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订版说明
本书自2002年初版以来,累计印数已达万余册。经各地高校使用,反映教学效果良好,亦受普通读者欢迎,于2005年获“全国高校第三届优秀教学科研成果奖”,并经教育部专家评审通过列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在使用过程中,我们也获得不少有益的意见,并开始酝酿做若干修改。此次趁2006年8月全国高校外国文学教学研究会2006年会在乌鲁木齐市新疆大学召开之际,我们与会的执笔者相聚讨论,决定对全书做一次修订。
本着加强和突出教材特色的原则,此次修订注重从文学精神传承的角度考察世界文学的发展规律,阐述东西方不同的文学精神分别在东西方文学中的流变。这样可使学生能够不仅掌握世界文学的知识,而且进一步了解东西方文学精神的特点及其发生和演进的特性。同时要注重文化含量,避免囿于就文学谈文学。文化的本质是思维,不同民族思维的差异、东西方思维的差异,正是引起文学差异的根本原因。本教材正是要从思维方式的角度,来看各民族的作家是如何看待人自身、人与世界的关系,从而对世界文学的总体面貌做出新阐释。由此原则出发,势必导致对一些作家和作品进行重新解读和重新评价。但是,在详述世界文学的整体面貌时,又要控制教材原有的篇幅,注意精练,力避冗长,具体来说有三:
一、重点在充实和调整20世纪文学各章。充实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部分,理清现代、后现代主义各主要流派及其特征,酌选或增设各流派主要代表作家,立为专节。阐明俄罗斯文学在20世纪的新发展。二、增加当代东方文学的内容。三、适量缩编19世纪文学的篇幅。
此外,每章增设思考练习题,以引导学生注意了解重点,进行思考和课外的阅读、练习。本书编写组还特别设计制作了电子课件,以供教师教学中使用,有条件的话还将推出教材网络版和配套作品选读。
在新疆会议拟定修改原则时有出版社负责人张文定和责编张冰参加讨论。各执笔者修订有关章节后,参加汇编通稿的有李明滨、王立新、刘建军、孟昭毅、张冰,最后由李明滨统一定稿。
2007年7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