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不遑暇食”,灭商兴周——两代人勤苦奋斗创立的新王朝
周文王,姓姬名昌(前1152年—前1056年),史称西伯,是商末周族的领袖,其活动地点在今陕西一带。
周文王治理周国,大约50年。只因他对殷纣王荒淫暴政的一声叹息,而被人告发,纣王把他骗进京师,囚禁在了羑里监狱。这时的姬昌已是八十二岁的老人了,一直被囚禁了七年,在这里,他潜心研究,发奋治学,将伏羲八卦推演为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完成了《周易》这部千古不朽的著作。被囚期间,纣王以种种野蛮手段对他进行侮辱和折磨,最为恶毒的是将其长子伯邑考杀害后做成肉羹逼其吞食。伯邑考在父亲被囚禁后到朝歌恳求纣王释放年迈的父亲,纣王却将他扣为人质。这时姬昌演易的事已被纣王得知,为了检验姬昌算卦是否准确,纣王想出了残忍的一招:将伯邑考残忍地杀害,还用他的肉做成肉汤,然后派人把肉汤送给姬昌吃。姬昌看到肉汤,知道这是用自己亲人的肉烹制的,也很清楚这是纣王来试探他,如果不吃,必定会引起猜疑。于是强忍悲痛,勉强喝了肉汤。纣王听了汇报,自鸣得意地说:“谁说姬昌是圣人呢?喝自己儿子的肉煮成的汤都不知道。”从此就放松了对姬昌的警惕。姬昌的臣子乘机以美女、财宝贿赂纣王,使纣王放掉了姬昌。
姬昌回到自己的国家后,立志灭商兴周。为了宏图大业,他生活勤俭,穿普通人穿的衣服,还到田间劳动,经常废寝忘食,兢兢业业治理自己的国家。后来周公告诫成王不要贪图安逸享受,就用文王勤于政事为例,说:“自朝至于日中昃,(文王)不遑暇食,用咸和万邦。”“不遑暇食”,即整天忙忙碌碌,连吃饭都没有时间,此后成为人们熟知的一个成语。孟子还曾说他“视民如伤”,即对待百姓如同对待自己的伤口那样爱惜和关怀。周国在他的治理下,国力日渐强大。
殷纣王四十一年,姬昌去世,次子姬发继位,姬昌临终前告诫姬发说:“不为骄侈,不为泰靡,童牛不服,童马不驰,土不失其宜,万物不失其性,天下不失时,以成万材。万材已成,牧以为人,天下利之而勿德,是谓大仁。”意思是要戒骄去靡,不杀小牛,不骑小马,因地制宜,不违万物,不失天时,以养众生,以育万才;为天下利而不居功,这样才算是大仁。姬发诚遵父训,勤政安民,积蓄力量,几年后东征伐纣而胜,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朝代。姬发自称武王,尊谥父亲为文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