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修复技术(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古文献专业研究生教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古籍的不同形制与装修特点

我国古籍的装帧形制,历经沿革,丰富多样,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风格。一千多年的发展变化中,曾先后出现过卷轴装、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等各种形制,而古籍修复技术也随之不断发展变化。形成古籍不同形制的因素及各形制的装修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为了阅读使用的方便促使装帧形式改变

1. 卷轴装

从有纸书开始一直到唐末五代,古籍的装帧形式都为卷轴装形式,这种形式是从简册和帛书的形制中演变过来的,阅读时,将书卷从右向左打开,随着阅读进度逐渐舒展,阅毕,将书卷从左向右随轴卷起,用卷首的丝带捆缚,置于书架之上。这种形制的书籍也称“卷子本”。敦煌石室中发现的大批唐五代写本图书,都采用这一形制。卷轴装的装修特点:把若干张书页粘连起来,成为一条长幅,然后把长幅的末端粘裹在一根木棍上作为轴,绕着轴心,将长幅从左向右卷起,右端用素纸做一包首,包首末端装一条眉贴,中间缝一条带,卷起后作捆缚。这种形式的卷轴装,一般书页为单层,背面无托纸。轴一般用木棍制成,木棍两端各露出书页1.5厘米左右(图1-1)。

图1-1 卷轴式书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书籍阅读需求的增多,卷轴装的许多弊端逐步暴露出来,比如要看阅卷轴装书籍的中后部分时也要从头打开,看完后还要再卷起,十分麻烦。因此这种装帧形式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折装。

2. 折装

折装的出现大大方便了阅读,可以随意翻到想阅读的部分,而且也便于取放。这种装帧形式已完全脱离卷轴,以卷子长幅改作折叠,成为书本形式,使用较为方便。折装的装修特点:把书页粘接成一个长条,然后按一定宽度左右折叠起来,加上封面封底,形式如同折扇,可随意展读。这种形制的书籍一般无复背纸,如有复背纸,也多为较薄的棉连纸等(图1-2)。

图1-2 折装书籍

但折装也有缺点,就是折缝处容易断裂。于是出现了蝴蝶装。

3. 蝴蝶装

蝴蝶装简称“蝶装”,展开阅读时,书页犹如蝴蝶两翼飞舞,故名。蝴蝶装的装订方式与雕版印刷的一页一版的特点相配合,是书籍装订史上的一大进步。同时蝴蝶装书籍的使用也较折装书籍更方便,是宋元版书籍的主要形式。蝴蝶装古籍的装修特点:书页有字的一面朝里对折,书脊处用浆将书皮纸粘裹,整册书不用纸钉及穿线(图1-3)。

图1-3 蝴蝶装书籍

由于蝴蝶装书籍不用纸捻钉及穿线,书页极易散页,而且翻阅时每次必须翻两页才能阅读,很不方便,因此这种装帧形式又逐渐为包背装所代替。

4. 包背装

包背装因用书皮将书背包裹而得名。这种装帧形式大约出现在南宋后期,流行于元代至明朝中叶,以后元、明、清历代,特别是政府官书,多取这种装式,如明代的《永乐大典》、清代的《四库全书》等就是如此。包背装有“软面”与“硬面”两种形式,软面包背装犹如现代的平装书,硬面包背装犹如现代的精装书。其装修特点:书页有字的一面向外折叠,书脑处用蚂蟥攀(纸钉)穿捻装订成册,软面包背装外加书衣包裹,硬面包背装上下各加一块纸板然后外加书衣包裹(图1-4)。

图1-4 包背装书籍

包背装书籍使用虽然较蝴蝶装方便,但装订的工序仍较复杂,最终为线装所代替。

5. 线装

线装是传世古籍中最常用的装帧形式,其于明嘉靖以后才流行起来,清代基本采用这种装订方式。它与包背装的区别是,不用整幅书皮包背,而是前后各用一页书衣,打孔穿线,装订成册。线装的装修特点:书页版心向外折叠,书脑处先用纸钉将书页固定,而后再上下各加一页书皮打孔用丝线穿订。其特点是解决了蝴蝶装和包背装易于脱页、装订工序较为复杂的问题,同时翻阅方便,不易破散,又便于重新整修与保管(图1-5)。

图1-5 线装书籍

从以上可以看出,自有纸张以来,古籍的装帧形制一直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不同时期流行不同的形式,并始终与读书人的使用方便程度相关联。

