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染1
※原文
子墨子言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
非独染丝然也,国亦有染。舜染于许由2、伯阳3,禹染于皋陶4、伯益5,汤染于伊尹6、仲虺7,武王8染于太公9、周公。此四王者所染当,故王天下,立为天下,功名蔽天地。举天下之仁义显人,必称此四王者。
夏桀染于干辛、推哆,殷纣染于崇侯、恶来,厉王染于厉公长父、荣夷终,幽王染于傅公夷、蔡公穀。此四王者,所染不当,故国残身死,为天下僇10。举天下不义辱人,必称此四王者。
※注释
1 所染:本篇以染丝比喻君王择亲取士必须慎重。2 许由:传说中唐尧时代的隐士。3 伯阳:传说舜七友之一。4 皋陶:传说中东夷族首领,虞舜时任掌管刑法的官。5 伯益:传说中畜物和狩猎行家,曾助禹治水。6 伊尹:商汤大臣,助汤灭夏建国。7 仲虺(huǐ):汤时大臣。8 武王:周文王之子。9 太公:姜尚,佐武王伐纣而封于齐。10 僇:同“戮”,杀戮。
※译文
墨子看到染丝而感叹说:“洁白的丝放进青色的染料中,就会变成青色,放入黄色的染料中,就变成黄色。放进去的染料不同,染出的丝的颜色也跟着变化,放进去五种不同的染料,就一定会出现五种不同的颜色了。所以对于染这件事不能不谨慎啊!”
不单单染丝是这样,国君也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舜受到许由、伯阳的影响,禹受到皋陶、伯益的影响,汤受到伊尹、仲虺的影响,武王受到太公、周公的影响,这四位君王受到的影响正确得当,因此能称王于天下,被立为天子,功盖四方,名扬天下。要列举天下仁义、显达的人,一定会举出这四个帝王。
夏桀受到干辛、推哆的熏染,殷纣受到崇侯、恶来的熏染,周厉王受到厉公长父、荣夷终的熏染,周幽王受到傅公夷、蔡公穀的熏染。这四个帝王所受到的熏染不当,因此国破身亡,被天下人羞辱。要列举天下不义、蒙受耻辱的人,一定会举出这四个帝王。
※原文
齐桓染于管仲、鲍叔,晋文染于舅犯1、高偃2,楚庄染于孙叔、沈尹,吴阖闾染于伍员3、文义,越勾践染于范蠡、大夫种4。此五君者所染当,故霸诸侯,功名传于后世。
范吉射5染于长柳朔、王胜,中行寅6染于藉秦、高强,吴夫差染于王孙雒、太宰嚭,知伯摇7染于智国、张武,中山尚8染于魏义、偃长,宋康9染于唐鞅、佃不礼。此六君者所染不当,故国家残亡,身为刑戮,宗庙破灭,绝无后类10,君臣离散,民人流亡。举天下之贪暴苛扰者,必称此六君也。
※注释
1 舅犯:即狐偃,辅晋文公夺取政权。2 高偃:晋大夫部偃。3 伍员:即伍子胥,春秋时吴国大夫。4 大夫种:即文子禽,越国大夫。5 范吉射:春秋末年晋卿范献子士鞅之子。6 中行寅:春秋末年晋卿中行穆子之子,内讧中败于赵简子。7 知伯摇:又称智伯。春秋末年晋为六卿专权,知伯一度势力最盛,后为韩、赵、魏三家所灭。8 中山尚:战国时中山国君,亡于魏。9 宋康:即宋王偃,为齐泯王所灭。10 绝无后类:断子绝孙。
※译文
齐桓公受到管仲、鲍叔牙的影响,晋文公受到狐偃、郭偃的影响,楚庄王受到孙叔敖、沈尹茎的影响,吴王阖闾受到伍子胥、文义的影响,越王勾践受到范蠡、文子禽的影响。这五位君主因为受到的影响得当,所以能称霸诸侯,功名流传到后代。
范吉射受到长柳朔、王胜的影响,中行寅受到籍秦、高强的影响,吴王夫差受到王孙雒、太宰嚭的影响,智伯摇受到智国、张武的影响,中山尚受到魏义、偃长的影响,宋康王受到唐鞅、佃不礼的影响。这六位君主因为所受的影响不得当,所以国破家亡,身遭杀戮,宗庙毁灭,子孙灭绝,君臣离散,百姓逃亡。要列举天下贪婪残暴、苛刻扰民的人,一定会举出这六个君主。
