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群僚卖友竟称兵,晋阳兴甲何名义?”
袁世凯死后,各派军阀相互博弈与较量,当时,大军阀有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和以冯国璋为首的直系,同时还存在着南方军阀和其他各路地方势力。
1917年5月,围绕着是否解散国会和对德宣战,大总统黎元洪与国务总理段祺瑞争持不下,史称府院之争。日本支持国务总理段祺瑞,英美等欧美国家支持大总统黎元洪。黎元洪将段祺瑞的总理职务免去,段祺瑞则下令让皖系控制的省份宣布独立。在这种形势下,黎元洪急召安徽督军张勋入京调停。
张勋(公元1854~1923年),字少轩,号松寿,谥号忠武,江西省奉新县人。张勋26岁参军,随部入广西参加中法战争,在镇南关大战中取得重大战功,被越级提拔。辛亥革命爆发时,张勋已官至江南提督。袁世凯任大总统后,张勋的部队改称武卫前军,但仍坚持效忠清室,禁止部卒剪掉发辫,因士兵头上都拖着一个大辫子,张勋又被时人称为辫帅。
1917年6月,张勋率领3000名辫子军入京。经过一番秘密策划,他于6月30日晚入清宫,召开御前会议,决定发动复辟,恢复大清帝国。
当日,张勋派兵占据火车站、邮电局等重要机关,同时派人奉劝黎元洪“奉还大政”。7月1日,张勋穿戴大清朝服,率领康有为等保皇党,拥戴12岁的溥仪登基。张勋向溥仪行跪拜礼,自称“奴才”。当天,他发布八道上谕,把民国六年改为宣统九年,易五色旗为龙旗,恢复清末官制,封官受爵。张勋则自封为议政大臣、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掌握军政大权。
复辟消息一经传出,全国舆论一致声讨,反对清帝复位。孙中山发表了讨逆宣言,革命党人激愤至极,纷纷准备起义讨伐。黎元洪逃入日本使馆避难,拒绝与复辟分子勾结。此时,段祺瑞见黎元洪已下台,便于7月3日在天津附近的马厂组成讨逆军,誓师讨伐张勋。段祺瑞以段芝贵指挥北洋陆军第八师和第十六混成旅为东路,沿京津铁路北进;以曹锟率北洋陆军第三师、第二十师为西路,沿京汉铁路北上。与此同时,讨逆军派人分头联络京奉铁路、津浦铁路有关部门,使其拒运徐州辫军和参与复辟的奉军冯德麟部入京,以孤立在京的张勋部队。4日,段芝贵率第八师由马厂出发,在廊坊与第十六混成旅会合后,向北京地区前进。由于力量过于悬殊,段祺瑞军很快攻入北京,张勋的辫子军一触即溃。7月12日,张勋仓皇逃入荷兰使馆,溥仪再次宣布退位。张勋复辟,共持续12天,一场闹剧就结束了。
溥仪
溥仪是清朝末代皇帝,他于1918年继承皇位,年号宣统,又称宣统皇帝,后于4年后退位。1912年,张勋拥护12岁的溥仪继位,史称张勋复辟。图为幼年时的溥仪。
冯国璋、段祺瑞
张勋复辟失败后,冯国璋代行总统职,段祺瑞也复出就任国务总理,并掌握了实权,北洋集团的利益分化愈发明显。图为冯国璋(右)和段祺瑞。
复辟失败后,复辟的重要参与者康有为曾作诗曰:“围城惨淡睹龙争,蝉嘇声中听炮声。诸帅射王敢传檄,群僚卖友竟称兵,晋阳兴甲何名义?张柬无谋召丧倾。信义云亡人道绝,龙祣收影涕沾缨。”指出了在复辟中段祺瑞、冯国璋、徐世昌都曾参与的事实,但由于他们始乱终弃,致使复辟失败。
张勋复辟的时间虽短,但却是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转折点。复辟失败后,段祺瑞复出,再任国务总理。皖系、直系两大军阀从此崛起,成为左右北京政局的两大势力,北洋集团的利益分化更加明显,北洋军的分裂在所难免。自张勋复辟后,民国的政治斗争逐渐演化为军力的博弈与较量,从此中国军阀混战不断。
掠影
3月,英国海军改造了巡洋艇,使其能够搭载常规起降的飞机,世界上的第一艘航空母舰就此诞生,宣告了海战大炮巨艇时代的终结。
11月,俄国革命军攻占了冬宫,成立了苏维埃政府,因当时是俄历10月,史称十月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