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高等教育学生资助法律研究的现状
本文是笔者在对广泛收集的国内外文献资料进行充分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展开研究的:其中,国外文献资料主要是已经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相关网络文献;而国内文献资料主要来源是中国知网、人大复印资料、中宏数据网、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等数据库中的论文与数据,政府相关政策及报告来源于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网站。
一、相关研究数据
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对
2000—2015年的文献进行检索,以“高等教育资助”作为“题名”检索内容,在精确范围内共有194篇相关研究文献,具体分布见表1.1。
表1.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到的“高等教育资助”文献发表情况[22]
在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进行相同的精确检索,可以搜索到18篇学术论文,具体见表1.2。
表1.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到的“高等教育资助”硕博士论文情况[23]
在表1.1的检索结果中,再以“全文”检索项中输入“立法”或含“法律”进行精确检索,可得到如下结果:从2000—2015年共有20篇学术论文,涉及高等教育学生资助的法律讨论,见表1.3。
表1.3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到的“高等教育资助”且内容含“法律”或“立法”的文献[24]
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检索项中选择“题名”并在检索词中输入“高等教育资助”,并含“法律”或“立法”的仅有1篇文献。[25]
从表1.1可以看出,2005年前对高等教育学生资助的研究很少,2005年开始增多,从而推动2007年中国高等教育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形成。从表1.2可以看出,优秀博硕士对高等教育学生资助的研究很少。从表1.3可以看出,我国对高等教育学生资助的法律立法的关注很少,从而说明本论文选题的现实意义。
二、关于高等教育学生资助体系的文献研究
对以上文献的分类整理和综合分析可以发现:从研究方法上看,超过八成以上的论文以描述性归纳方式为主,而实证法论证方法次之,通过数据归纳展现现象本质的最少。从研究对象上看,以学生资助体系的内容研究为主,有部分文献通过对现象的描述进行研究对象的界定,高等教育资助体系的政策特征、存在的利益冲突等为主要研究对象,其中几乎没有直接涉及高等教育学生资助的法律问题,最多仅在制度建议方面,略微提及立法的重要性。从研究成果上看,多以中外高等教育学生资助制度对比、完善我国高等教育学生资助体系路径等为主;从政策上升到法律,从人治转变为法治的研究成果严重缺乏。从最受关注的研究热点上看,大多数文献将分析高等教育学生资助现存问题作为实践基础,它们聚焦在各项具体学生资助措施,其中尤以助学金和助学贷款的使用效率最受关注。
从高等教育学生资助的历史传统来看,中国的政策实施与学术研究历史都相对较短,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最初的十几年间,基本还处于政策试行阶段,更未进入到理论研究的领域。随着高等教育市场化、国际化的发展,我国市场经济改革和学费制度确立后,高校贫困生问题日益加剧。国内学者们对高等教育学生资助体系的研究开始增多,关注点也发生了转变,从国外先进经验的介绍引入,到高等教育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本土化研究,进一步倾向通过设计各个资助模式在资助体系中的合理比例以获得更具操作性的实际措施,更有“以人为本”理念下学生资助的育人功能探索。近年来,在法治教育背景下,也有个别视角开始投向法律制度的研究,及其与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的交叉研究。
在参考国外高等教育学生资助体系的基础上,我国学者结合国情进行了初步探讨,发表了许多学术论文和专著。其中,在高等教育学生资助方面,张民选的《理想与选择:大学生资助政策的国际比较》最具代表性,该书通过历史分析、比较分析、分类分析等方法论,对各个时期影响高等教育资助的主要理念进行归纳,并详细介绍了我国现有的资助政策体系,这是我国第一本详细介绍高等教育学生资助问题的专著,该书为本文提供了极大的高等教育学生资助的理论支持。
