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与宇宙取得联系
为什么欲望多了不好?因为欲望是双刃剑,老庄都是用阴阳思维看待一切的。欲望能带来满足,带来快乐,它同时也带来坏处。你享受了它的多少好,就要接受它的多少坏。所以适可而止。老子说“少私寡欲”(《老子·第十九章》),欲望可以有,控制得刚刚好就好。吃得太多,睡得太多,玩得太多都要付出身心的代价,更何况名利呢?
庄子说:“耆欲深者,其天机浅。”(《大宗师》)欲望多的人,天然的智慧、灵性就少。你看上天多么公平。在各个领域中,你所看到的成功的人,无一不是严格控制自己欲望的人。1995年,发福的巴菲特因为健康状况,在医生和私人健身教练的建议下,开始跑步。长跑需要忍受枯燥、控制欲望,这恰恰也是他倡导的价值投资最重要的真谛。因为它与投资有着太多相似之处。这也令伯克希尔公司在后来产生了浓厚的跑步文化。甚至在挑选接班人时,长跑似乎也成了必不可少的硬指标。
一个欲望深重、沉迷于欲望的人,不会有太多的创造力。欲望不只是食色,思想也是欲望,追求逍遥的境界也是欲望,这个同样不能执着。把追求无欲的欲望都去掉,淡化掉,才是真的不被欲望控制。否则,禁欲主义和清教徒式的面对欲望的方式,同样是一种强大的欲望,不过是以相反的方式表现出来而已。欲望会堵住人的灵窍,污染人的心灵,智慧的人会把欲望控制得刚刚好,不走极端,不沉迷其中,平平淡淡,最有道味。
《老子》第二十三章说:“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你喜欢什么就会变成什么样子,这个一点也不夸张。你看那些出来遛狗的人,主人什么表情,什么样的走路姿态,他的狗也是什么样的表情和姿态。这个很有意思。所以老子的意思是,喜欢吃肉,你就很油腻;喜欢抽烟,你就很萎靡;喜欢道家,你就会仙风道骨;喜欢食色,你会一脸烟火;喜欢佛学,你会满脸慈悲。你喜欢道,道也喜欢你。你喜欢自在,则无处不自在。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说:“你热爱什么,你的本质就会被它占据。”《老子》第五十五章说:“物壮则老。”欲望太多,就早早消亡,身体与精神都如此。这就是阴阳一体、物极必反的道理。用网络语来说就是,“出来混,迟早都是要还的”。
有待逍遥是自由,获得这样的自由是有条件的;无待逍遥是自在,自在不依赖任何外在条件。但庄子给出的例子都不是普通人,而是至人、神人、圣人,他们都洞察了天道,因此无时无处不自在,他们是道家的理想的人格范型。《老子》第四十一章将普通人又分成上士、中士、下士三类,他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智慧高的人,听说了道,就勤勤恳恳去做了;中等智慧的人,感觉道还是若有若无的,不太相信;下等智慧的人听到道这个东西,会大笑,觉得天地之间哪有道。老子说,那让人嘲笑的东西恰恰就是道。庄子写了小鸟笑大鹏,与老子完全呼应,都是为了说明把握完整大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至人、神人、圣人,就属于智慧高的上上士了。
庄子说:“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这是说明,无待逍遥的人能把握“天地之正”。正,就是正道。前面写大鹏飞到天空时,也有反问:“天之苍苍,其正色邪?”正色,是本色。正道,是宇宙本来的样子,宇宙的整体,宇宙的规律。至人、神人、圣人,是能站在宇宙整体的角度看问题的人,宇宙整体是无穷的,大鹏所飞的南冥还不是无穷,还是有尽,庄子用九万里高空来形容。大鹏的自由还需要具备很多条件,因此大鹏能达到的也只是有待逍遥。它是自由的象征,还不是能把握整个宇宙之道的自在状态。能把握道,也就能应对一切变化了,也就是六气之辩。辩是变化的意思,这也是我们通常说的以不变应万变。