※原文
凡君之所以安者何也?以其行理也。行理性于染当。故善为君者,劳于论人,而佚1于治官。不能为君者,伤形费神,愁心劳意,然国逾危,身逾辱。此六君者,非不重其国爱其身也,以不知要故也。不知要者,所染不当也。
非独国有染也,士亦有染。其友皆好仁义,淳谨畏令,则家日益,身日安,名日荣,处官得其理矣,则段干木、禽子、傅说之徒是也。其友皆好矜奋,创作比周2,则家日损,身日危,名日辱,处官失其理矣,则子西、易牙、竖刀之徒是也。《诗》曰“必择所堪3,必谨所堪”者,此之谓也。
※注释
1 佚:同“逸”,安逸。2 创作比周:兴风作浪乱结私党。3 堪:当读为“湛”,浸染之意。
※译文
国君能够稳定地统治一个国家,是什么原因呢?是由于他的举措合乎道理。举措合乎道理是由于所受的影响得当。所以,会做国君的,主要精力用于选拔使用干部,而对官中政事轻松处理。而不善于做国君的人,则劳神伤身,心烦意乱,然而国家却更危险,自己更受屈辱。这六位国君,并非不重视他们的国家、爱惜他们的身体,而是因为他们不懂得治国要领的缘故。不知道治国要领,是因为所受到的影响不得当。
不仅国君有受影响的情况,士人也是这样。一个人,如果他的朋友都爱好仁义,都淳朴谨慎,畏惧法令,那么他的家族就会一天天富裕,身体也日益安康,名声也一天天光耀,居官治政也就合乎正道了,如段干木、禽子、傅说等人就是这样。一个人所交的朋友如果都喜欢夸耀,兴风作浪,结党营私,那么他的家族就日益受损,自身也日益危险,名声也日益受辱没,居官从政失去正道,如子西、易牙、竖刀等人就是这样。《诗经》上说:“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染料”,谨慎地选择染料,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解读
本篇主要是通过大量的例子来说明环境的重要性,一个人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本篇一开头就用染丝做比喻,丝用什么染料染,就会被染成什么颜色。紧接着通过仁义的君主与不义的君主之间的比较,来说明天子、诸侯、大夫、士人在选择自己的朋友和亲信时,一定要谨慎,选对了朋友和亲信,并能从他们身上获得良好的、积极的影响,这对个人的成长十分有利。而影响的好坏不同,则直接关系着事业的成败、国家的兴亡,因此国君对此要十分谨慎。
墨子这篇文章旨在说明一个国家的建设,最重要的是贤才,怎样才可以得到贤才呢?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交友之道,交到好的朋友你将受益终身,而坏的朋友则使你遗憾终身。
诗曰:“必择所堪。”必谨所堪者,此之谓也。这也说明一个人只有交到好的朋友,得到好的影响,他的前景才是美好的。这也说明人所处的环境的重要性。
※事例一
“必择所堪”,也就是说环境的重要性,一个国君如果能得到贤才,并从他们那里学习治理国家之道,那么他的国家就能富强。现在我们来看看刘邦是怎样联合众诸侯攻打秦国的。
刘邦与郦食其
刘邦到了高阳的住处,派人召郦食其来见。郦食其到了,进去拜见刘邦。这时刘邦正叉开两腿坐在床上,让两个女子帮他洗脚,他便这样地接见了郦食其。郦食其见状,只是拱手高举行相见礼而不跪拜,说道:“您是想要我协助秦朝攻打诸侯国呢,还是想要我率领各路诸侯击败秦朝呢?”
