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第二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文化既是人的精神食粮,也是人智识的一种催化剂。对于一个人来讲,文化不仅可以涵养思想,塑造精神,净化灵魂,优化心性,而且可以开阔人的视野,提升人的心智水平,增强人的创造力,全面提高人的人生质量。对于一个生活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的人来讲,要想具有丰富的思想和更大的创作力,要生存和生活得更好,首先必须学习中国文化。

本书第一版于2011年10月出版,在两年时间里,连续印刷了7次,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厚爱。为了使本书能够给读者以最大的阅读效益,现根据2014年3月26日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基本精神对第一版进行了修订。

本书的写作,紧紧围绕中国文化精神展开,着力凸显两点:一是全方位地展示中国文化优秀和卓越的一面,以期唤起读者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其自尊意识。二是着意于读者人文素养的提高和精神塑造。与目前国内出版的同类教材相比,本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精心取舍 巧妙处理

在既反映中国文化的全貌,又凸显中国文化亮点的前提下,本书力求在有限的篇幅内给读者提供尽可能多的知识信息和全方位的思想启示。例如,在“中国智慧与物质文化奇迹”一章中,笔者把天文、数学、中医、农学四科的内容单列讲述,而把建筑、制陶等分解开来作为“通论”性部分的例证。这样,可以使读者在有限的篇幅内获得有关中国古代科技的更多信息,了解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全貌。

二、观点新颖 例证充分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笔者以近几十年来的考古发现和发掘取得的成果为依据,以审慎和实事求是的态度,提出了一些新颖、独到的观点,希望借此给读者以启示。其目的在于树立读者的自信心,激励读者的创造精神,使读者敢于突破,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因为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

在每提出一个观点的同时,本书都要用不可辩驳的事实对其进行证明,其目的不仅仅在于使观点坚实地立起来,而且更重要的是给读者以启示,使读者具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做学问的正确态度。

三、独特的文化视角

科学教育利在当前,人文教育功在长远。作为人文教育重要内容的中国文化课,不仅要让学生认识到中国文化的优秀和卓越,树立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意识,而且要培养他们敏锐的眼光、塑造他们的灵魂和精神,增强他们应对各种挫折的能力。为此,本书在编写过程中特别注意了四点:一是引导学生以透视的眼光看历史遗存,使其从有形的文物看到无形的文化思想和文化精神,这是本书不同于其他同类教材的一大特点。二是注重引导学生多角度认识和分析各种文化元素,从中提炼和概括文化思想与文化精神,增广其见识,提高其文化素养。三是本书立足于大的文化视野,以敏锐的文化眼光从“细节”中提炼“大思想”,发掘“大精神”,使读者有耳目一新之感。四是纵横联系,有形与无形相互印证,使读者真切地感受到中国文化博大的内涵和引人入胜的魅力,最终达到增人之识、益人之智、启人之思、状人之气的目的。

四、崇善尚德的笔法

文化的首要作用是让人看到事物“善”的一面,继而使人存善念、树善德、立善言、行善举,最终促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和社会发展的和谐。因此,本书在编写的过程中,把培养人的善眼、塑造人的善心、激励人的善行、弘扬人的善德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崇善尚德的笔法,着力引导读者看到中国文化真、善、美的一面,以陶冶其情操,美化其人格。

五、图文并茂 通俗易懂

本书的编写力求语言质朴,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确保具有中等文化程度的读者人人看得懂,看了有收获。为此,本书除了以浅显的语言、大众化的笔调叙事论理外,尽可能减少“之乎者也”的引文。与此同时,使用图片能够更好地说明问题的地方,适当地插入了一些图片。这样一来,既保证了全书的知识性和思想性,又增加了可读性和启示性。

由于笔者学识所限,书中难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诚望广大读者和同人在使用本书的过程中能够提出宝贵的意见,以便笔者对本书再做修订。有关本书的意见和修订建议请发送至笔者的电子邮箱:gchuang1962@163.com。笔者在修订本书时将尽量采纳各位老师的意见并予以答谢。

黄高才

2015年6月于古都咸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