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公共政治的形成与实现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编辑按语

自清末光绪二十八年(1902)建立至今,北大政治学科已经历经百年沧桑。作为北京大学历史最悠久的系科之一,北大政治学同仁一直密切地关注中国国家和民族的兴衰与公共生活的变迁,以学术的态度去理解、记录和影响中国人的公共生活。在中国政治学艰难的生成和发展中,周鲠生、陶大镛、王世杰、钱端升、陶希圣、高一涵、张奚若、许德珩、杜国庠、萧公权、蒲薛凤、吴恩裕、王铁崖、罗隆基、赵宝煦等一大批名家鸿儒在北大政治学的讲坛绽放光彩,传播新知,改造社会。在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变化中,北大政治学为中国政治学科的建设造就和培养了一大批栋梁之材,促动着对民族和国家命运的严肃思考。

阐旧邦以辅新命。失去了传统便失去了发展的根基,于国于家于学科建设都当作如是观。北大政治学承载了光辉的传统,在中国国家转型面临重大挑战的今天,如何能够反思传统,批判现实,厘清未来道路,这是北大政治学同仁需要直面的问题。近年来,国内外若干著名政治学家相继驾鹤西去,他们的离去令政治学界深感惋惜,也同时激励着我们要珍惜前辈留下的宝贵智慧,拾起火种继续开拓中国政治学的荆棘之路。

正是怀着这种追思之痛、传承之心、光大之意和追逐之志,我们决定启动编辑《北大政治学评论》的工作。以期携手全国同仁共同促进政治学科的繁荣,推动国家和民族的进步。由于刊物初创,必然稚嫩,还请方家批评指正,共促学术交流。

评论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