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新世纪的现代化研究面临新形势和新挑战
现代化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内地重新兴起,跟国家走上改革开放之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全面的现代化战略有密切关系。更广阔的背景是席卷世界的新技术革命和新兴工业化浪潮,东亚四小龙和东盟各国的相继崛起。一个时期里,西方发达国家和亚非拉众多发展中国家均呈现出一派蓬蓬勃勃的生产力大发展的景象。从20世纪80年代中到90年代末,我国史学工作者在现代化研究领域做了许多重要的工作,在理论上所注重的,一是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以及二者相互关系的探讨,强调生产力进步对历史的巨大推动作用;二是清理国内外既有的各种现代化理论和思潮,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研究思路和理论框架,当时承受了不少压力,今天已经比较广泛地被接受。
然而我们不能不看到,新世纪之交以来的东亚和整个世界比之此前已经大大改变了。标志性的事件包括日本长达10年的经济停滞、1997年突然爆发的东亚金融危机、2001年的“9·11”恐怖袭击等。这些对中国、对东亚和世界其他各个地区的现代化进程都有巨大的影响。金融危机不只是经济问题,也不止于地区性局部性的问题。“9·11”及其后续事件更凸显了当今国际社会的结构性危机,揭开了历来被视为展示给人类光明前景的现代化、全球化的另一阴暗面。新自由主义的世界经济秩序,盛行多年的“发展主义”,华盛顿共识下的结构调整,以及实证主义、工具理性、普遍主义等等源自西方地方性知识的现代性观念,越来越受到质疑。无论国际国内,要求公平、公正、和谐、人文、人性、文化与生活方式的自主与多样性、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呼声越来越高。在此新形势下,我们研究现代化的世界进程,如果仍然集中在对生产力、经济增长、工业化等“硬指标”的讨论,显然不够了。一般地探讨现代社会发展的原理和总结既有发展与现代化的经验事实,在人文社会科学的快速发展变化面前,在社会学等学科具体而微的相关研究面前,也会显得苍白,失去曾经有过的前沿地位,甚至逐渐被“边缘化”。当年老一辈史学家提出研究现代化问题,其要旨如果用最少的文字表示,不外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八个字。但能够达到这八个字的起码要求,当初也并非易事。今天我们已经具备各种条件,可以进一步开拓研究的领域,分门别类地进行深入细致实事求是的研究,而不是把“现代化”一词视为时尚,或者仅仅把它当成某种“宏大叙事”的标签使用。历史学家对现代化研究的深入,甚至历史学对现代化的研究本身的魅力,将主要表现在对不同领域、不同层面的内容丰富的历史进程进行深入具体的研究。
在新形势新条件下继续深入研究现代化问题,应当有更恢弘的视野,更宽广的胸怀。如果把现代化看做近现代世界史的一条基本线索,那么,一切对这段历史的实事求是的研究,不管采取什么方法、采用什么理论框架,政治史的、社会史或新社会史的、文化史、心态史的,都是我们所需要的。我们研究世界各国现代化的经验教训,比较现代化的不同类型、不同模式,其现实意义正是以史为鉴,使我们正在进行的现代化事业少走弯路、少付代价。
进一步说,现代化研究所要回答的问题原本就很多,问题也不仅仅限于上述范围。例如: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要不要推行现代化?曾经有学者很严肃地提出“现代化对中国人来说,它恐怕不是梦,也不是现实,它是一个伪科学,其伪化的,是西方人放在你面前的海市蜃楼”。这当然是现代化研究者首先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再如弗兰克在《白银资本》里提出的否定西方中心同时也否定西方国家曾经称霸世界的新全球史观,“加州学派”的中英近现代历史比较,孟席斯对郑和航海与美洲发现的新发现,包括荷兰、美国在内的一些国家独立与建国之初政权强弱与其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德、意、日等后起现代化国家的对外侵略扩张与早期西、葡、荷以及率先工业化,现代化的英、法等国对外侵略扩张的异同,以及现代化与战争的关系,同一个地区两个大国同时崛起是否必然导致战争?上述种种,涉及现代化研究所必须解决的比较历史研究的类型学标准与研究方法、现代世界体系的形成与演变、现代化带来的国际关系新变化、和平发展与战争的转换等重要问题。正是在现代化、全球化高涨的20世纪,发生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两次世界大战。入江昭在《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警告“战争是确定现代社会前途的一个重大事件。全世界正面临着灭亡的危险”。而“和平不过是一段时期没有战争的状态”。吉登斯的《现代性的后果》上来就讲:即使是社会学思想之父当中对现代世界最为悲观的韦伯,也没有预见到现代性更为黑暗的一面究竟有多严重。20世纪是战争的世纪。一亿以上的人在战争中被屠杀。军事冲突构成了现代性在本世纪的主要的“阴暗面”。他还认为极权的可能性就包含在现代性的制度特性之中,它的结果比传统的专制更为恐怖。鲍曼的《现代性与大屠杀》更明确提出纳粹对犹太人的种族灭绝行为跟现代性有密切关系。该书“导论”部分的第一个小标题,就是“作为现代性之验证的大屠杀”。这些学者提出的问题都非常重要,需要我们通过深入的研究做出自己的解答。
一直都有人把现代化看做历史的终结,误认为现代化的实现等同于人类理想社会的到来。主张资本主义终结历史者是如此,反对资本主义终结历史者也这样说,只不过各自主张的理想社会形态不同而已。现代化“征服和索取”的基本内涵——包括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武器向自然界征服和索取,以及一些地方和国家的发达以另一些地方的不发展或者病态发展为代价——决定了它只能是一个充满内在矛盾的历史阶段。这个阶段如果不被超越,全人类共同的美好家园、理想社会的建立是没有希望的。在这方面社会学家、历史学家都已有大量论述。中外学者对科学与人文、知识与智慧、传统与现代,对“新轴心文明”和现代性多样性、“会通中西”文明对话与“改革儒学”的思考,也是可供我们在研究中吸收或借鉴的思想资源。
概言之,现代化研究不仅应当有对现代发展中断、挫折与失败的总结,也应当包括对“现代化”本身的批评和反思,甚至包括对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的整理和研究。当然,只有研究现代化才能批评、“反思”现代化,反过来说,也只有“超越”现代化才能真正理解现代化。
思考题
推荐阅读书目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