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歧视:中国人的钱好赚?
价格歧视是指一家厂商或企业在同一时间对同一产品或服务索取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价格。价格歧视分为三个等级:一级价格歧视是针对每一个不同的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格;二级价格歧视是针对不同的购买量收取不同的价格;三级价格歧视是针对不同的市场收取不同的价格。
价格歧视看上去好像很神秘,其实它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比如我们会看到一种很奇怪的现象,海南瓜菜运到北京卖的价钱比海口还便宜,海南生产的椰子汁在上海卖得也比海口便宜。在自家门口卖的东西居然比别的地方贵,真是让人难以接受,这就是企业对同一商品按照不同的购买量、不同的顾客、不同的地区收取不同的价格造成的。一些商品虽说是在海南本地生产的,但销量却很小,所以在海南市场上买方没有说话权,价格由卖方说了算,企业总是会提高价格,不买也无妨,反正海南市场对本企业盈利的影响有限。而在北京,买方的市场很大,企业为了提高销售量,总会压低价格,获取更大的利润。
一般来说,中国的消费水平要低于欧美,然而令人困惑的是,很多国外名车在中国的售价却远远高于欧美国家。例如,第二代马6睿翼,根据配置不同,厂家建议零售价从21.68万元到24.98万元不等。而同为第二代马6,在美国厂家建议零售价则仅为1.86万美元到2.85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2.69万元到19.44万元);而在欧洲,这一价格则为1.52万英镑到2.09万英镑(折合人民币约15.67万元到21.55万元)。其中,以2.5排量的马6为例,在中国定价为21.68万元,而在美国和欧洲分别只有折合人民币12.69万元和20.3万元,二者最高相差近9万元!
而且在中国的生产成本要比国外便宜很多,仅以人工成本为例,国内请一个车间装配工每个月也就1000至2000元,而在国外大概为7000至8000元人民币。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名牌香水、手表、包等国内售价都比国外要高,这些就是赤裸裸的价格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