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异常与疾病判断
嘴唇燥裂脾胃热气太盛
本节名词
1核黄素 2足阳明胃经
嘴唇燥裂,是指口唇出现裂隙或裂沟,古称“唇裂肿”、“唇燥裂”。中医认为是脾胃热盛或阴虚火旺引起。现在医学一般认为是核黄素注1缺乏或脾胃热盛及阴虚火旺的征象。
注1:核黄素 即维生素B2,是在自然界分布广泛的一种维生素,是哺乳动物必需的营养物,其辅酶形式是黄素单核苷酸和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
脾胃热盛会引起口唇红肿有裂沟,伴有大渴引饮,多食易饥,口臭,大便秘结,脉象洪大或滑且跳动迅速、沉实,舌质红,苔黄厚。多因热邪入里或多食辛辣厚味所致。唇为脾之外候,足阳明胃经挟口环唇,脾胃热盛,唇失滋养,故可产生唇裂。临床上多伴有烦渴、易饥、口臭等阳明实热表现。治疗时当清泄脾胃实热,用清凉饮或滋唇饮,使上下清凉,火热自消。《石室秘录·唇裂》论唇裂治法时说:“火盛之极……大渴呼饮,虽非伤寒之证所得……白虎汤亦可救,但过于太凉,恐伤胃气,往往有热退而生变,仍归于亡。故白虎汤不可轻投也。我有一方,名曰清凉散。元参二两,麦冬一两,甘菊花五钱,青蒿五钱,白芥子三钱,生地三钱,车前子三钱,水煎服。此方妙在元参为君,以解上焦之焰:麦冬为臣,以解肺中之热:甘菊、青蒿为佐,以消胃中之火;尤妙车前子、白芥、生地为使,或化痰,或凉血,尽从膀胱以下泻其大热之气。”
阴虚火旺会引起唇赤干裂,颧红,潮热盗汗,虚烦不眠,小便黄,大便秘结,舌质红,苔少,脉象细数。多由于急性热病耗伤阴液,或五志过极,化火伤阴,或过服温燥劫阴之药,导致阴虚火旺,火炎灼口,出现唇裂。并兼有颧红唇赤,潮热盗汗,虚烦不眠,舌质红,脉细数等阴虚内热之象。本症与脾胃热盛唇裂,虽皆为热象,但本症为虚热,彼为实热。治疗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对于实热治疗时应清之泄之;对于虚火的治疗原则,是“壮水之主,以制阳光”,药方可用滋阴地黄丸。
诊断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