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文字没有古今,却有死活可道。”
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彻底的思想解放运动,几乎在各个领域都发生了一场深刻的革命,促进了民族的反思与觉醒。在新文化运动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是文学革命,即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而在这个过程中,胡适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胡适
胡适是近代著名学者,他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等诸多领域均有造诣。在新文化运动中,胡适以提倡文学革命而著称,是中国现代自由主义的先驱。
胡适(公元1891~1962年),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胡适受过9年私塾教育,有一定的古文基础。早年在上海的梅溪学堂、澄衷学堂求学,开始接触了西方的新学说,受梁启超、严复影响较大。1906年,胡适考入中国公学,1910年赴美国康乃尔大学留学,先读农科,后改读文科,1914年又考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哲学,师从于约翰·杜威。1917年他通过哥伦比亚大学博士论文考试,同年夏回国。
摄影记者在采访
民国初年,一些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了一次革新运动,即新文化运动。随着运动的开展,中国的新闻行业也逐渐兴盛,例如上海就出版了大量杂志。图为民国初年正在进行采访的上海摄影记者。
胡适极力主张使用白话文,对于白话,他也有着自己的看法:一、白话的“白”是戏台上“说白”的白,是俗语“土白”的白,故白话即是俗话。二、白话的“白”是“清白”的白,是“明白”的白,白话但须要“明白如话”,不妨夹几个文言的字眼。三、白话的“白”是“黑白”的白,白话便是干干净净没有堆砌涂饰的话,也不妨夹入几个明白易晓的文言字眼。
1920年,胡适的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出版,这是他亲自参加白话文在诗歌创作方面的尝试,也是五四时期最早问世的一部新诗集。此后,他用白话创作独幕剧《终身大事》,确立了现代话剧的新形式。他的小说《一个问题》开启了中国现代小说的第一个流派——问题小说。
“文字没有古今,却有死活可道。”一语点破了胡适对新文学和白话文的看法。他发表的一系列文学见解与理论,在当时中国文坛及思想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从此,新诗、白话小说、白话散文也相继涌现,白话文从此在形式上树立了语言正统,上层垄断的文化也开始向大众文化转型。
掠影
2月21日,德军炮轰法国的凡尔登要塞,在这场长达10个月的战役中,法国和德国参战兵力众多,伤亡惨重,甚至有“绞肉机”、“地狱”之称,最终以德军进攻失败告终。
9月15日,英国首次在索姆河畔的费莱尔-库尔杰来提战场上使用坦克,并以此摧毁了德军的军事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