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教师专业技能训练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整合

一、语文教学内容的含义

语文教学内容,是教学层面的概念,从教的方面说,主要指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而在教学的实践中呈现的种种材料。它既包括在教学中对现成教材内容的沿用,也包括在教学中对现成教材的“重构”——处理、加工、改编乃至增删、更换;既包括对课程内容的执行,也包括在课程实施中教师对课程内容的创生。[31]

以上述概念为基础,对语文教学内容,可作出如下理解。

第一,语文教学内容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以教科书为核心的有关材料,材料的选用与加工既要考虑教学内容的可能起点,也要考虑学生的现实起点和潜在发展状态。

第二,语文教学内容是由教学目标决定的,教学目标的落实必须依靠特定的适宜的教学内容。因此,在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学内容是第一位的,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基础要素,而教学方法必然是特定教学内容的方法。

第三,语文教学内容主要来自于对现成教材的沿用,也就是说,确定并设计语文教学内容时的主要依据是现行的语文教科书,包括阅读教材、写作教材、口语交际教材和综合性学习教材。其中,主体部分是作者的原创文本;另一部分是编者的话语,即编者对教科书的解说、导读、批注、习题、插图、注释、附录等,这些可作为参考。

第四,语文教学内容并不是学科知识的原初形态,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材内容。教师针对具体学生作出教学设计时,不可避免地要对教学材料进行选择,即根据具体情况变动、修改和补充。也就是说,教学内容要成为适宜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既包括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的重构,也包括对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其他资源的整合,同时包括在课堂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生成的内容。

第五,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整合,应以“用教材教”的理念为指导,据语文学科教学的规律、某一阶段的目标、学生的实际状况、教师自身的特点,对庞杂的教学资料进行精选和组织,使教学内容更加适合具体的学生和教学情境。有观点认为“当多数教师已经逐渐掌握课堂教学技术之后,衡量教师水准的标杆就是他对教学内容的整合能力”。[32]

二、语文教学内容选择与整合的原则

(一)内容与形式统一的原则

不论是阅读教学、写作教学,还是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其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即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的内容决定语文形式;语文形式为表达语文内容服务。以阅读教学为例,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是指教学文本自身是文道的辩证统一。关于这一点,我国古代的文论及文学理论的研究成果都支持此观点,不再赘述。所以,在选择与整合教学内容时,要把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不能脱离开教学文本的内容去设计语文知识技能的学习,反之,也不能离开教学文本具体的语言表达形式去设计内容的学习。

(二)彰显文本个性的原则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文是阅读教学内容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来源。一般说来,语文教科书中所选的文本都是“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性,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各种类别配置适当,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的”。[33]也就是说,每一篇选文,都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大量的语文知识技能,可供教学的内容很多。为此,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不可贪全求多,要选择最能彰显文本个性之处作为教学内容。例如同是婉约词人,其词风有共同之处,但李清照词、柳永词、姜夔词之所以能流传千古,是因其独特之个性,而非共性。所以,教学内容更多的应该侧重于这些与众不同的个性。

(三)协调发展语文能力的原则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应“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34]也就是说,教师要合理设计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等训练内容,使之相互配合,互为融通,从而促进学生各种语文能力的协调发展。在倾听、阅读训练中,要指导学生掌握语言规律、思维规律和表达规律,用这些规律来指导写作与口语交际;反之,口语表达和写作实践中,也要有意识地设计倾听与阅读的内容,如一生发言,其他学生记录要点;写作教学也可与阅读教学打通,以阅读教学中的教学文本为素材,进行续写、改写、扩写等等。

(四)重构语文课程教学资源的原则

语文教学内容的设计,要以语文教科书为基本资源,优选和重构语文课程教学资源,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学习空间。让学生接触更多的语文素材,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要创设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方面的具体要求可参阅第一章相关内容。

三、语文教学内容选择与整合的策略

(一)研究教科书及相关教学资源

确定了教学目标之后,对教科书及相关教学资源进行研究与整合,确定语文教学内容是语文教学设计的基础与前提,是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这个过程需要教师有研究与创新的能力。

首先,要研究语文课程标准,它是语文课程的纲领性文件,也是语文教学内容确定的指导性文件。教师要认真阅读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阶段目标以及相应的教学建议、评价建议,领悟其精神实质,帮助确定教学内容。其次,研究教科书,与教科书的编辑者对话,做到读懂、吃透、活用教科书;依据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结合学生实际大体确定教学内容。再次,在此基础上搜集、阅读、研究相关的教学资源,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增删与调整。具体研究方法参阅本书第一章相关内容。

