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艾灸疗法一览
本节名词
1肺痨 2面瘫
3软组织劳损
4痿证
艾灸法是将艾绒置于体表穴位或患处烧灼施灸的方法,是中医最常用的一种治病方法。包括艾炷灸、艾条灸、艾饼灸、艾熏灸四类。
艾炷灸
艾炷灸是用艾绒制成圆锥形艾炷,直接或间接置于穴位上施灸的方法。施灸时,用火柴或燃着的线香点燃艾炷顶部即可。根据操作方法可分为直接灸与间接灸两类。
1.直接灸:直接灸是把艾炷直接安放在皮肤上施灸的一种方法。直接灸又可分为瘢痕灸、无瘢痕灸两种。
瘢痕灸:施灸时穴位上涂抹蒜汁粘牢艾炷,点燃艾炷施灸,待艾炷燃尽,除去艾灰,更换新炷再灸。当燃艾炷烧到皮肤,患者感到灼痛时,施灸者可用手轻轻拍打施灸部位,以减轻疼痛。这种灸法常用于治疗哮喘、慢性肠胃病、肺痨等疾病。
无瘢痕灸:施灸时,在选好的穴位上涂些凡士林黏附艾炷,从上端点燃。当艾炷燃烧至患者感到皮肤发烫时,即将艾炷压灭或用镊子取下,更换新炷再灸。适用于治疗哮喘、眩晕等。
2.间接灸:间接灸是在艾炷与皮肤之间隔垫某种物品而施灸的方法,又称隔物灸。常用的有隔姜灸、隔蒜灸、隔葱灸等方法,下面介绍隔姜灸和隔蒜灸。
隔姜灸:是用姜片作隔垫物的一种施灸方法。施灸时,取鲜生姜切成0.2~0.3厘米的薄片,中间用针扎数孔,放在施灸穴位上,然后将艾炷置于姜片上点燃。施灸过程中患者感到灼烫时,可将姜片略微提起,待灼烫感消失后放下再灸。这种灸法可用于治疗腹痛、遗精、痛经、面瘫等。
隔蒜灸:是用蒜片或蒜泥作隔垫物的一种施灸方法。取独头大蒜切成厚约0.2~0.3厘米薄片或捣成蒜泥,制成蒜饼,中间用针扎数孔,放在施灸穴位上,上置艾炷点燃。为防止起疱,施灸过程中可将蒜片慢慢提起。可治疗肺结核、胃溃疡、皮肤红肿等。
艾条灸
艾条灸是用棉纸把艾绒包裹卷成圆筒形的艾卷,点燃一端,在穴位或患处进行熏灸的一种施灸方法。艾条灸包括悬起灸、触按灸、间接灸三种,其中最常用的是悬起灸。悬起灸又有温和灸、回旋灸、雀啄灸三种方法。
温和灸是将艾条一端点燃,对准施灸部位,距皮肤3~5厘米进行熏灸,每次10~15分钟,施灸过程中患者局部有温热感但无灼痛感,灸至皮肤稍起红晕为止。多用于风寒湿痹及慢性病。
回旋灸是将点燃的艾条悬于施灸部位距皮肤3~5厘米处,平行往复回旋施灸20~30分钟,使皮肤有温热感。适用于面积较大的风湿痹痛、软组织劳损及皮肤病等。
雀喙灸是将点燃的艾条对准施灸部位,一上一下摆动,像麻雀啄食一样,忽近忽远地施灸5~20分钟。施灸时应避免烫伤皮肤。多适用于治疗急性病、昏厥等疾病。
艾饼灸
包括熨灸和日光灸两种。
熨灸是将艾绒平铺在腹部、穴位上或患处上面,然后覆盖几层棉布,用熨斗或热水袋在布上面温熨。多用于风寒湿痹、痿证、寒性腹痛、腹泻等。
日光灸是将艾绒铺在患处或穴位上,在日光下曝晒,每次10~20分钟。适用于风寒湿痹、皮肤色素变性等。
艾熏灸
艾熏灸包括烟熏灸、蒸汽灸和温灸器灸三种。
烟熏灸是把艾绒放在容器内燃烧,用艾烟熏灸患处或穴位的一种治病方法。用于治疗风寒湿痹及痿证。
蒸汽灸是把艾叶或艾绒放在容器内用水煮沸,用蒸汽熏患处的一种治疗方法,可边煮边熏,也可煮开后倒入盆中再熏。适用于风寒湿痹。
温灸器灸是利用专门器具施灸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可以长时间连续给患者以舒适的温热刺激,使局部发热,有利于气血运行,使用方便,适用于风寒湿痹、胃痛腹胀等。
艾灸疗法的种类
瘢痕灸
瘢痕灸:用小艾炷直接安放在穴位上施灸,灸后局部皮肤被烧伤,产生无菌性化脓现象,故又称化脓灸。这种灸法常用于治疗哮喘、慢性肠胃病、肺痨、瘰疬、痞块、癫痫以及久治不愈的皮肤溃疡病。
无瘢痕灸
无瘢痕灸:无瘢痕灸是将艾炷直接安放在皮肤上灸治,但以不烧伤皮肤为度。适用于治疗哮喘、眩晕、慢性腹泻等一般性虚寒病轻证。
发疱灸
发疱灸:发疱灸是用艾炷在人体特定的穴位上施灸,使局部皮肤充血、潮红,甚至起疱如灸疮。适用于一般慢性虚寒疾病。
隔姜灸、隔蒜灸
隔姜灸、隔蒜灸:用蒜片或姜片作隔垫物的一种施灸方法。
隔盐灸
隔盐灸:用食盐填平脐窝(神阙)作隔垫物的一种施灸方法。
艾条灸
艾条温和灸:将艾条一端点燃,对准施灸部位,距皮肤约3~5厘米进行施灸。
回旋灸:将点燃的艾条悬于施灸部位距皮肤约3~5厘米处,平行往复回旋。
艾饼灸
熨灸:将艾绒平铺在腹部、穴位上或患处上面,然后覆盖几层棉布,用熨斗或热水袋在布上面温熨。
日光灸:将艾绒铺在患处或穴位上,在日光下曝晒,每次10~20分钟,为防止中暑可以借助聚光镜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