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节 少数民族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特点分析

一、内蒙古自治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特点

(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内蒙古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197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301元,1989年突破1000元,2000年突破5000元,2006年跨过1万元大关,2011年突破2万元,2012年再上新台阶,达到23150元。197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31元,1994年突破1000元,1999年超过2000元,2006年跨入3000元,2008年跨入4000元,2010年超过5000元,2014年达到9976元。2014年内蒙古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978年的94倍,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是1978年的76倍。

(二)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呈现明显的阶段性

内蒙古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形成了一条“高—低—高—低”的“N”形曲线,城镇居民收入年均增长率由1978—1980年的16.3%,下降到“六五”时期的10.56%,再回升到“八五”时期的20.05%。进入21世纪后,年均增速保持在两位数,“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2.29%,“十一五”以来年均增长14.19%,已逐步接近改革开放之初的增长水平。

内蒙古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较快,增速波动较大,形成一条高低起伏的“W”形曲线。其中,第一个高点出现在1978—1980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21.13%;随后增速降低,在“七五”期间降到第一个低点,年均增长10.7%;随后增速再次提高,“八五”期间年均增长15.38%;然后增速再次降低,“十五”时期达到第二个低点,年均增长8.17%;“十二五”以来增速再次提高,目前处于第三个高点,年均增长15.93%,但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还略有差距。

(三)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在全国的位次前移

内蒙古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0世纪90年代前半期基本处在全国各省份末位,2000年上升到第22位,2002年下滑到第29位,2008年上升到第9位,2009年稳定在第9位,2010—2014年维持在第10位。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在2000年以前一直处在中后位,2002年下滑到第22位,2007年上升到第15位,并连续3年保持稳定。

(四)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距逐步拉大

1978年内蒙古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距为170.01元,而2014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18374.00元,是1978年的108倍。这一数值高出内蒙古城镇居民和农牧民同期的收入增加倍数。更为严峻的是,2006年以来内蒙古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距的增速越来越大。

(五)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依然较大

改革开放初期,内蒙古自治区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较小,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迅速拉大,“十一五”期间达到历史最高点。“十二五”期间有一定的下降趋势,但相对差距依然达到2.84倍。

(六)城乡居民收入来源单一

2002年以来,内蒙古城镇居民收入依然以工资性收入为主,占比最低时也超过67%;农牧民收入则以经营性收入为主,占比最低时也超过62%。收入来源单一,其他收入的占比相对较低,充分体现出居民收入存在的风险。

(七)居民消费支出中食品、居住及交通和通信占比较高

2002年以来,无论是城镇居民还是农牧民,食品、居住及交通和通信的消费支出占比都较高,这3项支出每年都占据居民消费支出的60%以上,充分体现出内蒙古居民生活水平的落后,同时消费支出的绝对数值也充分体现出内蒙古城乡居民之间收入的较大差异。

(八)内蒙古城乡居民收入与全国水平比较接近

1978年以来内蒙古城镇居民与农牧民的收入水平都与全国平均水平较为接近。在中期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年来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有所缩小。

二、广西壮族自治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特点

(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逐渐提高,而收入差距明显拉大

广西城乡居民收入近年来有较大幅度的提升,特别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对而言,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缓慢,不可避免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拉大。

(二)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趋于稳定

广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基本呈“M”形变化趋势。1978—2000年,增长率变化幅度较大,而2000年之后增长率趋于稳定,广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趋于稳步增长。广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在2000年之前增长率变化幅度同样较大,2000年之后增长率较为稳定。

(三)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距逐步拉大

1978年广西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距为178.99元,而2014年这一差距为17104.00元,是1978年的96倍。这一数值高出城镇居民和农牧民同期的收入增加倍数。更为严峻的是,2006年以来绝对差距的增长越来越快,2014年出现下降趋势。

(四)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依然较大

广西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呈现波动变化趋势,总体来看高于其他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2009年之后,广西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在所有少数民族地区中是最高的,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五)城乡居民收入来源相对单一

