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谋攻篇
原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轒辒,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故曰: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译文
孙子说:大凡用兵作战,以能使敌人举国降服为上策,而击破敌国就略逊一筹;以能使敌人全军完整地降服为上策,而击溃敌人的军队就略逊一筹;以能使敌人全旅完整地降服为上策,而打垮敌人之旅就略逊一筹;以能使敌人全部士卒降服为上策,而用武力打垮他们就略逊一筹;以能使敌人全军降服为上策,而用武力击溃他们就略逊一筹。所以百战百胜,并不就是最高明的,不经交战而能使敌人屈服,这才算是最高明的。
所以,用兵的上策是用谋略战胜敌人;其次,是用外交手段取胜;再次,就是直接与敌人交战,击败敌人的军队取胜;下下策就是攻打敌人的城池。选择攻城的做法应该是迫不得已而为之。因为制造攻城的大盾和四轮大车,准备攻城的器械,需要数个月才能完成,而构筑用于攻城的土山,又要花费几个月才能完工。如果主将难以克制愤怒与焦躁的情绪,像驱使蚂蚁一样驱使士卒一个接一个地爬梯攻城,结果导致士卒损失了三分之一,而城池却未能攻克,这就是攻城带来的灾难啊!
所以,善于用兵的人,使敌人屈服而不依靠交战;攻占敌人的城池而不依靠强攻;毁灭敌人的国家而不依靠和敌人久战。一定要用全胜的战略争胜于天下,所以,自己的军队没有疲惫受挫,而又可以取得圆满而全面的胜利,这就是以谋略胜敌的方法。
因此,用兵的原则是,拥有十倍于敌人的兵力就包围敌人;拥有五倍于敌人的兵力就进攻敌人;拥有两倍于敌人的兵力就设法使敌人分散;兵力与敌人相等就要努力抗击敌人;兵力少于敌人就要撤退;兵力弱于敌人就要避免正面决战。所以,弱小的军队如果一直坚守硬拼,就势必为强大的敌人所俘虏。
将帅是国君的助手,如果辅助周密,国家就一定强盛,辅助有疏漏,国家就一定衰弱。
国君危害军事行动的情况有三种:不了解军队不能前进而强迫军队前进,不了解军队不能后退而强迫军队后退,这就是所说的束缚军队的行为;不了解军队的内部事务,而去干预军队的行政,就会使将士产生迷惑;不懂得作战的灵活与权变,而去干涉军队的指挥,就会使将士产生疑虑。军队既迷惑又心存疑虑,那么,诸侯列国乘机进犯的灾难也就随之降临了。这叫作自乱其军,自取灭亡。
所以,预知胜利的情况有五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打或不可以打的,能够胜利;了解多兵和少兵的不同作战方法的,能够胜利;全军上下同心同德的,能够胜利;对敌来犯早有准备的,能够胜利;将帅有才能而国君不加掣肘的,能够胜利。上面这五种,就是预知胜利的方法。
所以说,既了解敌人,又了解自己,每次作战都不会有危险;不了解敌人的情况,只了解自己的情况,那么,会胜负各半;既不了解敌人的情况,又不了解自己的情况,那么,每次用兵都必定失败。
评论与点评
本篇论述用计谋征服敌人的问题。孙武认为“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善中之善者”,“全国”“全军”“全旅”“全卒”“全伍”地强迫敌人屈服投降是最理想的作战方案,“破国”“破军”“破旅”“破卒”“破伍”地用武力击破敌人则次一等,是“非善之善者”。
怎样才能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呢?孙武认为上策是“伐谋”,其次是“伐交”,再次是“伐兵”,即主张通过政治攻势、外交手段和武装力量来征服敌人。在与敌人作战斗争时,如果敌强我弱,应该集中优势兵力战胜敌人,做到“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即有十倍于敌的兵力就包围敌人,有五倍于敌的兵力就进攻敌人,有一倍于敌的兵力就设法分散敌人,和敌人的兵力相等就要善于战胜敌人,比敌人的兵力少就要善于退却,战斗力不如敌人时就要避免与敌人作战,不能强拼硬打。孙武在此篇中提出了“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思想,认为谋略必须建立在了解敌我双方情况的基础上。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军事谋略的阐释与应用
孙子在这里提出了全胜论的战略思想——“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是战争的最高境界。打仗不是最终的目的,发动战争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安国、保民,当然这是对正义的战争来讲的;对于非正义的战争或者侵略战争来讲,其目的是为了掠夺别国的资财以满足本国的需要;对于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发生的战争来讲,则是为获取某种政治利益或者基本的生存权利。但无论哪一种性质的战争、无论哪一种形式的战争都必然要以牺牲财物与付出生命为代价,即使百战百胜,这些牺牲也终究不可避免。孙子正是深刻体会到了这一点,才提出了“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的主张。他认为大至敌国、敌军,小至敌之卒、伍,都能不战而使其屈服。历代战争中许多谋臣良将,都是将主要的心力放在战场之外,主张以谋略取胜,将武力威胁与政策攻心相结合,或施之以恩惠,或晓之以大义,或说以利害,或以敌制敌,或大张声威,或大军压境,或断其归路,或绝其粮草,这些都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光辉战例。
