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报告2015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各省域生态文明发展类型变化显著,趋势明确

ECPI只是体现各省发展快慢的相对得分,根据各省年度间具体指标原始数据的变化,加权求和计算出发展的绝对速度,更能反映当年各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成效,见表1-5。

表1-5 各省域生态文明建设发展速度

单位:%

本年度,北京、新疆、海南、吉林、河南、山东、辽宁生态文明水平有不同程度退步,生态文明建设之路荆棘丛丛。由于发展的惯性,资源消耗量巨大,且利用方式较粗放,产生大量污染物排放,导致生态、环境不堪重负,环境改善收效甚微。

基于各省生态文明发展速度和生态文明水平(GECI 2015)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划分发展类型。先以生态文明水平和发展速度的平均值划定“基准线”,兼顾中游省份分布集中,差别较小的状况,在“基准线”上下左右各自浮动0.2倍标准差,设置为缓冲区,区域内的省份便为中间型。其余省份,则依据它们的生态文明水平与发展速度分别高于(或低于)平均值0.2倍标准差,分为领跑型、追赶型、前滞型、后滞型四种类型。各省近两年的生态文明发展类型,见表1-6。

表1-6 省域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类型

领跑型省份得益于资源节约力度大,下游产生污染物排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效应改善。这也再次印证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优化排放效应是当前生态文明建设需处理好的主要矛盾。

追赶型省份存隐忧,资源减量增效方面是短板。当前的污染物排放效应优化更多依靠末端治理,如能标本兼治,推进资源利用合理化,实现污染物排放的源头控制,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更好地发展。

前滞型和后滞型省份,各领域发展速度都全面落后。如何改善当地污染物排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效应,缓解不堪重负的生态、环境压力,成为各省面临的重要难题。

中间型省份情况相对复杂,可上可下的处境,发展空间充足,如果措施得当,发展提速,将推动生态文明水平上升,反之,若消极懈怠,努力不够,将难见成效,发展趋于停滞。

与2014年度比较,各省份发展类型变化较大,类型间转变趋势明确。主要表现为领跑型与前滞型省份相互流转,追赶型与后滞型省份互有流动,中间型与其他四种类型省份均有转化可能。各省类型变化情况是,领跑型的广东、广西、江西三个省份和追赶型的宁夏、山东两省,由于发展速度回落,分别进入前滞型和后滞型;而前滞型的四川、云南两地和后滞型的上海、天津两市,迎头赶上,各自转为领跑型和追赶型。中间型的部分省份转变为追赶型、前滞型和后滞型,也有部分省份从领跑型、前滞型、追赶型流入中间型,河北、内蒙古知耻后勇,奋起直追,成为追赶型;北京水平有所提升,但持续增长乏力,停留在前滞型;河南、新疆继续下降,掉入后滞型,亟待突破;福建、黑龙江、湖南、西藏比较优势削弱,由前滞型跌入中间型;浙江、辽宁后继动能不足,由领跑型变为中间型;江苏、甘肃进步速度放缓,从追赶型过渡为中间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