这不变的是道心,一颗体会道的心。这颗心定下来了,外物的变化就没那么复杂,也没那么可怕。体会道,体会整个宇宙的规律,需要静心的功夫。一旦站在了宇宙的角度看问题,一切问题就都不是问题了。就像你夜晚站在山上看远处人们居住的地方,灯火通明,再大的房子也只是一个小小的点,你却为这个小小的点辛苦了一生。从整个浩瀚的天空来看,人类的灯火微不足道。这种视野会拓宽人的心胸,不再为蝇头小利孜孜以求,也不再把人生耗费在事事与人竞争攀比上。人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与生活环境,过内心的生活,这样对待外物才能从容不迫。
如何才能洞察天道?天道最重要的是阴阳的规律,我们从日常的观察中可以看到。但要做到符合天道,仍然不容易。最简单的早睡早起,它就是符合宇宙的阴阳规律的。晚上阴气下沉,太阳落山,人也要跟着睡觉;早上阳气上升,太阳升起,人也应该跟着起床。古代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今天是不夜城,发明了灯,才有了夜生活。技术本身是中性的,无所谓好还是坏。庄子说,人应该“物物而不物于物”(《山木》),那么我们也应该驾驭技术,而不是被技术改变。爱因斯坦曾说:“我害怕有一天科技会取代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我们的社会将充斥着一群白痴。”如今,这种担忧正在变成现实。今日中国的一大景观,就是人人成为“低头族”。“低头族”带来的另一个社会症候群,就是社交恐惧。不少“微博控”在网络上实时更新自己的状态,却在面对家人朋友时患上了“失语症”。洞察道是不容易的,做到更不容易。在庄子这里,为什么会提到列子这样的境界?因为列子是会功夫的,至少有打坐或者静坐的功夫,才能阳神出窍,游走十五天回来。庄子的功夫论主要就是这两个:心斋、坐忘。这都是实实在在的功夫,需要勤奋练习,并且坚持的。
心斋、坐忘,是修道的功夫。如今气功基本上属于道教的范畴或看成独立的分支,气功的乱象也非常多。但是打坐的基本功是可以做的。我参加过几次禅修,主要就是坐禅,也就是打坐,一个半小时,盘腿静坐,观察自己的身体,直到忘了自己的身体,忘了时间。道家与佛家在思维方式与功夫上本就相通,佛教的禅修可以帮助理解道家的实修部分。在打坐的时候,我能感觉到整个宇宙是同一个频率,一阴一阳,一张一合,一来一去……有如那潮汐般美妙的整体性的力量,人的身体是被一种风一样的力量推动着的。如果宇宙之风是天籁,大地之风是地籁,人的身体之风就是人籁。在打坐的过程中,我们就会从日常与宇宙失联的状态中回来,与宇宙重新取得联系,接通上了,切实感受到自己是宇宙的一部分——“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这时候心就静了,定了。而且打坐完你再做其他事情的时候,就发现自己的每一部分都归位了。叠衣服的时候知道自己的手在叠衣服,走路的时候知道自己的脚在迈步,脚踏实地,而不是灵魂东奔西突。当你的灵魂收回来了,你也就安住于道,安住当下了。这时现实中所有束缚我们的笼子,就都变成我们修行的屋子了。庄子说:“虚室生白,吉祥止止。”(《人间世》)这个屋子其实就是我们的心,心是我们唯一的家,需要“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这个屋子打扫干净了,就会生出光亮来。
以不变应万变,不变的是一颗道心。心要定住,知道自己究竟要的是什么,能做什么事,应该做什么事,就不会被外界环境牵着走。做事要符合天道的生生规律,阴阳规律,所谓天时、地利、人和,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成功。而这种成功,是大成,不是歪门邪道或投机取巧的小成。日本企业家稻盛和夫曾说,他做的所有事情,都是向宇宙深处的最高的善致敬。(《活法》)这个最高的善,就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