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有钱无:金融哲学的启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4 金融的模糊性与金融哲学

哲学是模糊性的代名词。如果所有金融指标都能准确量化,所有金融行为都能通过契约和法律制度明确界定,那么,所有金融问题都可以通过量化分析、规则制定得到解决,哲学也就没有了用武之地。正是由于我们都在盲人摸象,所有金融决策都不可避免地存在模糊性,我们才有必要通过哲学讨论来分析其原因和对策。

阐述金融实践和金融研究的固有模糊性,是金融哲学的核心任务。在这里,我们以股票投资者对A公司所发行股票未来价格走势的判断为例,进行简要说明(案例1.2)。

案例1.2

投资者对A公司股票价格走势的判断

投资者对股票价格的判断,也要涉及第1.3节所说的模型、数据和理性。“股票价格等于未来股息的现值”是投资者可以运用的基本模型之一(以下简称“现值模型”)。在运用这一模型时,投资者需要预测A公司每季度发放一次的股息的具体金额,同时需要选择适当的贴现率。

为了预测股息,投资者可以选择历史股息数据简单外推,其结果当然是不可靠的。为了提高准确性,投资者就需要预测A公司的未来利润(及股息政策);为了预测其未来利润,就需要预测其未来收入和成本;为了预测其未来收入和成本,就需要预测其产品研发能力、生产能力、营销能力、成本控制能力、竞争对手、政治政策、国际环境,等等。

对于贴现率,投资者当然可以简单地选择一个特定期限(比如十年)的国债收益率,但这个选择的缺陷是非常明显的,因为股票是无期限的,并不只是十年,从而在期限上是不匹配的;投资股票所承担的风险要远高于投资国债的风险,投资者所要求的股票收益率也就应远高于国债的收益率。所以,投资者在选定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后,还需要进行适当调整,以充分反映A公司股票的期限、风险,以及未来的利率走势和其他可能存在的投资机会。

案例1.2中的现值模型还只是投资者可以考虑的众多模型之一。比如,投资者还可以选择技术分析法,通过对历史交易价格、交易量、持仓量等的分析来判断未来价格。这样,第1.3节所述的有限模型、有限数据和有限理性,也完全适用于这里的讨论。因此,投资者对A公司股票未来价格的预测,只可能是模糊的,不可能找到唯一正确的结论。在对A公司未来价格的预测中,投资者的主观判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正是金融观念性的充分体现。

投资者的模糊性预测结果会决定投资者的行为,而投资者的行为从总体上又会改变其预测对象——股票价格,这就大大增加了投资者预测股票价格的难度,因为此时投资者还需要预测其他投资者的预测,以及其他投资者对自己预测的预测,等等。预测难度的增加,当然也就增加了预测的模糊性。

面对不可避免的模糊性,无论是金融实践者还是金融研究者,都只能如同摸象的盲人那样,仅仅根据有限的信息(数据)、采用有限的模型、在有限的理性作用下,做出必然存在问题的实践决策和研究结论。正是因为如此,为了更好地理解金融实践、开展金融研究,我们需要充分说明金融的模糊性,并寻找相应的对策,而这就是金融哲学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