刘邦骂道:“没见识的儒生!天下的人共同受秦朝暴政苦累已很久了,所以各国相继起兵攻秦,怎么说是协助秦朝攻打诸侯呢!”郦食其说:“您若是真想聚集天下群雄、联合正义军队去讨伐暴虐无道的秦王朝,就不该如此傲慢无礼地接见年长的人!”
刘邦于是停止洗脚,起身整理好衣服,请郦食其在尊客席上就座,并向他道歉。郦食其便向他谈起了六国合纵连横的史事。刘邦很高兴,请郦食其吃饭,并问道:“计策将如何制定啊?”郦食其说:“您从一群乌合之众中起事,收拢了一些散兵游勇,部众还不足一万人,想靠此径自去攻打强大的秦朝,这叫作用手去掏虎口!陈留是天下的要冲,四通八达的枢纽地区,现在该城中又贮存有许多粮食,而我恰与陈留县令交情不错,请您让我出使陈留,劝他向您投降;假如他不听从劝告,您就领兵攻城,我做内应。”刘邦于是派郦食其动身,自己率军跟随在后。最后陈留降服了,刘邦便封郦食其为广野君。郦食其对其弟郦商说了这些事。当时郦商就召集青年,共四千人,前来归附刘邦,刘邦任用郦商为将军,命他率领陈留的部队相随。郦食其则常常作为说客,出使各诸侯国。
※事例二
众所周知,唐太宗时期被称为“开元盛世”,但此时有一个人却不得不提,那就是魏徵。魏徵去世后,唐太宗称自己少了一面镜子。
唐太宗与魏徵
魏徵在历史上有“万世流芳一谏臣”之称。据史书记载:长乐公主是皇后的女儿,在她即将出嫁时,唐太宗下令给她的馈赠是永嘉公主的两倍。魏徵知道后,向太宗进谏说:“从前汉明帝欲封皇子,说他自己的儿子怎能与先帝的儿子相比,于是下令依楚、淮阳的一半来封。现在馈送给永嘉公主的是长乐公主的两倍,难道不是与汉明帝的做法相差得太远了吗?”皇上同意他的话,进入内宫告诉皇后。皇后感叹说:“我多次听到陛下称赞魏徵,不知道为什么,今日看他引礼义来抑制人主的私情,才明白他是社稷之臣!我与陛下结发做夫妻,曲承恩惠礼遇,每次说话还必须查看皇上的脸色,不敢轻易冒犯您的威严;他以人臣的身份,竟敢如此直言,陛下不可不听从。”
有一次,皇上罢朝下来,大怒说:“我一定要杀掉这个田舍汉!”皇后问是谁,皇上说:“魏徵多次在朝廷上侮辱我。”皇后退去,穿戴朝服站在宫廷,皇上惊讶地问她何故,皇后说:“我听说主明然后臣直,如今魏徵正直,是因陛下贤明啊!我怎敢不向皇上恭贺呢?”皇上这才转怒为喜。
后来,魏徵卧病在家,太宗派遣使者看望他的病情,并且赠送他药材,探问的人络绎不绝。皇上遣中郎将李安俨住在他的家里,把他的一举一动都向皇上报告。皇上又和太子一同到他的家里,并表示要把衡山公主嫁给他的儿子叔玉。魏徵死后,皇上命令九品以上的官吏都要参加丧礼,并且赠送葆幢鼓吹,陪葬在昭陵。魏徵的妻子说:“魏徵一生都非常节俭朴素,现在用一品官的礼仪来埋葬,不符合死者的原意。”于是全都辞谢不肯接受。皇上追念魏徵不已,常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徵死了,我丧失了一面镜子!”
这也许就是唐太宗时期被称为“开元盛世”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