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摄影进阶(套装共4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线的深意

当我们眯着眼睛看景色时,就会注意到景色中明亮有力的线条或景物轮廓线,它们使画面中的一切东西都明晰可辨。从本质上讲,线是点的运动轨迹,相对于点的静态,线具有强烈的运动趋势。线条无疑是构图的基本,不管是显性的线还是隐性的线,不管是由线形成的显性图形,还是隐性的视觉形,我们都要知晓它们的深意。线在画面中最主要的作用是牵引视线运动,最直接的角色是分割画面,同时又在分割画面时形成新的形状和区域,并以此与视觉产生互动,影响人们的情感认知。美的秩序便是从中产生出来的。构图就是大的视觉图形与若干小图形的有效组合。对一些成功的摄影作品进行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利用线条来衬托和增强拍摄主体的表现效果的方法有很多,照片的基调通常受到起支配作用的线条的影响。比如运用水平线的稳定性平衡画面,制造安静、冷漠的画面氛围;用线条将观者视线引向画面的兴趣中心,并连接画面的其他成分,协调画面;运用线条的透视效果,强化画面的空间感等。下面我们将对风光摄影构图中起重要作用的线条进行系统分析。

清晨的原野

拍摄地点:多尼地区,苏格兰。

拍摄器材和数据:佳能1Ds markⅢ照相机,24-105mm镜头(焦距调至75mm),快门速度1.5秒,光圈f/22,感光度ISO 100,0.6级中灰渐变滤镜。

理解地平线

地平线在风光摄影中具有重要的存在价值。几乎任何一幅风光摄影作品都要面对对地平线的处理和安排,因为它在时刻分割着画面,是画面构置的重要因素。在风光摄影中,我们通常将水平线等同于横向风景中的地平线。水平线是平衡的标志之一,它代表着绝对的均势,身为水平线的地平线,也继承着此等特征,在画面中给人以距离较远和冷漠的感觉。在风光摄影中,地平线并非我们通常意义上理解的地平线,它具有更广阔的含义,理解地平线对我们理解画面、分析构图很有帮助。

作品评判:这幅作品有意将影调控制在低调效果上,使画面色彩更加深沉,制造日落景象的逼真效果。尽管如此,摄影师还是将海水虚化了,目的之一是突出水面景物,但更重要的是将水天一色的意境继续强化,使艺术意境更加浓郁。从前景延伸至画面深处的岩石无疑是画面的表现主体,但是它的视觉重心太靠右了,所以需要有陪体在画面的左面与之均衡,才会和谐起来。因此,当我们的视线被岩石牵引至画面深处时,会遭遇强势的地平线,而被迫过渡到左面的水草上,从而使视觉重心均衡,也便完成了我们的首次阅读。所以,任何一幅成功的作品背后,都存在一个有预谋的构图。

清晨的海岸

拍摄地点:波罗的海。

拍摄器材和数据:尼康D3X照相机,24mm焦距,快门速度5秒,光圈f/22,感光度ISO 200,0.6级中灰渐变滤镜。

地平线的种类

地平线除了我们直观印象中天与地的交界线,被称为完美水平的绝对地平线外,还存有“实际”地平线和“人工”地平线。比如山脉的边缘、远处的森林等,这些交界线谈不上完美水平,很多是渐进的、多层次的线条,它们在自然景物中广泛存在,被称为具有“地平线”特征的视觉印象,是“实际”地平线。“人工”地平线是我们假想的水平线,它更多地出现在没有天空的画面内部。比如在横向构图且俯拍的画面中,即使没有地平线,我们也会将画面的上边缘假想为地平线。在竖向构图中,因为上下水平边缘较短,所以人们较难将它们当作是地平线。

草原晨雾

拍摄地点:乌克兰。

拍摄器材和数据:佳能135照相机,24-70mm镜头(焦距调至30mm),快门速度1/80秒,光圈f/11,感光度ISO 100,0.3级中灰渐变滤镜。

 

作品评判:这幅照片很丰富,它很有内容,若仔细看去,画面中到处都充满着和谐的对比元素。远处通红的天空、流动的白雾、近处安静的蒲公英和红色的草地,它们在画面中形成大的情势对比和呼应,将清晨意境表现得实在是精彩。