东汉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曹操统率大军攻击刘备布设在汉水的营寨。刘备手下将领赵云领兵退守汉水西岸,与曹军对峙扎营,两军相距很近,军师诸葛亮见汉水上游有一片土山,可以埋伏千余人,便令赵云带兵到山上埋伏,听令擂鼓放炮,但不许出战。当夜,诸葛亮见曹营灯熄,立即燃放号炮。赵云即令部众在山上擂鼓、放炮。曹军以为敌军前来劫寨,急忙披挂出阵,却不见人马踪迹。曹军回营休息不久,又听炮声连天,鼓角齐鸣,杀声震天,曹兵彻夜不安。一连三夜如此,曹操惊疑不定,只好拔寨退兵30里。诸葛亮面临大敌,不向曹军发一兵一卒,采取扰敌、惑敌、疲敌之计,“不战而屈人之兵”,让曹操退兵30里,真可谓神机妙算。
唐代宗时期,叛臣仆固怀恩联络上蕃、回纥、党项、羌等少数民族率军30万包围泾阳。当时泾阳守将郭子仪只有精兵1万,情况万分危急。其中回纥人的立场事关战争全局。郭子仪临危不惧,利用回纥曾与唐朝一起平叛安史之乱、帮助唐朝收复两京的友谊,决心亲自去回纥营中劝说其守领。郭子仪只带十几个骑兵去见回纥首领,由于郭子仪在回纥人中享有一定威望,再加上郭子仪对回纥首领晓之以大义,回纥首领回心转意,遂令士兵放下武器,双方以礼相待、和睦如初。
叛臣联军30万,而郭子仪只有精兵1万,如果两军交战,无异于以卵击石,必败无疑。但是郭子仪毕竟是驰骋疆场多年的大将,他深知此时只有以“不战而屈人之兵”方能解围,这几乎是唯一的出路。因此他从唐朝与回纥的旧情入手,分化瓦解了叛臣仆固怀恩联军,最终得以解围。
以上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两个较为典型的案例,历史上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商战谋略的阐释与应用
商业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智力的竞争、经济实力的竞争,而不是靠拼价格、拼成本取胜的恶性竞争。因此,要想取得竞争的胜利,就要提高企业的管理智慧,增强企业的经济实力,这才是企业最高的战略目标。许多企业还常常利用广告效应,为产品制造一种声势,赋予商品一种商业以外的意义,从而使商品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消费者认同,顺利打入市场。
白兰地公司是法国著名的酒业公司,它们生产的白兰地虽然在国内享有盛誉、畅销不衰,但在美国却一直难以打开销路。公司为此曾制定了许多销售计划,可是收效甚微。后来有人献计,提出利用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67岁生日之际,来个锦上添花——向总统赠送礼品酒。公司决定淡化白兰地的销售色彩,转而透过媒体向美国人宣扬两国的传统友谊,让白兰地以友好使者的身份进入美国。为引起两国国民的注意,公司决定先把礼品白兰地由专机送往美国,再由身着法国传统服饰的法国青年带着礼品进入白宫,然后在白宫的大草坪上举行隆重的赠酒仪式。消息传开,立刻成了热门话题,人们都争相一睹这名贵礼品的风采。艾森豪威尔生日这天,在众人热烈的期待下,两桶窖藏六十七年的白兰地酒终于亮相,人们欢声一片,赞不绝口,几乎把总统的生日宴会变成了白兰地的展示会。通过这一举动,争购法国白兰地的热潮在美国骤然掀起,法国的白兰地终于昂首阔步进入美国市场。
白兰地轻轻松松进入美国市场,而且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回过头来分析一下,白兰地公司既没有耗费巨资在美国投入大量的广告宣传,也没有压低白兰地的身价降价销售,而是巧妙地利用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生日之际,向其赠送饱含情谊的白兰地礼品酒,从而借机一举打开了美国市场。这真是商战中“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典范。
从政谋略的阐释与应用
政治斗争的残酷性似乎一点也不亚于刀光剑影的军事战争,但是有时它也会表现得比较缓和。真正的权谋高手面对政治对手,不是通过激烈的政治争斗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而是在举手投足的不经意间就降服了对手。
武则天当政时,徐敬业勾结朝廷势力发动叛乱,武则天全力镇压。平叛胜利后,她在宫中宴请功臣。三天后,她在洛阳宫乾元殿又召集了一次群臣集会。不过这次没有歌舞、酒宴,只有紧张得令人窒息的气氛。
武则天先是对自己粉饰一番,然后对群臣厉声说道:“众卿,你们中间有的是先朝老臣,有的是将门之后,还有的是握有兵权的宿将。可是你们有超过裴炎的吗?有超过徐敬业的吗?有超过程务挺的吗?这三人,都是颇有声望的,但他们不利于朕,与朕为敌,朕都能杀掉他们。如果你们有异图,比他们更厉害,就请早点动手,不然的话,就应该洗心革面,安分守己,免得身败名裂,贻笑天下!”
