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视觉健康报告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我国国民视觉健康的现状

各类报道和学术研究都显示我国的视力缺陷问题十分严重,但评估我国国民视力缺陷的现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首先,我们没有全国性的视觉健康普查或者抽样调查数据。现有的针对人口健康状况的全国性调查,或是根本没有收集关于个体视觉健康的信息,如我国营养健康调查(China Nutrition and Health Survey);或是仅仅考虑全国范围内特定人群的远视觉健康,如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的视力残疾部分(2006)、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中的视力情况(2005—2014)、全国9省50岁以上老年人眼病流行病学调查等。这些样本不能代表全国人口的视觉健康情况,因此这些统计结论并不适用于直接推算全国各年龄段人口的视力缺陷情况。

其次,因为现有的一些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的研究对象不同,所以无法进行比较,也无法代表全国民众的视力健康状况。虽然我国目前已经有大量地区性的不同人群的针对远视力缺陷的流行病学调查,但是这些研究大多关注的是低远视力和失明的问题,对于视力在0.3—0.8之间的人群没有关注,因此这些研究无法反映视力缺陷的全貌。由于现有的视觉健康标准有多个,因此各个研究在界定研究对象时,采取的视力范围的划分标准不尽相同,导致无法对各个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一。因此,要通过分析归纳汇总这些研究结果来得到全国人口的视力患病情况,难度非常大。

最后,现有的各类调研资料很少关注近视力问题,而这一问题对我国国民视觉健康的影响有逐渐增大的趋势。总体而言,各类与视力相关的流行病学调查关注的问题,或是远视力低下,或是眼疾,很少关注近视力缺陷的患病情况。以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中的视力调查和全国9省50岁以上老年人眼病流行病学调查为例,这两个被广为引用的权威调查只测量了受访者的远视力。对于青少年群体而言,视力缺陷的主要表现是远视力低下,近视力缺陷并不构成这一群体的主要视觉健康威胁。但是对于中老年人而言,随着年龄的增长,因眼球自然老化而引起老视的患病率几乎是100%(杨智宽,2011,第255页)。近视力缺陷已经构成这一群体的最主要的视觉健康威胁,忽视这一点将使我们的估算不够准确。

我们对现有数据进行了评估和比较,根据现有数据的特点从中选择了最为适合的估算用数据。尽管存在数据资料上的各种不便和困难,我们还是根据各类可得数据和资料文献,通过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确定了我国各类视力缺陷患病率的准确区间,并以此来估计我国各个程度的视力缺陷的人数。由于数据的限制,我们只估计了5岁以上(不含5岁)总人口的远视力缺陷与35岁以上成年人近视力缺陷的患病率。关于估计方法和可比性的讨论,详情见附录A。我们的估计结果如下:

首先让我们来看5岁以上人口中远视力的缺陷情况。

表3-2和表3-3是我们的估算结果。总体来看,2012年,我国5岁以上总人口达12.426亿人[6],其中:患有不同程度的远视力缺陷(VA<0.8)的人数高达3.45亿—3.51亿,远视力缺陷率高达27.80%—28.27%。从严重程度来看,5岁以上总人口中患有轻度远视力缺陷(0.3≤VA<0.8)的比例为19.31%—19.97%,患病人数在2.40亿—2.48亿人之间;患有中度远视力缺陷(0.1≤VA<0.3)的比例约为8.28%,患病人数约为1.03亿;患有重度远视力缺陷(0.02≤VA<0.1)的比例约为0.1%,患病人数约为124万;失明(VA<0.02)的比例约为0.31%,患病人数约为385万。

表3-2 我国远视力缺陷人口与患病率的结构估计(1)

①根据CFPS计算。

②数据来自沈斌(2010)。

③数据来自吴志斌(2013)。

④数据来自易敬林等(2009)。

⑤数据来自王晓敏等(2013)。

⑥数据来自吴根容等(2014)。

⑦数据来自刘中霞(2013)。

⑧数据来自吴建峰等(2014)。

⑨重度视力缺陷患病率和盲的患病率,采用2006年全国残疾人调查视力残疾数据计算。

表3-3 我国远视力缺陷人口与患病率的结构估计(2)

①根据CFPS计算,其中,重度和盲的患病率来自Zhao et al.2010,pp.409—416。

②数据来自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国家统计人口和就业统计司(2012,第265—267页)。

③重度视力缺陷患病率和盲的患病率,采用2006年全国残疾人调查视力残疾数据计算。

图3-1显示了我国5岁以上人口远视力缺陷构成情况,从中可以看到,不到四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有远视力缺陷。

图3-1 我国5岁以上人口远视力缺陷构成(%)

