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的朝圣之旅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10章 唐璜

[英]拜伦

乔治·戈登·拜伦(George Fordon Byron,1788-1824)是英国杰出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诗人,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他出生于英国伦敦一个古老的、但已没落了的贵族家庭。10岁时,拜伦继承了伯父的爵位和部分领地,成为第六世拜伦勋爵。早在中学时代,拜伦就开始写诗。中学毕业后,拜伦进入剑桥大学,接受了法国启蒙思想。在上大学二年级时他出版了第一部诗集《懒散的时刻》,表达了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对上流社会的鄙视。大学毕业后,拜伦在上议院获取世袭的议员职位,并开始长达两年之久的欧洲大陆旅行。他游历了南欧各国,目睹了那里的民族解放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运动。回国后,拜伦发表了以旅途经历为题材的长篇叙事诗《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第一、二章)(1811)。接着,他又创作了一系列以东方故事为题材的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东方叙事诗》(1813-1816),塑造了一些孤傲的、反抗一切社会制度的叛逆者的形象,即文学史上著名的“拜伦式英雄”。从1816年起,拜伦离开英国,先后在瑞士、意大利等地定居,创作了包括《曼弗雷德》(1817)、《青铜世纪》(1821)、《唐璜》(1818-1823)等著名作品在内的诗篇,并完成了《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后两章(1817)的写作。1823年,拜伦前往希腊,参加希腊反抗土耳其统治者的解放斗争,成为领导希腊民族独立斗争的领袖之一。在那里,他不幸患上了寒热病,医治无效,于1824年4月9日逝世,年仅36岁。

作品梗概

《唐璜》是一首拟史诗性质的长篇叙事诗,叙述的是主人公唐璜的冒险经历:

唐璜出生于西班牙的一个贵族世家,父亲唐·约瑟为人轻浮,做事轻率,绯闻不断,惹得妻子怒火中烧,两人时常吵嘴。唐璜生在这样的家庭里,从小被娇惯放纵,是一个既无赖又爱惹事闯祸的小顽童。终于唐娜忍无可忍,向法院控告丈夫的败坏德行。她本想把老公的丑事抖个精光,不想唐·约瑟突然一命归阴。唐·约瑟死前未立遗嘱,独生子唐璜自然成为继承人。由于唐璜尚未成年,唐娜成为他的监护人。唐娜下决心把儿子唐璜调教成品学兼优、德才出众之辈,为此对唐璜的一切事必躬亲,严加管教。唐娜教子有方,唐璜6岁时伶俐可爱,11岁时仪表已经清秀不凡;12岁成了安静的美少年;16岁时出落成细高、清秀的小大人。少年唐璜人见人爱,除他妈妈唐娜外,人人都把他看做一个大人,唐娜为防儿子早熟做出有辱门风的丑事,家里的婢女一律是老而丑的,来她家的朋友全是品德端正、笃信神明的贞妇。然而,唐娜万万没想到的是,正是她的一个“贞洁无比”的朋友朱丽亚禁不住唐璜俊美外表的诱惑,把小唐璜拉下了水。一天晚上,当朱丽亚留唐璜在闺房里偷情时,她的丈夫听到风声前来捉奸,与唐璜发生厮打。此事闹得满城风雨,无法收拾。唐娜赶紧给唐璜准备了盘缠,吩咐两个男仆和唐璜的教父兼指导教师带着唐璜乘船外出游历,避避风头。

唐璜的游历生活几经波折,奇遇不断。他们一行在海上旅行时,不幸遇上海难,全船数百人全部葬身大海,惟独唐璜幸运地捡了一条命。他被东方海岛上的美丽少女海黛救起,并与海黛发生了一段缠绵哀婉的爱情。海黛的父亲是海盗头领,他残忍地拆散了两个年轻人的爱情,海黛绝食死去,唐璜则被卖到土耳其王宫做奴隶。在王宫里,唐璜又与苏丹王妃有了一段奇遇。在王妃的帮助下,唐璜逃出了土耳其,加入了沙俄征讨土耳其伊斯迈省的大军,不仅取得了战功,还得到了俄国女皇的宠幸,最后作为女皇的使节去了英国,再次经历了一连串的奇遇。