纵观这些文献的切入点,基于不同学科的理论基础和不同实践领域的操作重点不同,研究者们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建立了高等教育学生资助的研究范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高等教育功能研究范式
如《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特征与资助悖论》、《我国大学生资助体系的德育功能研究》等文章中,作者是高等教育工作者,具有一线教育经验,在此范式内,将学生资助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项配备制度,研究其对于高等教育功能实现的辅助作用,并结合高等教育育人目标,从学生事务管理角度提升学生资助制度的有效性,解决学生资助的当下困境。
(二)创新思路的研究范式
如《高等教育机会均等与大学生资助政策变迁及新的挑战》《论高等教育学生资助的思想根源及方式选择》《高等教育私人支出、家庭贡献与资助需求分析》《高等教育大众化》等,此类文章从创新高等教育资助工作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出发,为学生资助工作实践提供指导。
(三)比较借鉴的研究范式
如《美国高等教育中的学生资助及对我们的启示》《美国近年联邦教育资助述评》《美国高等教育成本、价格和学生资助》《澳大利亚高等教育资助体系探析》等,这类文章重点在于比较分析高等教育发达国家学生资助的经验,尤以美国的学生资助体系为主,为我国高等教育资助体系的本土化研究提供参考样本。
三、关于高等教育学生资助本源的文献研究
对于高等教育学生资助事业的产生本源的研究,大多数学者从社会公平、经济效益和政府管理的维度展开,以交叉理论的研究方式,丰富了学生资助的理论内涵。比如西蒙·马金森在《为什么高等教育市场不遵循经济学教科书》系统分析了新自由主义市场经济下,高等教育真正的市场改革受制于高等教育领域特定的内在限度(公共产品、地位竞争)以及与这些限度相关的政治因素。蒋凯在《理解高等教育市场:理论综述与比较》中从经济的角度分析了高等教育市场化的影响,指出了高等教育市场化中的问题及内生矛盾,因为教育属于“市场失灵”的公共物品,“政府必须监管、维持大众高等教育作为公共物品的公共教育(generaleducation)、社会平等以及大学研究等”。这些文章对本文探寻高等教育学生资助本源提供了素材,促使笔者深入了解高等教育学生资助立法所植根的经济基础以及要解决的市场问题。
除此之外,社会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的相关理论性文献也为高等教育学生资助的本源研究丰富了思路。比如布鲁斯·约翰斯通的《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中的财政与政治》与《高等教育财政:问题与出路》将经济与政治相结合,阐明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理论观点。20世纪60年代西方教育发展史上称为“教育的危机时代”的文献研究,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为教育“共生”和“冲突”问题提供理论支撑。郑秉文《公共物品、公共选择理论中的教育》及其他公共选择理论有关文献,得出教育是“优效型公共物品”的结论,他通过公共选择理论的引入,得出学生资助是政府在公共选择下的政策产物,并设想了教育代金券、学生贷款市场的创新路径。
四、关于高等教育学生资助法律的文献研究
关于高等教育学生资助相关法律制度的研究文献数量极少,往往掺杂在学生资助体系研究中,形同鸡肋失之可惜嚼之无味,大多数文献仅就资助立法的必要性提及一二,至多简单地提出一些立法建议,法学领域专门的论著更是没有,法学专业的硕博士论文仅有少数从国家助学贷款角度展开研究的。浙江大学博士生张燕军在《美国联邦政府高等教育资助问题:法律的视角》一文中通过对美国学生资助法律的比较分析,提出成功的学生资助法律应该要明确规定资助的重点、方式和额度,相关法案要相互衔接自成体系,要从立法创新以给予资助制度更大的政策空间,同时对我国相关法律提出了要具有可操作性、以法律为主将法律和政策相结合、加大对高等教育资助的力度等建议。该文在贫瘠的高等教育学生资助相关法律制度研究领域,给予笔者思路的开拓和写作的因循。
在高等教育学生资助法律研究的文献分析中,由于专业使然,经济法的众多文献为本文的撰写提供了坚实的法理支撑。如徐孟洲《经济法的理念和价值范畴探讨》张守文《经济法基本原则的确立》以及众多经济法学大家的论著专著,系统研究了经济法的价值、理论和原则。此外,《财政法基本问题研究》《财政支出的法律控制研究》《美国联邦政府高等教育财政资助发展研究》《收入再分配之经济法调节》等硕博士论文也为本文开展高等教育学生资助法律研究的创新路径提供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