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讲义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思考题

1. 你是如何看待理性人或经济人的?“理性人假设”在经济学中处于什么地位?

2. 西方经济学所经历的四次革命和四次综合是什么?每次革命或综合的标志是什么?意味着什么?

3. 为什么要作经济决策?作经济决策的步骤是什么?

4. 微观经济学主要运用的方法有哪些?请结合案例给出相应说明。

5. 请认真阅读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并写出你对该著作的体会和感受。


[1]保罗·萨缪尔森(Paul A. Samuelson),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当代凯恩斯主义的集大成者,被誉为经济学的最后一个通才。他首次将数学分析方法引入经济学,并且撰写了一部被数百万大学生奉为经典的教科书。他于1947年成为约翰·贝茨·克拉克奖的首位获得者,并于1970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2]林毅夫,原名林正义,经济学博士。现任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南南合作发现学院院长、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

[3]张维迎,陕西省榆林市吴堡县人,西北大学经济学学士、硕士,牛津大学经济学博士,教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原为“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联合创始人,曾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

[4]梁小民,北京工商大学教授,著名经济学家,主要从事当代西方经济学教学与研究,译有《经济学原理》《经济学》等著作,著有《经济学是什么》《小民读书》《小民谈市场》《小民说话》《我说》《我谈》《我看》《黑板上的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纵横谈》《宏观经济学纵横谈》《书生议事》等著作。

[5]“econom”源于希腊语,其中“eco”意为“家务”,而“nom”的意思是“规则”,因而,“economics”的传统含义是“家政管理”。古希腊思想家色诺芬在《经济论》中使用“经济”一词,原意是家庭管理,反映了当时奴隶制自然经济的特点与局限。拉丁语“oeconomia”同样意味着家庭事务管理,后来扩展为一般性管理。法语“oeconomie”或“economie”在拉丁语基础上,加上了政治含义,用来表示公共行政和国家事务的管理。英文“economy”,是由希腊文“家庭”与“管理”两词合并而成。

[6]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年),哲学家和经济学家,他所著的《国富论》成为第一本试图阐述欧洲产业和商业发展历史的著作。这本书为现代经济学学科提供了发展前提,也为现代自由贸易、资本主义和自由意志主义提供了理论基础。

[7]关于经济学演变更为细节性的内容,笔者将在“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中再加以介绍。

[8]纳什均衡,又称为非合作博弈均衡,是博弈论的一个重要术语,以约翰·纳什(John Nash)命名。一个策略组合被称为纳什均衡,是指每个博弈者的均衡策略都是为了达到自己期望收益的最大值,与此同时,其他所有博弈者也遵循这样的策略。

约翰·纳什(John Nash,1928—2015年),著名经济学家、博弈论创始人、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博弈论、微分几何学和偏微分方程。由于他与另外两位数学家在非合作博弈的均衡分析理论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对博弈论和经济学产生了重大影响,于1994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9]琼·罗宾逊(Joan Robinson,1903—1983年),英国著名女经济学家,新剑桥学派的代表人物。她是世界级经济学家当中唯一的女性,而且是有史以来最著名的女性经济学家,也被经济学界认为是应该获得而未能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少数几个经济学家之一。

[10]参见叶航:《超越新古典——经济学的第四次革命与第四次综合》,载《南方经济》2015年第8期,第1—31页。

[11]威廉·配第(William Petty,1623—1687年),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之父,统计学创始人,最早的宏观经济学者。他一生著作颇丰,主要有《赋税论》(写于1662年,全名为《关于税收与捐献的论文》)、《献给英明人士》(1664年)、《政治算术》(1672年)、《爱尔兰政治剖析》(1674年)、《货币略论》(1682年)等。

[12]重商主义(mercantilism),也称为“商业本位”,产生于16世纪中叶,盛行于17—18世纪,19世纪后成长为自由贸易主义。它是建立在这样的信念基础之上,即一国的国力基于贸易顺差,即出口额大于进口额,所能获得的财富。它是封建主义解体之后的16—17世纪,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一种经济理论或经济体系,反映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该理论认为,一国积累的金银越多,就越富强;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禁止金银输出,增加金银输入。重商主义者认为,要得到这种财富,最好是由政府管制农业、商业和制造业;发展对外贸易;通过高关税率及其他贸易避垒来保护国内市场;利用殖民地为母国的制造业提供原料和市场。

[13]重农学派是18世纪50—70年代法国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派。弗朗斯瓦·魁奈(Francois Quesnay,1694—1774年)是重农学派的创始人。安·罗伯特·雅克·杜尔哥(Anne Robert Jacques Turgot,1727—1781年)进一步发展了重农学派的理论,并把重农学派的经济纲领付诸实施,是其后期的主要代表。1765—1772年,杜邦·德·奈穆尔(Pierre Samuel Dupont de Nemours,1739—1817年)曾主编重农学派的杂志。他编辑出版魁奈的著作,就以“重农主义”(physiocratic thought)作为书名。后来,这一经济学派被称为“重农学派”。17世纪末至18世纪中叶,法国处于从封建主义过渡到资本主义的转变时期,农业在经济上占有很大优势。但是,法王路易十四和路易十五先后实行牺牲农业发展工商业的重商主义政策,使农业遭到破坏,国家财政枯竭,经济问题甚为严重。于是出现了反对重商主义政策,主张经济自由和重视农业的重农主义经济学说,重农主义经济学说的理论基础是“自然秩序论”,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存在的客观规律是上帝制定的自然秩序,即合乎理性的秩序,政策、法令等是人为秩序。只有适应自然秩序,社会才能健康地发展。斯密在《国富论》中,依据他们“把土地生产物看作各国收入及财富的唯一来源或主要来源”的学说,把他们称为“农业体系”。