(二)分析教学任务

分析教学任务,就是对学生和学习内容进行分析,以此确定达成不同学习结果所需要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步骤。这种教学分析技术一般采用“逆推法”,即从教学目标开始,反复提出并回答这样的问题:“为了掌握这一学习目标,学生必须先知道什么?”“当完成这一步,学生必须具体做些什么?”这样一层一层地推演下去,一直到适当的基础水平为止。要反复推敲斟酌,确信自己已经鉴别了学生达成教学目标所需的全部知识技能,这样,就为确定教学内容奠定了基础。

(三)确定教学内容

在上述基础上,要梳理、整合研究结果,确定具体的教学内容。确定并设计语文教学内容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教学内容设计要依据教学目标来确定,要为达成教学目标而服务。

(2)教学内容要充实,且适合学生学习。一方面要依据教科书的特点,补充教学内容,使其丰厚;另一方面,并不是好的材料都适合进入教学,有一些材料可能不适合学生学习,因此,这就需要从学生的年龄、认识水平、心理等实际出发,选择恰当的材料作为语文教学的内容。

(3)教学重点突出,难点处理得当,主次分明。这一点非常重要,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节点之一。重点不突出,会导致教学没有层次,平淡,不能吸引学生,甚至会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难点处置不当,则造成喧宾夺主,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为此,要依据教科书的特点、学生实际,来确立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四、语文教学内容选择与整合的案例研究

案例研讨1

我们选择了《语文建设》上刊登的一组同课异构的设计[35]作为案例。认真阅读,体会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整合。

余耀清的《一样的月光,别样的心情——〈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教学主要内容:

(一)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二)赏读文本

1.初读文本

解决字词读音、注意字形;标出句子节奏并试读;研讨每句话用什么样的心情或语气来读。

2.深入解读文本

导学①~③句,紧扣“行”字从文本获得信息:时间、缘由、环境、与谁同游、何处寻乐;解释重点词语并翻译句子。导学④句,这一句是全文的核心和重点。要通过学生的自读和发现,在理解词义、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概括所描写的景色,感受作者融情入景、忘我神驰的心境;要通过反复朗读与鉴赏性阅读,感受景物描写使用的方法、描写的内容及传达出的思想信息,从而学会鉴赏的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字面、走进文意的精读深思,形成学生对文言语句的直译、意译能力,力求达到对句子的深层次理解。导学⑤~⑦句,这部分是苏轼回归现实后的一种感慨,被贬的郁闷、赏月的欣喜,统统化为心底无奈的诘问与呼告!抓住了“闲”字也就抓住了作者的心情。另外,还要引导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展示这种无奈与复杂的情感。

3.指导背诵、默写。

(三)走出文本,书写心情

从某种程度上说,景物是为心情而写的,描写景物是自我心情的一种宣泄与释放。此环节可引导学生在烦恼淤塞或喜悦充盈之时,以心灵的视觉去观察、审视、思考眼前的景物细节,说不定他们也能将自己情感的足迹印在这些景物上。

包国华的《朗读赏析体验——〈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1.紧扣游记的体式,整体感知课文,初探苏轼的心境。导入课文;了解游记文体的特点;解决字词,疏通文意;试读课文,初探苏公心境。

2.知人论世,了解夜游背景。在这篇课文中苏轼究竟有没有流露出孤独的情绪,如果有的话,你是如何捕捉到的?感受苏轼的孤独;多媒体展示背景知识。

3.通过对关键词句的鉴赏来体会苏轼超越孤独的旷达情怀。紧扣文中句子赏析美景,探究心境。

4.创造对话,体验苏公心境:苏轼与明月对话,苏轼与张怀民的对话。

5.背诵全文,布置课外阅读:阅读余秋雨散文《苏东坡突围》;阅读林语堂《苏东坡传》。

李小甜的《落实知识点 体悟人生感怀——〈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1.知识点的落实

朗读;检查预习,落实字词及句子翻译;复习“游记”文体的特点。

2.品读文章,把握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①作者交代了出游的原因,从文中找出原句。

②夜游承天寺,作者看到了怎样的景致呢?