这番话字字千钧,铿锵有力,众臣们听后个个浑身颤抖,冷汗淋漓。一起跪地叩首,表示愿意拼死效忠于她。集会完毕,武则天又让大臣们排着队前往朝堂。朝堂上正悬挂着徐敬业、裴炎、程务挺三人的首级。
武则天用不着对她的那些大臣们施以严刑酷法,那三颗首级就足够令他们服服帖帖了。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军事谋略的阐释与应用
两军交战不仅仅是双方士兵战斗力的较量,更重要的还是两军首领智谋的较量。智慧高明的一方常常会出奇制胜,令敌人措手不及。孙子在这里提出的“上兵伐谋”的思想便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通过战争让敌人屈服有“智胜”和“力胜”两种方式。“智胜”对方,我方付出的代价不大,有助于保存实力;“力胜”,会使我方付出较大的代价,而且还有可能两败俱伤、损失惨重。所以能智取对方为上策,力胜对方只能勉强为其次。
中国历史上历代明智的军事家、政治家都主张先“伐谋”、次“伐交”,最后才主张“伐兵”。鲁僖公三十三年(公元前627年)春,秦国派军队偷袭郑国。恰逢一位名叫弦高的郑国商人前往东周去贩牛,走到滑邑(今河南偃师东南)时遇到了秦军。弦高虽是商人,但很爱国,他断定秦军这次是要袭击郑国,于是当机立断,一面悄悄派人星夜赶回郑国报信,一面准备牛皮牛肉,冒充郑国使者去慰劳秦军。弦高对秦将孟明视说,郑国国君听说秦军光临郑国,愿意为秦军效劳,特派他们前来慰问。秦军见到郑国送来了牛皮、牛肉慰问他们,心中以为郑国得知了他们的偷袭意图,没敢轻举妄动。而此时,郑穆公已经得到了秦国入侵的消息,做好了迎战准备。秦将孟明视得知郑国的情况后,料定此次孤军攻打郑国,势难取胜,于是,秦军取消了攻打郑国的计划,顺便消灭了附近的一个小国,回国交差。
例子中的商人弦高,既不是一名大将,也不是一位谋臣,但是他有勇有谋,颇具军事家和政治家的眼光。如果不是凭借他的这点谋略,那么秦、郑之间肯定会发生一场激战。到那时,双方损失惨重不说,郑国仓促迎战,还可能会有亡国的危险。由此可见,谋略在战争中所起的作用非同一般。
虽然“伐谋”重要,但是在“伐谋”不能的情况下,也可以运用“伐交”解围。公元219年10月,陆浑(今河南嵩县东北)之地的人孙狼造反作乱,杀死了县主簿,南下投奔关羽,关羽接纳了孙狼并授予其官印,让其在许都一带与自己遥相呼应。这样一来,他们各自都扩大了自己的势力。他们势力的扩大让曹操深感不安,于是准备迁移许都,抗击关羽。司马懿等人劝曹操不宜轻举妄动。他们为曹操献计说,刘备和孙权从表面看关系密切,实际上并不融洽,关羽的势力大了,孙权必不情愿。所以可派人劝孙权威胁关羽的后方,然后答应把江南封给他。曹操听后认为此计可行,于是派人说服了孙权,最后解除了自己的心头之患。
曹操在自己的势力受到威胁后,准备付之军事行动,但司马懿等人却利用孙刘之间的微妙关系钻了空子,劝说曹操以外交手段解除自己的心头大患。这是“伐交”的胜利。
商战谋略的阐释与应用
商场就是战场,商战既是经济实力的对抗,更是智慧的较量。因此,孙子的伐谋思想在市场竞争中同样十分重要。通过“伐谋”而获得成功,以计谋而战胜对手,既保存了实力,又能占领市场,这才是上策。
西方国家企业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简直就是“你死我活”的拼杀,尤其对于商业同行来讲,更是如冤家一般,经常剑拔弩张。针对这一情况,美国纽约的梅瑞公司为协调自己与同行的关系,曾别出心裁地开设了一间“咨询服务亭”。它的宗旨是:顾客如果在本公司买不到称心如意的商品,咨询服务亭负责指引顾客到有此类商品的公司去购买。表面上看起来,这简直就是把自己的顾客推向了竞争对手一边,实际上“咨询服务亭”开设后,不仅没有把顾客“赶走”,反而吸引了更多的人前来。还有些人是专程到梅瑞公司来咨询相关商品信息的,他们虽然没有马上购买公司的商品,但却成了公司的潜在客户。同行们都对梅瑞公司的这一做法表示敬意,并且都乐于同梅瑞公司交换“情报”。如此一来,梅瑞公司的名气也就越来越大,当然生意也出奇地好。
梅瑞公司面对众多的竞争对手,并没有大打价格战,与对手拼个“你死我活”,而是采取“伐交”的方式,把顾客巧妙地“推”到竞争对手一边。这样“反弹琵琶”反而赢得了更多的生意。
从政谋略的阐释与应用
国家要想发展、富强、获得威望,不是靠武力来获得的,而是靠富国强兵的政策和开明的外交策略所换取的。
明洪武初年,朱元璋依据当时国家的实际情况,对周边国家制定了睦邻友好的外交政策。他主张:敌不扰我,我不侵敌。不仅如此,他还积极主动地着手恢复同周边诸国的友好关系,往周边各国派出外交使节,甚至还想办法与地中海沿岸的国家取得联系。