从收入构成分析,广西城乡居民各项收入基本保持增势。广西城镇居民收入以工资性收入为主,各年占比均超过60%,近年来基本保持增长态势。工资性收入增长最快,转移性收入其次,经营性收入与财产性收入总量较低而且增速偏低,但相较于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广西城镇居民的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较高。与城镇居民不同的是,广西农牧民收入以经营性收入为主,各年占比均超过50%。与其他少数民族地区不同的是,广西农牧民的工资性收入占比较高,各年均在30%以上。

(六)居民消费支出中食品、居住及交通和通信占比较高

2002年以来,无论是城镇居民还是农牧民,食品、居住及交通和通信的消费支出占比均较高,这3项支出每年都占据居民消费支出的70%以上,充分体现出广西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落后,同时相关消费支出的绝对数值也充分体现出城乡居民之间收入的较大差异。

(七)城乡居民收入与全国水平相对接近,但近几年呈现落后趋势

1978年以来,广西城镇居民与农牧民收入都与全国平均水平较为接近,在早期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年来呈现出较为明显的落后态势。

(八)城镇居民转移性收入较高

2014年广西城镇居民转移性收入高达6056.3元,同年广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6790.9元,这意味着广西的农牧民如果能够转化为城镇居民,则无须劳动即可得到与在农村相仿的收入。

三、西藏自治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特点

(一)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但收入水平较低

西藏虽然人口相对稀少,但人均收入水平依然不高。2006年以来,西藏城乡居民收入虽有大幅度的提升,但截至2014年无论是城镇居民还是农牧民,收入均排在少数民族地区最后一位。

(二)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率较为稳定

1978—2014年,西藏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长率相对来说比较稳定,基本维持在10%左右,这说明虽然西藏城镇居民收入较低,但能够保持稳定增长,也预示着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仍能保持稳定的增长。而西藏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在1990年之前呈现出较大幅度的波动,1990年之后基本趋于稳定。

(三)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距逐步拉大

1978年西藏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距为390.00元,而2014年为14555.00元,是1978年的37倍。这一数值低于城镇居民和农牧民同期的收入增加倍数。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距呈现阶段性变化态势,自2006年起绝对差距迅速拉大。

(四)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依然较大

西藏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呈现波动变化趋势,由早期的略微缩小到中期的快速扩大再到近期的迅速下降,其变化幅度在所有少数民族地区中是最大的。近年来,西藏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逐渐缩小,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相仿。

(五)城乡居民收入来源相对单一

与其他少数民族地区不同的是,西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源更为单一且收入水平较低。工资性收入占比较大,除2006年外,工资性收入占比均超过了80%,其他3项收入总和占比不到20%。西藏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构成相对理想,经营性收入占比在60%上下,工资性收入占比在20%上下,但财产性收入占比呈现下降态势。

(六)居民消费支出中食品、居住及交通和通信占比较高

2002年以来,无论是城镇居民还是农牧民,食品、居住及交通和通信的消费支出占比依然较高,这3项支出每年都占据居民消费支出的70%以上,农牧民这3项消费支出的占比甚至超过75%,这充分体现出居民生活水平的落后。同时,相关消费支出的绝对数值也充分体现出城乡居民之间收入的较大差异。

(七)城乡居民收入变化较大,近几年明显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

1978年,西藏城镇居民与农牧民收入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2004年以来,无论是城镇居民还是农牧民,收入均已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近几年与全国平均水平的绝对差距迅速拉大。

四、宁夏回族自治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特点

(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宁夏经济逐渐走上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城镇居民收入呈现持续增长态势,收入结构发生显著变化,2000年城市居民生活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重要跨越。201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23285元,比1978年增加了22938.92元,增长了67.28倍,平均每年增加637元,年平均增长12.6%。同时,随着农村经营体制的重大调整,农业发展方式和农民就业方式发生了明显变化,农民收入前所未有地增加。2014年,宁夏农民人均纯收入跨上新的台阶,达到9976元,比1978年增加了9845元,增长了75.15倍,平均每年增加273.47元,年均增长12.4%。