海里的木桩

拍摄地点:利物浦附近,英格兰。

拍摄器材和数据:佳能5D照相机,24mm焦距,快门速度2秒,光圈f/22,感光度ISO 100,加用偏振镜,0.6级中灰渐变滤镜。

作品评判:这幅作品让人看来颇具寒意,冷色调极好地渲染了这种感觉。被极度虚化的海水带来一种特有的非现实意味,并与真实的冰雪形成强烈的对比,有效突出了冰雪的形象美感和清晰的质感特征。因为景物截取的是内部景观,所以冰雪锯齿状的外形和结构在强化形式感的同时,将人们的视觉联想延伸至画面之外,仿佛置身于冰天雪地之中,以小见大。

地平线的构置

地平线分割画面的效果显而易见,为了画面的协调,通常会将地平线构置在画面的黄金分割点上。在实际拍摄中,地平线也可能会出现极端的构置,比如出现美妙的晚霞和相对空洞的地面景物时,我们可能会存留更多的天空,以突出晚霞的气势和特征。当画面中存有“人工”地平线时,线条也要依据画面内容的表现需要来构置和分割画面,目的都是为了突出主体,寻求最合适的画面基调。

草原岩石

拍摄地点:美国西海岸。

拍摄器材和数据:尼康135照相机,17-35mm镜头(焦距调至30mm),快门速度8秒,光圈f/16,感光度ISO 200,0.3级中灰渐变滤镜。

 

作品评判:看此作品,一种时间的流逝与永恒之感跃然纸上,明明是静止的画面,却仿佛全是速度动态,非常富有感染力。画面构图具有一种中心发散的趋势,左边的岩石和右边天空的云彩具有一种内在的透视性,让人仿佛看到了时光隧道,全是时间的印记。沧桑久远的岩石与飞移变幻的云彩不管是在情势上还是在隐喻上都具有强烈的对比和呼应性,使画面充满话语。

石化林

拍摄地点:国家公园石化林,亚利桑那州,美国。

拍摄器材和数据:宾得MZ-5 135照相机,35mm镜头,快门速度1/125秒,光圈f/16,富士Velvia 100胶片。

 

作品评判:其实,在拍摄大空间的画面中,顺光是不容易被用到的,因为它缺少明暗变化。但是在这里,因为色彩的存在,摄影师意识到了这一点,它很有魅力,所以他利用色彩的变化将整个画面变得抽象和富有内容起来。这也充分验证了没有不好的光线,只有不够好的摄影师。

雪中倾斜的树

拍摄地点:波罗的海。

拍摄器材和数据:尼康D3X照相机,35mm镜头,快门速度1秒,光圈f/16,感光度ISO 100。

作品评判:当我们看到这幅画面时,首先可能会被这棵倾斜的树所吸引,因为它太显眼了,而后才会注意到地面上从左下角进入画面的河流,它起到了一种延伸空间的作用。其次,我们的视线可能就会在由树木和河流所构成的三角关系中完成最后的阅读。这种内在的视觉结构和力量均衡对于简约的画面来讲,非常实用,这也是为什么简约而不简单的内因所在。

火山岩

拍摄地点:火山国家公园,夏威夷。

拍摄器材和数据:佳能5D markⅡ照相机,17-35mm镜头(焦距调至24mm),快门速度1/50秒,光圈f/18,感光度ISO 100。

作品评判:摄影师的眼光很独到,这幅画面的景物在平常人看来其实是难以表现且缺乏美感的,但是摄影师却赋予了它另一种美。画面气氛神秘而压抑,给人一种阴暗的心理感受,但却并不沉闷,原因在于画面上方那狭窄的第二空间,给画面带来了很好的透气感和层次性,缺少了这个空间,画面就不会有如此魅力了。

地平线注意事项

在截取和选择地平线时,要特别注意地平线上的景物排布和联系,以及地平线的起伏走向和起止,这些细节的研究会使画面的表现更加精致。

作品评判:此幅画面的特点在于点线面的简约安排,以及由色彩所构成的强烈块面感,将农场的空旷和富饶在云雨欲来的天空衬托下,表现得富有生机和活力。阴沉的天空下透露出来的沉稳色调孕育着的是大地的生命和收获的喜悦,如同一幅油画。