由于朱元璋积极主动地开展了睦邻友好的外交政策,当时明朝的对外关系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不少国家前来通好,贡献宝物,而在这一系列外交活动中,大明王朝始终以“宗主国”自居,视邻国为附属国,其中一些国家还向明朝称臣朝贡。同时,不少国家也派子弟到明朝求学,他们对于中外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而大明王朝在这些对外交往中也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开国皇帝之一,他出身低微,但却懂得“马上打天下,下马治天下”的道理。他在建立了统一的大明王朝之后,没有像秦始皇那样不知满足地穷兵黩武,而是运用一些外交策略使周边国家臣服,收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军事谋略的阐释与应用
俗话说:“杀敌三千,自伤八百。”所以,战争双方如果进行正面交锋,就不可避免会有不同程度的伤亡。军队的指挥者应当站在求全胜的高度,充分发挥军事谋略的作用,创造和利用有利的战机、合理地部署兵力、巧妙地运用战术,以智慧取胜而非以武力与敌人硬拼。这才是最佳的作战方式。
东晋十六国时期,后赵皇帝石勒为了拓展疆土,派大将郭敬率军南下,进占樊城(今湖北襄樊市),与驻守襄阳的东晋军队周抚所部对峙。不久,石勒又派人给郭敬送信,指示他要约束队伍,不要大张声势,先给东晋造成后赵进占樊城,兵力薄弱的错觉。石勒还说,如果东晋派人来刺探情报,可以告诉对方,驻守樊城的只是赵军的先头部队,再过七八天大军将至,到那时晋军连逃跑的机会都没有了。郭敬对石勒的意图心领神会,但是却没有遵照石勒的意图执行命令,而是更加技高一筹。他每天都派士卒把战马赶到汉水边洗浴,夜以继日,周而复始,让襄阳城中的东晋士卒看得清清楚楚。东晋士卒看到这一情况,连忙报告给襄阳守将周抚,周抚以为后赵大军已经赶到,慌忙撤离襄阳,退守武昌。
郭敬兵不血刃,顺利地进驻了襄阳城。其实他本可以遵照石勒的命令,等后赵大军一到,再与东晋守将周抚决一死战,这样当然能取得战争的胜利。但是大将郭敬却巧用计谋,在后赵大军未到之前,就令襄阳守将周抚弃城而逃。他能战而未战,做到了“屈人之兵”,未攻破城池之前,先攻破了敌人的心理防线,不愧为兵家所谓的“善用兵者”。
商战谋略的阐释与应用
“不战而屈人之兵”不仅是兵法中的重要谋略,也是商战中的重要信条。商业的竞争既可以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占领市场,击败对手,也可以利用对手的弱点,巧施计谋,以智取胜。
希尔顿是世界著名的大饭店,他的创始人希尔顿先生曾是一名军人,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大战结束后,退伍回家的希尔顿在得克萨斯州寻求发财的机会,最后买下了莫希利旅店,从此翻开了希尔顿王国辉煌的第一页。创业之初,资金匮乏、举步维艰。特别是在修建达拉斯希尔顿饭店时,建筑费竟然需要100万美元,希尔顿一筹莫展,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最后他灵机一动找到了卖地皮给他的房地产商人杜德,告诉他说:“如果饭店停工,附近的地价将大大下跌,假如我告诉别人饭店停工是因为位置不好而将另选新址,那你的地皮就卖不了好价钱了。”杜德仔细一想,果然如此,他当然不会让自己陷入这般困境,于是同意帮助希尔顿将他的饭店盖好,然后再由他分期付款买下。
希尔顿在进退两难之际,巧妙地运用商战谋略,最终说服了地产商杜德乖乖地接受他的要求,帮助他建好了饭店。希尔顿此举并未花费太大的代价,而是稍费口舌,“不战而屈人之兵”,就如愿地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从政谋略的阐释与应用
政治与军事总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所以一些优秀的军事理论用在政治上同样也是适合的。政治上善于降服对手的政客,同样也能“屈人之兵而非战”。
“安史之乱”时期,唐朝大将李光弼驻军河阳,叛将史思明驻军河清。两军对峙,相持很久。
史思明一心想要截断李光弼的粮道,李光弼率军前去防备。有一天傍晚,李光弼要回河阳,只给部将雍希颢1000名士兵守卫野水渡粮道。临行前吩咐雍希颢诸将领说:“史思明知我回河阳,一定会派李日越等人来袭击我。你们要坚守阵地,但不要与之交战,如果他投降,就和他一同来见我。”
诸将领听了李光弼这一番话,都暗暗发笑,认为李日越不会这么轻易就投降。
而史思明听说了李光弼出城的消息,高兴而又坚决地对李日越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李光弼擅长依靠城池作战,现在却出城而去,优势尽去,你速率五百铁骑连夜攻取野水渡,如捉不到李光弼,就不要回来见我!”
李日越听命连忙率兵赶往野水渡,却从一个当地人口中得知李光弼有事连夜回河阳了。他十分失望,耳边响起了史思明斩钉截铁的那些话,捉不到李光弼就别想活着回去!
