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附小的课堂四声(人大附小七彩教育成果丛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奇“四”妙想,处处“声”花
——“分物游戏”案例

徐博

一、案例背景

在教学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分一分与除法”单元“分物游戏”这节课时,学生通过动手分小棒的形式,体验平均分的过程。在随后的交流汇报中,学生大胆地提出补充和质疑,低年级学生交流和辩论有模有样,掌声不断、笑声阵阵,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感悟有了新的深度和广度。可以说郑校长倡导的课堂四声文化成就了灵动的数学课堂。

二、教学片段

师:请你用手中的12根小棒代替胡萝卜,用3个圆片代替小兔子,动手分一分。

(学生动手操作)

师:谁愿意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每次给小兔子分了几根?一共分了几次?

生1:我是这样分的,我第一次给每只小兔子1根,就分走了4根,然后我接着分,每次都给小兔子1根,一共分了4次分完的。你们听懂我的想法了吗?

生2:我觉得你分得太慢了,我是每次给小兔子2根,分了2次就全都分完了。

生3:我还能更快,我给每只小兔子4根,一次就分完了。

(虽然人人都动手操作,结果相同,但是每名学生分的过程却是不同的,通过简短交流和认真倾听,学生间不同的思维变得“看得见、摸得着”,提升了学生的兴趣,为更深一层次的思考做铺垫。)

师:大家分享了这么多的分法,你们都听懂了吗?

生4:我有一个发现,你看有1次分完的、2次分完的、4次分完的,好像都是双数。

师:她说分的次数都是双数,那有没有3次分完的?

生5:我就是3次啊,我第一次给每只兔子1根,第二次给每只兔子2根,最后给每只兔子1根,这不就是3次吗?

生6:我发现你的分法跟2次分完的方法差不多,你看啊,把你的第一次和第三次合并不就是两次吗?

师:他能够发现两种方法之间的联系,真了不起。相信大家有非常多的分法,就不一一介绍了。

(学生听懂之后通过对比有了新的发现,但未必说得正确,老师没有回避,用一个问题把思考引到核心问题上来,激发了学生更多的思考和发现。全班给积极思考的学生送去了掌声,学生用智慧换来了他人的认同,这使得更多的学生不停思考、大胆表达。)

生7:老师,我用两次半分完的!

(全班同学都感到惊讶和好奇,甚至有的同学直接脱口而出“不可能”。)

师:啊?两次半?那你可得跟大家说一说。

生7:我是这样分的(如图),你们看是不是两次半。

(学生从满心怀疑到恍然大悟,觉得这样的想法既有趣又正确,教室里自发地响起热烈的掌声。)

师:还真是两次半啊,真精彩!那看到黑板上这么多不同的方法,你能不能像刚才那几位同学一样,找到什么发现呢?可以先跟你的同桌小声交流一下。

生8:我发现每种方法都是分成了3个4(把每种方法都数出3个4),都是3乘4等于12。

师:看来无论分了几次,最后每只兔子得到的胡萝卜都……

生:一样多!

师:那我们把这种公平的分法叫作“平均分”。孩子们,我们的生活中有平均分的例子吗?

生:妈妈买了6个蛋挞,让我跟妹妹吃,我们俩每人吃了3个,就是平均分。

(学生认识到“平均分”的本质,不仅关注到分的结果,更关注到分的过程。进而引发学生对“平均分”现象的深入思考,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

三、分析与反思

(一)如何掀起全班交流的“热浪”?

首先,学生经历了充分的活动后,老师舍得把讲台“让”给孩子们。片段中的问题是“怎么把12根胡萝卜平均分给3只兔子”,学生拿到问题都喜欢动手试一试。正所谓“实践出真知”,孩子们得到经验很兴奋,还想寻求伙伴的认同感,老师适时地“退”出去,换来了学生的积极发言,学生把曾经看不见的思考过程生动地展现给大家。其次,学生大胆补充和质疑,自发地参与到思维的“体操”中。例如片段中对于“两次半”的分法,开始全班几乎没人相信,因为大家都分过,没人想到可以这么分,但是听过之后,思考了“每只小兔子得到的是不是一样多”,发现不仅可以每次一样多,还可以“移多补少”,大家的情绪由“惊”到“喜”,四声让课堂变得这么有趣可爱。最后,生生对话与评价远胜千言万语。试想一下,如果学生回答完问题,老师接上一句“你说的没错”“你真棒”,既然老师都认可了,其他人还有机会质疑吗?还有必要再思考吗?而在人大附小充满四声的课堂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科学和真理是评价的标准,学生心无旁骛地投入,追求的是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乐趣,孩子们真是乐极了、爱极了。

(二)怎么让学生的思考层层深入、步步为营?

低年级学生能说到“点子”上吗?究竟是什么激发附小的学生不断“向前想”?首先是学生本身交流的欲望,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只要有不同的方法、不同的发现,就愿意表达出来。然而新一轮的思考更多源于他人的发现和困惑,比如片段中学生6起初觉得分的方法差不多,不想举手交流,但当学生4有了疑问,她立刻动脑思考、参与其中,又分享了她的新发现。学生在补充和质疑中理解得越来越透彻,思考得越来越深入。当学生抓住了数学的本质,再反观身边的现实生活,就引发了新一轮的、更深入的思考。

(三)课堂四声的价值是什么?

首先课堂四声有助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以这个教学片段为例,课标要求课堂教学能够帮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而活动经验不仅仅是动手活动,更重要的是关于数学的思考,学生经历思考、参与交流才是有价值的活动经验。其次课堂四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公共素养,尊重不同学生的发展。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欣赏他人、尊重他人,坚持科学探索的精神,锻炼和发展了综合能力。课堂四声落地,使学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