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 探索
孙中山:“顾失败之惨酷,未有甚于此役者。”
1921年,由于北伐战争中的分歧,孙中山与陈炯明渐行渐远。对陈炯明而言,他仍然主张先定省宪,以后再逐步推进统一,虽然孙中山多次催促,但陈炯明不愿全力支援孙中山的北伐,这也使得两人的分歧越来越大。
1922年2月3日,孙中山决计取道湖南,但由于当时湖南以保境息民的名义公开拒绝北伐军借道,孙中山的入湘计划也不得不破产。
3月,孙中山撤销陈炯明粤军总司令、广东省长、内务总长的职位,虽然在5月任命陈炯明的部下叶举为粤桂边督办,但粤军仍不领情,并打着迎陈复职的旗号包围了广州。6月1日,孙中山率领两营警卫,从韶关返回被粤军重重包围的广州。6月12日,孙中山在记者招待会上,不点名地指责陈炯明“反对北伐”。面对孙中山的指责,陈炯明于两天后拘捕财政次长廖仲恺,双方的矛盾基本公开化。
永丰舰
1922年6月16日,陈炯明在广州叛变,炮轰总统府,孙中山因此避至永丰舰,并在舰上指挥平叛。8月9日,孙中山因力寡不敌,不得不离开永丰舰,前往上海。图为永丰舰,此舰后改名为中山舰以纪念孙中山。
6月15日深夜,粤军高级将领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发动军事政变,驱逐孙中山下台。6月16日凌晨,粤军围攻孙中山所在的总统府,孙中山被迫逃出总统府,宋庆龄主动留守,并指挥护卫军与粤军作战。由于叛军并非想致孙中山于死地,在开炮前已给孙中山透露了消息,孙中山得以脱险。之后,他登上永丰舰,并指挥海军与叛军作战。8月,孙中山抵达上海,他针对这次陈炯明的叛乱,在《致海外同志书》中叹道:“文率同志为民国而奋斗垂30年,中间出死人生,失败之数不可偻指,顾失败之惨酷未有甚于此役者。”
陈炯明的叛变,又让孙中山遭受了一次惨痛的失败。通过这次事件,孙中山深切认识到不能单独倚靠兵力,而要依靠党的力量。但此时国民党党员构成复杂,指导思想、政治纲领、组织纪律都存在严重缺陷。于是,1922年,孙中山又踏上了改组国民党的新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