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的偏执狂:金色拱门背后的麦当劳(世界级企业最佳实践研究丛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5 进军海外:文化打头阵

1970年麦当劳决定向海外市场进军时,几乎无先例可循。因为那时美国服务业到海外投资的先例并不多,也仅局限于美洲,而且麦当劳欲开发其事业的国家都没有快餐厅,这些国家的中产阶层觉得到外面吃饭是件大事,需要的是华丽整洁的衣着、洁白的桌布,以及一道道精美的大菜。因此,麦当劳准备输出的不仅是汉堡包一类的食品,而且是一种饮食文化,其难度可想而知。麦当劳最初尝试在加勒比地区以及加拿大、荷兰等国发展连锁店时,曾接连遭受失败,但从日本开始取得了巨大成功。

1.5.1 日本:假装日本化

麦当劳在日本的成功并不仅仅意味着麦当劳在全球的疆域拓展到了亚洲,更重要的是它宣告一种新的市场拓展模式和餐厅经营模式的成功。

藤田助力打开日本市场

藤田是日本麦当劳株式会社的首任总裁。1971年,克罗克与藤田签订合作协议,美日双方各出资一半,共同成立日本麦当劳株式会社。之后,藤田以极富创意和煽动性的营销打开了日本市场。

深谙日本民族文化的藤田认为:“日本人既有自卑感,又有排外情绪。”尤其对美国,日本人会很喜欢美国食物,因为日本人乐于认同西方人。但有一点,必须全面日本化,从外表不能看出来是进口的美国货,并且日本麦当劳里从老板到员工都必须百分之百是日本人。由此,藤田确定了自己的营销方案。

他四处奔走进行讲演和宣传,不断地对人们说:“日本人为什么长得矮小?为什么皮肤泛黄?正是因为过去的2000年,我们只吃白饭和鱼。如果千年来我们吃的都是汉堡包和土豆,一定会长高,并变成金发白肤。”这种说法没有充分的科学依据,但它无疑触动了日本民族文化里微妙的部分,最终成功刺激了日本人前往麦当劳用餐的欲望。

赢得了关注,接下来就是最为关键的选址环节。当时麦当劳在美国的选址大多集中在郊区,但藤田认为美国游客在饭店里吃麦当劳会很显眼,日本人认为美国人吃的一定是好东西,自然会模仿美国人的选择。因此,餐厅最终选在了日本最大最老的三越百货公司银座分店前,这里车水马龙、人来人往,是外国游客的必经之地。这个仅仅500平方尺的临街小店面,只容得下一个小型厨房和站位,尽管租金高昂,但它充分满足了藤田的需要。

1971年7月20日,日本第一家麦当劳开业,第一天营业额达到6000美元,立即打破麦当劳的全球纪录。接下来的一切让人目瞪口呆。第二家、第三家麦当劳餐厅在日本陆续开张,短短18个月,藤田在日本开办了19家麦当劳餐厅,每一家都生意兴隆。

事实上,麦当劳的菜单藤田一个字也没改,他只是让人们相信,汉堡包是个好东西,日本人需要尝试让自己更强健,需要选用国外的优良产品;同时,公司完全由日本人自己经营,所有的电视广告采用清一色的日本风格,完全不必担心它不够本土化。

日本模式意味着什么?

从投资主体上看,日本麦当劳株式会社是藤田代表日方和麦当劳共同注资成立的,这和以往麦当劳直营或者直接与特许经营商合作的方式截然不同。这对一个完全陌生的市场而言是十分有效的,因为地域与文化的差异意味着不同的饮食习惯、偏好,外来者即使投入高昂成本都未必能够敏锐地把握市场需求,还有可能面临民族情绪引发的抗拒。藤田对日本麦当劳的成功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他是土生土长的日本人,深谙日本文化,性格执著刚毅,同时踏实勤恳,富有经商的天赋和热情,对麦当劳而言是极佳人选。

日本模式对麦当劳而言是一种启发:选定一个可靠的人选,共同注资成立公司,由合资公司全权负责在所辖市场的发展,如同给单个特许经营商提供支持一样,麦当劳负责对合资公司提供必要的资金、技术、人员的支持。

目前日本市场中50%的餐厅由日本麦当劳株式会社持有,和其他形式的餐厅一起共同为日本市场提供质量上乘的食品、周到的服务、整洁的环境和物超所值的用餐体验。

人物档案:日本麦当劳株式会社首任总裁藤田

1965年藤田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经济学系,大学期间他就成立商社,进口欧洲高级皮包、服装、皮鞋,展露出对商业的热情与敏锐。毕业之后他进入一家大电器公司工作,1971年开始创业,其公司正是麦当劳。

当时麦当劳总部要求日本地区的负责人拥有75万美元现款和一家中等规模以上银行的信用支持,但当时刚出校门没多久的藤田只有不到5万美元的存款。如果换作他人,要么压根就不会动这个心思,要么会因为差距过大而干脆放弃。但藤田有不一样的想法,他深知,美国连锁快餐在日本尽管是新鲜事物但具备很大的潜力,他决心抓住这个机遇拓展自己的事业。费尽心力5个月后,藤田只借到4万美元,不甘心半途而废的他决定前往住友银行申请贷款。激情四溢的创业计划并没有打动住友银行总裁的心,总裁让藤田回去等消息。藤田意识到这不是一个好兆头,于是他恳切地对总裁说了一句:“先生,可否让我告诉你我那5万美元存款的来历?”

