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制订个人及家庭健康计划
在日本,人们以社区为单位,每个月都上一次保健课,如果没有来听就必须补课,人家有保健意识,为自己和家人制订健康计划,不仅寿命长,而且离世的时候大多是自然死亡,微笑着离开这个世界。而我们就不同了,前半生辛苦度日赚钱,后半生痛苦挣扎买药。
一、漠视保健预防的中国人
在邻国日本,女性的平均寿命是87.6岁,堪称世界冠军。而我国的平均寿命却只有67.88岁,如果说劳苦大众没什么学问,不会保养,那知识分子总该有保健常识吧,但结果却大相径庭,我国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只有58.5岁。如果你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小学读6年,中学读6年,本科读4年,硕士读3年,博士读3年,进入社会后你已经三十多岁了,如此算来,你剩下的余热也就不多了。
为什么半个世纪前两个国家的国民平均寿命差不多,而经济发达后我们却照人家整整差了20岁,中国五千年的传统养生文化全让日本、欧美这些发达国家传承去了,我们国人自己反倒忽略了老祖宗留下来的思想精髓,像《黄帝内经》这样的经典巨制甚至很多国人闻所未闻。正如任继愈先生所说:“不能在说的时候总是说中华民族有五千年历史,而在做的时候却只有60年历史。”
在日本,人们以社区为单位,每个月都上一次保健课,如果没有来听就必须补课,人家有保健意识,为自己和家人制订健康计划,不仅寿命长,而且离世的时候大多是自然死亡,微笑着离开这个世界。而我们就不同了,前半生辛苦度日赚钱,后半生痛苦挣扎买药,50岁之前用命换钱,50岁之后用钱换命。正如很多人不知道除了健康状态与疾病状态之外,还有一个“亚健康状态”,很多人也不知道除了食物和药物之外,还有预防保健的“保健品”,更不要说为自己和家人制订健康计划了。
制订保健预防家庭健康计划,为各国带来的改变:
保健预防家庭健康计划带来的变化
美国:
1965~1975年,冠心病患病率下降40%,脑血管患病率下降50%;
1969~1978年,患心血管病死亡人数减少80万;
1978~1983年,胆固醇水平下降2%;血压水平下降4%;冠心病发病率下降16%。
芬兰:
1972~1977年,男性冠心病死亡率下降24%,女性冠心病死亡率下降51%;
1974~1979年,冠心病死亡率下降1.8%;
1972~1982年,男性心绞痛患病率下降2.3%;
1972~1977年,脑卒中发病率下降30%。
德国:
1984~1992年,心血管病死亡率下降8%。
不要等疾病来了再去做亡羊补牢的事,对于每个人的健康,也要秉着“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的原则,防微杜渐,改变我们的健康理念与生活习惯,是药三分毒,保健品在新世纪必将深入到千家万户,否则,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看似健康,实则连仪器也查不出你真实的健康状况,“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长此以往,最终成为恶疾。
至此,你可能会有疑问,如今电视、广播、报刊、网络……到处都是“灵丹妙药”,除了“本药包治百病,有起死回生之功效”它不敢宣传,剩下的它什么都敢喊。张三的药是补钙的,李四的药是补铁的……我们到底该听谁的?那些明星、大腕在电视上扭扭唱唱,产品便成了名牌,别管产品好坏,先混个脸熟。消费者总是这样,既然熟悉了,不买的话感情上说不过去,产品买了,我们也补了,但钱也没了。健康还不是钱的问题,关键是营养不均衡,一条腿长,一条腿短,我们如何跑步奔小康?物失衡则倾,人失衡则病,就在这一缺一补、一快一慢之间,为疾病埋下了隐患。
二、公共营养师,为个人与家人的生命保驾护航
如果我们将健康领域的学术知识粗略地划分为三大类:“医学知识、营养学知识与食品学知识”,那么,相关的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
医学、营养学与食品学
每一领域都有明确的产品定位:得病了就要求医问药,饥饿了就要采食果腹,而营养品既取代不了药品,也替代不了食品。
但消费者进入医院之前,“食品+营养品”可以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预防胜于治疗的效果。消费者进入医院之后,“药品+营养品”可以起到加速康复的功效、恢复体质的补充。似乎营养品谁都替代不了,但实际上谁都离不开营养品。
同样,如果将医学领域定位明确的法人实体称为“医院”,具有专业背景的自然人称为“医师”;
将食品学领域定位明确的法人实体称为“饭店”,具有专业背景的自然人称为“厨师”;
那么,在营养学领域定位明确的权威法人实体,则是为消费者提供健康计划、营养保健产品的各种健康生活馆,在营养学领域里具有专业背景的自然人,则是各级公共营养师等专业健康顾问。
我曾在北京的一处闹市区做过这样一个调查,一家业内非常知名的保健品公司的营养品专卖店就开在街边,我随机走访了10个人,问他们这家店是做什么的。能够正确回答的只有两个人,更有甚者说这家店是卖啤酒的。
其实,我们不要认为专卖店里的工作人员只是“推销员”,就留有:推销、宣传、功利、消费……的错误印象。对于“疾病预防”而言,除了健康体检中心外,很多知名健康品牌的专卖店也可以向消费者提供健康咨询、营养补充与干预的家庭健康计划。
随着中国营养健康行业的发展,知名健康品牌的专卖店内更多的是拥有专业知识背景的“公共营养师”,对于他们的第一印象应该是:知识、科学、理性与儒雅。他们中的优秀者将成为护佑我们家人健康的“家庭健康顾问”。
放眼目前我国医疗资源配置现状,一线城市三甲医院门前永远是人头攒动,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一方面,高水平的医生、设备绝大多数集中在大医院;另一方面,包括社区医院在内的各种小型医院,医疗水平有限,技术起点不高。这便导致了小医院没人去,大医院进不去的医疗服务现状。就算挤过千军万马,越过万水千山拥进了大医院,医生们因为业务繁忙,也无暇顾及,所以医院只能让我们得到暂时的健康,而绝非终身健康。
记得前几日带家人去北京一家知名的三甲医院就诊,医治心切便向大夫咨询了几个问题:
问:“大夫您好,这是我们拍的片子,前面泌尿科的医生说,好像是肾结石,您是专家,您给看看。”
答:“肯定是结石,碎石1200元,交钱去吧,你不交钱我怎么说呢,你交了钱我才能给你服务啊!去交钱吧!”一口气连说了四个“钱”,不愧是专家。
交钱后再问:“大夫,这种碎石技术的效果怎么样啊?”
答:“你问的问题只有上帝才知道!”噎死你没商量。
做完碎石后,大夫给开了些药,于是我不长记性又去问:“大夫,这些药的效果怎么样?”
答:“你可以不用!!!”提纲挈领、简明扼要,真是经典!
治了块结石,气出个肿瘤。一家大医院,一块小石头,总计3400元,不知道长的是结石还是宝玉。两天后,结石复发。
在发达国家,呵护一个家庭终生健康的不是医院,而是“私人家庭医生、私人健康顾问”,他们为每个家庭成员提供健康服务,制订健康计划,建议健康饮食,补充健康食品,掌握着每个人从生到死的健康状况。这些家庭健康顾问不仅有效地防止了疾病的发生,而且还节约了每个人的健康开支。
胆囊炎、胆石症、肾结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