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美同行  清华学子感悟《艺术的故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个艺林散步者的随想

新雅书院
王天瑶

我喜欢漫步在自然的丛林中,同样喜欢漫步于艺术的丛林。走过博物馆中如林般庄严陈列的艺术品,也从艺术的过去走到它的今天。阅读贡布里希的《艺术的故事》便是一次令人难忘的散步。散步的时候适合思考,当我们信步于熟悉的风景中时,思绪往往已经飘到了遥远的天边。

散步的人往往是孤独的,就像卢梭那样,而欣赏艺术、理解艺术史也往往是一个孤独地和艺术家交流的过程。而作为一个艺术的观赏者,甚至一个艺术史的参与者,我绝不是孤独的——古往今来,艺术真实地存在于所有人的生活中,塑造着我们的审美,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曾在我们今天称为“艺术品”的事物前驻足观看。但即便那个作品以最完整的面貌被保存了下来,它对于千千万万个我这样的“散步者”来说,意义必然是不同的。一个在拉斯科山洞的岩壁上画下野牛的远古人类也许会心满意足地看着他所画的牛群,为家人不会忍饥挨饿而宽心,而我会对他的绘画技巧感到惊奇。一个埃及人面对一座雕塑,或许会祈祷灵魂能够借此永生,但我只能欣赏那些雕像的简洁和明确。一个中世纪的欧洲人置身哥特式教堂,想必会为宗教故事热泪盈眶,而我大概只会觉得压抑、繁复和陌生了。当一个十三四世纪的欧洲市民观赏到所谓“国际式”绘画时,大概会觉得精美绝伦、心向往之吧,我只能表示尊重和理解。梵高的同代者把他的作品贬为“漫画”,相反,如今的我们却喜欢其中生命的狂热。

在回忆这些遥远的同行者的过程中,我看到了很多与艺术相处的方式。这是我最关心的地方。而贡布里希曾在采访中说:这本《艺术的故事》探讨的是艺术家与艺术作品的关系。抛开对艺术史研究方法的观念不谈,我这样理解他的话:艺术家是社会的,艺术作品是美学的。故而艺术的故事就是社会与美的故事。如果一定要在连绵的历史里找出一个点,作为一段艺术故事的起点,那么我会把它选在一个特定的社会孕育出一个富有天才的艺术家的时候。这下一切都好说了。他会创造许多非凡的作品,使艺术越发辉煌,为下一代的艺术家指明前进的方向。然而这个单向的故事仅仅是我所认为艺术故事的一半。优秀的艺术作品被我们的这些遥远的同行者观看着,在不知不觉中改变并塑造着我们对美的理解,甚至改变着我们在方方面面的看法和喜好,进而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影响着我们的社会。克劳德·洛兰的风景画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要知道,所谓“如画的”风景曾经专指与洛兰的画相似的风景。那些发现了自然之美的人该是多么惊奇!我还认为,我们把什么样的景象是当成是“风景”也是在很大程度上受着美术影响的。我们审美的眼光是受那些艺术家看世界的眼光影响的!而审美对一个人的生活影响是那么大,例如他会在哪里居住、如何打扮自己、养什么样的狗都与审美有关。对美的理解影响着人们的判断和选择,默默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更进一步地影响着我们对世界和人生整个的看法,或许还会左右一些人的命运。美不仅是社会的精神追求,更是社会上千千万万的人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一环,尽管我们常常会忽略这一点。因此这后半段的故事也应该被我们重视。更加特殊的是,我们难以为一段艺术的故事找到一个确定的终点,因为人们接受一种新的艺术的时间是难以确定的,并且那些经典的艺术品对于人们的审美的影响是持久的。例如米开朗琪罗在世时长久地享受着他的盛誉,而梵高却在默默无闻中离开了世界;再如欧洲人在时隔一千余年后仍旧感动并认同古希腊、罗马人的艺术,从而有了文艺复兴。