他越想越感到恐惧,认为自己只有死路一条了。可是转念一想,与其回去领死,不如自寻生路,于是他向雍希颢请求投降,雍希颢高兴地带他一同去见李光弼,李光弼非常高兴地对他委以重任。高廷晖听说李日越投降了,跟着他也归顺了朝廷。
李光弼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善用兵者。他十分了解对手的心理,又顺势利用了对方的弱点,结果不费一兵一卒,就收服了史思明手下的两员大将。
用兵之法,十则围之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军事谋略的阐释与应用
战争中,要根据敌我双方力量的强弱而采取不同的战术,认真审视、分析敌人的强弱,量力用兵,以争取最大的胜利从而避免自己遭受损失,这样无论战与不战都会使战争形势的发展有利于我方。孙子一方面主张在具有优势兵力的条件下,应该采用进攻策略,集中优势兵力,以众击寡,并依靠灵活的指挥和巧妙的兵力部署来达到目的。另一方面,他反对以弱小的军队迎战实力强大的敌人,而要避其锋芒,保存实力。总之,无论对待敌人还是自己,都要审时度势,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战术,不要盲目迎战,否则将会给军队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公元356年,燕慕容恪率军追龛至广固城下,龛闭门固守,慕容恪见状并没有急于攻城,而是整日按兵不动,诸将都感到莫名其妙,纷纷请求速攻,慕容恪却对诸将说:用兵打仗不要执着于一种打法,有时要缓行,有时要急攻。如果敌我双方势均力敌,且敌人有强大的外援,这时就要速战速决,避免腹背受敌;如果我方兵力强大,敌人兵力虚弱且没有外援,就不如坐守围困敌人,使其坐以待毙,这就是兵法上所说的“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如果按照通常的作战方法,急于围攻,料想用不了一个月时间就可以攻破城池,但是那样势必要发生一场恶战,我方士卒也将难免伤亡。所以围困敌人能取胜时,就不要急于去攻打它。向诸将说明了这个道理,慕容恪命全军固垒屯田,不久广固城内粮草断绝,龛出城投降,慕容恪不费一兵一卒,拿下了广固城。
这是自己的兵力远远胜过敌人的兵力时,要围而不攻。如果自己的兵力远不如敌人,仍然坚持迎战,就难免会成为敌人的俘虏。
清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九月,湘军大将李续宾率部进攻三河镇,然后再准备夺取太平军占领的庐州城。三河镇为庐州西南的重要屏障,如果失去了它,庐州城将难以自保。所以太平军在得知湘军进犯的消息后,命将领陈玉成、李秀成相继率部驰援三河镇。当时,太平军以十倍的兵力进攻李续宾,因为战争之始,李续宾取得了几次小的胜利,所以变得骄横起来,面对十倍于己的太平军主力,李续宾拒绝了部下提出退守桐城的建议,反而率6000精兵分三路进攻三河镇,企图侥幸取胜。鉴于李续宾部孤军深入太平军腹地作战,陈玉成决定以少数兵力正面迎敌,而率主力从湘军左翼包抄。第二天,太平军主力击溃了左路湘军,然后乘胜切断湘军中路和右路部队的退路,这时,李秀成部太平军、三河镇太平军守军也相继前来围攻湘军。李续宾陷入重重包围,慌乱之中被太平军击毙,其部下也被太平军全歼。
李续宾可谓是“湘军”的一名悍将,他在战场上凭着那股“悍”劲儿,也曾打过几次胜仗。可是面对十倍于己的太平军,他竟然拼死抵抗,这正犯了“小敌之坚,大敌之擒”的兵法大忌,其覆亡是必然的。
商战谋略的阐释与应用
在商战中,任何一家企业都会遇到不同的竞争对手,而对于不同的竞争对手要采取不同的竞争策略。对于实力强大的企业可以利用雄厚的资金、技术、人才、信誉等多方面优势,不断开拓市场;而对于规模较小、实力较弱的公司则要寻找市场的空隙,扬长避短,集中优势,避免与大企业进行正面交锋。
1983年,菲弗尔出任康柏公司副总裁,由于工作成绩突出,1991年,他又荣升为康柏公司总裁。但是,此时康柏却出现了亏损的迹象,菲弗尔认为应当使个人电脑普及化,借此打开更多的销路,占领更大的市场。可是个人电脑的消费太高了,没有多少人能买得起。菲弗尔决定在压低生产成本的基础上,降低康柏个人电脑的售价。对此,菲弗尔曾经解释说:“营销的关键问题在于打开市场,而要打开市场主要取决于两个要素:首先是品牌形象要好,其次是价格便宜。康柏在具备了品牌优势后,要获得大发展,就必须要降价。许多生产名牌个人电脑的公司认为康柏是权宜之计,没想到这是康柏的长期发展战略。于是他们也纷纷开始降价,不久,名牌个人电脑的售价全都降了下来。然而并非所有的公司都能经受得住价格的考验。在菲弗尔挑起的价格大战面前,不少公司因财力不支而倒闭,而康柏电脑在降价后不仅没有赔本,反而从1992年起连年盈利。”
康柏公司是美国电脑业中首屈一指的大公司,可是它在大大小小的竞争对手的冲击下,也曾面临亏损的难题。不过它毕竟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和品牌实力,因此他采取了降价的策略,打击了自己的竞争对手,占领了更为广阔的市场。其实康柏的这种做法与“十则围之,五则分之”的兵法理论是相符的。
从政谋略的阐释与应用
