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生,从平凡到卓越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为什么要实现从平凡到卓越

历史上有一对著名的父子,周文王和周武王。很多人都知道周文王礼遇姜子牙的故事,知道文王演周易的故事,还知道武王伐纣的故事,但是对周武王说过“人是万物之灵”的话,就不一定清楚了。“人是万物之灵”这句话,的确是周武王说的。用我们的话说,就是人生来就应该卓越。

但是,现实中却没有多少人相信这句话,倒是比较相信人生来就是平庸的。为什么会这样呢?显然应该有其存在道理。大师兄是通过两个小故事,一个是小象的故事,一个是黄金床的故事,来解释这个现象的。

对于一只小象来说,它心里充满着喜悦,因为生命对于它来说,全部都是未知的精彩。所以,当小象走在草原上时,它听到的是花开的声音,看到的是小溪潺潺,头上则是蓝天白云……小象最喜欢走到小溪的旁边,去看溪水中自己的倒影;最喜欢用鼻子慢慢吸起一管水,然后喷洒在自己的头上;喜欢去感受那种惬意和清凉,透过水看到七色的彩虹。

有一天,当小象正玩得开心的时候,草原上突然出现了一群可怕的猎人。这批猎人迅速地逼向小象,小象感觉到了不安全。出于生命的本能,它当然想逃跑。可是猎人早在前面挖好了陷阱,所以小象掉入陷阱被擒。

猎人用粗粗的铁链,把小象绑在大树上。出于生命的本能,出于对自由的渴望,小象拼命想要挣脱铁链。但是,小象的每次挣扎、哀嚎和怒吼,都没有用,换来的都是失败、失望、无助、伤悲,甚至是绝望。

在这个过程中,铁链磨破了小象的皮肤,深深地勒进它的肉里,甚至流出血来。可是即便是这样,小象依然不愿放弃,它一次又一次地哀嚎着、怒吼着,一次又一次地奋力挣扎以求摆脱束缚。可是,小象的每一次挣扎,换来的都是失望、伤悲、无助,甚至是绝望。它脑子里面就有了一个坚定的信念,没有用的,我只是一只挣不脱束缚的小象。在眼泪流出来的那一刻,小象学会了放弃,它终于接受了苦和痛给它的经验和教训。

在以后的时间里,小象会在铁链允许的范围内去活动,每一次感觉到脚上铁链的束缚,曾经的痛苦都会深深地告诉它:没有用的,你只是那只挣不脱铁链的小象!小象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放弃,在那一刻,它眼睛中所有关于自由的火焰,都会熄灭。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象慢慢长大了,它的身体慢慢变得强壮,力量已经是以前的一百倍了。但是当猎人把长大的小象卖到马戏团的时候,驯兽师只需用细细的铁链随便锁一下就可以了。因为经过长期的训练,当大象感觉到脚被束缚的时候,第一反应已经不是全力以赴地去挣脱,而是马上在脑海里告诉自己:没有用的,我是那只无法挣脱铁链的小象!因为生命已经给了它足够的经验和教训,让小象学会了在铁链允许的范围内活动,甚至为了一根甘蔗、几只香蕉,学会了无数的动作来逗人开心。它唯一忘了的是大象应该是属于草原的,是自由的。

终于有一天,马戏团起火了,所有的动物四散奔逃,只有那只强壮的大象呆呆地站在那里,任凭烈火吞噬了自己。

可见,牢牢束缚住大象的,不是脚上看得见的铁链,而是它脑海里深深的信念!所以,很多时候,束缚人生的不是外界的环境,而是人自身的观念!

一个人拥有怎样的心灵,就拥有怎样的世界。人是自己观念的奴隶,一个人一辈子收获的成败、荣辱、得失,观念在其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所以,改变自己,首先要改变自己脑海中错误的观念、偏执的思维惯性,找回自己卓越的天性。

第二个黄金床的故事告诉了我们那些“黄金标准”的可怕。

古印度曾有一位国王,想要用黄金打造一张无与伦比的床。他派人统计了全国人民的总身高,再除以人口总数,得出一个全国平均身高。随后,国王下令按照这个平均身高,打造了一张黄金床。床造好后,国王兴奋地要求每一个前来朝见的人都睡在这张黄金床上,但有一个规矩:这个人必须和这张床一样长。如果这个人个子高,就要被武士砍短;如果个子矮,就会被武士拖去拉长。毋庸置疑,几乎所有的人都会倒霉,大多数人都会一命呜呼!