原来,那笔5万美元的存款来自藤田6年来坚持不懈的按月存款。6年里,藤田每月坚持存下1/3的工资奖金,雷打不动、从未间断。不管发生任何事情,即使是最最万分火急需要用钱的时候,他都绝对不打破这个习惯。因为大学毕业时他曾立下宏愿,以10年为期,存够10万美元,然后自创事业,出人头地。

10分钟后,表情渐渐凝重的总裁询问藤田存款所在银行的地址,承诺藤田下午会给他答复。住友银行总裁去了藤田存款的那家银行,柜台小姐告诉他:“藤田是我接触过最有毅力、最有礼貌的一个年轻人。6年来,他真正做到了风雨无阻地准时来我这里存钱,我真是要佩服得五体投地了!”

随后,总裁致电藤田,允诺住友银行会毫无条件地支持他创建麦当劳事业。藤田询问总裁决定支持他的原因何在,总裁告诉他自己已经58岁,论年龄是藤田的2倍,论收入是藤田的30倍,但他的存款却不及刚出校门仅6年的藤田。

就这样,藤田申请到了住友银行的贷款,最终进入麦当劳的视野。

1.5.2 俄罗斯:普希金广场的美国标志

1976年,时任麦当劳加拿大地区总裁的乔治·柯亨(George Cohon)设想着将麦当劳餐厅开到苏联的领土上,联想到当时美苏的局势,不得不说这是一个馊主意。美国和苏联紧张的局势伴随着冷战的结束而得到缓解,经过12年的艰辛谈判,乔治·柯亨终于在1988年说服莫斯科政府当局,同意麦当劳将餐厅开到普希金广场上。正式开业之前,麦当劳在俄罗斯建成了生产和配送中心,命名为“McComplex”。

1990年1月30日,隆重的剪彩仪式在莫斯科普希金广场上的麦当劳餐厅举行。这家餐厅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麦当劳门店,有28台收银机,可容纳700人同时就餐。人们在道路两旁排起长队等待一尝“巨无霸”的美味,当天客流量达到3万人次,其收入的一半捐赠给了Soviet Children’s Fund——一家服务于当地儿童的慈善基金。

如今在俄罗斯超过50个城市中遍布着240多家麦当劳餐厅,作为欧洲成长最快的市场,俄罗斯的麦当劳餐厅每天服务人数高达100万,其收入已累积达到20亿美元。

Khamzat Khasbulatov——位于普希金广场的第一家麦当劳餐厅的首任经理,现在已是麦当劳东欧地区总裁,如今麦当劳在该地区雇佣了25000名雇员,并且每年都以数以千计的速度增加雇佣量。1990年开业时,餐厅中80%的食品需要从美国进口,如今80%的食物来自俄罗斯本土。20年过去了,麦当劳在俄罗斯取得了巨大成功。2008年,麦当劳在俄罗斯新开40家门店;深陷经济危机的2009年1月份,进店就餐的顾客数量没有减少,人均消费也没有缩减。

过去几年,早餐是俄罗斯市场增长较快的业务,麦当劳计划在俄罗斯继续大幅度优化早餐业务,借此提高盈利能力。

1.5.3 中国:不断刷新纪录

1975年,麦当劳在香港铜锣湾开设第一家麦当劳餐厅,这是麦当劳涉足中国市场的第一站。

1990年,麦当劳在深圳解放路光华楼西华宫开出中国内地第一家餐厅,开业当日,该餐厅创下了麦当劳有史以来单店单天营业额与顾客光临数的新纪录。

1992年,北京,王府井大街南口的麦当劳王府井店开业,餐厅内设置460个座位,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麦当劳餐厅,当日交易人数过万。

1993年,广州,广东国际大厦的麦当劳餐厅开业当天便打破了当时麦当劳单日交易人次的全球纪录。

30年的发展使得麦当劳从当初稀罕少见的洋快餐转变为中国人日常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选择。1990年至今,麦当劳在中国市场累计投资70亿元,开设餐厅1600多家,已成为麦当劳全球第三大市场。30年间,麦当劳为中国市场提供超过6万个工作岗位,其中99.9%为本地员工,其供应商也为中国市场提供了至少7500个工作岗位。

2011年,麦当劳在华成功新增200家餐厅,缔造了麦当劳在中国年度开店的新纪录。2014年,麦当劳在中国市场餐厅突破2000家。

在餐厅形式上,麦当劳从2011年起开始在中国市场实行“发展型特许经营”制度,并最早在云南成功试点。2011年8月,麦当劳与昆明诺仕达集团签署发展式特许经营合作协议,后者成为麦当劳首位中国内地的特许发展商。至此,中国成为麦当劳全球首个拥有直营餐厅、传统特许经营和发展式特许经营三种业务模式的市场。

在产品设计上,2011年麦当劳开创性地引入“全日制”超值理念,在日间三个不同时段为消费者提供6元起的超值早餐、15元起的超值午餐和7元起的麦乐茶点优选。其中,主打便捷、快速、超值和美味的早餐已经成为推动麦当劳业绩增长的重要力量。

如今,麦当劳在中国已经拥有1000多家24小时营业的餐厅、480多个麦乐送服务网点、1000多家甜品站、280多家麦咖啡和超过150家得来速餐厅。2012年,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天津五大城市进一步开通网上订餐业务。麦当劳通过更多的餐厅数量、更便利的就餐形式、更新潮的建筑设计以及更长的营业时间、更多的增值服务不断占领中国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