终于,在千千万万人之后,我也走到了艺术的面前。我们渴望一种“艺术的”人生,希望“向美而行”。可是,什么是艺术?什么是“艺术的”人生?什么是美?我又该怎样过美的生活?这些问题对那个拉斯科的远古人来说,想必不如对我而言更复杂。因为我是21世纪的人,我所漫步的这片艺术的丛林似乎更加林木葳蕤,也更加烟霭迷茫。今天,艺术的森林快速地生长着,一棵棵奇异的树拔地而起。我们的艺术家热衷于变革,期望以自己的方法解决艺术的问题。但是,“机械时代复制的艺术作品”似乎拒绝呈现给我作品的灵光,贡布里希也希望我们去欣赏原作而非印刷品。另一方面,诸如蒙德里安的《红、黑、蓝、黄和灰的构图》、达利的《面部幻影和水果盘》这样的作品又如一个个谜语,把美藏在画的背后。

或许,我没有必要以一个现代人的身份作茧自缚。别忘了,我只是喜欢在艺术的丛林里散步。散步是轻松的,那时我的身体不为琐屑的事务所累,精神亦是想多自由、便有多自由的。我们不会期待在散步中获得某种重大的收获,但也正是因为如此,一切可能的发现都是惊喜。在艺术中的散步,我也希望不失掉这种自由和坦然。我想,我大概也被所谓“大写的艺术”唬住了,而忘记了在之前的散步中看到的那颗星星——艺术真实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艺术是平凡的,因为纵然艺术家有非凡的天才,他们也只是和我们一样普普通通的人,没有人能解决一切的问题。以绘画为例,为了景深错觉,就必然要放弃一部分色彩的赏心悦目;为了表达心里的感受,就需要失掉一部分的写实;为了追求真实,就避不开舍掉孩童般的淳朴热情。我想,杰出如塞尚也没有自信说自己能把持好这个精致的天平。然而,艺术又是非凡的,因为优秀的艺术家们从来没有放弃解决这些难题,他们尝试于混沌中追求和谐,于有限的尺幅中追求无限,把真、善、美结合起来。在刚刚我问出的这些基本的问题上,在我们所有的这些遥远的同行者中,或许会有许多人得到类似的答案。艺术在变,可是许多重要的事情是不容改变的。因此,我想要平视艺术,理解艺术,进而喜爱它。

话说到这里,似乎我这个现代的拉斯科人又拾到了一颗星星。什么是艺术?艺术是人类的一种于混沌中求和谐,有限中求无限,统一真善美的行为。什么是“艺术的”人生?当一个人尽力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有这样的追求时,他便拥有了艺术的人生。但是,什么是美?如何过美的生活呢?别忘了,教会我们审美的是艺术家。我是这样想的:本来没有美,当第一个艺术家的作品让人们享受,得到人们的认同时,便有了第一种美。在生活中寻找和模仿那一种美,人们便有了美的生活。而艺术家是怎样发现那些美的呢?他们必然是用着一种异于我们的、全新的眼光在看着我们的世界。于是,美是让人们从感官上一下子得到持久的精神愉悦的东西,当一个人懂得欣赏艺术,尝试用新的眼光来看这个世界时,他便有了美的生活。我不会像贺加斯一样尝试去定义、规范艺术和美,我不过谈论了一种可能的理解。

这场随性而至的散步到这里,已经长得让我们都感到疲惫了。这便背离了我追求轻松与享受的本意。在遥远的星空底下,我要回到家里睡上一觉,准备来日再次信步艺林。

作者简介

王天瑶,女,来自北京市,毕业于北京市十一学校,2017年考入清华大学新雅书院。曾获2017年清华大学新生奖学金,北京市十一学校第六届方圆奖学金。

母校寄语

致亲爱的学弟学妹们:

我们都曾孤独地眺望操场后的那抹山色,我们都曾在操场上跑得大汗淋漓后静下来看那片遥远的星空,我们见证过同一棵树的茂盛与零落,我们都曾成为夜里的一盏孤灯。我们有着共同的约定——志远意诚,思方行圆,我们有着共同的守望。所以,当你疲惫或失落的时候,你应明白你所在的这个校园里,无数的奋斗曾经上演;而当你成功时,你也应明白自己只是母校荣耀的星空里小小的一颗。

祝我们都将学有所成,勇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