供人口核算信息。蒋萍基于人口投入产出表对中国普通教育的发展和变化进行了分析;张红霞和陈锡康采用扩展的投入产出模型对中国人力资本和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②金融方面:金融业应用投入产出方法主要涉及金融业的产业关联及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郭菊娥研制了中国金融投入占用产出模型,分析研究金融部门与其他部门各自变化的交互影响效应问题。
③价格:投入产出在价格上的应用主要考察价格变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潘文卿、张宝军、“中国2007年投入产出表分析应用”课题组等对原油价格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石敏俊等对能源价格波动与粮食价格波动对城乡经济关系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张红霞对投入产出价格模型进行了改进。
④企业:企业投入产出技术主要用于企业的内部管理,可以应用于生产过程各种要素的消耗控制、物料供应量与供应价格的控制等。佟仁城等对企业投入产出的理论、方法和实践都进行了很好的研究。
此外,在物质流核算等方面,投入产出技术也发挥着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