图3-2显示的是我国5岁以上人群远视力缺陷患病率状况,并按严重程度对每个年龄段的远视力缺陷进行了分解。从图中可以看到,6—15岁人群和50岁及以上人群的远视力缺陷患病率都很高,接近40%;16—24岁人群的远视力缺陷患病率比6—15岁人群略低;25—49岁人群的远视力缺陷患病率最低,不到20%。但这也说明,即便是在远视力缺陷程度最轻的25—49岁人群中,大约每5个人中就会有1个人有远视力缺陷,这个比例依然很高。在观察每个年龄段不同视力缺陷程度的构成时,我们发现各个年龄段中,轻度视力缺陷的比例都是最高的,这进一步反映出轻度视力缺陷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视觉健康问题,它说明人们对视觉健康服务的需求会是巨大的。另外,对于50岁以下的人群来说,基本没有重度视力缺陷和失明这两种远视力缺陷问题。

图3-2 我国5岁以上人群远视力缺陷患病率构成

为更好地分析年龄与远视力缺陷之间的关系,我们分析了不同年龄组的人群远视力缺陷的不同程度(图3-3)。图中资料显示,年龄越大,患远视力缺陷的人口越多,说明人口老龄化会带来更多的影响。这预示着处于劳动年龄的中青年人和中老年人对远视力健康的需求会很大。

图3-3 我国5岁以上人群远视力缺陷患病人数

以上讨论的是5岁以上人群远视力的健康状况,接下来我们要讨论视力缺陷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视力缺陷。长期以来,人们对视力问题的理解主要局限在远视力缺陷,而忽视了近视力缺陷的问题。近视力缺陷的主要原因是眼调节能力下降引起的老视。老视从40岁左右开始发生,50岁以上的老年人几乎都存在近视力缺陷。近视力缺陷患病率高、患病人数巨大,对生命质量的损害程度也不容忽视(孙葆忱,2011)。近视力缺陷的广泛存在,对于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与劳动参与造成了不可忽视的损害。随着社会老龄化,退休年龄延长以及生产生活方式变化带来的对近视力要求的日益提高,近视力缺陷会对中老年的生活与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影响他们对社会经济的参与。近视力缺陷是目前视觉健康的一个重大威胁,正确地估算中老年人群中近视力缺陷患病情况对制定公共政策和提供相关服务意义重大。

然而关于近视力患病情况的研究资料十分匮乏,目前可得的资料只有协和医科大学李洁博士于2011年在北京市顺义区对35岁以上成年人进行的近视力缺陷流行病学调查(李洁,2012)。基于李洁博士的研究,我们利用我国人口结构的数据推算了我国35岁以上成年人近视力缺陷的情况,结果见表3-4。根据表3-4,2012年我国35岁以上总人口约为6.86亿人,其中有3.90亿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近视力缺陷,患病率接近56.88%。也就是相当于每两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人存在近视力缺陷。40—60岁这个阶段,是我国近视力缺陷患病率指数迅速上升的阶段(见图3-4)。在40岁这个年龄段,近视力缺陷患病率尚不及10%,然而到了60岁,近视力缺陷患病率已经超过90%。

表3-4 中国35岁以上成年人近视力缺陷人口及患病率结构估计

图3-4 基线横断面研究及随访研究中不同年龄近视力缺陷患病率对比

注:①数据来自李洁(2012)。②两条曲线,下方曲线代表基线调查,上方曲线代表随访。

我们估算所得到的全国中老年人近视力缺陷在数量级上基本符合真实情况,但从具体数值来看可能是一个比较粗略的估计。一个原因是李洁博士研究的是北京市顺义区35岁以上的成年人。顺义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处于中上水平,其相对分布对于城市地区有较好的代表性,但就全国总体情况而言,可能会导致结果被高估;另外,李洁博士的研究使用的是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将近视力≤0.5认定为近视力缺陷,而本书采取的标准是VA<0.8,因此,这一研究提供的参数,对于本书所要研究的近视力缺陷程度,可能会存在低估的问题。

本章通过对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定义以及视觉功能的特点的分析,提出了视觉健康这一定义,将视觉健康分为狭义的视觉器官层面的健康,以及包括与视觉直接相关的个人健全发展和有效参与社会生活的广义的视觉健康。通过进一步梳理我国以及两大国际组织对视力值划分的优劣,我们为衡量视觉健康提出了视力小于0.8(VA<0.8)即称为视力缺陷的这一定义。根据这一定义,我们对我国国民视觉健康分别按远视力和近视力进行估计,对我国国民视觉健康的概况有了一定了解。接下来的几个章节,我们将通过分析视力缺陷的病因,视力缺陷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以及梳理我国视觉健康的公共政策,将我国国民视觉健康的现状用更为细致的方式呈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