二、为了文献的美观而对文献的形制作改变

除了上述为阅读使用的方便而使装帧形式发生改变,古籍形制的变化,有时也出于美观需要。这方面有一个很能说明问题的例子,就是手卷。

手卷这种品式晋代就已经有了,它是由卷轴装(卷子本)演化而来的,是置于案上供人们边卷边观赏的一种装帧形制。手卷的横幅比较长,有数米乃至几十米,高度一般在三十到五十厘米之间。因不便于悬挂,只是用手边展开、边欣赏、边卷合,所以叫手卷。可以由一篇文章或一幅书画作品装裱成一卷,也可以由多幅文章或字画连缀起来合裱成一卷。手卷的装裱非常考究,其轴、带、包首、插扦等的色泽和制作都有一定的要求。据史料记载,晋代帛书的珊瑚轴、纸书的金轴是最好的卷轴,隋代以红琉璃轴为上品,绀琉璃轴为中品,漆轴为下品。发展到现代,一般手卷采用象牙、玉、骨等做成薄片镶在轴的两端(图1-6)。

图1-6 手卷

为了使古籍更为美观,除了对文献进行整体形制的改造,如手卷、册页、各种形制的书籍等之外,也有对原有文献形制进行局部处理的方法,如:线装书对书角进行包角以增加美观,册页封面使用红木、楠木及色彩古朴的古锦以增加美观等。

三、为了对古籍作保护而对书籍的形制作改变

古籍形制的变化,有时也和古籍保护的目的直接有关。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金镶玉装(图1-7)。

图1-7 金镶玉装书籍

金镶玉装又称“惜古衬”、“袍套装”,其意为一般纸旧色黄的古书镶上崭新洁白的纸,黄如金、白似玉,显得精致雅观,故称“金镶玉”;我国南方也称“惜古衬”,含有爱惜古书的意思;又称“袍套装”,意为衬纸大而书页小,犹如古人穿袍套。这种方法既能保护书籍,避免因使用过多的浆糊而对书有损,又能使原书焕然一新,显得精致美观,是历代古籍善本装修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具体而言,采用金镶玉装的方法保护古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有些破损书籍书口开裂,书页已现焦脆且薄,经溜口修补后书口锤平有困难,而如果采用托裱的方法进行修补,又会因使用过多的浆糊而对书有损,尤其在书籍为珍本,且书品较小的情况下,这时若采用质地细腻柔韧的绵连纸作衬纸,用金镶玉装的方法装修,就可以做到既不用浆而又能使书页平整,也间接地增加了原书页的柔韧度,从而延长保存和使用的周期。

第二,有些破损书籍书脑处过窄,不能打洞穿线,同时批注顶天立地,用金镶玉装的方法装修可以避免用浆修补,同时批注处也不易磨损,对保护书籍非常有利。

第三,有些破损古籍书页大小不等,特别是一些手稿,按一般古籍的装修方法很难装订,而采用金镶玉装的装修方法,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为了更好地保护书籍,除了像金镶玉装那样对书籍的整体形制作必要的改观,有时也会在原有的形制上作一些处理,如卷轴装加包首、册装加硬封面等,都是较常见的例子。

四、根据古籍内容信息对古籍作特定装帧

严格意义上的古籍,是指公元1912年以前刊印或手写并以传统方式装帧的书籍原本。但实际上在国内外图书馆古籍部的收藏中,超出这一严格界定的文献所在多有。因此,宽泛意义上的“古籍”,如果根据其内容信息来划分,又大致可分为著述、书法墨迹、尺牍、拓片、档案等类,这些不同类型的古籍都有其特定的装帧形式。

古籍的装帧形式多样,其实归纳起来主要为三种:册式、卷式和片式。但内容类型不同的古籍,虽然其装帧形式都不出此三大类,具体来说还是各有一些特定的形式。例如:

著述类古籍多采用册式和卷式,前者多为线装、毛装、金镶玉装、软面包背装、硬面包背装、蝴蝶装等装帧形式,后者一般多为卷子装形式,与书法墨迹类文献的手卷形式稍有不同,较为简单。

尺牍类古籍基本上为册式装帧形式,包括翻版蝴蝶式和线装式。

书法墨迹类则三种装帧形式都有,其中册式为翻版蝴蝶式与推蓬式,卷式为手卷、立轴、横批,片式多为镜片。

拓片类古籍亦是三种装帧形式都有。其册式为五镶经折式,装裱方式与书法类、尺牍类文献的册式装稍有不同,书法类、尺牍类文献的册式装都为一页或两页作为一版装裱,而拓片类册式装以五页作为一版装裱形式为多;卷式装帧形式为立轴、横批,但装裱用料及款式有其特色,装裱比较单纯朴实,镶料常见的为纸镶料、绢通边,或绢镶料,都为浅色,而且天地与边的尺寸也较小,整个结构显得典雅古朴、短小精悍;片式装帧形式有时会采用折叠式,即蝴蝶式折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