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好汉”阿三有话说~
从有记忆起,我每天就在纸上画点什么东西,拿给大人看的时候他们总是一脸惊奇,爹妈索性允许我在家里白墙上涂鸦。因此我天真地认为自己简直天赋异禀。然而没过几年,参加小学的绘画班,我意识到自己实在普通到掉渣——画画天分不及班上大多数同学,也没什么耐心粘在板凳上花两小时画一个脏兮兮的石膏球,水彩课上我把脸抹得比画纸还要精彩……总之画正经画所需的专注与安静,活泼爱闹腾的我是绝对没有的,所以至今我画的素描和水彩依然不忍直视。也许正因为这样,只有临摹漫画人物能给内心带来一点点成就感。加之从小学起,语文老师就鼓励大家每天写日记,然而我写字歪歪扭扭慢慢悠悠,文笔也马马虎虎,画漫画记叙一件事对我来说方便多了!就这样画漫画的习惯也被我带进初中、高中。记得高一新生报到时,我穿着红色外套,室友称我为“红衣大侠”,结果我误听成“狐狸大侠”。于是,在我后来的考古漫画作品中,就这么阴差阳错地创作了一只名为“阿三”的狐狸形象,并一直以它为主人翁来记录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希望读者喜欢这只可爱的狐狸。
2011年我同河南其他80多万高考生一样,经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最终杀入郑州大学考古系。我的班级——2011级考古班一共23位同学,全部来自豫陕两省。据说考虑到田野工作的辛苦,考古院系招生一般会保证男同学占大多数,然而阴差阳错,我们班上男生只有5名,还不到总数的1/4。大一刚开学就有老师担忧地说,你们班到了考古工地咋整呀……结果就是,我们班的女生在工地练就成了“汉子”,挑得了土,喝得了酒。
进入大学后,我尝试画过几页“考古系学生日常”,但因种种原因没成气候。大三下学期,院系安排的课业不算繁重,我有了大把时间自由画画。当时田野发掘刚刚结束,我们班这帮孩子回归城市后开始为各自的前程奔波:毕业论文,双学位,找工作,出国交换,考研考公务员……23人聚齐倒成了一件难事。回想刚过去的23人形影不离的农村集体生活,简直如同梦境一般……我随手画下一幅回忆工地生活的漫画,又随手发到考古队的微博上。这正是考古漫画的开始。
“考古不是你想象”部分创作的直接原因是我发现每年很多准备考大学或者考研的同学犹豫要不要报考古专业,但这些同学大多数对“考古”只有模糊的概念,当时也很少有信息直白地解释“考古是什么”。偶尔他们会通过微信微博问我相关的事宜,我也只能低效率地给不同的网友重复:什么是考古……考古学生要干嘛……有意思的地方在哪里……这个专业是不是适合你……一来二去,我干脆画一个短篇简单介绍下一个考古本科生的真实生活,大部分内容基于我在郑大考古系上过的各种课程。
“究竟是神马”部分主要向公众介绍考古人学什么、要干什么、要具备什么样的知识素养、要遵守什么样的职业操守、有怎么样的酸甜苦辣,将考古人一些不足为外人道的心情通过漫画的方式呈现,让对考古好奇的筒子们能够一睹考古的“真容”。
“工地那点事儿”部分是全班同学在官庄实习集体生活的回忆,旨在让大家了解考古工地的生活,进一步增进对考古的认知。考古专业的学生一般在大三有一次为期一学期的田野考古实习,田野实习包括钻探、发掘和室内整理。我们班是在官庄遗址实习,官庄遗址是2011年郑州大学考古系在河南省荥阳市高村乡官庄村西发现的一处周代城址。我们住在当地的村民家,生活条件自然不能和学校的相比,而且工地上的孩子是没有周末和假期的,除非下雨,每天都要上工。我们既有冬天冻得瑟瑟发抖、半个月才可以洗一次澡的忧伤,也有一起吃集体食堂、偷拿食堂的鸡蛋煮泡面、在村里唯一有无线的小商店里边蹭网边吃山寨薯片的小确幸。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考古工地是怎样神奇的一个存在,呆在那的时候疯狂吐槽,离开了又无比怀念。
“正确打开方式”部分基于我在工地实习的惨痛经历。我那5×5米的小方里挤满了20多个遗迹:房址、井、窖穴,当然普通的灰坑占绝大部分。它们真假难辨,叠压打破,纠缠不清……这对一个零发掘经验的新手来说简直是毁灭性打击。经历无数次刮面-下地层-再刮面-挖坑-挖错-被批评-被催促进度-刮面的死循环后,某个月黑风高的晚上,我跑到大本营房顶上绝望大哭,幼稚地发誓今生再不参与田野工作……然而若想留在考古圈继续发光发热不下田野又是不可能的,所以总结自身经验教训,献给即将下田野的考古童鞋们,也让公众了解田野考古的工作流程。希望你们不要重蹈我的覆辙,其实蹈了也没关系,考古工地本就是重塑自己的地方,没尝到刮面到手抽筋的痛苦怎么能算下过工地呢。
前几天我翻看2014年所画官庄系列的原稿时,虽然想揪着当时的自己大骂画风幼稚,线条太杂,透视关系也一塌糊涂,但又不得不承认很多梗是现在的我记不得也再想不到的。这本漫画集记录着自己对考古专业的理解和想法,考古人大多埋头挖土做学问,与大众的沟通不多,即使有所沟通,惯常的学术表达模式也难以让大众理解,大众对考古的理解多半还是受到小说、电影的误导,以为我们在盗墓、挖宝。作为一个学习考古专业出身的考古人,我想用自己的方式来解读考古,让这个充满魅力的学科被重新认知。
阿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