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一、质量经济属性的政治经济学阐释

“质量”在《辞海》中的解释包含两重含义:第一重含义认为质量就是量度物体所含物质多少的物理量,或者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这是从质量的自然属性角度来解释的;第二重含义认为质量就是事物、产品或工作的优劣程度,这是从质量的社会属性角度来解释的。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研究质量,主要采用的是质量的第二重含义,也就是质量是指事物、产品或工作的优劣程度。根据《辞海》中对“质量”的解释,我们知道质量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判断,经济学范畴内的质量是指对经济事物社会价值的判断,即对某一事物优劣性的判断。随着中国经济从数量时代向质量时代的转变,质量问题就成为一个研究的热点问题,这就需要从经济理论的高度来分析质量的经济属性。

从质量作为价值判断的角度而言,这实际上涉及的是质量的现实性价值判断,即追求经济效率,但没有涉及质量的终极价值判断,没有涉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从广义的质量经济学视角来看,质量的经济属性应当同时涉及质量的现实价值判断与终极价值判断。因此,我们对质量概念的外延应当进一步拓展。从微观的角度来看,质量不仅仅包括产品质量与企业质量,还应包括人口质量与环境质量。从微观经济视角来看,质量的经济属性无论是产品质量还是企业质量,实际上关注的都是投入和产出,要求实现成本最低、收益最高。从中观的角度来看,质量包括产业发展质量、工业化质量、城市化质量、金融发展质量和生活质量。从宏观的角度来看,质量包括经济增长质量、国民经济运行质量、经济发展质量、公共服务质量、对外贸易质量、高等教育质量和经济政策质量。

因此,分析微观、中观、宏观“三位一体”的质量经济属性,就意味着我们要同时关注质量的现实价值判断和终极价值判断。从现实价值判断的角度来看,微观上的质量是要实现生产成本的最小化和效益的最大化,中观和宏观上的质量是要实现经济发展的代价降低,实现经济发展成本的最小化。从终极价值判断的角度来看,微观上的质量经济属性就是使人的幸福水平提升,使人力资本得到提升。中观和宏观上的质量经济属性就是要实现国民素质优化,使经济社会实现均衡发展,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