在政治争斗中,会遇到势力强弱不同的对手,面对不同的对手要灵活地采取不同的策略,这样才能有效地保存自己的实力。
晋明帝太宁年间,大将军王敦阴谋策划叛乱,晋明帝得知消息后,决定亲自深入王敦军营内部探其虚实。
晋明帝独自骑马微服来到王敦的军营,仔细察看一遍,又骑着马走了出来。此举引起了一个士兵的警觉,遂将此事告诉了王敦,王敦疑是晋明帝来过,于是命人急速追赶。
晋明帝此时正疾驰往回赶路,迎面遇见一位卖甘蔗的老太婆,晋明帝怕王敦的骑兵追上自己,顾不得许多,便跳下马来对老人说:“我是一个商人,因得罪了王敦那些人,所以遭到了他们的追杀。如果一会儿有骑兵追到,您就把这根鞭子拿给他们看,说我已走远了。”
老人答应了他的请求,接过晋明帝的七宝鞭,继续往前走。
不一会儿,骑兵追了上来,问老太婆是否看到一位商人骑着高头大马急速驰过。老太婆按晋明帝的吩咐说:“他早已骑马走过多时了,已经很远了。”然后她把晋明帝留下的七宝鞭递给追兵们看。追兵们认为追赶不及,几个人一块把弄起七宝鞭来,晋明帝就趁这段时间急速逃脱了。
王敦看到明帝的鞭子,知道事情已经暴露,于是立即起兵谋反。但由于准备不充分,不久就被晋明帝剿灭。
我们常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晋明帝虽然贵为一国之君,可是在当时的情况下,即使他拿出传国玉玺,那些追杀他的人也不会放过他,于是他想到了“金蝉脱壳”,借七宝鞭逃过了一场劫难,不仅保全了自己的性命,而且也保住了自己的江山。
夫将者,国之辅也
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军事谋略的阐释与应用
将才是国家的重要辅佐力量,从某种意义上讲,兵法就是为将、用将之法。将帅作为军事谋略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不仅关系到战争的胜负,而且还维系着国家的安危。因此,将帅的选择一定要慎重,如果选择的将帅具备“智、信、仁、勇、严”五德,那么军队将会战无不胜,国家将会安定团结。
公元前204年,韩信和张耳率大军攻打赵国。赵王歇和成安君陈余把重兵驻守在井陉关隘口,准备正面阻击韩张大军。而广武君李左车通晓兵法,劝赵王先不要急于出兵与敌人交战,要以智取胜。而成安君陈余不过是个不通兵法的儒者,他对赵王说,只要是正义之师与敌交战,就用不着什么计谋。赵王没有采纳李左车的建议,而轻信了陈余,并任命他为将,抵御韩信的进攻。结果陈余兵败,赵王也被活捉,赵国随之灭亡。
赵王歇有良将李左车不用,而重用一个不知变通的儒生为将,结果导致了赵国的灭亡,实在令人惋惜。这就是国君选择将帅不当而带来的严重后果:小则吃败仗,大则亡国。
商战谋略的阐释与应用
企业拥有了优秀的管理人才,还要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从而让他们充分地发挥作用。他们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企业的兴衰成败,如果管理得好,企业自然兴旺;如果管理不善,企业就会衰败。
三星集团是韩国最大的电子集团,它的迅速成长以及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自然与时任集团总裁的李健熙领导有方有着密切的关系,然而这主要还不是李健熙的功劳,而是各个集团长和总裁秘书室主任等七人组成的集团经营委员会。原来李健熙是个很懂得向下属授权的大老板。1994年,他把总裁秘书室规模缩小,分设了电子、机械、化学及金融保险四个集团,然后把权力下放,由他的七个亲信组成的集团经营委员会负责集团的最高层决策。这七个人跟随李健熙多年,对集团的经营方式了如指掌,再加上这些人忠心耿耿,认真辅佐经营,果然令三星集团焕发出了勃勃的生机。
李健熙权力下放,为下属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而下属跟随李健熙多年,不仅忠心耿耿而且工作认真努力。孙子说“辅周则国必强”,在他们的认真辅佐下,三星集团果然成就了辉煌。
从政谋略的阐释与应用
自古以来,明君总有忠臣来辅佐。而历史上的每一次“盛世”也都离不开忠臣的鞠躬尽瘁。他们是帝王的手脚,是统治者的执行工具。他们的尽职与否,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兴亡、百姓的命运。
唐肃宗时,丞相李泌见张良娣受宠,宦官李辅国权力日益膨胀,二人经常向皇上进献谗言,迫害自己,为了明哲保身,他决定退隐山林。在退隐之前,他决定做最后一次努力,保全自己爱护的皇太子。他向唐肃宗借口种种原因请求恩准归隐,可是唐肃宗不忍其离去,极力挽留。李泌以唐肃宗赐死建宁王一事为例,劝谏唐肃宗不要听信小人谗言错杀太子;又以唐朝章怀太子李贤所做的《黄台瓜》一词作比,谏言唐肃宗保护好现任太子。谈完这些,李泌即入衡山,归隐泉林。
由于他的及时提醒,唐肃宗提高了警惕,张良娣、李辅国中伤太子的阴谋未能得逞,太子最终顺利继承了皇位。
李泌不愧为一代忠臣,他身处险境仍然不忘为国效忠,在退隐山林之前,仍然冒着遭受陷害或被追杀的危险,向唐肃宗进谏力保太子。作为臣属,为了国家早就将自身的生死置之度外。“辅周则国必强”,有了这样的忠臣,国家能不昌盛吗?
