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失去胡同的前门大街
“内城中央的城门(前门)仍然保持着原来的样子。穿过这座城门或站在城门下面时,人们就会产生一种难忘的印象,感到这个独一无二的首都所特有的了不起的威严高贵。”——20世纪初的美国驻华公使保罗·S.芮恩施在《一个美国外交官使华记》中记录的前门,是北京的象征,也是最辉煌的商业中心。
明清前门商业的兴起正因其连接皇城内外气脉的地理位置,当时的吏、兵、户、礼、刑、工六大部,都设在前门内的东西两侧,只隔一道城墙。明成祖迁都北京后,将南城垣向南拓展了二里,正阳门内、大明门前的棋盘街,由此成了连接东、西城的主要通道,政府的各部门也集中在街道两旁,商铺也随之围聚过来。再加上官方还在各城门附近建“廊房”,引导商业的发展,前门外由“朝前市”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商业中心。到了清朝,京师施行旗民分城,加之有禁止旗人从事工商业、内城不得有戏馆等例禁,商贩多集于正阳门、崇文门和宣武门以外。前门因是“国门”,王侯将相、外交使节、翰林学士及科考举子往来穿梭,使得这里店铺客栈鳞次栉比,老商号云集,成为声名显赫的“天下第一商街”。据统计,小小前门一带,方圆不过几里,光会馆就有140多家,其繁华鼎盛,可见一斑。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随着商业中心的位移,前门老商业街的特色风貌、文化韵味,都在逐渐销铄,这里慢慢成了廉价小商品、陈旧老字号和小旅馆的汇集地,“头顶马聚源、身穿瑞蚨祥、脚踏内联升、腰缠四大恒”之盛景再不复现。前门,变成一个昔日符号。
如今的前门又成了光鲜的商业步行街。只是,老街和老字号之形尚在,某些东西却已经找不回来了。回望2007年前门改造的起点——前门大街两侧的胡同拓宽成车行道,或许可以让人们想一想,丢失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