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社会:基本制度和日常生活(“认识中国·了解中国”书系)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人口大国:中国人口的历史与现状

拥挤,或许是身为中国人必须要习惯的生活状态。尽管这样的拥挤你可能并不陌生,它同样常见于纽约、东京、伦敦、孟买,甚至更多国家的一些大城市中。然而在世界上国土面积排名前50的国家里,没有一个像中国一样,在如此广袤无垠的疆土上出现类似的大面积拥挤。也不曾有过其他的民族像中华民族一样,在几千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始终如一地拥挤着。

为什么国土面积位居世界前三的中国会如此拥挤呢?人们首先会想到的是因为我们拥有占全世界近1/5的人口数量,也就是说全球每5个人当中就会有1个是中国人。没错,这么多的人是造成拥挤的重要原因,近14亿的人口,也是中国在世界上最为人所知的显著特征。但这不是唯一原因。中国人口的分布特征也是造成拥挤的重要原因,中国人口的密度分布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

1935年,中国著名地理人口学家胡焕庸用一条线将整个中国一分为二。这条线北起黑龙江省的瑷珲(今黑河),南到云南省的腾冲。这条线的西北有中国57%的土地,但由于环境恶劣,大约只有6%的人口生活于此;而在线的东南部分,虽然只拥有43%的国土面积,却养育着94%的中国人。这就意味着,尽管中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但是真正适合人们生存的空间只有300多万平方公里。正是这种独特的人口分布特征,带给了中国独特的人口密度分布特征。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曾多次试图改变这种失衡的状况,从已经过度拥挤的东部向西部迁徙部分人口,然而效果并不大,这条无形的线始终横亘在中华大地上。中国的人口正是在这样不均衡的环境中不断增长着。

尽管巨大的人口规模使得整个中国社会显得拥挤不堪,然而恰恰是这数量庞大的人口,创造出了世界上古老灿烂的文明。有人认为,中国从公元前1000年的西周时期开始,就取代了古埃及和古巴比伦,成为世界的人口中心和经济中心。中国曾长期处于农业社会,而农业社会的特点就是劳动力生产水平很低,生产的增加、财富的增加主要依靠的是劳动力的贡献。正因为如此,我们可以在英国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中看到这样的话:“一国繁荣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居民人数的增加。”这与中国南宋时期著名历史学家叶适的观点不谋而合,他曾在《水心集》中写道:“民多则田垦而税增,役众而兵强。”这也被后世中国历代王朝当作国家兴亡法则的最好总结。所以,纵观中国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每逢盛世必伴有人口数量的大规模增长。尤其是清朝康熙至道光年间,中国的人口从不到1亿猛增到4亿,170年里翻了两番,完成了中国古代史上人口最大规模的一次增长。此时,中国的人口占到了全世界人口的1/3,与此对应,中国这个时期的经济总量占全球的比例已超过了1/4,中国的繁荣与富足让西方人望尘莫及。

然而进入近现代的历史阶段,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风光不再。落后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大量的贫困人口,腐败的政治制度,使得整个国家长期处于内忧外患之中,战祸连连。从1851年至1949年近100年间,中国的人口从4﹒29亿增长到5﹒46亿,年平均增长率仅为3‰。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世界人口空前膨胀,中国亦是如此。从世界人口的增长规律来看,往往在战争之后,都会出现一个人口迅速增长的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由于国家急需恢复惨遭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推行鼓励生育的人口政策。人口学家关于人口可能增长过快、会带来严重问题的警告被忽视,甚至受到批判。此外,新中国成立后,不断改善的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条件,使得中国人口的死亡率以快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的速度下降。所有这一切造成了一个严重的后果,即在出生率还没来得及做出反应之时,中国已经被带入新的人口急剧膨胀时期。从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平均高达25‰,个别年份甚至突破30‰,而世界人口的平均自然增长率仅为12‰。到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祖国大陆总人口已突破了10亿大关。如此一来,在短短的30年里,中国人口增长又创造了翻一番的奇迹,与上一个加倍周期相比,这次只用了不到1/3的时间。

不可否认的是,庞大的人口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的国家建设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对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做出了无可替代的贡献。然而,巨大的人口基数和超限度的人口活动不可避免地会引起耕地、粮食、森林、草场、能源、交通、教育、卫生等各方面的压力,进而导致了生态失衡、环境污染、能源匮乏、灾害频繁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成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过剩的人口不仅使原来结构复杂、功能多样、调节能力强的生态环境遭到空前的破坏,而且由于对大自然的索取超过了其供应能力,而造成了严重的资源紧张。以今天的中国为例,面对着13亿多人口,任何一个数字的意义都可能被改变。2012年2月,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在谈到中国的发展情况时强调:中国的任何一项发展成就,如果除以13亿人口,都会变得很小;而中国的任何问题,如果乘以13亿人口,都会变得很大。确实如此,虽然中国拥有数不清的河流和湖泊,但是当这些生命之源平均分给13亿多人时,我们就只能和阿联酋、沙特这样的沙漠之国一起进入联合国的缺水名单;虽然中国蕴藏的煤炭总量位居世界前三,但是被13亿多人平均后,中国的排名就会迅速下降整整50位;虽然在中国的国土下面涌动着连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成员都要羡慕的石油总量,但是一经人均后,又会被全球40多个国家远远甩在身后。13亿多人要吃饭,平均每天就要吃掉160万头猪,就要消费大约13亿千克的粮食;13亿多人要生活,平均每天都有10亿吨的垃圾需要处理,有3个西湖的水被马桶冲掉;13亿多人要发展,每天都要动用相当于建一个长江大桥的资金。没有在这样的社会中生活过,没有领导过这样的社会,是根本不可能体会到13亿多人口意味着什么。

从国家发展战略层面来看,近代中国社会,特别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面临着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型。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更具体地说是一个农业大国。带着这样一个庞大基数的农业人口进行工业化转型,这在全世界是独一无二的。纵观西方工业化的过程,英国在工业革命开始时期,人口不过区区1 000万,还不到全球人口的2%;1935年罗斯福新政后的美国,人口也刚刚过亿,只占全球人口的5%。而当1949年中国再次走上工业化转型的时候,身上背负的是5﹒46亿人口,占到当时全世界人口的25%。没有任何国家提供过一个拥有如此巨大的农业人口的国家应该如何完成工业化转型的经验。

“发展是最好的避孕药”。几乎所有的工业化国家都可以不慌不忙地等待国民的生活方式发生转变,来给人们的生育热情降温。唯有中国已经没有那样的时间,已经来不及等待自然女神的眷顾。

过剩的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以及国家工业转型的紧迫性,再一次将中国置于风口浪尖,全世界都将目光投向了这个久经苦难的东方大国。终于,1980年9月25日,中国做出了一个历史性的抉择——推行计划生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