[14]工业革命为什么会诞生在英国?为什么当时在经济实力上更胜一筹的中国,却没有发生工业革命?学界将这一历史性重大问题命名为“李约瑟之谜”或“李约瑟难题”。该命题由英国学者李约瑟(Joseph Needham,1900—1995年)提出,他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提出:“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很多学者把李约瑟难题进一步推广,出现了“中国近代科学为什么落后”“中国为什么在近代落后”等问题。对此类问题的争论一直非常激烈。科学泰斗钱学森曾提出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与“李约瑟难题”同是对中国科学技术的关怀。

[15]约翰·斯图亚特·穆勒(John Stuart Mill,1806—1873年),或译约翰·斯图尔特·密尔,英国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经济学家,古典自由主义思想家,支持边沁的功利主义。杰里米·边沁(Jeremy Bentham,1748—1832年),英国法理学家、功利主义哲学家、经济学家和社会改革者。他是一个政治上的激进分子,亦是英国法律改革运动的先驱和领袖,并以功利主义哲学的创立者、动物权利的宣扬者及自然权利的反对者而闻名于世。同时,他还对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有重大的贡献。

[16]德国经济学家赫尔曼·海因里希·戈森(Hermann Heinrich Gossen,1810—1858年)是边际效用理论的先驱,他先后在波恩大学学习法律和公共管理学,当过律师、地方政府税务官;退休后与他人合办过保险公司,后退出经营,致力于经济学研究与写作。

[17]卡尔·门格尔(Carl Menger,1840—1921年)生于加利西亚(时为奥地利领土,现属波兰),是19世纪70年代那场开启新古典经济学序幕的“边际革命”的三大发起者之一,经济科学中奥地利学派当之无愧的开山鼻祖。

[18]利昂·瓦尔拉斯(Léon Walras,1834—1910年),法裔瑞士经济学家。在瑞士洛桑学院开创了后来以“洛桑学派”著称的经济学学派。他所著的《纯粹政治经济学纲要》是最早用数学方法对一般经济均衡进行全面分析的著作之一。瓦尔拉斯在完全自由竞争社会制度这一假设下,创立了一种数学模型,其中生产要素、产品和价格会自动调节达到均衡。这样,他把生产、交换、货币和资本各方面的原理联系起来,构筑了“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

[19]威廉姆·斯坦利·杰文斯(William Stanley Jevons,1835—1882年),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和逻辑学家。他在《政治经济学理论》中提出了价值的边际效用理论。杰文斯同奥地利的卡尔·门格尔、瑞士的利昂·瓦尔拉斯共同开创了经济学思想的新时代。

[20]罗拉尔·德布鲁(Gerard Debreu,1927—2004年),美籍法国人,生前执教于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德布鲁概括了帕累拖最优理论,其创立的相关商品的经济与社会均衡的存在定理,是当代经济学界的重要理论之一。

[21]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1883—1946年),英国经济学家,现代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他创立的宏观经济学与弗洛伊德所创立的精神分析法和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一起被称为20世纪人类知识界的三大革命。1936年,其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Interest and Money)出版。凯恩斯另外两部重要的经济理论著作是《论货币改革》(A Tract on Monetary Reform)和《货币论》(A Treatise on Money)。他因开创了经济学的“凯恩斯革命”而著称于世,被后人称为“宏观经济学之父”。

[22]让·巴蒂斯特·萨伊(Jean-Baptiste Say,1767—1832年),法国经济学家,古典自由主义者,他是继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古典经济学派兴起之后的又一个经济学伟人。他建立了经济学的三分法,把经济学划分为财富的生产、财富的分配和财富的消费三部分,使斯密的经济学说通俗化和系统化。

[23]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1899—1992年),又译为海耶克,是在奥地利出生的英国知名经济学家和政治哲学家,他以坚持自由市场资本主义,反对社会主义、凯恩斯主义和集体主义而著称。他被视为奥地利经济学派最重要的成员之一,对于法学和认知科学领域也有相当重要的贡献。哈耶克在1974年和其理论的对手贡纳尔·默达尔一同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以表扬他们“在货币政策和商业周期上的开创性研究,以及他们对于经济、社会和制度互动影响的敏锐分析”。在1991年,哈耶克获颁美国总统自由勋章,以表扬他“终身的高瞻远瞩”。

[24]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下这两部著作,深刻了解斯密笔下的“理性人”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5]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Thomas Robert Malthus,1766—1834年),英国教士、人口学家、经济学家,以人口理论闻名于世。在《人口论》中,马尔萨斯指出:人口按几何级数增长而生活资源只能按算术级数增长,所以不可避免地会导致饥馑、战争和疾病,因此,他呼吁采取果断措施,遏制人口出生率。同时,他的理论曾对李嘉图产生影响。

[26]需要说明的是,这些推荐书目的内容简介主要来自于当当网,读者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酌情选择;另外,如果条件允许,应尽量阅读原版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