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这是一个理想的时代,这是一个现实的时代。理想是因为我们有幸赶上了万众创新的年代,社会经济欣欣向荣,人人心怀希望;现实是因为我们早已告别了空喊口号的岁月,人们脚踏实地,为了美好的未来勤勤恳恳、不屈不挠。在这个充满理想又着眼现实的时代,科技昌明、信息发达、传输通畅、社会开放,为商业创新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但商业有商业的规则,它就像个食物链,大型企业在供应链中占据C位,凭借更强的议价能力,使得上下游企业对其长期赊销、预付,这使那些流动资金不足的中小企业不堪重负。以往中小企业为解决资金缺口,只能向银行求助,但自身却因为达不到银行要求的信用门槛,难以获得借贷融资;而大型企业一般不缺乏现金流,它们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却往往成为银行青睐的对象,真是让人扼腕的“三角恋”。
现代信息科技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让企业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互动更加便捷,随之而来的是企业有条件把非核心业务外包,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核心业务上。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生产服务业兴起,虚拟生产大行其道。同时,随着供应链中企业间的合作程度加深,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流转更加通畅,上下游企业之间了解的增强、信任的提升,使商业竞争从原来的单打独斗,逐渐演变为组团竞合,有远见的企业越来越重视在供应链层面上打造一种整体竞争力。这些因素都为解决中小企业的资金缺口、提升供应链整体竞争力提供了创新的条件。
在以往,融资贵、融资难的问题长期制约着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供应链金融就是一种依托于现代商业社会的思维创新,是在现代供应链管理理念下,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在商业生态中以闭合式资金运作模式,针对流动性较差资产,为成长型中小企业提供的一种新型融资模式。从微观的角度来看,这种模式一来使中小企业能够借助网络资源,解决现金流断裂的问题,从而发挥核心优势、茁壮发展;二来使大企业可以发挥闲置资源的价值,稳定上下游关系,强化自身的供应链实力;三来使金融机构渗透进不同的产业之中,大大拓展自身的业务空间。从宏观的角度来看,这种模式将政府部门、各类服务机构囊括进来,构建起一整套商业的生态系统,使社会各部门有机结合、各司其职,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中央政府在2017年强调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倡导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 2018年,商务部等8个部委提出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因此,发展供应链金融不仅是中小企业的机遇,也是金融机构、大型企业,以及物流、商贸、电商等一系列服务机构的机遇,更是国家和社会的机遇。我国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5%以上,而绝大多数行业的中小企业占比更是在99%以上,借助供应链金融的管理理念,切实可行地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未来中国的中小企业融资市场将会是一片巨大的蓝海。
当下,供应链金融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相关的模式探索和机制研究更是如火如荼。然而,当前国内关于供应链金融的图书,或是深奥难懂,缺少一定专业基础的读者难以迅速掌握其中真谛;或是有失偏颇,对于一些相关理论和现象的解读无法尽如人意。本书继承了目前国内该领域的顶级权威——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的宋华教授——多年来对供应链金融的理论研究成果,并参考借鉴了大量专著、论文、调研报告、案例集等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统合梳理,旨在将供应链金融中晦涩、枯燥的理论以浅显、风趣的形式呈现出来,以求降低该领域的涉入门槛,让更多尚不了解该领域的读者可以迅速构建起供应链金融的思维框架,为以后相关的工作和学习铺路搭桥。
本书共分两部分, 1~7章主要介绍了供应链金融的基本理论、基础模式,以及相关技术; 8~12章主要涉及了生产性服务、物流、贸易、电商平台、金融机构等领域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管理理论以及商业模式,并附带大量案例,尽量做到理论结合实践。
本书的完成要感谢我的恩师宋华教授,以及各位师门同窗,他们的研究为本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本书的撰写过程中,万联网的蔡宇江先生、王青竹女士、赖海龙先生、何珊珊女士,以及其他一众同事给予了莫大的支持和鼓励,在此一并感谢。感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曹沁颖女士,在本书出版过程中的辛勤付出。我的学生魏杨、李金穗、陈锦波等为本书的撰写提供了大量的技术性支持;另外,以往国内外各专家学者、企业界人士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也为本书的撰写提供了宝贵的素材,在此一并向他们表示由衷的感谢。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管理方式的变革,未来十年将是供应链金融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供应链金融的模式创新无论对于企业界、学术界,还是社会管理部门,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希望本书能够抛砖引玉,让更多的企业界人士了解和关注供应链金融,让更多的专家学者分析和研究供应链金融。笔者才疏学浅、能力有限,且当下该领域的发展迅猛,书中若有不足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