相信看过这个故事的人都会觉得,这个国王愚昧、无知、残忍、变态、神经病。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可能都犯过类似的错误。国王的愚昧在于用黄金标准去要求别人,我们虽然不会像国王那样,动辄要人性命,但我们会不会用黄金标准去要求别人呢?当然会!我们会用另外一个词,这个词叫作期待。我们不仅会用黄金标准要求别人,还会用黄金标准要求自己。小时候要做一个乖孩子,长大了要进一所好学校,找一份好工作,嫁一个好的人,所有的一切,我们都被要求做到最好。

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独一无二的,这是命运赠予我们的礼物。尊重别人,首先要从尊重彼此的差异开始,接纳别人与自己的不一样,接受不同的看法,即使要承受必要的负面压力。当然,我们也要接纳自己的与众不同,接受自己的全部,包括缺点和不足。对待周遭环境也是如此。只有丢掉所谓的“黄金床”,不做自己和他人的“暴君”,才能真正看清自己的定位和需求,才能真正接纳自己、接纳别人、接纳周围的事物,并与之和谐相处,最终幸福、乐观、积极地生活。

从平凡到卓越其实没有那么复杂,它只是一个“回来”的过程,关键是找到生命中的哪些事情让我们今天迷失在一些错误的环节里。大家都可以通过小象和黄金床的故事,好好地进行自我觉察和觉醒。我曾经读到一个关于联合国原秘书长潘基文的故事。

潘基文成名后曾回忆说,他在中学时期曾有过一次失败的交际:17岁那年,有着强烈社交愿望的潘基文为自己制订了一个计划,就是每天放学后到学校附近的工厂、商店门前主动与出入的人攀谈。为了圆满完成这一计划,也为了克服独自一人的胆怯,潘基文把计划告诉了他最要好的同学,并请求对方陪他一起去。

但同学并不喜欢到大庭广众中去,他更喜欢研究航天模型。刚开始,同学碍于情面答应了,并坚持陪伴了他一个星期。但从第二个星期开始,同学说什么也不去了,潘基文很生气,对同学说:“当外交家多好啊,你待在家里研究那些模型,有什么用啊!”对方也毫不客气地回敬道:“你想当一名外交家,而我想当一名科研人员,我们的志向本就不相同,请你不要用你的标准要求我!”

这句话犹如一声惊雷,把潘基文彻底震醒了。他在回忆中说:“我终于懂得了一条与人打交道的原则,那就是‘千万不要以自己的标准要求别人’。而且至今,这条原则对我从事外交工作都大有裨益。”

我们常常犯这样一个错误,自己有一些行为习惯、做事准则,就以同样的标准衡量别人,觉得对方做不到,就是不该。殊不知,个人经历、成长环境、思想认知的不同,对人有着直接的影响。每个人对于行为准则的定义都不尽相同,我们可以建议他人怎样做事,但是倘若完全以自己的标准来衡量他人,就有些强人所难了。

的确,认识世界和认识他人,最终是为了认识自己。“认识你自己!”——这是铭刻在希腊圣城德尔斐神殿上的著名箴言,后来的哲学家都喜欢引用这句话来规劝世人。在一定意义上,可以把“认识你自己”理解为认识你的最内在的自我,那个使你“之所以成为你”的核心和根源。自古至今,一切伟大的人性认识者都是真诚的反省者,他们都把自己当作标本,借之对人性有了深刻的理解。

在众多人的人生中,有卓越的人生,也有平凡的人生。卓越的人生凤毛麟角,平凡的人生比比皆是。很多人虽然对卓越的人生钦羡不已,却又不得不屈服于平凡的人生。正所谓“心比天高,命比纸薄”。那么,能否实现从平凡到卓越的人生跨越呢?又如何实现这个跨越呢?这也正是大师兄在接下来的内容里要为大家揭示的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