(二)城乡居民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逐步拉大,且处于下游水平

宁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由1978年的-2.68元扩大到2014年的6094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由1978年的17.67元扩大到2013年的1964.94元,2014年虽缩小到1482元,但整体来看仍呈扩大趋势。2014年,宁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3285元,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80%。宁夏城镇居民收入与全国乃至西部地区平均水平的差距都较大,在全国31个省(区、市)中,2013年排全国第25位、西部地区第7位、西北5省(区)第2位。2013年,宁夏农民人均纯收入6931元,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7.9%,在31个省(区、市)中居第24位,在西部12个省(区、市)中居第5位,在西北5省(区)中排第2位,低于新疆。

(三)农村居民收入偏低,收入增长速度缓慢

在城乡居民整体收入水平偏低的基础上,宁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扩大的趋势。宁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增大,并不是因为城镇居民收入过高,而是因为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宁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346.08元增长到2014年的23285元,年均增长637元,其总体增加速度较为合理。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1978年的115.9元增长到2014年的8410元,年均增长230元。1985—2000年,宁夏农民收入增速持续下降。2001年以来,宁夏农民收入虽然有所增加,但只是一种恢复性的增长,农业基础仍不稳固,农村各项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根本症结并没有得到解决。

(四)区域间经济发展极不平衡

宁夏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在空间上呈现出由北向南逐渐落后的特点,并形成了南北两大经济区。这种空间分布的特点与宁夏自然、资源、环境的空间分布差异密切相关,经济发展水平较好的县市区(青铜峡市、利通区、中卫市、灵武市、平罗县、盐池县等)中,除盐池县外几乎全部位于引黄灌区,而经济发展水平较差的县市区(同心县、径源县、隆德县、原州区、西吉县、彭阳县、海原县等)均分布在南部山区。黄河水利灌溉成为造成宁夏南北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分布差异的首要因素。宁夏长期以来受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影响较为严重,思想封闭、保守,尤其是农民,普遍缺乏接受新事物的愿望和能力,创新意识淡薄,思想观念特别是市场经济观念比东部地区落后。宁夏地区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发育缓慢,市场不够活跃,专业生产规模小、带动作用弱,这些都严重地束缚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五)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距逐步拉大

1978年,宁夏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距为230.18元,而2014年为14875.00元,是1978年的65倍。自2000年起,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距呈现快速增加趋势,2014年出现了一定的下降趋势。

(六)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依然较大

宁夏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呈现波动变化趋势,经历了多次的下降与上升,相对差距依然较大,近年来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有缩小的趋势。

(七)城乡居民收入来源相对单一

宁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源较为单一,工资性收入占比较大,2002年以来均超过60%,其他3项收入占比呈现出明显的阶梯性,排在第二的转移性收入占比超过20%。宁夏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构成相对理想,经营性收入占比自2004年逐年下降,而工资性收入占比逐年上升,有赶超经营性收入的态势。

(八)居民消费支出中食品、居住及交通和通信占比较高

2002年以来,无论是城镇居民还是农牧民,食品、居住及交通和通信的消费支出占比依然较高,这3项支出每年都占据居民消费支出的60%以上,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居民生活水平的落后。

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特点

(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

1978—2014年,随着经济的发展,新疆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水平都大幅度增长。1978年,新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19元,2014年增长到23214元,是1978年的72.77倍;1978年,新疆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119元,2014年增长到8742元,是1978年的73.46倍。在这36年里,新疆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实现了跨越式增长。

(二)城乡居民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拉大,处于下游水平

新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由1978年的-24.40元扩大到2014年的6167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由1978年的14.57元扩大到2014年的1150元。整体呈扩大趋势。从全国范围来看,2001年以前,新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整体上处于全国中上游的水平,但2001年以后,基本处于全国下游水平,新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全国其他省份的差距较大。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在1994年之前,基本处于全国中上游水平,1994年之后,处于全国下游水平,与全国大多数省份相比,差距依然很大。