③同学们可以体会出作者与好友夜游承天寺的感受了吗?用原文的词来回答。

3.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或阅读体验去体悟作者所抒发的人生感怀:

①这篇游记并没有结束于“夜游之乐”,这份快乐引发了作者进一步的思考。

②作者认为自然之美、山水之乐只有像他一样的“闲人”才能发现,从文章中体会:什么样的人是“闲人”?

③作者说天下少闲人,那看看下面这些人是不是作者所说的“闲人”呢?阅读下面几则材料,看看谁是和苏轼一样的“闲人”。

(共有三则片段材料,分别是《陋室铭》《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4.作业:总结本课文言文知识点;谈谈你对“闲人”的看法。

研读上面三个案例,我们发现教师对《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整合有同有异。相同之处有:理解词义、疏通文意;感受文章描写的景物,及传达出的思想情感。不同之处有:第一个案例紧扣文本导学,求得学生深入理解,并注重“方法”的学习:“感受景物描写使用的方法”“学会鉴赏的方法”,作业是阅读与写作结合“书写心情”。第二个案例是突出了游记的特点,通过朗读、了解背景、赏析关键词句、创设对话情境、课外阅读几个步骤,打通课堂内外,层层深入地体验苏轼的心境。整合了相关的教学资源,增加了背景资料和名人的文章,帮助学生体验文章的思想情感。第三个案例则是选择了文中之景——传达之情——情外之思(“闲人”)这样的教学内容,为此,增加了《陋室铭》《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三文的相关片段,帮助学生“体悟作者所抒发的人生感怀”;作业亦着眼于此。

三个案例体现出了内容与形式统一、彰显文本个性、协调发展语文能力和重构语文课程教学资源等教学内容选择与整合的原则;运用了分析教学任务、研究教学文本的特点(文言文、游记)等相关策略。

案例研讨2

下面这个案例中,余映潮老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及其原因进行了阐述。认真研读,然后进行课堂讨论。

以《斑羚飞渡》为例

可以规划一个这样的教学设计,其主体部分的教学内容为:

第一步。以“飞渡”为话题,结合课文内容说一段话,这段话中要求多次出现“飞渡”一词。

第二步。教师有重点地有逻辑联系地选取课文的精彩片段并指导学生朗读。

第三步。切入到课文描写“飞渡”的部分并组织话题讨论:这一部分是怎样从各个侧面来表现震撼人心的“斑羚飞渡”的?

第四步。转换话题,集中教学视点,欣赏课文中的镰刀头羊。

以上四步,各有不同的“表达目的”:

第一步。教学的指向明确,实际上是要求多角度地整体地概说课文内容。话题的设置紧扣“飞渡”,牵动着对课文各个角落的理解,学生的发言一定是角度丰富、内容丰满的。

第二步。表现出教师教材处理的艺术。朗读之中让学生感受到的,是经过剪裁之后的课文“整体”、内容“整体”、情节“整体”。

第三步。切入到课文重点部分并进行有深度的阅读欣赏教学。话题只有一个,牵动的内容却是多侧面的与多角度的。教学进行到这里,内容已经非常细节化。

第四步。从内容、语言的教学中跳出来,转入到对“形象”的把握与欣赏。镰刀头羊是这场飞渡的组织者,它的形象、它的神态、它的声音、它的动作在故事中反复出现。欣赏镰刀头羊,不仅是小说教学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体现文本的教育教学价值。

以上四步,教学内容基本上是整体地处理的,角度是变化的,而且内容是层层深入的,这样的教学设计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整体反复,多角理解”的设计特色。[36]

课堂讨论

1.你认为上述案例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否恰当?用本章的理论来回答。

2.案例中的“第二步”,要表现出教师教材处理的艺术。请研究教科书,确定你选择的精彩片段,并讨论是否能体现“经过剪裁之后的课文‘整体’、内容‘整体’、情节‘整体’”。

3.你认为“整体反复,多角理解”是否有必要,与“举一反三”是否矛盾?

五、语文教学内容选择与整合技能的评价

语文教学内容决定着教学效果;教学内容的取舍取决于教学目标;适宜学生学习是语文教学内容选择与整合的关键。可利用下表对语文教学内容选择与整合技能进行评价。

表2-2 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整合技能的评价表

注:总分在9~10之间为优秀,在7~8之间为良好,在6~7之间为中等,在0~5之间为不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