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生态优先绿色产业发展阶段性划分的理论根据
(一)库兹涅茨概述
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的研究特色在于对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属于经验统计学派的领军理论人物。在国民收入研究领域成果丰硕,为建立现代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结构做出了主要贡献,也为西方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通过研究提出了各国经济增长的长周期平均为20年的观点,并证明这种周期在很大程度上和人口增长率变化有着密切联系,被西方经济学界称为“库兹涅茨周期”。其在研究经济增长方面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库茨涅兹一生有众多贡献,主要成就有提出了库兹涅茨周期理论、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并被经济学家们誉为“美国的G.N.P.之父”,代表作有《1870年以来美国国民收入的长期变化》《零售和批发贸易的周期波动》等,拓展到环境领域的学说引人瞩目。
(二)库兹涅茨曲线假说
库兹涅茨曲线又被称为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假说,是由库兹涅茨在1955年提出的重要经济概念,即收入分配状况变化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曲线。库兹涅茨通过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大量经济资料进行数据分析,并比较部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与收入差距。库兹涅兹通过研究认为:“假设长期收入分配的发展过程为:经济刚刚开始发展时期收入差距迅速变大,到达经济充分发展的时候差距开始得到改善。”在以纵轴表示为基尼系数,用来衡量居民收入分配的公平程度,横轴表示为国民人均收入的坐标系的关系图中,库兹涅茨曲线呈现倒U型,如图3-1所示,其中A点为拐点,收入差距最大。
图3-1 收入差距与国民收入增长关系曲线
资料来源:姚斌,富雷.关于库兹涅茨倒U曲线的修正研究[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8,22(06):10-13.
(三)库兹涅茨环境曲线
20世纪90年代,以格鲁斯曼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基于研究大量具体污染物,提出了库兹涅茨环境曲线——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污染两者呈倒U字形关系。一国经济发展起步时,环境问题较少;而后环境污染随经济发展而增加;当一国经济发展水平进入繁荣期后,环境问题随经济的发展而开始得到改善。如图3-2所示。
图3-2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资料来源:王国印.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路径选择——关于我国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理论与对策研究[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0,26(04):83-88.
而理论界对环境污染与收入之间形成的倒U型关系给出了四点原因:
一是这是经济发展的自然进程。由于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产业结构得到不断的优化升级,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的比重超过了工业,因此发达国家把高污染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1)。Lopezl R.认为两国间存在收入差异所以会发生贸易往来,因此两国对生态环境的需求是不同的。通过国际上的贸易,高污染的产品在发展中国家生产,再出口到发达国家供他们消费,这虽然缓解了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却严重地破坏了发展中国家的生态环境(2)。
二是认为由于城镇化、技术进步等原因。随着城镇化进程,到达中后期,先进的技术来控制与治理污染,城市也拥有较完善的环境治理体系。Grossman等学者认为,规模效应和经济结构两者共同作用下产生库兹涅茨现象。这就是说,由于经济总量增加,自然资源就会消耗得越多,导致了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这就是规模效应。另外,当农业国家转向到工业时,由于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大量资源被消耗使环境造成污染,资源开始逐渐枯竭,生态环境严重恶化;但当经济进入繁盛时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环境问题得到改善,这就是结构效应,同时也会使用更加清洁的能源,导致生态环境得到大大改善。
三是技术变化,大量的资本被投入到环境的保护中。当经济发展处于起步时期,主要资本被用来发展经济,而并没有兼顾到环境的保护,使得经济的发展造成了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消耗;当经济发展到高级阶段的时候,更多的资本被用来进行技术革新,一方面改善并提高了能源的使用率,另一方面能源清洁技术的进步提高了能源的循环利用率。Stokey N L认为,经济水平不高时,只能使用传统高污染的技术;当经济进入发达时期,清洁技术替代了传统的高污染技术,环境问题便得到了大大的改善(3)。
四是需求者偏好变化,当人均收入增加时,生态质量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当经济处于低水平时,人类只在意温饱问题,并不会考虑环境生态问题;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时,温饱问题早已得到解决,便开始又对生活环境质量产生更高的要求,人类愿意支付自己的金钱来改善环境,保护生态。这一方面使人们会有环保预算,如购买环保产品等,另一方面公众通过集会、游行等形式给当局者施压,促使政府制定出台环境保护政策(4)。Jaeger W验证库兹涅茨环境曲线是通过假定经济个体对环境质量的需求的增加是随收入增加而增加来进行的(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