(三)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距逐步拉大

1978年,新疆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距为200.00元,而2014年为14472.00元,是1978年的72倍。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距呈现明显增长趋势,特别是2006年以来绝对差距迅速拉大。

(四)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依然较大

新疆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呈现波动变化趋势,由早期的下降转变为中期的波动增长,2002年为历史最高点,2002年以后呈现出了明显的收窄趋势。

(五)城乡居民收入来源相对单一

新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源较为单一,工资性收入占比较大,除2013年外占比均超过了70%,其他3项收入总和占比不到30%。新疆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构成也较为单一,经营性收入占比历年均超过了60%,但总体呈现下降趋势。

(六)居民消费支出中食品、居住及交通和通信占比较高

2002年以来,无论是城镇居民还是农牧民,食品、居住及交通和通信的消费支出占比依然较高,这3项支出占据了居民消费支出的60%以上,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居民生活水平的落后。

六、少数民族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特点总结

(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

自1978年以来,少数民族地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水平明显提高。前期收入的绝对数量增加相对缓慢,1994—1996年迎来了收入的快速增长期,经历了1997—2000年的缓慢发展期后,2007—2008年又迎来了新一轮快速增长期,2010年之后又迎来了绝对数量的迅速增长期。

1.西藏城镇居民收入水平

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方面,1978年西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明显高于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同时也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30多年后,西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在了少数民族地区中的最后一位,与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存在一定差距。

2.内蒙古和广西城镇居民收入水平

1978年,内蒙古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在少数民族地区中位居倒数第二,历经30多年的发展,该地区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迅速攀升到了第一位,且其收入优势比较明显,基本接近全国的平均水平。同样,广西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由1978年在少数民族地区排名倒数第一攀升到了2014年的第二位,增长速度较快,属于少数民族地区中的第二梯队,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依然存在一定差距。

3.新疆和宁夏城镇居民收入水平

相对而言,新疆与宁夏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较为平稳,属于收入水平的第三梯队。在1994—1996年、2007—2008年及2011—2013年这三个阶段,全国及各少数民族地区的城镇居民收入增量较大。

4.西藏和广西农村居民收入水平

在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方面,1978年西藏农村居民的收入明显高于其他少数民族地区,也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30多年后,西藏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排在了所有少数民族地区中的最后一位。广西则由前期的最后一位,变为倒数第二位,但与西藏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间的差距并不大。

5.新疆和宁夏农村居民收入水平

新疆和宁夏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与全国差不多,但因基数较低,截至2014年,新疆和宁夏的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仍然与全国存在一定差距,但明显高于西藏和广西,属于第二梯队。

6.内蒙古农村居民收入水平

相对而言,内蒙古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加较快,截至2014年,内蒙古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已经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且明显高于其他少数民族地区。1978—2014年,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除1999—2001年增长缓慢外,总体增速较好,特别是1994—1996年、2007—2008年及2012年以来增速较为明显,其中2014年的总体增量最为明显。

(二)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距较大

随着少数民族地区城乡居民收入的迅速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距也随之扩大,2006年以来绝对差距更大,且并未呈现出明显下滑趋势。总体而言,少数民族地区的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距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1.西藏、宁夏及新疆

1978年,少数民族地区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距最大的省份是西藏,比其他少数民族地区高出2倍甚至更多。但历经30多年的发展,西藏的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距相对较小,与宁夏和新疆同属少数民族地区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距较小的省份。

2.广西

广西由1978年少数民族地区的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距第二小的省份变成了第二大的省份。

3.内蒙古

内蒙古的城乡居民收入在少数民族地区中增长最快,但由1978年少数民族地区中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距最小的省份,变成2014年少数民族地区中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距最大的省份。

(三)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较大

1978年以来,各少数民族地区城乡居民收入的相对差距均出现了一定的波动,部分地区波动幅度较大,但近年来均呈现出稳定下滑的趋势,与全国平均水平逐渐接近,既有略高的省份也有略低的省份。

1.内蒙古

1978—2014年,内蒙古是少数民族地区中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控制得最好的省份,在大部分年份里相对差距都是5个少数民族地区中最小的。

