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增长论:技术小波和文明兴衰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4.1 中国的改革要从中国人自己解剖中国开始

“文化大革命”的狂热过后,中国人环顾世界,又一次惊呼:中国落后了!要求实现现代化、要求改革的呼声响彻全国。一百多年间,以四千多年的传统文化、两千多年的统一大国自傲的中国人,痛苦地承认自己的落后,发奋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已经是第二次了。第一次是1840年的鸦片战争,“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天朝大国”——中国,败给了“蛮夷小国”——英国。在洋枪洋炮面前,儒家礼教和法家权术都不灵了。中国人勉强承认科学技术的作用。于是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以此来引进外国资本和技术,开办新式学校和工厂,以求富国强兵。但是东方国家引进西方资本主义和近代科学的努力,日本成功了,中国却举步维艰。日本明治维新以后,科学技术发展得很快。日本战后现代化的成功是日本一百多年来持续努力的结果,而中国的科学发展却几经大起大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也屡经波折。像“文化大革命”这样的科学大退步,离开了中国的历史就无法理解。历史的经验清醒了我们的头脑,大家不禁要严肃地思考这样一些问题:日本现代化的成功和中国现代化的波折究竟给了我们哪些历史的教训?我们的改革应该怎样避免重蹈洋务运动的覆辙?中国社会的传统土壤中究竟有哪些阻碍科学发展的因素需要革除?

从科学学的观点来看,中国洋务运动的失败是必然之势,因为洋务派实行的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方针。在他们看来,只需引进外国的资本和技术,而无须引进科学的思想和体制,这是中国洋务运动与日本明治维新的最大差别。时至今日,不少中国人以为核子武器加计算机就等于科学现代化,这实在是对科学的极大误解。

什么是科学?当代科学学的创始人、著名物理学家和科学史学家贝尔纳认为,科学是一种建制,科学是一种方法,科学是一种积累的知识传统,科学是一种发展生产的主要因素,科学是构成宇宙观的一种强大力量。因此,科学是一种高度发展的经济文化综合体。从科学史角度分析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和文化传统,研究中国科学落后的历史根源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鲁迅说:“中国人偏不肯研究自己。”“自大”和“自欺”严重地阻碍了我们民族的更新。毛泽东印发过郭沫若论李自成的《甲申三百年祭》,以告诫全党“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可是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远未胜利时就头脑膨胀起来,可见良好的意愿并不足以防止荒唐的错误。探索现代化的道路需要严格的、系统的科学研究,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现代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中国社会的国情,以作为一切行动和决策的理论基础。因此,中国的改革必须从中国人自己解剖中国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