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
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
军事谋略的阐释与应用
将帅是专门的军事人才,在军事谋划、领兵作战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这是一般的国君所不及的地方。所以,对于国君来讲,一旦选好了将领,就应该授权于他,对军队内部的事务不能再任意干预。而对于将帅来讲,虽然受命于君主,负责安国保民的重任,但在受命之后,也不必处处固守君命,而应当结合战争的实际情况,随机应变,只要行动符合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就要果断行事。只有这样才可能取得战争的胜利,否则就会指挥错乱,令士兵无所适从,从而自乱其军,自取灭亡。
公元前61年,汉宣帝命令大将赵充国出兵远征西羌人,开始收效甚微。汉宣帝仍然采取大军压境的办法与羌人对峙,但赵充国认为大军远征,每天耗费粮草无数,长此以往,将钝兵挫锐、国用不足,所以征服西羌,要用恩德,不宜用兵。他还愿意亲自率领步兵屯田防守,但是汉宣帝并没有顾及前线的具体情况,而是强令赵充国马上进攻,结果不但没有征服羌人,还损失惨重。
将帅对前线的战事,亲眼看见,亲身体验,可谓了如指掌。只有将帅才能根据战争所面临的具体形势,制定出相应的军事策略,但汉宣帝并不明白这一点,硬是要在千里之外插手军务,结果损兵折将,实在可惜。
无独有偶,唐肃宗也曾犯过这样的错误,他不明战事,乱下军令,导致军心不稳、怀州复陷。
公元760年,唐朝大将李光弼率兵收复了“安史之乱”丢失的怀州,史思明领兵前来救援,李光弼再次将其逐往北方,准备退守怀州。但唐肃宗听信临军鱼朝恩的上书,速下诏要求李光弼继续追讨史思明叛军。当时,史思明的兵力相对强盛,不宜再连续进攻,但唐肃宗却派使者去督战,李光弼被迫进军,在北邙附近遭遇史思明伏兵,顿时军中大乱,抵挡不住,只好返奔怀州城,史思明乘势进攻,怀州城复陷。这是“乱军引胜”的又一深刻教训。
商战谋略的阐释与应用
俗话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在企业管理中,企业的所有者一旦把企业交给下属管理之后,就不能再干涉企业的具体运营,要让管理者有充分的权利指挥企业的运作,发挥自己的才能。
时代华纳(AOL)在成立之初的雇员只有150人,后来它的雇员却达到了9万人。时代华纳面对急剧变化的市场,最主要的成功之道就是延揽人才。公司的最高领导总是为下属管理者指明一个大方向,然后放手让他们发挥,从不任意干涉。2000年,年仅43岁的史蒂夫·凯斯成了时代华纳的董事长。一年后他却退居了幕后,即便在公司总部迁到纽约之后,他仍留在弗吉尼亚美国在线原来的办公室里,遥控公司的长远战略。在记者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时,他回答说,这样做不仅能使他的决策更理智,而且也不会影响他对公司战略的调整。他还说,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对公司“引领”而不是“运营”。
让下属管理者自由充分地发挥自己的管理才能,是时代华纳成功的最主要原因。时代华纳不仅注重用人,而且“用人不疑”,这给管理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从而也为华纳提供了不竭的发展动力。
从政谋略的阐释与应用
“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对于统治者来讲,如果民众之心被封建迷信或一些邪教蛊惑,就会引起民心动乱,甚至会严重影响政治统治。
唐末著名宰相李德裕入朝之前曾在浙西为官。当时浙西亳州地区佛教之风泛滥,一些佛教徒趁机招摇撞骗,利用百姓牟取暴利,甚至有一些佛教徒还声称有可以医治百病的“圣水”。在这些教徒的大肆吹捧下,“圣水”在亳州几乎无人不知。有了“圣水”,那些得了重病的人便不再求医问药。因此,这些有病得不到及时治疗的人相继死去,甚至还有些人未来得及尝尝“圣水”的味道,就已经撒手人寰。不仅如此,“圣水”价格昂贵,致使许多人不得不沿街乞讨。李德裕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上书朝廷,要求严惩这帮僧人。得到朝廷诏令后,他聚集上百名百姓,又让僧徒们拿着“圣水”站在一旁。然后对僧徒们说:“听说‘圣水’是烧不熟肉的,可有此事?”僧徒们不知是计,连声称是。李德裕遂命人用“圣水”现场煮肉,不到一会儿工夫,肉便被煮熟了。李德裕当众宣布:“这不是什么‘圣水’,只是普通的水而已。”百姓们这才恍然大悟。
如果李德裕任凭这股歪风邪气横行,最终将会造成当地社会治安的混乱,也会给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危害。所以,统治者一定要避免民心遭受蛊惑。
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军事谋略的阐释与应用
孙子列举了五种取得胜利的方法。这五种取胜方法的根本在于要“知己”,在自身具备胜利条件的情况下出兵,才能有胜利的把握。这充分反映了孙子的“慎战”思想。孙子认为要对战争形势准确把握、根据战势采取相应的用兵之法、让军队上下齐心协力、充分作好战前准备、让将帅独立发挥军事才能。只有做到了这五点,才能预知战争的胜利。