(范方俊)

作品赏析

唐璜在欧洲是一个远近闻名的传说人物。传说中,他是生活在中世纪的西班牙贵族,容貌俊美,风流成性,四处游荡,专干勾引玩弄良家妇女的勾当。最后惹怒天神,被收入地狱,早早地丧了命。唐璜的题材频繁地出现于作家笔端,并因喜剧大师莫里哀和音乐天才莫扎特先后为之作传而声名大振。拜伦的《唐璜》虽然同样写到了唐璜的风流放荡及各种艳遇,但拜伦笔下的唐璜相对传统文学而言,至少在以下两方面做了重大的改动:其一,唐璜不再是像传说中的那样生活在中世纪,而是同诗人拜伦一样生活于当代;其二,唐璜不再是像传说中的那样,专门玩弄女性的好色之徒,而是一个心地纯洁、有情有义的热血青年。这使得拜伦的《唐璜》在众多的同名作品中独树一帜、与众不同。

作者为何要把中世纪的唐璜改写为一个当代英雄?众所周知,作为一个关心民生疾苦、痛恨专制暴政的进步诗人,拜伦始终对他所生活的时代抱有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作为英国上院的议员,他曾多次发表演讲,抨击英国政府的倒行逆施;作为诗人,他猛烈抨击当时名噪一时的“湖畔派”诗人粉饰现实、故步自封、故弄玄虚、华而不实的恶劣诗风,主张用诗去表现广阔而真实的社会现实。因此,他明知唐璜是古代之人却执拗地把他拉入当代。于是,主人公唐璜所经历的背景再不是时过境迁的中世纪,而是当下的风云际会、刀光剑影。拜伦生活于其间的18世纪末19世纪初正值欧洲的多事之秋;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以及拿破仑大军在欧洲的高歌猛进,沉重地打击了欧洲各国的封建势力,唤起了欧洲各国的民族、民主解放运动,为了扑灭这场革命烈火,英国、普鲁士、奥地利结成反法“神圣同盟”,并伙同沙俄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充当镇压、奴役欧洲各国人民的国际宪兵,同时,反动封建堡垒内部又发生了为争夺海滨重镇伊斯迈的血腥战役……不仅这些重大的历史事件都一一地在《唐璜》中得到了反映,而且,《唐璜》还细致描写了贵族上流社会的生活糜烂、骇人的海难遭遇、猖獗的海盗营生与奴隶交易等现实生活场景,成为一部名副其实的摹写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政治军事和人情世态的“百科全书”。

其次,来看主人公唐璜的几次艳遇。《唐璜》一共写了唐璜的五次艳遇:第一次在西班牙与贵妇朱丽亚的偷情;第二次在东方海岛上与海黛的两情相悦;第三次在土耳其苏丹王宫与苏丹王妃的奇遇;第四次在沙俄皇宫受女皇的宠幸;第五次是他出使英国与当地贵族妇女的邂逅与交往。细查唐璜的这几次艳遇,不难发现它们之间存在本质的不同。唐璜的第一次是被贵族少妇勾引拉下水的,当时的他少不更事,禁不住美色的诱惑偷食了禁果。在这场艳遇中,唐璜非但不是勾引良家妇女的风流汉,反而是一个被动失去童贞的受害者。唐璜与苏丹王妃的奇遇纯粹是身不由己。事实上,唐璜对王妃的美色并不动心。开始他为保持自己的男子汉尊严甚至故意顶撞王妃,后来他误打误撞与苏丹的另一个王妃同床共枕时,也同样是规规矩矩,没有任何非礼之举。即便是后来与两位王妃出逃也不是他的主意,而是出于王妃的一手安排。唐璜受到叶卡捷琳那女皇的宠幸同样不是他有意为之。而当他出使英伦,周旋于英国贵妇、小姐之间时,也不过是逢场作戏、虚与委蛇罢了。在唐璜与异性的数次交往中,惟有第二次与东方海岛上的少女海黛之间的恋情是发自内心的情真意切之举,诚如诗人纵情讴歌的那样:

每人就是对方的镜子,谁看谁

都是眼里亮晶晶地闪着欢乐:

他们知道,这宝石一般的闪光

无非是他们眼底深情的反映。

唐璜是那样的深爱着海黛,当被迫分离时,他很长时间都黯然神伤。每当说起这段伤心遭遇,“他的黑眼睛充满忧郁,一颗泪珠悬在睫毛上已有半晌”。而当苏丹王妃问他“能爱否”时,唐璜的脑中立刻浮现出海黛的身影,以至“他头上的热血都奔流到心中,他的面颊苍白得像雪花飘落;这句话像阿拉伯的矛刺进心胸,他半晌一言不发,只是泪如泉涌”。与传说中的唐璜四处勾引良家妇女、得手后即负心地离去相比,拜伦笔下的唐璜无疑是一个有情有义、有责任感的热血青年。

诗人拜伦对唐瑭的形象做上述处理显然有两方面的用意:一方面,让性格纯洁、心地善良的唐璜置身于上流社会的风月场之中,借以揭露和讽刺上流社会的道德败坏和虚假面目。比如唐璜第一次失贞于朱丽亚,朱丽亚“笃信神明,品德端正”,她的贞操“有磐石之固”。然而正是这个“贞洁无比”的女人把小唐璜引上了偷情的闺床。唐娜按说对儿子唐璜的管束是非常严厉的,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她竟然对朱丽亚与唐璜之间的不正常的交往熟视无睹。从表面上看此举似乎糊涂透顶,实则绝顶精明,“她之所以让唐璜这一回去饱经诱惑,一定是有她的更切身的动机……也许是教阿尔方索(朱丽亚的丈夫)睁眼瞧瞧,是不是还要把太太看做至宝”,“据说在唐·阿尔方索结婚以前,伊内兹(即唐娜)对他放松过自己的谨严”。朱丽亚、唐娜都是上流社会有口皆碑的贤淑女性,然而正是她们,共同导演了一出少年失贞的丑剧,在这里,诗人尽管没有对她们口诛笔伐,但透过她们的言行,上流社会的无耻与丑恶已被揭露得一览无遗。另一方面,诗人把唐璜的惟一的一次爱情安排在远离人烟的东方海岛,把唐璜的爱人海黛刻意塑造为一个“自然之子”,也表明了他对丑恶现实的愤懑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浪漫憧憬。

《唐璜》在艺术上也有所创新。关于这部作品的体裁,有笼统称之为长篇叙事诗的,有别出心裁目之为诗体小说的,其实,确切地讲,《唐璜》是一首拟史诗性的作品。关于这一点,诗人本人在诗中说得很明白:

我这一篇诗是史诗,我想把它

分为十二章,每一章要包含

爱情呵,战争呵,海洋的风暴呵

还有船长、国王,以及新的角色;

其中穿插的故事要有三起,

并仿照荷马和维吉尔的风格,

我正在构制着地狱的全景,

好教这一篇史诗不徒负虚名。

阅读《唐璜》可能会使人感到有些吃力。唐璜的游历是全诗的主线,但诗人随意性、即兴式的穿插叙述过于频繁,不断地延宕着主人公的行动,使之显得支离破碎。而这正是史诗在叙述上的一大特色。不可否认,《唐璜》中大量的对于当代真人真事的即兴式评述着实令诗歌增色不少。此外,诗人拜伦对英语口语的挥洒自如和他对意大利八行诗体的吐故纳新都使得这部作品深深地打上了“拜伦式”诗歌的烙印。

(范方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