2.西藏

西藏对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的控制则并不理想,1993—2008年的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均为少数民族地区中最大的,近几年控制得较好。

3.广西

值得关注的是,广西自2009年以来,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一直为少数民族地区中最大的,且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他少数民族地区的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接近或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四)城乡居民收入来源单一

2002年以来,各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居民依然以工资性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农牧民以经营性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且主要收入来源的占比较大,特别是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及转移性收入占比总和接近或超过了90%。值得关注的是,部分地区农牧民工资性收入占比较高且有增长趋势。虽然各少数民族地区城乡居民收入来源均较为单一,但仍存在一定的差异。

1.西藏城镇居民

西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仅较低,且80%甚至更多都为工资性收入,前期几乎95%的收入均为工资性收入。

2.内蒙古和宁夏城镇居民

内蒙古和宁夏城镇居民收入的70%左右为工资性收入,20%左右为转移性收入,内蒙古城镇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占比相对较高,宁夏城镇居民的转移性收入占比较高。两个自治区的城镇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占比由前期的微弱下降逐渐走向平稳,转移性收入占比相对稳定。

3.广西城镇居民

广西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占比稳步下降的同时,转移性收入占比稳步提升。工资性收入占比逐渐低于70%,而转移性收入占比逐渐高于20%。

4.新疆城镇居民

新疆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占比相对较高,除2013年外均超过了70%,转移性收入占比次之。总体而言,其工资性收入占比由前期的波动增长走向了后期的逐步下降,而转移性收入占比则由前期的波动下降走向了稳步提高。

5.内蒙古和新疆农村居民

内蒙古和新疆农村居民经营性收入占比呈现出了持续的下降态势,2013年占比均下降到了60%左右,而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占比则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相对而言,内蒙古农村居民的各项收入占比变化趋势更为协调。

6.广西和宁夏农村居民

广西和宁夏农村居民收入结构与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存在明显差异,虽然仍以经营性收入为主,但近几年工资性收入占比增长势头较为明显,与经营性收入之间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其中广西变动速度相对缓慢,而宁夏占比变化曲线的斜率较大。截至2013年,广西和宁夏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占比已经超过了35%,宁夏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甚至有赶超经营性收入的态势。相对其他少数民族地区而言,广西和宁夏农村居民转移性收入占比虽然也在逐渐提高,但明显低于其他少数民族地区。

7.西藏农村居民

与其他少数民族地区不同的是,虽然西藏农村居民经营性收入占比最高,但其占比由前期的逐渐减少走向了迅速提高后趋于稳定的趋势;工资性收入由波动性的提高走向了迅速减少后趋于稳定的趋势;转移性收入占比由波动性增长走向了稳步增长;财产性收入占比则由快速增长走向了逐步减少。

(五)城乡居民消费支出中食品、居住及交通和通信占比较高

2000年以来,少数民族地区城乡居民消费支出中,食品、居住及交通和通信占比较高,3项支出的占比总和超过了60%,部分地区甚至超过了70%。值得关注的是,2014年城乡居民消费支出结构有了明显的变化。

少数民族地区居住消费支出额度及其占比均呈现出一定的增长趋势,而食品消费占比呈现出稳步下降的趋势,也表明少数民族地区居民的生活水平正在提高。另外,交通与通信消费的稳步提高进一步说明了少数民族地区交通网络的不便,影响着少数民族地区居民的生活质量。而除西藏外农村居民医疗保健支出占比的稳步提高进一步说明了农村居民在医疗方面的困境。

从消费结构上看,西藏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中,食品占比依然较高,说明了其收入水平落后的特征。值得关注的是,西藏城乡居民在医疗与保健方面的支出占比明显低于其他少数民族地区。

(六)城乡居民收入依然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

少数民族地区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及人口分布,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交通网络并不发达,人口稀少而且收入来源不稳定,因此少数民族地区的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近年来落后趋势更为明显。总体而言,除内蒙古城乡居民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较为接近外,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均显著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