东汉初,刘秀部将马武被敌军苏茂、周建击败,于是向王霸求救。王霸深知苏茂、周建刚刚战败马武,士气正旺,如果他马上出兵支援,必定难以胜算。于是他故意闭营不出。将士们很不理解,王霸就对他们说:“敌人兵精力强,人多势众,不坚守就不能避其锋芒,而我军故意拒不支援,敌人必乘胜轻举妄动,贸然进攻;马武没人救援,必拼死一战。待敌人疲困时,我军再乘机进攻,敌人必败。”苏茂、周建见王霸按兵不动,果然出兵攻打马武。激战良久,王霸待苏、周军队疲惫之际,立即开营出战,苏、周联军腹背受敌,仓皇败退。
王霸深谙兵法,乃知兵之将。他分别对敌、我、友三方做出准确的预测和分析,“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和马武军队的能动性,最大限度造成和扩大敌军的错误,从而趋利避害,稳操胜券,真可谓一箭双雕。
东汉永平十七年(公元74年),汉王朝重新设立西域都护和戊己校尉,任命耿恭为戊己校尉,屯兵金蒲城(今新疆乌鲁木齐)。虽然汉廷重新在西域设官建制,但这时西汉的势力已过鼎盛,西域各国也不再纷纷向汉朝臣服,而当时匈奴在西域的势力却日渐强大,西域各国纷纷依附到匈奴的旗帜之下。第二年北匈奴就联合西域小国大举进攻金蒲城和疏勒(今新疆吉木萨尔)。在敌我力量极其悬殊的情况下,校尉耿恭与部下坦诚相待、同生共死。在他的带领下,汉军士卒上下一心、同仇敌忾,虽然叛军日益增兵围攻,却久攻不下。公元76年,汉朝酒泉太守段彭等率军增援耿恭,耿恭最后终于大败敌军,北匈奴被迫退走。
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齐心协力,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军队的战斗力。耿恭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没有死拼硬战,而是与士兵同甘共苦,鼓舞了士气,激发了士兵们的斗志,使他们绝地逢生,而且最终等来了援军,解除了金蒲城之围。
商战谋略的阐释与应用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同样要熟知这五项制胜之法。准确把握市场动向,采用正确的战术,激发员工的团队精神,以及经营者良好的经营素质等都是取得竞争胜利不可缺少的条件。
在准确把握市场动向这方面,格力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格力集团在中国家电企业中,始终坚持自己的经营特色,坚持专业化的经营方针,成为家电企业的成功典范。该公司从成立之日起,就将空调作为主营业务,而且仅限于生产家用空调。格力集团坚持专业化经营战略的主要原因是空调市场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在我国,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电产品在20世纪80年代已经进入中国普通家庭,但由于受各种因素制约,空调市场发育相对滞后。20世纪90年代,空调市场需求迅猛增长,格力集团及时抓住这一机遇,走上了专业化经营的发展道路。格力集团的专业化经营战略主要通过内部发展的方式来加强企业的专业化发展;格力集团还建立了以专卖店和机电安装公司为主的销售渠道,形成了以销售安装、维修于一体的服务体系。
格力空调的专业化道路是一个成功的典范,它“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准确把握市场发展动向,紧紧抓住“专业化”的发展主题,最终在空调行业后来居上,迅速成为与春兰、海尔、科龙等品牌相抗衡的著名企业。
从政谋略的阐释与应用
历史上,每一个朝代的兴盛,都离不开统治者的悉心治理,离不开他们开明的统治政策,更离不开百姓们的辛勤劳作。
东汉的光武中兴就是这样的一个政治局面。刘秀上台后,为了稳定社会秩序、恢复和发展经济,采取了一系列节约财政开支、减轻人民负担的举措。
他精简行政机构,减免农业税收,大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刘秀还命令地方官员鼓励农民开荒,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提高粮食产量。为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刘秀还放宽了冶铁政策,这使得农业生产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在这些政策的推动下,东汉的土地和人口都有所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也随之增多。
刘秀本人也十分注重节俭,这使得东汉初期,自上而下形成了一股朴素的民风。
刘秀继承了汉高祖刘邦的血统,也继承了他“休养生息,无为而治”的政策,使得东汉初一度出现了经济繁荣的局面。刘秀的成功之处,在于他开明的统治政策获得了百姓的支持,而这也正是“光武中兴”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