阴云下的农田

拍摄地点:爱尔兰。

拍摄器材和数据:禄莱6008 120照相机,80mm F2.8镜头,快门速度1/100秒,光圈f/5.6,富士Velvia 50胶片。

垂直线

相对于水平线的冷漠和距离感,垂直线给人带来的是亲密和温暖的联想。因为我们每个人在意识早期所具备的基本经验之一就是对高度和尺寸的视觉认知,我们小时候,对站立的成年人所产生的感觉就是垂直的,也是亲密的。

作品评判:这幅作品选择从林内向林外拍摄,并着重表现树干和地面,借助清晨温暖的直射光,将一棵棵树木清晰化,并与阴影中的天空光形成冷暖对比,给人以强烈的情感预示。而林间清净幽冷的氛围也似乎在金色阳光的照射下,被瞬间解冻,预示充满生机和希望的一天即将开始。

夕照下的杉树林

拍摄地点:阿拉斯加州,美国。

拍摄器材和数据:黑檀5×4(英寸)大画幅照相机,Apo-Sironar 150mm镜头,快门速度2秒,光圈f/22,富士Velvia 50胶片。

分割画面

不管是横构图还是竖构图,垂直线很容易将画面一分为二,产生两个画面的假象,这会严重破坏画面的完整性。在构图时,我们可以将垂直线破解为多个短的直线或者在垂直线的下端建立支撑区域,打破它的运动趋势。比如在垂直线的下端或顶端构入地面或天空。

作品评判:这幅画面的动人之处在于其强烈的形式感和天边那一抹金黄的透射光。摄影师通过一条几乎平分画面的垂直线来达到控制观者阅读视线的目的,并通过集中的画面元素——聚集在垂直线周围的黑色岩石,来强化这种阅读吸引,最后在观者即将到达地平线之时,欣赏到的却是与前面截然不同的景观——金色的光线和光明的天地,此种阅读感觉,如同在体验一种人生哲学,不经历磨难,怎能见到光明?

日出时刻

拍摄地点:克里特岛海滩,希腊。

拍摄器材和数据:佳能135照相机,24-70mm镜头(焦距调至24mm),快门速度5秒,光圈f/18,感光度ISO 100,加用偏振镜,0.6级中灰渐变滤镜。

吸引视线

当画面中只有单一垂直线时,它在画面中会异常显眼,因此,若该垂直线不是表现主体,我们就需要对其位置、长度和宽度进行控制,弱化它的存在,而不至于喧宾夺主,破坏和谐。如果出现垂直线的重复,虽然可以为画面带来视觉的节奏,但也很容易形成刻板的画面效果,我们可以在垂直线中插入一些小的构图元素,打破它的稳定性,丰富、活跃画面。

作品评判:这幅画面是在清晨利用天空光拍摄的,还是一如既往的清晨特质——空蒙、清冷、安静。树干与垂下来的枝条给画面营造出一种半包围的构图框架,非常具有装饰性,而且繁杂的枝条与秃立的树干本身形成一种繁简对比效果,丰富了画面的阅读细节和层次。

薄雾中的湖

拍摄地点:麋鹿角湖,缅因州,美国。

拍摄器材和数据:尼康135照相机,35mm镜头,快门速度1/2秒,光圈f/11,感光度ISO 100。

金色的光影

拍摄地点:柬埔寨。

拍摄器材和数据:禄莱6008 120照相机,80mm F2.8镜头,快门速度1/125秒,光圈f/5.6,富士Velvia 50胶片。

作品评判:这幅画面在光影的衬托下,其形象仿佛已经超越了其本身,更像是一种富有节奏和变化,具有某种东方神秘意蕴的图案,颇有趣味性。但若仔细看去,墙壁的质感和形态亦能明晰分辨,或许此时方让人恍然大悟,这原来是一处走廊,不免会感叹光影的神奇和色彩的魔力。

