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推进政府绩效管理”;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目标,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政府组织结构部分明确要求,“严格绩效管理,突出责任落实”。因此,绩效管理是促进国家和政府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海淀区历来重视管理工作,不断创新管理方式、提升管理水平。2009年,海淀区政府在全国较早开展了绩效管理工作。在六年时间里,绩效管理工作不断探索前行,经历了三次大的发展和跨越。从2009年初到2010年底是“打基础”阶段,强化顶层制度设计,形成绩效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并试运行;从2011年初到2012年底是“促提升”阶段,海淀区成为北京市区县绩效管理试点区,对绩效管理工作进一步改进和完善;2013年初至今是“整体化”阶段,区党群部门与政府部门绩效管理体系融合和衔接为有机整体,发展成为整合全区党政机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具有鲜明特点的整体性绩效管理体系。通过多年努力,海淀区绩效管理工作提升了党政机关的绩效,促进了管理制度的完善和高绩效文化的形成,为海淀区持续推进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贯彻落实海淀区科技创新示范区发展战略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区委、区政府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措施。
海淀区绩效管理工作不断探索、创新、突破,在绩效管理模式、整体架构、运行机制、指标体系、持续优化等多个方面形成了具有典型意义的鲜明特色。
一、科学设计考评指标体系,体现全区工作的整体性和平衡性
海淀区在全国基层政府中率先设计实施了系统全面与突出重点相结合、稳定性与动态性相结合、市区统筹与区域特色相结合的“三效一创一否决”绩效管理指标体系。一级指标分为职能履行、效能建设、服务效果、创新创优及扣分项。二级指标包括重点工作、党建工作、依法行政、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应急管理、预算绩效、队伍建设、区领导考核、群众满意度第三方社会评价等,由多个专项实施主体具体负责实施。该指标体系兼顾了重点工作突破与工作规范化的平衡、工作表现形式与实际工作效果的平衡、常规方法与工作创新的平衡、当前工作与长远工作的平衡,有利于各部门、各基层单位全面协调地推进工作,因此很好地体现了“四个全面”战略部署的要求,体现了党委政府工作的整体性和平衡性。指标系统确定以来,一级指标稳定不变,二级指标及三级指标根据市区重点工作变化每年进行动态调整,从而确保了绩效管理工作的稳定持续改进和优化,有利于稳定干部职工预期,引导他们全面推进工作。
二、健全领导体制与工作机制,发挥绩效管理的统领作用
按照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要求,从2013年开始,海淀区委决定“进一步加大全区考核工作的统筹、整合力度,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减轻基层负担”,建立“整合、精简、明晰、共享”的考核格局,对区党委领导干部考核与区政府绩效管理进行有效整合,全区绩效管理实行“一个总办法,五个实施细则”的制度安排,将全区党委、政府、街道、镇和区属企业的绩效管理全部统筹起来。原有的111项考核、评比、检查工作大部分纳入考核体系或裁减合并;确需保留又无法纳入全区考核体系的16项,借鉴市政府集中检查方式,安排年终统一检查,切实减轻基层单位负担。
整合后,海淀区成立由区长任组长的区绩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区政府办、区委组织部、区编办、区监察局、区财政局、区人力社保局等13个单位作为成员单位,负责审定年度绩效考核方案和考核等次、统筹协调绩效管理中的重大问题等。领导小组下设区绩效办,区政府督查室加挂区绩效办牌子,负责政府绩效管理日常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指导工作。区委组织部负责考核各单位领导班子建设等,区绩效办统筹考核重点工作实绩等,区委组织部在综合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时直接运用绩效管理的考核结果,使绩效管理工作在全区全面覆盖,同时大大减轻了区各基层单位考核负担,全区各方面工作协调性更强,促进了工作的有机衔接,形成了高效配合的工作合力。
三、突出重点关键,以绩效管理推动发展战略的落实
海淀区将绩效管理与战略规划密切衔接。为落实中央和北京市对海淀区的发展要求,海淀区在“十二五”战略规划中对海淀区科技创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发展格局、建设宜居城市环境、促进人口协调发展和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提高辖区内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区国际影响力和加强区政府自身建设等方面分别制定了战略目标。为了推动战略规划的执行,海淀区积极通过全面细致的绩效管理工作安排,推动发展战略由规划变为现实。一是按照“围绕中心,突出重点,狠抓关键”的思路设置考评指标,强化对重大决策部署落实、重点工作推进的考核评估。根据区每年的重点工作,把区“十二五”战略规划任务进行分解,建立指标体系,明确年度绩效计划,再根据各部门职责落实到各部门和基层单位,每年开展绩效评估。二是及时对“十二五”规划进行中期评估,对区“十二五”战略规划实施情况面临的困难与约束进行分析,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在资源配置方面加以协调,保障战略规划的顺利完成。
四、拓展治理主体多元化途径,通过第三方评估有序引导公民参与
长期以来,海淀区通过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引导公民有序参与对党群部门、政府部门、街道和镇的考评,注意以群众满意度调查评估工作推动全区党员干部解决群众最为关注的公共服务需求和难题,解决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集中解决区领导机关、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为保证社会群体参与区绩效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公平性,保障各治理主体参与的合理途径,海淀区采用了多种满意度评估方式,把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工作好坏的根本标准,把外部评判压力转化为内部改进动力。群众满意度评价促使党员干部的关注点不断下移,关注基层、关心群众,切切实实把党和政府的工作与人民群众最为关注的社会问题连接起来。
五、注重治理能力提升,以效能建设评估促进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海淀区在开展绩效管理工作之初就把效能建设作为重要的考评内容,以3绩效管理促进和推动区机关效能建设。海淀区把依法行政、信息公开、电子政务、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应急管理、队伍建设、预算绩效、公共机构节能、机关党建工作等内容先后纳入区绩效管理指标体系,以绩效管理工作促进机关效能建设。效能建设评估促进了效能建设水平不断提升,促进了党委、政府工作能力的提升和工作的规范化,社会更加和谐,信访量持续下降,信访秩序明显好转;依法行政取得新进展,坚持开展依法行政考核,探索法治政府标准体系建设;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不断加强;政务公开程度不断提高;财政管理不断规范化,探索并开展部门整体性预算绩效评价试点;公共机构节能效果显著;党建工作不断深化。
六、夯实结果运用,充分发挥绩效管理的激励约束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谈到从严治党时指出,从严治党,关键是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一个单位的绩效好不好,与单位的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的工作密切相关。因此,单位绩效考评结果要与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密切挂钩才能真正发挥绩效管理的作用。2012年以来,海淀区充分利用绩效管理工作,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全方位考评,把部门绩效管理指标体系年度考评结果作为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点内容,推动了考核工作与工作实绩的紧密结合,提升了考核工作的全面性、针对性、客观性和公平性,树立了“以实干论实绩、从实绩看德才、凭德才用干部”的导向,激发了领导干部按照“三严三实”要求干事创业、创先争优、谋划海淀区发展的积极性,同时提高了领导干部对考核结果的认可程度,进一步促进了海淀区领导干部一心一意谋发展良好风气的形成。
海淀区的绩效管理的发展和创新,为海淀区党政机关干事做事提供了动力,带动了全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展望未来,海淀区绩效管理将进一步定位于促进海淀区科技创新示范区的建设与发展,进一步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的有利支撑,不断改进和创新,为海淀区党政机关各项事业提供持续发展的动力。
著者
2015年9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