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幸福从来都是一个重要的主题。它是哲学、伦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的中心问题。人文知识的基本问题不是真理问题,而是幸福问题。幸福又是人们孜孜以求的重要目标。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对幸福的追求史,就是一部通过追求幸福而不断探究人的存在意义、存在方式、存在内容的反思史。为人民谋幸福是国家和执政党的重要使命。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收入的增加会相应带来幸福感的增加。传统的经济学也认为,财富的增加给了人们更多选择,人们因此会感到更幸福。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财富的增加并不一定能有效地增加人们的幸福感。尽管在近几十年当中,西方国家的人均收入一直在大幅增长,但是人们平均的幸福水平实际上并没有实质性的提高,甚至在某些时间段内还有所下降。在2016年全球GDP(国内生产总值)排名中,我国GDP总量达到了全球第二。在2017年的GDP排名预测中,我国也能稳居第二。财富的增长,的确让我国广大民众的幸福感较以前有了长足的进步。然而,GDP不等于国民幸福。在2017年联合国发布的《世界幸福指数报告》中,我国的幸福指数仅排第79位。由此看来,小到个人,光有钱,不一定能达到幸福;大到一个国家,仅仅GDP高,不代表人民就幸福了。
大量的经济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幸福受到财富之外的大量因素的影响。追求幸福不等于追求物质财富。追求幸福,是要有方法的。于是幸福课程和书籍顺势而生。
2006年,哈佛大学的幸福课一经出现便迅速吸引了世界各地媒体的关注,幸福课的推广也由高校向中小学蔓延。美国的霍姆伍德高中开设了积极心理学七天入门的课程;英国顶尖中学惠灵顿公学也视幸福课为一项重要课程。诸如《幸福的方法》《持续的幸福》《真实的幸福》等一批优秀的相关专著也广为流传。但这些课程和书籍在我国大学生当中使用,仍然存在文化上的适应问题。
我国当代的大学生是社会群体的一部分,他们是国家的希望,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幸福感及对幸福的追求,关系到自身的幸福,也关系到国民的整体幸福。幸福不是有钱后才有的,也不是成名后才有的。幸福追求需要有正确的方法,幸福是在不断追求中持续地获得的。为了帮助我们的大学生走在正确的幸福追求之路上,我们团队参考了国外优秀课程和专著的内容及形式,参考了幸福心理学和积极心理学方面的一些前沿研究与实践,结合我们自己正在讲授的“幸福心理学”课程,编写了这本《幸福心理学》。希望它既能达到一定高度,代表前沿,又能符合我国大学生实际。
本书以“幸福是快乐与意义的结合”这一主题开篇,接着介绍如何追求快乐,如何让自己的生活更有意义,然后从影响幸福的诸因素出发,带领大学生走在正确追求幸福的道路上。本书中涉及的与幸福有关的因素有:自我接纳、目标与自我成长、人际关系、浪漫关系、环境掌控与时间管理、积极人格、利他等。
要引领大学生走在正确追求幸福之路上,一味地传递幸福知识肯定是达不到目标的。根据我们团队在幸福心理学课上的授课经验,将大学生幸福课设计为一门实践性强的活动课,能够较好地达到帮助大学生“掌握幸福的方法,体验持续的幸福”的目标。因此,本书按活动课的模式设计。每章以“开启幸福”模块开始,通过一些生动的案例、故事、测试或活动,把大家引入相关主题;以“幸福秘笈”模块紧接其后,介绍相关的幸福原理和方法;接着通过“幸福行动”模块的练习、实践操作,让大家用实际行动来掌握幸福的方法,体验持续的幸福,达到积极的改变;最后设置了“超级链接”模块,供感兴趣的读者深入了解相应的幸福主题。
参与编写本书的人员有:熊红星(第一章、第五章)、罗蓉(第二章)、李毕琴(第三章)、王青华(第四章)、张璟(第六章)、王敬群(第七章)、李洁(第八章)、周双珠(第九章)、李小山(第十章)。
限于我们的能力,本书可能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希望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我们将十分珍视这些意见,并将在以后的修订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完善。同时,我们团队还会通过不断地吸收最前沿的研究成果,总结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等方式,使本书的质量不断提升。
对幸福的追求,大家可能都在路上;对一本好的幸福心理学著作和一堂好的幸福心理学活动课的追求,我们还在路上!诚挚地期待大家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