黄金分割

对于拍摄主体的垂直线,黄金分割法则依然适用。

作品评判:这幅作品因为水面和晨雾的存在而将有树木的平凡晨景渲染得绚丽多彩,这是化平凡为神奇的有效手段。水面的反光倒映天空和地面的景物,这有效避免因为天空和地面反差过大而使地面曝光不足,或天空曝光过度的情况,在丰富画面的同时,产生虚实的对比,营造一种梦幻、绚烂之感。

海岸上的小树

拍摄地点:安达曼海岸,泰国。

拍摄器材和数据:佳能5D照相机,17-40mm镜头(焦距调至40mm),快门速度1/80秒,光圈f/18,0.3级中灰渐变滤镜。

对角线

对角线具有运动的特质,要在构图中使用它,需要摄影师对空间有很好的把握能力。因为在观看照片时,我们的视线有两个根深蒂固的习惯,一个是读写习惯,也就是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地观看照片。另一个是习惯于扫描对角线,上升对角线能对视觉起到缓和作用,防止观者视线太快离开画面,而下降对角线会使观者视线从上而下移出画面。对角线构图给观者带来的这种阅读秩序,对于画面元素的构置有很大影响。

作品评判:这幅作品巧妙地运用了天空的云层及其光影,使单调的画面瞬间灵动起来。前景中倾斜的山体颇具动势,飘移的云影透射其间,天空的云层似在低拂大地,这一切都在暗指有大气涌动于山体之间。而最为巧妙的就是这种看不见的气流与看得见的山坡之间所营造出来的动静对比效果,让人如已身处旷原,看云卷云舒,觉风起风落。

荒野云影

拍摄地点:苏格兰山区,大不列颠岛。

拍摄器材和数据:尼康F2As照相机,35mm镜头,快门速度1/60秒,光圈f/18,富士Velvia 100胶片,加用偏振镜,0.3级中灰渐变滤镜。

冰川

拍摄地点:冰川国家公园,加拿大。

拍摄器材和数据:宾得67照相机,105mm镜头,快门速度1/10秒,光圈f/18,感光度ISO 100,加用偏振镜。

作品评判:这幅作品最为精彩之处在于冰体内部不同表面反射的光线,彼此辉映,呈现出丰富的细节和层次。由阳光勾勒出的线条充满圆润的动感,且向右下角汇聚,在解构画面的同时,赋予细节内容以框架和趋势,将静态的冰体表达出动态之感,生动异常。

对角线的分割

在用对角线对画面空间进行分割时,需要摄影师在构图上处理好画面的均衡关系。

作品评判:这幅作品的视觉美感在于光影与线条的组合,但摄影师仿佛并不仅限于追求这样一种表面之美,仔细看去,似别有深意。作为视觉中心的栅栏在逆光下,形态毕现,一根根木条形成鲜明的视觉秩序,如同铮铮铁骨,在荒芜的沙漠中象征一种力量的凝聚。而栅栏下方柔美的沙丘曲线与沙漠纹理同栅栏棱角分明的几何结构形成一种柔刚对比之势,富有寓意。

沙滩上的栅栏

拍摄地点:波罗的海沙滩。

拍摄器材和数据:尼康D3X照相机,17-40mm镜头(焦距调至20mm),快门速度1/20秒,光圈f/22,感光度ISO 50,0.6级中灰渐变滤镜。

对角线引导观者视线

对角线在画面中的显要性在于引导观者视线,对角线的美感和可读性成为画面的重要内容。

作品评判:这幅照片让人感到一种不安。深沉的蓝色调让人有些压抑,暗潮汹涌的海水似在低鸣,神出鬼没般的钢铁管道散发着孤冷的光,而远处的桥梁也是残缺不全,这一切都在诉说着一种不安的情绪。而远处的平稳的地平线又使画面显得极为安定,似乎在告诉观者,并不是那样的,这只是一处码头在繁忙过后的夜幕景象,充满戏剧性。

码头

拍摄地点:意大利海滩码头。

拍摄器材和数据:佳能135照相机,24-70mm镜头(焦距调至24mm),快门速度8秒,光圈f/16,感光度ISO 100,加用偏振镜,0.3级中灰渐变滤镜。